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作者报告12例颅内三叉神经瘤的CT诊断。其中,岩尖-中颅窝型3例,后颅窝型2例,双颅窝型7例。平扫肿瘤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为均匀、不均匀及环状强化,肿瘤边界清楚。10例伴有岩尖、斜坡及中颅窝底骨质破坏,1例有鼻咽旁侵犯。结合文献,作者讨论了三叉神经瘤与相同部位其他肿瘤的CT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型,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收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患者,结合完整的临床资料,对三叉神经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三叉神经瘤中,中颅窝型1例,后颅窝型2例,中后颅窝型5例,眼眶型1例;肿瘤呈类圆形(4例)、哑铃型(5例)生长,伴囊变(8例),邻近骨质吸收或破坏(6例),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结合完整的临床资料、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分型,多能作出准确诊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方案设计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科1991年~1998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7例三叉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Jefferson的肿瘤分类方法:Ⅰ型(中颅窝型)3例,采用颞下入路和颞眶颧入路切除;Ⅱ型(后颅窝型)6例,采用额颞眶颧入路和枕下乳突后入路切除;Ⅲ型(哑铃型)8例,分别采用颞下入路、枕下乳突后入路和幕上、下联合入路切除。结果三叉神经鞘瘤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三叉神经鞘瘤应尽早手术治疗,并争取全切,以期根治。本组全切16例,次全切1例。10例门诊随访2年~5年无复发者。结论三叉神经鞘瘤早期进行CT、MR检查均可明确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是最佳方法,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是肿瘤全切的前提条件。近年提倡颅底手术入路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及MRI表现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对该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桥脑小脑区占位性病变的CT及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听神经瘤CT平扫为等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内见囊变区,囊变部分无强化,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均匀强化;MR平扫T1WI为等或等、低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脑膜瘤CT平扫为等或高密度,部分见沙砾状钙化,明显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部分见细血管流空信号,明显均匀强化。胆脂瘤的CT平扫低于脑脊液密度,均无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内见比脑脊液高的信号,无强化。三叉神经瘤跨越后、中颅窝生长,呈哑铃状,为等密度,有明显强化;MRI平扫T1WI为稍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明显强化。结论 CT及MRI检查对桥脑小脑角区占位性病变的定位及定性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泪腺窝肿块的CT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泪腺窝肿块的CT表现。结果良性泪腺混合瘤8例,其中1例为双侧;恶性混合瘤2例;泪腺腺样囊性癌2例;炎性假瘤3例;炎性肉芽肿2例;多发性骨髓瘤1例。其CT表现各具特征。结论CT可清楚显示泪腺窝肿块的形态、大小和强化特征,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41例听神经瘤和5例三叉神经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8例经CT检查(16例增强扫描),28例MRI检查(增强扫描25例),2例DSA检查。结果:听神经瘤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患者内听道和脑池增宽,Ⅶ、Ⅷ神经束经束较对侧增粗,三叉神经瘤表现为特征性哑铃形伴岩骨尖骨质破坏,CT显示肿瘤呈等密度,低密度或以低密度为主的混杂密度,MRI示T1WI呈低,稍低或混杂信号,T2WI为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网格状或环形强化,DSA见肿瘤血供丰富,染色明显,CT、MRI正确诊断分别为81%和92%,结论:CT和MRI对神经鞘瘤均有重要诊断价值,而MRI优于CT,疑难者和DSA检查可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7.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CT及MRI表现。结果 15例患者中,12例行MRI平扫加增强,5例行CT平扫加增强,2例均行CT和MRI检查;12例为单发病灶,3例多发病灶。12例单发病灶中,6例为实性肿块型,6例为囊实性肿块型,实性成分CT平扫为等或稍高密度,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等或稍高信号、T2FLAIR等或稍高信号,囊性部分T1WI及T2FLAIR低信号、T2WI高信号,边界清晰,与脑实质分界清楚,瘤周水肿轻或无,瘤内可伴有不同程度囊变坏死、出血或钙化;增强扫描呈轻中度或明显均匀或不均匀两种强化,瘤内或瘤周可见强化血管影;3例多发病灶均表现为实性肿块型,密度及信号类似于单发病灶实性肿块型,增强扫描多发病灶强化不一致,颅内病灶明显均匀强化,颅外椎体或椎管内病灶轻中度均匀强化。结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影像学表现多样,但有一定特异性,确诊有赖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在三叉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三叉神经瘤12例,行CT平扫及静脉注射6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表现为特征性哑铃形3例,类哑铃形6例,类圆形3例。肿瘤呈混杂密度、均匀密度或等密度,均无钙化及水肿。结论CT对三叉神经瘤的定位、定性及岩骨和颅底骨的异常改变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膜孤立性纤维瘤(SFTP)的X线和CT表现,重点分析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SFTP患者8例,均接受CT平扫和增强检查,其中3例同时接受X线检查。结果:本组8例CT均表现为胸腔单发实性肿块,边缘清晰,密度均匀(2例)或不均匀(6例),6例瘤内有坏死,3例见斑点状和条状钙化影,1例见大片状钙化;增强扫描强化明显,均匀强化(2例)或不均匀强化(6例),4例其间可见异常增粗、迂曲血管影。结论:胸膜孤立性纤维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并可清晰显示SFTP病灶的大小、形态及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定位、定性诊断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0.
