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脊髓髓内肿瘤17例显微手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2年10月至2008年10月显微外科手术切除17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7例,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例。室管膜瘤8例均全切,术后均恢复正常工作。星形细胞瘤6例,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其中2例术后1年症状加重,生活不能自理。脂肪瘤2例次全切除,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海绵状血管瘤1例全切,术后症状改善。术后随访平均3.29年,好转12例,不变2例,恶化2例,无死亡。结论显微手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脊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切除技巧,提高疗效,减小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分析17例经过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脊髓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6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结果:肿瘤全切:室管膜瘤9例,星形细胞瘤2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部分切除:星形细胞瘤3例。仅行活检:星形细胞瘤1例。术后3个月随访.症状改善9例,无变化4例,加重4例。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手段,对于不能切除的恶性脊髓内肿瘤,手术不仅可以明确病理,也可以通过减压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脊髓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运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 方法 对近3年来我科手术治疗的11例资料完整的脊髓髓内胶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cCormick临床神经功能分级方法 和MRI影像检查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5例,次全切除1例;5例星形细胞瘤,2例全切除,3例大部分切除.术后近期临床神经功能改善4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5例,较术前神经功能加重2例.随访3个月-3年,6例室管膜瘤无1例复发,其中1例次全切除患者进行了放疗;5例星形细胞瘤术后均进行了放化疗,2例大部分切除患者2年后临床症状又进行性加重,MRI提示肿瘤复发. 结论 显微神经外科操作技术是切除脊髓髓内胶质瘤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适时进行手术达到既能全切除肿瘤又能保证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 ,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髓内肿瘤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分析11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髓内肿瘤病例,其中室管膜瘤4例,星形细胞瘤3例,神经鞘瘤1例,上皮样囊肿2例,脂肪瘤1例。均在moiler-300手术显微镜下进行。结果:4例室管瘤,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1例;星形细胞瘤近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1例神经鞘瘤全切除;2例上皮样囊肿近全切除;1例脂肪瘤大部分切除。术后随访病人3个月~21个月,疼痛加重1例,3例无明显变化,余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好转。结论:脊髓髓内肿瘤显微手术切除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脊髓髓内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黄文跃  王勉 《安徽医学》2014,(12):1734-1735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治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 9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实施显微手术治疗,对手术疗效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肿瘤5例达到全切除,4例达到次全切除。术后病理诊断为星形细胞瘤5例,室管膜瘤4例。8例患者手术后保留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术后随访1年症状没有加重,全切患者没有复发,次全切患者发展缓慢。结论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应尽早确诊并采用显微手术争取全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早期诊断方法与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25例脊髓髓内肿瘤患者,通过比较患者的临床资料、头颅核磁共振检查、显微手术治疗效果,判定脊髓髓内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方法.结果 25例患者全部给予显微镜下手术切除,其中全切16例,大部切除9例.病理结果诊断,室管膜瘤15例,星形细胞瘤8例,血管网织细胞瘤2例.术后感觉及运动障碍改善者21例,改善不明显者4例.结论 核磁共振是早期诊断脊髓髓内肿瘤的有效方法,显微手术是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高颈段脊髓髓内肿瘤临床效果.方法 显微手术切除高颈段髓内肿瘤.结果 本组全切除肿瘤30例,次全切除肿瘤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高颈段髓内肿瘤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 ,探讨脊髓肿瘤的手术时机 ,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手术治疗的 39例脊髓髓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肿瘤的类型、肿瘤部位、临床症状及体征、手术切除程度、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上皮样及皮样囊肿 18例 ,室管膜瘤 6例 ,星形细胞瘤 10例。室管膜瘤、上皮样及皮样囊肿可达到全切或近全切除 ,星形细胞瘤仅可部分切除。大部分病人术后神经功能不同程度得到改善。结论 对绝大多数脊髓髓内肿瘤应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 ,对室管膜瘤、皮样及上皮样囊肿多能做到肿瘤全切除 ,对星形细胞瘤可辅助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脊髓髓内肿瘤31例显微外科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估显微外科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6年7月至2002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1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经验。结果室管膜瘤占51.6%,星形细胞瘤占32.3%,脂肪瘤占6.5%,上皮样囊肿占6.5%。全组手术全切除率为64.5%,16例室管膜瘤全切除,10例星形细胞瘤的全切除率为40%,近全切除率为30%,部分切除率为30%,2例脂肪瘤行大部分切除,1例转移瘤和2例上皮样囊肿为近全切除。