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未经药物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锥体外系症状(EPS)与利培酮治疗剂量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对63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采用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前后进行了锥体外系症状评定量表(ESRS)与阳性及阴性症状量表(PANSS)的评定.结果应用利培酮4~6mg/d与≤3mg/d治疗的患者,其EPS发生率分别为46.4%与14.3%(x2=3.94,P<0.05),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出现EPS的患者中,降低利培酮治疗剂量后EPS则减轻或消失,而疗效并未降低.结论未经药物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EPS与利培酮治疗剂量有关,而与疗效无关.  相似文献   

2.
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反应及最佳剂量。方法:首次使用可变剂量的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8周,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全部病例完成8周治疗。治疗前后PANSS减分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显效率为81.63%,有效率达95.92%,起效时间在第2-4周,最佳剂量≤4mg/d,低剂量组(≤4mg/d)PANSS减分率大于高剂量组(>4mg/d),较多见副反应为EPS(20.41%),结论:低剂量利培酮(≤4mg/d)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病人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3.
国产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 (5 0例 )和利培酮组 (5 0例 ) ,进行临床对照试验 ,两组药物治疗剂量分别为 4 0 0~ 6 0 0mg/d和 4~8mg/d ,疗程 8周。疗效指标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 ,不良反应指标为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结束时 ,两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 (P <0 .0 1)。PANSS总减分率 :奎硫平组为 (5 2 .6± 10 .2 ) % ,利培酮组为 (71.8± 11.6 ) % ;临床总有效率 :奎硫平组 73.9% ,利培酮组 91.8% ,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 ,其中静坐不能和肌强直等EPS发生率显著少于利培酮组 (P <0 .0 1) ,未出现月经失调 (闭经、经期过长或过短 ) ,泌乳、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等副作用。结论 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 ,虽然疗效稍逊于利培酮 ,但不良反应比利培酮轻微 ,尤其适合对锥外反应和催乳素敏感者使用  相似文献   

4.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比较奎硫平和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 6 0例首发住院的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用奎硫平和利培酮进行 8周治疗。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疗效 ,用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不良反应。 结果 :2种药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两组患者在嗜睡 ,锥体外系症状及月经功能紊乱方面的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结论 :奎硫平、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相似 ,不良反应均较轻。  相似文献   

5.
不同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索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最佳剂量。方法:将符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用每日2mg、3mg、4mg及5mg剂量的利培酮治疗,疗程12周。用药前、用药后1、2、4、6、8、12周末进行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副反应量表(TESS)、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ESRS)评分,对各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4组间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差异却有非常显著性。结论:利培酮2—4mg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理想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氯氮平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法观察12周,利培酮组33例,平均有效治疗剂量(4.5±1.2)mg/d,氯氮平组31例,平均有效治疗剂量(269.4±133.3)mg/d。于治疗前后行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韦氏记忆量表(WMS)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长时记忆、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及记忆商数(MQ)受损较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300电位成分中P2、N2及P3潜伏期明显延长,P2及P3波幅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过12周治疗利培酮和氯氮平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分均降低,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培酮组的WMS的再认、联想及记忆商(MQ)明显高于氯氮平组;2组治疗前后P300各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着认知功能障碍,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氯氮平。两药均不能改善患者的P300。  相似文献   

7.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6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平分为阿立哌唑组与利培酮组。疗程6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64.5%和90.3%,利培酮组分别为61.3%和87.0%,两组疗效相仿(P>0.05)。阿立哌唑组在治疗2周末阴性症状因子分即有明显下降,而利培酮组在治疗4周末才显著下降。阿立哌唑在锥体外系反应,体质量(体重)增加,月经改变等少于利培酮。结论:阿立哌唑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仿,不良反应轻微,阴性症状改善较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4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实验组)和利培酮(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第8周末实验组和对照组PAN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为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30例(42.9%),对照组32例(44.4%),最常见的是锥体外系反应,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以利培酮为对照,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阿立哌唑组和利培酮组的疗效相当,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利培酮组的锥体外系反应(EPS)发生明显高于阿立哌唑组(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小,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研究组)和利培酮(对照组)治疗,疗程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后,研究组显效率70.0%,对照组显效率66.7%,两组疗效相仿.两组治疗2周末PANSS总分和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而轻,锥体外系反应(EP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氮平和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奥氮平不良反应少而轻,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按就诊先后顺序将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定患者的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4、8周末,两组PANSS量表总分及分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P〈0.01);研究组有效率93.8%,显效率71.9%;对照组有效率为90.6%,显效率68.8%,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均较少。结论氨磺必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对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  相似文献   