呼其图  赵刚  姚兴军  别黎  许海洋 《吉林医学》2006,27(9):1102-1103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2005年1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三叉神经鞘瘤资料。结果:本组肿瘤中后颅窝型13例,哑铃型9例,中颅,窝型5例。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三叉神经瘤的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三叉神经鞘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1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三叉神经鞘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1990年1月~1997年12月)收治的18例三叉神经鞘瘤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中颅窝型9例,后颅窝型5例,哑铃型4例。肿瘤全切除16例,近全切除2例,无一例死亡。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最佳方法,而颞下入路适合于任何部位的三叉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的途径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及影像学诊断为眼眶炎性假瘤眶外侵犯并经活检证实的9例患者MRI及CT表现。9例患者均进行了眼眶MRI检查,其中3例同时进行了增强CT扫描。结果 1例直接向前侵犯眶隔前软组织;其余8例向后蔓延者均通过眶上裂,其中1例同时经视神经管向后蔓延,另1例通过眶下裂蔓延。病变向后侵犯海绵窦6例,其中两例同侧海绵窦段颈内动脉被病变包绕并狭窄;单独或同时侵犯中颅窝7例;翼腭窝及颞下窝累及1例。眶外病变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呈稍低或低信号,增强后有中等度至明显强化。3例增强CT显示眶外病变呈高密度,病变形态及范围分别与其MRI表现类似。结论眼眶炎性假瘤可以发生眶外蔓延,眶上裂是最常见的眶外蔓延途径,海绵窦及中颅窝是两个最常见的累及部位。MRI和CT对眼眶炎性假瘤眶外蔓延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前窝底和眶尖部骨折的CT表现和诊断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CT轴位扫描,结合临床和手术结果回顾性分析205例颅前窝底和眶尖部骨折的CT表现和诊断要点。结果205例颅前窝底和眶尖部骨折的直接征象是骨折线和颅缝分离。共有71例显示有眶顶(颅前窝底)骨折。67例显示有筛骨筛板骨折。二者之和占67.3%(138/205例)。颅缝分离不易显示和辩别。间接征象是筛窦小房“混浊”或液平和气颅。共有123例显示有筛窦小房“混浊”或液平。62例显示有颅内积气。颅前窝底骨折常合并其它比较严重的颅脑损伤。结论应用CT轴位扫描能明确颅前窝底骨折的部位,范围、程度和类型。在临床上对颅前窝底骨折有确切可靠的诊断价值,对眶尖部骨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瓣成形术在后颅窝病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后颅窝病变患者采用骨瓣成形术,手术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枕下正中入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无皮下积液、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头颅外观美观,未触及颅骨缺损,CT复查显示骨瓣复位良好。结论后颅窝骨瓣成形术后骨瓣复位保持了解剖层次的完整性,消除了颅骨缺损对患者的不良心理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I对鞍区跨越中后颅窝肿瘤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经病理证实的跨越中后颅窝鞍区肿瘤患者的MR表现,并根据解剖位置对其分类。结果病变主要位于鞍内和鞍上者16例,其中垂体瘤9例,脑膜瘤3例,脊索瘤2例,颅咽管瘤2例;病变中心位于鞍旁者21例,其中脑膜瘤5例,三叉神经鞘瘤4例,表皮样囊肿5例,脊索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2例,斜坡转移瘤2例。结论MRI对鞍区跨越中后颅窝肿瘤的特性和邻近结构的关系显示明确,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三叉神经瘤14例,12例做CT检查,2例做MRI检查,14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12例CT扫描呈混杂密度6例,均匀高密度5例,等密度1例,注射造影剂后多呈不均匀强化,肿瘤周围均无脑水肿。2例MRI图像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X线平片示11例有岩骨、颅底骨吸收破坏。临床常伴有听神经、面神经等受累。CT和MRI是诊断三叉神经瘤的有效检查方法。三叉神经瘤应与脑膜瘤、胶质瘤及听神经瘤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分析儿童后颅凹肿瘤CT检查的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 ,研究其扫描方法 ,提高CT检查准确性。方法 收集我院儿童后颅凹肿瘤 4 0例 ,其中普通CT扫描 2 0例 ,螺旋CT扫描 2 0例 ,4 0例病人中 32例行CT强化扫描。将其术前CT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4 0例儿童后颅凹常见肿瘤CT检查阳性显示为 38例 ,漏诊 2例 ,显示率为 97.5 %。术前CT检查定性误诊 11例 ,准确率为 72 .5 %。结论 选择适合的CT扫描技术与方法 ,消除儿童后颅凹骨迹伪影等干扰的影响 ,可提高儿童后颅凹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8个病例均为局限型。8例中7例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位于腹部,2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纵隔;另1例为多发病灶,位于纵隔、锁骨上窝及腋窝(同一淋巴链区)。病灶大小1.98.3cm不等,CT平扫病变表现为界限清晰,密度均匀的实性肿块,无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显著强化(cT值范围103194Hu),但中心区可见条片状或裂隙样较低强化区;静脉期持续强化且趋向均匀(CT值范围94186Hu)。结论纵隔、颈部或腹部的肿块病变,界限清晰,无坏死,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显著强化,提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巨大岩骨尖三叉神经鞘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5例巨大岩骨尖三叉神经鞘瘤患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经硬脑膜下颞底入路28例,额眶颧入路5例,颞枕-枕下联合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33例,全切除率为94.3%;因肿瘤与重要结构粘连导致全切除困难而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理:神经鞘瘤34例,间变性神经鞘瘤1例。手术后新的神经功能损害包括:动眼神经不完全性麻痹4例,手术后2月内恢复;外展神经麻痹8例,4例随访时恢复;术后轻度偏瘫1例,3周后恢复。所有病例原有神经功能障碍无加重。随访18例(随访率51.4%),随访时间3月~5年,全切除病例肿瘤无复发;次全切除病例1例失访,另1例随访2年未见肿瘤生长。结论巨大哑铃型三叉神经鞘瘤有其影像学特点,个体化的手术入路对减少损伤,充分暴露肿瘤有重要意义,多数病例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