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头针结合语言治疗在卒中后失语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华薇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1):110-110,116
目的观察结合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原理在相应的头皮某些穴区进行针刺的头针结合语言训练在卒中后失语症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03—09/2005—08在本院卒中科治疗的卒中后失语症患者101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即单纯语言训练组(n=50,行单纯语言训练);头针结合治疗组(n=51),在语言训练的同时采用头针治疗,均连续60d。在训练前及训练后60d进行听理解、命名、复述、言语表达、阅读能力、书写能力,波士顿诊断性失语检查评定,评定标准用波士顿汉语失语症评测量表对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定。结果卒中后失语症的患者101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治疗60d后头针结合语言训练组听理解、命名、复述、言语表达、阅读能力、书写能力,波士顿诊断失语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单纯语言训练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语言训练对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脑卒中患者痉挛性构音障碍言语训练的疗效观察。方法观察脑卒中患者伴痉挛性构音障碍者51例,给予针对性言语训练,治疗前后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法各进行一次评定,比较疗效。结果康复总有效率为94%,按病程长短不一,<1个月有效率100%,1~3个月有效率95%,>3个月、≤6个月有效率92%,>6个月有效率83%,但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言语障碍,主要发病机制为运动障碍,通过言语训练,可获得明显效果,但1年内疗效与病程长短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脑卒中偏瘫是由于气血逆乱、风痰、瘀血阻滞经络而为病。针刺头部相应投射区能增加大脑皮质气血流通,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改善皮层缺血缺氧状态,促进病灶功能的恢复,因此,头针用于脑血管意外偏瘫治疗具有见效快、疗效高的优点。头针和体针相结合可起到通经活络,促使肌肉群产生被动收缩运动,改善血液循环,恢复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Broca失语症,又称运动性失语症。特征是:能很好理解语言,但不能用口语表达出来,出现少语、口吃、言语错乱或有时自言自语。除词汇和语法上的障碍外,还有发音障碍,书写能力也同样受到限制。以往在对本症进行康复治疗时会出现意志消沉患者疗效不佳的情况。采用自拟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解郁汤治疗有肝郁倾向的Broca失语症患者,较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采用头针结合肌肉定位取穴法电针治疗脑梗死后遗症,提高肢体远端肌力有效率高于传统的针灸治疗方法,能明显缩短患者恢复生活自理的时间。病程在3个月以内患者的疗效好于3个月以上患者,提示尽早治疗是取得好的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患者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康复治疗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三级及一级医院住院的急性及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以神经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并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45min/d,5次/周;同时指导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训练。A组(三级甲等医院)平均治疗4周,B组(一级甲等医院)平均治疗2个月。于治疗开始前和结束时由专人用Barthel指数(简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组41例,年龄(63.174&;#177;10.47)岁;病程(15.054&;#177;9.11)d;2例轻度构音障碍。B组53例,年龄(75.08&;#177;8.03)岁;病程(503.58&;#177;58.82)d;老年痴呆及血管性痴呆18例,失语14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疾病分类构成、脑卒中次数均无明显差异;年龄和病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A组康复前后BI评定总分从31.71&;#177;18.08增加至68.78&;#177;23.82(P=0.000),除尿便控制功能外(排便无改变,排尿P=0.323),其余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洗澡P=0.023、活动P=0.003,其余P=0.000);B组康复前后BI评定总分从27.17&;#177;22.56增加至41.42&;#177;25.63(P=0.000),其中排尿、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和穿衣功能有明显改善(排尿P=0.031、穿衣P=0.018、用厕P=0.004,其余P=0.000),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前两组,除尿便控制外其余功能均无明显差异;康复后BI总分比较P=0.000,除洗澡外,其余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对各期脑卒中患者都是重要的,早期康复,疗效可以事半功倍。对于非急性期的老年脑卒中患者,如何在社区开始和延续康复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分三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6例,均伴有肢体功能障碍,神志正常,处于恢复期,无视网膜下腔出血。将8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应用头体针与眼针相结合治疗,观察两组偏瘫恢复情况和疗效。结果治疗组43例,基本恢复19例,显著进步20例,进步3例,无变化1例;对照组43例,基本恢复8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5例,无变化9例。治疗后治疗组偏瘫水平在上肢、下肢、指瘫方面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体针与眼针结合对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作用明显好于传统针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对脑卒中上肢功能运动的影响,将75例脑卒中随机分为针康组、康复组、头针组分别进行治疗。