结论脊髓髓内肿瘤以低恶性度肿瘤多见,手术效果较好,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14例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均行后颈正中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结果14例患,11例肿瘤全部切除,3例大部切除。10例得到随访,术后症状改善率100%。1例星型细胞瘤术后1年复发,后行放射治疗。本组病例术后无1例死亡。结论MRI是确诊高颈段椎管内肿瘤的最有效检查方法。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高颈段椎管内肿瘤具有全切率高、安全、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8例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手术切除程度及临床疗效。结果  2 8例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中全切除 2 6例 ,1例肿瘤的延髓侧切除中呼吸有改变行近全切除 ,1例肿瘤的下级有囊性变和空洞 ,术中部分囊性变残留 ,术后MRI显示部分囊肿壁上有肿瘤残留。无手术死亡病例及手术致残者 ,术后神经系统功能多数得到恢复和改善。结论 MRI检查是诊断延颈髓髓内室管膜瘤的可靠方法 ,绝大多数肿瘤可通过显微外科手术达到全切除 ,未全切除者或间变者应辅以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脊髓髓内肿瘤的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手术方法与手术疗效。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三维上肿瘤均在髓内方可诊断为脊髓髓内肿瘤。结果:髓内肿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肢体感觉麻木、疼痛,早期括约肌紊乱不明显,病情加重出现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手术全切除35例,大部切除1O例;病理报告前三位是星形细胞瘤20例,室管膜瘤13倒,脂肪瘤8例。术后运动及感觉障碍改善40例,改善不明显6例,加重8例,手术死亡4例;随访46例,4例死亡,5例肿瘤复发。结论:MRI对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特异性高,髓内肿瘤应早期诊断,掌握时机,尽早力争全切。对恶性和未全切肿瘤行放疗,疗效显,手术方法随肿瘤类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3.
Radical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Background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 aims at complete removal and minimal postoperative deficit.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evaluate the microsurgical features of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s and the time for surgery and prognosis. Methods Twenty-one patients with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 who had been treated at Nanfang Hospital, Guangzhou, China since 2000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 Fifteen patients were men and 6 women, aged 2-60 years (mean 29.28 years). Thirteen patients had the tumor in the cervical segments, 4 in medulla-cervical segments, 1 in cervicothoracic segment, and 3 in thoracic spine. All the patients underwent microsurgery for the tumor through posterior approaches by laminectomy. The tumor was exposed through dorsal myelotomy, then tumor plane was removed carefully from the entire rostrocaudal area. The dura was sutured routinely. In case of tumors occupying too many spinal segments, titanium strip was applied to reconstruct the vertebral plate and keep the spinal column stable. All the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MR imaging early after operation. Results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tumor was made in 15 patients, subtotal removal in 5, and partial resection in 1. Neurological recovery was related primarily to preoperative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patients. Patients with minor neurological deficit showed stable sensory and motor function or minor loss in the early postoperative period,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tended to improve with time. But those with significant or long-standing deficit could hardly demonstrate any recovery. The dissection interface between the tumor and normal cord tissue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xtent of surgical removal. Conclusions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 mostly take place in cervical segments, with glioma as the commonest type. Microsurgery is the major treatment of choice, by which tumor plane could be totally resected. Excellent microsurgical expertise and careful recognition of tumor plane are essential to removal of the tumor while retaining neurological functions. Titanium strip fixation is helpful to reconstruct vertebral stability. Preoperative neurological conditions of patients are directly related to their postoperative recovery. We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iagnosis and radical microsurgical treatment of intramedullary spinal cord tumor.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快速液体衰减翻转恢复脉冲序列 (Fast- FL AIR)在椎管内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 2 .0 T超导磁共振仪对 2 3例疑有椎管内病变的患者进行 T1 WI、T2 WI和 Fast- FL AIR扫描 ,5例患者进行了 Gd- DTPA增强扫描。结果 :脊髓肿瘤 6例 (髓内肿瘤 1例 ,髓外硬膜下肿瘤 5例 ) ,脊髓血管畸形 2例 ,椎管内囊肿 2例 ,脊髓局灶性水肿 2例 ,白血病 1例 ,脊髓炎症 3例 ,脊髓空洞 7例。