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多属肝的病变,可由风、火、痰、虚引起,根据临床体会,眩晕可大致分为以下治疗方法。笔者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眩晕是一种常见病 ,缠绵难愈 ,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包括了现代医学的梅尼埃病、高血压、贫血、动脉硬化等病。眩即目眩 ,视物昏花 ;晕即头晕 ,谓头部运转不定之感觉。两者合一即为眩晕。轻则闭目即止 ;重则如坐舟车 ,立则欲倒 ,伴恶心呕吐等症状。引起眩晕的病因虽多 ,但归纳起来不外有风、痰、火、虚及外感所致。风眩 :多由长期忧郁恼怒 ,以致肝郁化火伤阴 ,或肾阴虚损导致肝阴不足 ,均可引起肝阳偏亢 ,肝风内动 ,即所谓“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痰眩 :如饮食不节 ,伤于脾胃 ,以致水谷不能化生精微 ,聚湿成痰 ,痰浊中阻 ,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相似文献   

3.
1眩晕的病因病机1.歪风风上林,因风内政《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清·《医宗已任将》曰:“眩晕之病,患属肝胆两经风火,民火眉阳,田主动,故目眩转而头晕也。”所以外感内伤皆可引起眩晕.内伤以肝阳偏亢,肝风内动.肝为风木之胜,内寄相火,体阴而用阳,其性刚劲,主动主开,如谋虑太过,或忧郁恼怒.每使肝阴暗耗,凤阳升动,上抗情窍;或因肾水素亏,水不涵木,肝阳偏亢而发眩晕。1.2枉*内坎,上对杨窍王肯堂(证治准绳)则日:“脑转目眩皆由火也”;方贤在《奇效良方》中谓“眩晕虽属痰火,未尝不因肾…  相似文献   

4.
张康  张倩  李侍显 《江苏中医药》2020,52(10):42-45
高血压病中医学称为眩晕,高血压病眩晕发生以脏腑精血不足和功能失司为本,肝阳盛则生风、脾胃虚则生痰、肾精不足则清窍失养,其病邪以风阳为主,风阳上犯或风阳兼夹痰瘀上扰为高血压病眩晕发作之实,加之患者情志失和、神思郁结导致高血压病眩晕反复,是为“盛在肝阳,虚在脾肾,郁在情志”。在形神一体观的指导下这三方面原因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治疗上三者需兼顾,即“三位一体”治疗法。肝阳亢盛治以息肝风、平肝阳、养肝阴,脾胃亏虚需健运脾胃、补养气血、化痰祛瘀,情志不遂当疏肝理气、安神助眠。附验案2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5.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笔者对有关眩晕病因病机的条文进行了阐述,提出治疗眩晕重在调肝、健脾、益肾。  相似文献   

6.
韩社教 《国医论坛》2005,20(4):25-25
眩晕是以目眩、头晕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历代医家多从肝、从痰、从虚治之,疗效不一。笔者自2003年4月~2004年8月,运用龚廷贤“清晕化痰汤”化载治疗眩晕46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眩晕病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娟 《陕西中医》2012,33(3):384-384,F0003
<正>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眩晕可由风、火、痰、虚等多种原因引起。历史沿革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眩"。《灵枢.海论》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痠  相似文献   

8.
李瀛均  陆健  薛利华 《陕西中医》2001,22(8):512-512
中医无高血压病病名。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发展过程 ,属于中医“眩晕”“头痛”“肝风”“中风”等病证范围。根据多年来的临床经验 ,运用中医药来进行辨证诊治 ,每常有效验。兹将临证一见之得 ,介绍如下。从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来看 ,其发病主要与情志、劳倦、先天禀赋、饮食有关 ,受病之脏主要在肝。心情失畅 ,恼怒伤肝 ,肝阴耗伤 ,风阳易动 ,可出现肝阳过亢之高血压 ,肝阳过亢可化风、化火而出现中风证候。肝阳过亢不已 ,伤阴伤肾 ,又可出现阴阳两虚之证候。先天禀赋不足或生活失节 ,可致肾阴亏虚 ,肾阴不足不能涵木 ,肝阳偏亢 ,可…  相似文献   

9.
朱崇华 《光明中医》2005,20(3):22-23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 ,眩晕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首言 :“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 ;后河间提出风阳化火说 ;丹溪主张 :“无痰不作眩” ;景岳倡言 :“无虚不作眩”。综各家所说 ,考临床所见肝、痰、风、火、虚诸因兼而有之。肝之病 ,有肝阳、肝风、肝火、肝郁之别 ;虚之证 ,有气虚、精亏、血少、肾衰之异。笔者在临证中将辨病 ,辨证相结合 ,运用经方治疗眩晕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高血压病眩晕1 1 泻心汤合泽泻汤加味治阳症高血压眩晕1 1 1 病例资料 :沈某 ,女 ,6 3岁 ,眩晕、头胀痛反复发作十余年 ,加重一月。头昏眼花…  相似文献   