结果应用Bobath法合并头针治疗的针康组上肢功能恢复头针组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提示头针结合现代康复技术是目前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枢神经损伤后所致的痉挛型构音障碍的康复治疗方法,对52例脑卒中伴痉挛型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语言方面的电针及早期语言训练,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查,观察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52例中达到语言流利性的22例,占42%,达到语言中间性27例52%,3例为语言非流利性,占6%。电针配合语言训练对脑卒中患者痉挛型构音障碍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泳  陈静  邹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5,9(40):172-173
背景:中医认为“头者,精明之府”,“头者,人之元首,人神之注”,故应用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达到醒脑开窍、荡涤蒙蔽、疏通经络、开解抑郁的作用。目的:观察头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单盲评估。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针灸科,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对象: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20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46例和常规针刺组44例。方法:常规针刺组患者取偏瘫侧的手足三阳经穴位为主进行治疗,穴位包括肩骨禺、臂牖、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梁丘、足三里、阳陵泉、昆仑、解溪,上述穴位分成2组,每日1组,交替使用,平补平泻,留针30min。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共治6周。头针组患者除按上述方法治疗外,还加用头针。取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双),得气后连接C6805型电针仪(断续波、50H2,4V),留针30min。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共治6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状态,中风病情评分评估脑卒中疗效。主要结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和脑卒中疗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头针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8.55&;#177;1.73,30.61&;#177;4.02,15.04&;#177;2.33,P〈0.01)。②脑卒中疗效: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但有趋势表明头针组好于常规针刺组(100%,98%,在1.9167,P〉0.05)。结论:头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抑郁症的改善对脑卒中的康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急性期应用药物治疗,在抢救患者生命、稳定病情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患者瘫痪肢体恢复奠定了基础。由于药物治疗仅能挽救坏死灶周围一部分受损功能,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康复治疗会取得更好疗效。对6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针刺治疗及康复训练有效促进了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正>周志杰,男,生于1943年,陕西省第一批名中医,全国及陕西省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现任西安市针灸学会会长、西安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博士生导师。笔者作为学术继承人跟师学习,收获颇多,现将周老师应用头四针配合芒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头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中医认为"头者,精明之府","头者,人之元首,人神之注",故应用头电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达到醒脑开窍、荡涤蒙蔽、疏通经络、开解抑郁的作用.目的观察头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单盲评估.单位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针灸科,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对象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珠江医院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9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20分.90例患者随机分为头针组46例和常规针刺组44例.方法常规针刺组患者取偏瘫侧的手足三阳经穴位为主进行治疗,穴位包括肩髃、臂臑、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髀关、梁丘、足三里、阳陵泉、昆仑、解溪,上述穴位分成2组,每日1组,交替使用,平补平泻,留针30 min.连续治疗6 d后,休息1 d,共治6周.头针组患者除按上述方法治疗外,还加用头针.取顶中线、额中线、额旁1线(双),得气后连接G6805型电针仪(断续波、50Hz,4 V),留针30 min.连续治疗6d后,休息1 d,共治6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状态,中风病情评分评估脑卒中疗效.主要结局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和脑卒中疗效.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9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头针组治疗后低于治疗前和常规针刺组治疗后(8.55±1.73,30.61±4.02,15.04±2.33,P<0.01).②脑卒中疗效两组总有效率无差异,但有趋势表明头针组好于常规针刺组(100%,98%,χ2=1.916 7,P>0.05).