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通过CT与MRI扫描,探讨翼腭窝(pterygopalatllle fossa,PPF)病变特点及分布规律.方法病理或临床证实的PPF病变72例,行常规CT及MR扫描.结果PPF继发肿瘤占88.9%,原发肿瘤占2.78%,非肿瘤占8.32%.继发恶性肿瘤占继发肿瘤的92.06%,其中鼻咽癌占43.10%,上颌窦癌占34.48%(P<0.05).继发恶性肿瘤均破坏骨壁直接或间接侵犯PPF,骨破坏多呈溶骨性,周围组织及窝内脂肪呈浸润性受侵,边界不清;2例原发良性肿瘤均使PPF明显扩大,并见压迫性骨破坏,T2W MRI示边界清楚.受侵PPF内脂肪在CT或MRI上变模糊,部分或全部消失为软组织密度影所替代.结论PPF病变以肿瘤为主,鼻咽及上颌窦癌最常见;PPF骨壁破坏及其内脂肪模糊、消失为其受侵的指征;PPF病变检查以CT横断扫描为主,MRI对病变的诊断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翼腭窝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翼腭窝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 12例神经鞘瘤均为单侧发病,病变以翼腭窝为中心生长并向其通道及周围间隙蔓延,边界清楚,呈卵圆形8例,梭形4例.CT表现:翼腭窝扩大,相应骨质受压变薄、移位及吸收;平扫显示10例病变密度均匀,另2例病变内可见低密度区,5例行CT增强扫描,其中3例病变显示不均匀强化.MRI表现:与脑实质比较,T1WI均呈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9例,高信号3例,10例病灶内可见点、片状高信号,其中5例并可见结节状高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T2WI上所见的高信号区均未见明显强化,其他区域中度或显著强化. 结论 根据典型的骨质及信号改变,可提示本病诊断.  相似文献   

3.
翼腭窝及其通道的HRCT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探讨翼腭窝及其通道的高分辨率CT(HRCT)的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1 0 0例曾行翼腭窝HRCT检查的正常成年人横断面和冠状面的影像资料、30例颌面外伤患者 (翼腭窝正常 )翼腭窝的矢状面重建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RCT显示翼腭窝轮廓锐利 ,横断面形态多变 ,冠状面多呈四方形 ,重建矢状面多近似漏斗形 ;也能清楚显示翼腭窝的通道圆孔、眶下裂、蝶腭孔、翼管、翼上颌裂、翼腭管、腭大孔及腭小孔。圆孔在横断面上呈条状 ,冠状面呈圆形 ,前、后口宽度分别为 3 .3mm(0 .9~ 5 .1mm)、2 .5mm(0 .6~ 4 .2mm)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翼管在横断面为直或稍弯曲细管 ,冠状面呈圆形 ,前、后口宽度分别为 2 .3mm(0 .8~ 4 .0mm)、1 .0mm(0 .5~ 2 .8mm)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翼管与蝶窦关系 :位于有完整分隔的蝶窦下占 55 % ,蝶窦内占 31 % ,不对称分隔或无分隔下占8% ,上壁缺如与蝶窦交通占 6 %。蝶腭孔上下径 5 .1mm(3 .1~ 7.6mm)。翼腭管、腭大管及腭小管长度分别为2 .8cm(2 .3~ 3 .2cm)、1 .8cm(1 .4~ 2 .2cm)及 1 .1cm(0 .8~ 1 .5cm)。以上数值男女及其左右两侧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 翼腭窝HRCT检查应包括横断面和冠状面 ,两者结合能清晰、准确地显示其本身及通道 ,易发现早期骨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翼腭窝区肿瘤的CT特点,探讨其向周围侵犯的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有完整临床及CT资料且经病理证实的翼腭窝区肿瘤患者,总结翼腭窝的解剖特点与该区肿瘤的侵犯特征。结果:8例中原发性肿瘤2例,为神经纤维瘤和腺样囊性癌;邻近肿瘤累及6例,其中颅底软骨瘤1例,上颌窦癌2例,鼻咽癌3例。原发肿瘤均不同程度地沿着翼腭窝自然孔道侵犯;继发肿瘤则经过自然孔道蔓延而来或直接侵及翼腭窝。结论:薄层CT可以清晰显示翼腭窝及周围结构,能明确翼腭窝区肿瘤侵犯途径和范围,是影像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5.
翼腭窝的CT三维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三维成像评价翼腭窝解剖结构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Philips Mx8000型多层CT检查仪对5个成人头颅标本进行准直1mm或0.5mm的容积采集,并将数据输入配套Mxview工作站(SGI02)进行三维重建处理,包括容积显示(VR)和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MPR)。鼻腔内侧壁相关结构进行测量并与标本测量进行对比。结果:CT三维正交多平面重建图像可以十分清楚地显示翼腭窝结构及其6个通路结构,VR可以清楚、准确地显示鼻腔内侧壁结构,并均可以获得准确测量。结论:CT容积采集结合合理的三维重建可以直观、立体地显示翼腭窝解剖及其相关通连结构。  相似文献   

6.
