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avid提出了自知力的“三维学说,即对疾病的认识,对精神病性经验的正确分辨和描述,对治疗的顺从”,并且提出了只有三维同时具备时,才能具有完整的自知力[1]。自知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为了了解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以指导开展以康复为目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要介绍了自知力的概念及演变、自如力的三维学说及其争论,以及国外近几年有关自知力的基础研究,自知力与其它精神病理症状、治疗顺从性、与预后的关系等方面的临床研究报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探讨了258例精神分裂患者的自知力与自杀的关系。方法对258例符合CCDM-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用精神障碍自知力评估量表来评定患者对精神症状的自知程度,并分析自知力与自杀的关系。结果有自杀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阴性症状和妄想的自知力明显好于没有自杀的患者。相反,对精神障碍的总体自知力程度并不能预测自杀。结论本文对自知力与自杀相关联的观念是支持的。  相似文献   

4.
精神疾患伴急性阑尾炎5例临床分析四川省绵阳市精神卫生中心(621000)冯瑾精神疾患伴发急性阑尾炎,因精神病患者精神异常,自知力缺失,大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使阑尾炎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一旦确诊多已化脓或穿孔。现将我院5例精神病患者伴发急性化脓性阑尾...  相似文献   

5.
精神疾病患者自知力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知力在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价、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1 定义及评定方法Lewis(1 93 4 )将自知力定义为 :“对自身病态变化的一种正确态变”。David提出了自知力的“三维学说 :即对疾病的认识 ,对精神病性经验的正确分辨和描述 ,对治疗的顺从”,并且提出只有三维同时具备时 ,才能认为病人具有完整的自知力 [1] 。目前常用于评定精神疾病患者自知力的方法较多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1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中自知力项目评分 ,用 1~ 7个等级评定 ,分数越高表示自知力障碍越重。这种方法简单 ,便于操作 ,…  相似文献   

6.
有关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彭俊 《上海精神医学》1998,10(3):158-160
目的 初步探讨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因素。 方法 以1997年9月到10月全院所有新入院精神分裂症病例为研究对象,评定治疗前后的病情和自知力。 结果 自知力与疾病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与文化、病程有一定相关;与性别、年龄、诊断类型以及各别精神症状没有明显关系。 结论 自知力是一个独立的症状概念,影响自知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住院时间长短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时的自知力影响。方法在广州市脑科医院连续入组且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265例,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自知力和治疗态度问卷(ITAQ)分别测评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自知力。采用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探索自知力和治疗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住院天数中位数为61(35~97)天,出院时ITAQ评分(11.1±5.8)分。PANSS各分量表、总评分及住院天数与ITAQ评分均有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住院1年以上是自知力的危险因素(B=-0.403,-0.232,-2.979,P0.05),住院天数对ITAQ的解释度仅为1.9%。结论患者出院时的自知力主要受精神症状影响,住院时间长短对自知力的影响不大,适度缩短精神分裂症患者住院天数对自知力恢复可能不会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关于自知力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自知力的研究刘华清导师张培琰在躯体疾病中,一般不存在自知力的问题,这是因为病人能察觉到自己的病痛,并积极求治。而在精神医学中,自知力是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认为自知力在病程和精神障碍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目前在精神病临床中,通常对自知力的...  相似文献   

9.
自知力(insight into disease)或译为洞察力、内省力、顿悟等。有些国家的精神病学家称之为自我批判力(autocritique)或病识是指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对他的精神病态的觉察和正确判断的能力。自知力是一种最高级的判断力,它的病理形式是自知力的缺失和不完整。在一般躯体疾病中,不存在自知力问题,病人对  相似文献   