结论头电针对脑卒中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抑郁症的改善对脑卒中的康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脑卒中构音障碍接受早期康复护理的研究.方法对36例脑卒中合并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简称康复组)和神经科常规护理治疗组各18例(简称对照组).康复组接受发音器官及颜面肌肉的康复训练,对不同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提倡家属参与全程康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治疗后康复组较对照组构音障碍与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构音障碍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显著,致残率低,生活质量高,生活自理能力强.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针刺与计算机辅助语言康复训练相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资料36例均符合l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CT或MRI确诊。排除意识不清、检查不合作、双侧大脑半球或脑干病变所致延髓麻痹、认知障碍及视听器官严重障碍者,无言语障碍者不包括在内。将所选36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计算机辅助语言训练组(观察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8~76(平均58.6)岁;病程15~66d;脑梗死12例,脑出血6例;运动性失语10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等级医疗机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在三级及一级医院住院的急性及非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分为A,B两组,采用以神经促进技术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并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45min/d,5次/周;同时指导家属或陪护人员进行训练。A组(三级甲等医院)平均治疗4周,B组(一级甲等医院)平均治疗2个月。于治疗开始前和结束时由专人用Barthel指数(简称BI)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A组41例,年龄(63.17±10.47)岁;病程(15.05±9.11)d;2例轻度构音障碍。B组53例,年龄(75.08±8.03)岁;病程(503.58±58.82)d;老年痴呆及血管性痴呆18例,失语14例。统计学分析两组性别、疾病分类构成、脑卒中次数均无明显差异;年龄和病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A组康复前后BI评定总分从31.71±18.08增加至68.78±23.82(P=0.000),除尿便控制功能外(排便无改变,排尿P=0.323),其余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洗澡P=0.023、活动P=0.003,其余P=0.000);B组康复前后BI评定总分从27.17±22.56增加至41.42±25.63(P=0.000),其中排尿、修饰、用厕、进食、转移、活动和穿衣功能有明显改善(排尿P=0.031、穿衣P=0.018、用厕P=0.004,其余P=0.000),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康复治疗前两组,  相似文献   

17.
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10月至2007年9月采用Vocastim-Master言语治疗仪进行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患者41例,以功能恢复训练法(Schuell刺激疗法和构音训练)为对照,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症检查法(CR-RCAE)在治疗前后对患者的语言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功能训练组与电刺激组间CR-RCAE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RCAE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电刺激组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功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刺激能有效地促进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重度痉挛型构音障碍语言训练2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构音障碍是因神经病变、与言语有关的肌肉麻痹、收缩力减弱或运动不协调所致的言语障碍。重度构音障碍是严重的肌肉麻痹使运动功能严重障碍而难以发声,多见于急性期患者,或病程长、病情重并已形成后遗症或病情逐渐加重的退行性病变患者。笔者对2例重度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语言训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翟燕  宋晓萍  翟佳  李丽 《中国康复》2014,29(3):166-166
2005年3月~2012年9月在我中心康复训练的患儿50例,均符合功能性构音障碍的诊断标准,排除先天性构音器官畸形、听力障碍、口吃患儿。经儿保科智力测试排除智障及发育障碍。其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3岁6个月~12岁4个月。对就诊儿童进行<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及构音障碍检查,用自制调查量表,向家长了解儿童婴幼儿时期辅食添加情况及语言发育情况,语音清晰度及流利性等。根据调查量表采取相应训练:①对于口部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差的儿童进行口部肌肉功能训练,包括口腔感知觉训练、下颌稳定训练、舌功能训练、呼吸训练、口型模仿及发音训练。  相似文献   

20.
背景:运动性构音障碍普遍存在有口腔共鸣障碍及口腔器官运动障碍。口腔肌肉收缩的力量、时间及运动范围、运动速度和运动的准确性与方向与产生正常言语至关重要。任何神经肌肉的损害都可影响到运动性言语的各方面,在临床治疗中最常见的损害是发音动作和发音肌群的损害。目的:探讨应用综合性发音练习治疗运动性构音障碍的效果。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的前后对照观察。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的康复中心语言训练室。对象:来源于郑州市儿童医院2003-10/2004-08,门诊及住院患者200例中,经语言评定和言语评定中被确定为运动性构音障碍患儿42例,纳入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