Fast- FL AIR序列可以清晰的显示髓外病变范围 ,优于 T2 WI;显示髓内病变范围不如 T2 WI;对于椎管内病变的定性诊断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是鉴别 T2 WI均为高信号的病变 (脊髓炎症、空洞、水肿、肿瘤 )。结论 :对于椎管内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Fast- FL AIR序列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序列 ,特别是对 T2 WI为高信号的病变的定性诊断 ,应在 MR检查时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颈髓髓内肿瘤手术治疗及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65例颈髓髓内肿瘤患者资料。应用McCormick分级系统评估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状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预后因素。结果 术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暴露61例,单侧多节段椎板间开窗(Unilateral Multilevel Interlaminar Fenestration, UMIF)4例。肿瘤全切48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13例。术后临床症状好转42例,维持术前14例,加重9例。其中疼痛缓解率最高(82.4%),其次为括约肌功能障碍(68.8%),感觉障碍缓解率最低(39.6%)。根据McCormick评分标准,术后神经功能好转18例(27.7%),维持术前水平39例(60%),8例(12.3%)患者神经功能恶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良好的术前神经功能状态(OR=19.87,95% CI=4.10-96.23,P=0.000)和手术全切(OR=7.40,95% CI=1.34-40.95,P=0.022)是术后神经功能状况的保护因素。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是颈髓髓内肿瘤的首选治疗方式,术后患者大都预后良好。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及手术切除范围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测方入路半椎板切除治疗脊髓肿瘤35例,包括颈段17例,胸段14例,腰段4例;哑铃形神经鞘瘤24例,脊膜瘤8例,脊髓内肿瘤2例,脊索瘤1例。术前均有神经功能缺失。本入路适用于巨大、复发性哑铃形肿瘤,脊髓腹侧肿瘤。肿瘤根治率高,住院时间短,术后脊柱畸形发生少为其优点,术中尽可能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及高速电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多节段髓内先天性肿瘤和良性室管膜瘤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布,以及肿瘤部位、瘤体长度、切除程度和对围手术期神经功能状况影响方面的异同。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近8年来连续收治的12例多节段(≥3个椎体节段)髓内先天性肿瘤和19例良性室管膜瘤患者,均行后正中入路显微镜下肿瘤切除术。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将二便功能状态分为4级(正常,尿频或/和便秘等轻度异常,排便困难、无力等中度异常,失禁),以改良JOA评分系统(improv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 system, IJOA)评价神经功能状况,以IJOA分值差(术后IJOA和术前IJOA差值)评估手术效果。所有患者随访至2009年6月30日。以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分析统计学数据。结果:先天性肿瘤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3.5±14.3)岁,良性室管膜瘤患者为(37.8±12.9)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07)。两组性质不同的多节段髓内肿瘤比较,其肿瘤部位(Z=-3.59,P=0.001)和肿瘤切除程度(Z=-2.89,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3.3%(10/12)患者的多节段髓内先天性肿瘤累及脊髓圆锥部位,部分肿瘤和脊髓结构粘连紧密或脂肪组织穿插生长在神经结构中,为避免神经功能的缺失,不能强行切除粘连紧密的肿瘤组织,其中66.7%(8/12)肿瘤组织得以全部切除或近乎全部切除。78.9%(15/19)患者的多节段髓内良性室管膜瘤累及颈段或颈胸段脊髓,其中94.7%(18/19)肿瘤组织得以全部切除或近乎全部切除。结论: 多节段髓内先天性肿瘤可能多见于青年患者,常累及脊髓圆锥,部分肿瘤全部切除难度较大;多节段髓内良性室管膜瘤可能多见于中年患者,常累及颈段或颈胸段脊髓,肿瘤全部切除较容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髓内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起源、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髓髓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及文献复习。结果:髓内神经鞘瘤好发于颈髓,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多均匀,边界清楚,可伴有脊髓水肿和脊髓空洞,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均匀强化。结论:髓内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诊断需结合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MRI征象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2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21例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分析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MRI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计算MRI检查对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诊断正确率。结果 MRI检查共正确诊断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19例(90.48%),与病理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21例患者中,环形强化6例,斑点状强化4例,结节状强化8例,斑片状强化3例。伴随征象包括8例病灶周围脊髓伴有水肿,10例脊髓增粗,3例脊髓脊膜增厚伴多发小结节。其中4例冠状位图像上同时显示肺内团块状病灶,2例同时显示第四脑室内存在病灶。结论 MRI检查可清楚显示脊髓髓内转移性肿瘤的影像学特点,对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及判断肿瘤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患者临床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脊髓髓内肿瘤的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08年12月的35例脊髓髓内肿瘤的病史资料。结果病理证实室管膜瘤13例,星形细胞瘤2例,少枝胶质细胞瘤2例,脂肪瘤2例,骨髓瘤、转移瘤、血管瘤、角化物、神经鞘瘤各1例。24例行手术治疗。手术全切除肿瘤16例(66.7%),其中显微镜下全切除14例(77.8%);大部分切除8例(33.3%)。出院时神经功能稳定或改善21例,加重3例。结论显微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脊髓髓内肿瘤的最有效措施,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的预后。术中辅助神经电生理监护技术及术中超声成像技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