10.
背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内在耻感的关系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性,因为这和患者寻找或接受治疗的意愿密切相关。目的研究中国大陆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和内在耻感的关系。方法共有65例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7例门诊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程的中位数为4年)完成了两个中文版自评量表-精神疾病内在耻感量表(Internalized Stigma of Mental Illness,ISMI)和修订版病耻感经历问卷(Modified Consumer Experiences of Stigma Questionnaire,MCESQ)的测评。由高年资精神科医生采用阳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Positive Symptoms,SAPS)和阴性症状量表(Scale for Assessment of Negative Symptoms,SANS)评定了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由两位高年资精神科医生采用简明精神病学量表中文版的自知力条目评定患者对自身精神疾病的认知,依据分数将患者分为有自知力组和无自知力组。结果有自知力组有49例患者,无自知力组为43例。无自知力患者的病程显著短于有自知力组,更可能为住院治疗者,并且具有更明显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仅仅表现在趋势上)。有自知力组患者在精神疾病内在耻感量表疏离分量表得分上显著高于无自知力组的患者,但是两个量表的其他分量表得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两个量表48个条目中仅有4个条目得分存在组间差异。Logistic回归没有发现无自知力和两个耻感量表分数或症状量表得分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在中国大陆精神分裂症门诊与住院患者中进行的本研究不支持以前的研究发现:即有自知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会报告更多的耻感经历。本研究使用的耻感量表在中国地区的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修订和证实;未来需要对下列问题进行研究:选择不同诊断的患者、对自知力进行更精细的评估以及随时间推移自知力及病耻感经历的波动等等,进一步澄清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这两个现象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使用经我们翻译并修改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Q)对3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了自知力与精神病理症状之间关系的评定。这些资料表明: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自知力水平并不与精神病理症状的严重性密切相关,在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中,自知力的变化并不随着精神症状的变化而变化。从此量表的使用过程来看,它能够反应病人对精神疾病和治疗需要的认识。对临床精神医学来说,它是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自知力的一种有价值的测查工具。  相似文献   

12.
疑病症的自知力李植荣通常认为,神经症的特点之一是患者对自身疾病具有相当自知力[1],而且有无自知力也常被作为神经症与精神病鉴别点之一[2]。教科书在描述神经症之一的疑病症时也明确指出,疑病症患者“自知力完整,能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3]。我认为这一传...  相似文献   

13.
分裂症患者的自杀行为与自知力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极高,20%~42%企图自杀,10%~15%自杀身亡。因此确认这类病人的自杀危险因素受到极大关注,有研究者提出具有自知力的病人自杀的危险性极高,这类病人产生的无助感和意志颓唐导致了自杀行为。但对这一问题尚无系统研究。本文系统调查了分裂症的自杀行为与自知力的关系,其目的是验证自杀行为与良好自知力有关的假设。方法:共调查218名符合DSM--R分裂症诊断标准病人的自知力和自杀行为,排除分裂情感性障碍者。入组者均同意参加研究,其中男144名,女74名,平均年龄34.4岁,平均发病年龄22.1岁,平均病程12.0年,平均受教育…  相似文献   

14.
自知力是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监测、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疾病康复等方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综述自知力的病理机制学说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知力是精神病学中应用十分广泛的一个概念,在精神科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反应监测、治疗依从性、预后判断、疾病康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义将综述自知力的病理机制学说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往普遍认为强迫症患者自知力完整,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发现有一部分强迫症患者自知力较差甚至完全没有自知力,国外近年来对这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该方面的研究成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躁狂发作患者的自知力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4例躁狂发作患者的自知力进行半定量评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存在自知力障碍者占74.1%,躁狂发作不同类型之间自知力障碍的分布及程度均无明显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导致躁狂发作患者自知力障碍严重的主要因素有:随境转移表现较严重,智能低下,性格内向,情绪不稳,所伴有的妄想不具荒谬性等。结论:躁狂发作患者,相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存在自知力障碍的比率较低,程度也较轻;对导致躁狂发作患者自知力障碍严重的主要因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自知力是精神科精神状态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知力缺乏是精神病常见的精神病理现象。1973年WHO在一项精神分裂症国际合作研究中发现,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是自知力缺乏,急性期为97%,慢性期为89.3%,并且发现自知力缺乏是各国诊断一致性最高的症状。自知力在精神科临床中是疗效评定及预后估计的重要指标。因此,正确评估自知力状态是每一位临床工作者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作者应用McEvoy等编制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对108例住院精神患者进行试用,结果显示:ITAQ均值为12.41±5.42,ITAQ问卷在临床疗效判断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些患者的ITAQ得分并不能真正反映自知力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20.
自知力缺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临床表现,随着相关理论的不断完善,目前倾向于从多维度进行评估,认知自知力便是其中之一。磁共振作为一种无创、高分辨的检查方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精神障碍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总结近年来国内外通过磁共振手段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自知力进行研究的文章,对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