12.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青少年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青少年期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6、8周末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奥氮平与利培酮总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均能快速起效,PANSS总分比较治疗第1周与第2周末奥氮平组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利培酮组锥体外系反应显著多于奥氮平组。结论奥氮平与利培酮均是治疗首发青少年精神分裂症安全有效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分别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利培酮合并赛来昔布对精神分裂症首次发病(以下简称首发)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首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分到利培酮+赛来昔布组(研究组,46例)或利培酮+空白剂组(对照组,44例),观察时间均为12周.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Si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SEPS)、异常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MM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和锥体外系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比较,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分均明显下降(P均<0.05);研究组PANSS总分、分量表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总有效率(66%)明显高于对照组(26%);X2=16.1,P=0.001.治疗第12周末,两组TESS、SEPS、MM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患者体质量的增加(4±5)kg,明显高于对照组(1±4)kg,t=2.6,P<0.05.结论 赛来昔布可以提高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进行8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齐拉西酮起效较快,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更好;齐拉西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表现有所不同,患者耐受性好。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的改善好于利培酮;两者副反应较轻,副反应表现有所不同。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5.
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 评价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 将59例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随机分配到利培酮1组,利培酮2组和氯氮平组(20例),治疗8周。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及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评定副反应。结果 利培酮两个剂量组与氯氮平组之间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在认知因子,阴性因子,PANSS总分减分率方面,利培酮组与氯氮平组有显著性差异,利培酮的副反应有锥体外系反应、失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利培酮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利培酮基础上联合rTMS真刺激,对照组在利培酮基础上联合rTMS假刺激干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4周应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生命体征、体格检查、临床实验室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评价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及各因子分在治疗1周、2周及4周均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的有效率在治疗2周时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两组有效率在4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7);研究组阳性症状因子评分在治疗2周时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4周末时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治疗中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联合利培酮使用可以提高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尤其有助于改善阳性症状.  相似文献   

17.
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奥氮平与利培酮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排列表法随机分为奥氮平组[34例,(24.1±5.4)mg/d]和利培酮组[34例,(7.9±1.8)mg/d],疗程均为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第1,2,4,8,12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奥氮平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及一般病理分均从治疗第2周末起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利培酮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一般病理分从治疗第2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从第4周末起,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奥氮平组从治疗第2周末起各时点PANSS总分、阴性症状分均低于利培酮组(P<0.05~0.01).(2)治疗第2周末起,2组临床总体印象量表-严重程度和改善程度(CGI-SI)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0.01);2组间各时点CGI-SI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第12周末,奥氮平组、利培酮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6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奥氮平组、利培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18/34)和59%(2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奥氮平组体质量增加发生率高于利培酮组(P<0.05);利培酮组静坐不能、异常泌乳和(或)闭经、肌张力增高的发生率高于奥氮平组(P<0.05).结论 奥氮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8.
Data on risperidone's efficacy and tolerability in adolesc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re scarce. We found only one prospective, open-label study in this population. The aim of this open-label, prospective study was to estimate the effectiveness, safety, and tolerability of risperidone treatment in adolescents with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Subjects were adolescent inpatients diagnosed with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fourth edition) first-episode schizophrenia by the Kiddie Schedule for Affective Disorders and Schizophrenia for School-Age Children-Present Episode version. Most of the patients (10/11) were drug na?ve. Improvement was assessed during the first 6 weeks of treatment using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the 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BPRS), and the Clinical Global Impression (CGI) scale. Side effects were monitored using the Abnormal Involuntary Movement Scale, the Simpson-Angus Scale, the Barnes Akathisia Rating Scale, and the Udvalg for Kliniske Undersogelser Side Effect Rating Scale. Eleven adolescents between 15.5 and 20 years of age (mean = 17.27, SD = 1.27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Risperidone in an average dose of 3.14 mg/day (SD = 1.60 mg/day) produced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the total PANSS score (28%, p < 0.01), BPRS score (30.11%, p < 0.01), and CGI-Severity score (31.36%, p < 0.01). Risperidone was in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negative signs as assessed by the PANSS. The major side effects were extrapyramidal side effects, somnolence, depression, and weight gain. In conclusion risperidone appears to be a safe, acceptably tolerated, and effective antipsychotic medic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onset schizophreni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与五氟利多暗服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门诊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口服液治疗组)和对照组(五氟利多治疗组)。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4、8周末采用PANSS评定临床疗效。采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利培酮口服液的治疗有效率为70.0%,五氟利多的治疗有效率为68.3%,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利培酮口服液的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利培酮口服液与五氟利多暗服药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及耐受性均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小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口服利培酮剂量2mg/d组和4nq·g/d组。采用RP—HPLC和LC—MS方法测定利培酮(RSP)和9-羟利培酮(9-OH—RSP)之和的血浆浓度。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不艮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4mg/d组(RSP4-9-OH—RSP)血浓度均显著高于2mg/d组。2rag,/d组第l周末PANSS平均减分率〈20%,其它各周末PANSS平均减分率〉20%,而4mg/d组各周末PANSS平均减分率〉20%.2mg/d组TESS评分明显低于4mg/d组。结论(RSP+9-OH—RSP)血浓度能较好地反映其临床效应。2mg/d和4mg/d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相当,4mg/d利培酮治疗时起效更快,但易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