翼腭窝解剖及病变的影像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祁吉 《放射学实践》2000,15(1):54-56
翼腭窝(PterygopalatineFossa简称PPF)是面深部的一个重要结构,与颅内外许多腔与窝相交通。许多病变可累及此窝,并可沿此窝的自然通道向与之联系的腔与窝蔓延。了解此窝的解剖结构、毗邻及有关病变的影像学特点,对PPF区病变的临床治疗或治疗计划的制订及对预后的估价具重要意义。自本世纪六十年代,许多临床及科研工作者对此窝的解剖与涉及的病变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旨在对此窝的解剖结构及病变的影像学进行综述。PPF大体解剖[1~8]PPF深居颞下窝内侧,左右各一,由蝶骨、上颌骨体、翼板、腭骨及颞下窝围绕而…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正常成人蝶腭孔的影像解剖并进行测量分析,为相关疾病诊治及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高分辨力CT(HRCT)薄层扫描及多平面重组(MPR)技术对167例成人蝶腭孔进行详细观察,记录其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并测量相关径线值。结果:MPR图像对蝶腭孔的显示率为100%,其开口以上鼻道后方最常见,平均上下径和前后径分别为(0.54±0.14)cm、(0.64±0.13)cm。蝶腭孔左右侧别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RCT容积扫描结合MPR技术可更直观、准确显示蝶腭孔及其与周围结构的立体关系,从而为临床和基础研究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8.
腭鞘管高分辨率CT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腭鞘管能否在高分辨率CT(HRCT)图像上显示及其正常HR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对 10 0例曾行翼腭窝HRCT检查的正常成年人横断面和冠状面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表明横断面和冠状面HRCT均可清楚显示腭鞘管。横断面上腭鞘管位于翼腭窝的后方 ,翼管前端的内侧 ,呈窄锥形。冠状面上位于翼管的内下方 ,鼻咽的顶壁上 ,形态不定 ,呈圆形 5 2例 (5 2 % ) ,卵圆形 4 3例 (43% ) ,不规则形 5例 (5 % ) ;根据管壁的完整性又分为全管型 4 0例 (40 % ) ,混合管型 32例 (32 % ) ,半管型 2 8例 (2 8% )。腭鞘管在冠状面HRCT最大直径平均值为 1.0mm(0 .4~ 2 .7mm) ,男女及其左右两侧之间的数值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横断面和冠状面HRCT均能清楚显示腭鞘管 ,以冠状面显示更直观 ,两者结合能更清晰、准确显示其本身及与翼腭窝、翼管和圆孔的关系 ,易发现早期骨质异常。  相似文献   

9.
翼腭窝正常解剖和病变的CT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43例正常翼腭窝、41例病变翼腭窝的CT扫描资料,并与离体标本及手术所见对照。对翼腭窝的正常CT解剖形态、解剖变异及病变的CT诊断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各类病变侵入翼腭窝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翼腭窝原发肿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翼腭窝原发肿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翼腭窝原发肿瘤的影像资料。结果 11例肿瘤均起源翼腭窝,通过其自然通道向邻近结构不同程度生长,其中神经鞘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血管纤维瘤3例、腺样囊性癌2例、黑色素瘤1例。神经源性肿瘤边界清楚,高分辨率CT(HRCT)可见翼腭窝扩大,周边骨质受压移位、变薄;在MR T1WI呈等信号(与脑实质比较),T2WI呈高信号,2例神经纤维瘤信号均匀,呈均匀强化。3例神经鞘瘤可见囊性区,呈不均匀强化。血管纤维瘤边界较清楚,HRCT可见翼腭窝扩大,周边骨质受压移位,变薄及破坏。在MR T1WI呈等信号(与肌肉比较)2例,低信号1例;T2WI呈高信号,明显强化,1例瘤体可见散在点或条状流空信号,呈不均匀强化。腺样囊性癌边界不清楚,形态不规整,HRCT示翼腭窝扩大,骨质呈虫蚀样破坏;在MR T1WI呈低信号(与肌肉比较),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瘤体内可见点、囊状更高信号,呈不均匀强化。黑色素瘤边界清楚,形态不规整,HRCT示翼腭窝扩大,前侧骨质受压移位、变薄,其余骨壁破坏,肿瘤突人邻近结构;MR T1WI呈稍高信号(与肌肉比较),T2WI呈高信号,见多发点或条状流空信号,呈不均匀强化。结论 CT能清楚显示翼腭窝周边骨质改变,MRI能准确显示病变范围。两者结合能较准确地对神经源性肿瘤及血管纤维瘤作出定性诊断;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确定手术入路及评价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听道底神经和神经孔道的正常CT和MRI解剖特点并进行定量研究。方法:选择健康成年人60例共120耳,60耳行颞骨CT扫描,60耳行内耳FIESTA序列MRI检查,在多平面重组(MPR)图像上对内听道底的神经和神经孔道进行测量。结果:内听道底前后径(4.07±0.97)mm,上下径(3.24±0.88)mm;面神经管迷路段长度(3.04±0.52)mm,宽度(0.96±0.31)mm;前庭上神经管长度(2.52±0.48)mm,宽度(0.83±0.30)mm;前庭下神经管长度(1.07±0.23)mm,宽度(0.73±0.21)mm;蜗神经管长度(0.89±0.19)mm,宽度(2.05±0.39)mm;单孔长度(3.56±0.68)mm,宽度(0.56±0.11)mm。面神经直径(1.00±0.03)mm;前庭上神经直径(0.98±0.04)mm;前庭下神经直径(0.71±0.03)mm;蜗神经直径(1.03±0.04)mm;后壶腹神经直径(0.47±0.02)mm。结论:CT和MRI能够准确清晰地显示内听道底的正常解剖结构并可进行准确测量,为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门腔间隙的CT和MRI研究--正常表现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门腔间隙(PCS)的CT、MRI表现和解剖基础,获得门腔淋巴结(PCN)的正常值并探讨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和40例分别行CT及MRI增强扫描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无腹部疾病的病史及相关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显示腹部无恶性肿瘤、炎症及外伤性病变。观察门腔间隙的CT、MRI表现,测量门腔淋巴结前后径。结果:本组100例中共有43例(43.0%)在CT或MRI上显示PCN,其最大前后径为(0.64±0.31)cm,95%可信区间为0.54~0.74 cm;64例(64.0%)PCS内显示肝尾状叶,其中10例(10.0%)显示乳头突,4例(4.0%)显示尾状突;26例(26.0%)显示门腔血管;5例(5.0%)显示胆囊管。PCS上段的主要解剖结构为肝尾状叶,而PCN、门腔血管多位于PCS下段。结论:PCS内以肝尾状叶和PCN最为常见,PCN的出现率为43.0%;PCN前后径的上限为1.0 cm,此值可作为判断PCN增大的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内软骨瘤的CT和MRI特征及其病理基础。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软骨瘤的影像学表现。5例均行头颅CT、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5例中肿瘤位于颅底者4例,大脑镰区者1例。CT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不均匀,5例伴明显钙化,瘤周无水肿,4例邻近骨质破坏,增强扫描无或轻度强化。MRI上肿块信号不均,实质部分T1Wl呈低或混杂信号,T2WI呈高或高低混杂信号,钙化部分T1Wl及T2WI呈低信号,增强扫描5例均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呈"石榴籽征"。结论颅内软骨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付杰  孔琳  胡超苏  傅深  周正荣 《放射学实践》2008,23(10):1079-1082
目的:探讨CT、MRI对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的显示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2例无颅神经侵犯鼻咽癌患者的CT、MRI。研究CT、MRI横断面像上舌下神经管的显示情况(显示层数、左右侧、全管显示、半管显示,两侧纵径、内径以及纵径与矢状面的角度)。结果:CT对舌下神经管:单侧显示11.6%、双侧显示55.8%、未显示32.6%;全管显示58.1%、部分显示9.3%;左管径(6.17±1.3)mm、左管长(6.5±2.0)mm、左管倾角(44.2±0.6)°、右管径(5.78±1.2)mm、右管长(6.8±1.9)mm、右管倾角(44.5±1.7)°。两侧管径比较(t=1.202,P>0.05)。两侧管长比较(t=-1.216,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252,P>0.05)。MRI均为全管双侧显示舌下神经管,双侧显示100%;左管径平均(6.3±1.3)mm、左管长平均(6.6±1.8)mm、左管倾角平均(44.1±0.7)°、右管径平均(5.9±0.9)mm、右管长平均(6.9±1.7)mm、右管倾角平均(44.3±1.7)°。两侧管径比较(t=1.11,P>0.05);两侧管长比较(t=-0.984,P>0.05);两侧管倾角比较(t=0.532,P>0.05)。MRI可显示舌下神经池内段和管内段,但显示不出管外段。结论:MRI可同时显示舌下神经管及舌下神经,对病灶的评估更准确,有利于治疗计划的精确制定。  相似文献   

15.
颞下窝病变CT 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87例经病理证实颞下窝病变CT或MRI表现,发现该窝病变以继发肿瘤为主(79/87),也可见于炎症(4/87),原发肿瘤少见(4/87)。继发侵犯可来自窝壁各方向,但以鼻咽癌内侧壁、上颌窦癌前壁侵入为主。文内讨论了颞下窝解剖定位及继发侵犯的改变特点,指出横切CT和MRI对观察颞下窝病变具有基本等同诊断作用,并应为首选扫描方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