10.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5,46(4):313-313
答:眩晕一症病因甚多,风、痰、虚、七情内伤、过劳、失眠等均能引起,其病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一般说急症多实,当选清火、化痰、平肝潜阳、熄风养血之法;症缓者多虚,宜补养气血、益肾调肝、健脾化痰等.并应审其风、火、痰兼证之多寡,适时佐用治标之品,俟症状缓解,又当治本.  相似文献   

11.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即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即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用治此病症的方药较多,现从中选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苓桂术甘汤加以比较。半夏白术天麻汤和苓桂术甘汤均可用治眩晕,但又有所区别。半夏白术天麻汤主治脾失健运、风痰上扰之眩晕。苓桂术甘汤主治中阳不足、浊阴上犯之眩晕。二者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亦有所不同,临床应用应加以鉴别。  相似文献   

12.
张晓羽 《新中医》2011,(12):160-161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症,《内经》早有论述,《素问》称之为“头眩”、“掉眩”,《灵枢经》谓之“眩晕”、“目眩”。关于其病因病机之风、火、痰、虚,自古以来论述纷纭,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认为眩晕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肖×,男,71岁。1980年9月10日诊。自述左半身发热,自足至头似火烧火燎之状,伴头目眩晕,心烦神疲,日发3~6次,每次约30分钟。以午后为甚,情志不遂则发作频繁且症情更重,经中西医反复治疗年余罔效。刻诊:面色红润,脉弦细数,其他检查均无异常。断为“肝阳化风”。缘由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暗耗肝阴,致阴不济阳,而虚阳上窜作祟。或问其症反映于左侧而不见于右侧,何也?这是“肝生于左”(《素问·刺禁论》)的缘故。左侧属阳,乃肝之行气部位,肝阴不足则肝阳之气上冲,乃致阴阳不能互根而为病。遂投镇肝熄风汤化裁以平调阴阳。处方:生地黄、淮牛膝、生杭芍各15克,代赭石(包煎)、生龟板、龙骨、牡蛎(包煎)、地龙各10克,  相似文献   

14.
<正> (四)熄风法熄风法具有平肝熄风,抑制痉厥等作用,主要用于急症热动肝风,肝阳化风,虚风内动,风痰阻窍,风中经络等证。1.凉肝熄风:是以清热凉肝与熄风止痉药合用,治疗急症热极生风证的一种治法。温热病毒,侵入气血,消烁津液,内窜肝经,引动肝风,证见:身热炽盛,头晕胀痛,手足躁扰,甚则瘈疭,角弓反张,舌红苔燥,脉象弦数等。治宜凉肝熄风。代表方如羚羊钩藤汤等。其高热、抽搐、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尿毒症等病症,辨证属热极生风者皆可仿此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眩晕为临床常见病证 ,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贫血、美尼尔氏综合症、脑动脉硬化、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神经衰弱等症。眩晕的病因病机复杂 ,历代医家多将眩晕责之于“风、火、痰、虚、瘀” ,在脏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 ;在肝多为肝阳偏亢、肝火上炎 ;在脾多为气血不足 ;在肾乃责之肾虚。故治疗当以调理肝脾肾三脏为主。1 肝阳上亢 ,宜平肝潜阳若素体阳盛 ,肝阳上亢 ,或长期忧虑恼怒 ,气郁化火 ,使肝阴暗耗 ,风阳升动 ,上扰清窍 ,或肾阴亏虚 ,水不涵木 ,肝阴不足 ,而致肝阳上亢 ,肝阳亢逆升腾 ,必扰头目 ,发为…  相似文献   

16.
<正> 眩晕证在临床多见,其病因较多。古人有“风眩”、“火眩”、“痰眩”、“虚眩”等等之说。风眩始见于《内经》“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孙思邈、沈芊绿也都认为肝风能引起眩晕;痰眩始见于《金匮要略》“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朱丹溪认为:“无痰不作眩”。《济生方》曰:“胖人停饮而眩”;火眩刘河间认为由风火引起,王肯堂认为火致目眩,张三锡主张痰火成眩;虚眩《灵枢》谓:“上虚则眩“,张仲景、徐春甫同意此说。张景岳认为虚者居其八九,而兼见痰火者,不过一二,但卢搏导主张下虚上实而眩。《临证指南》曰:“眩晕者非外来之邪,乃肝胆之气,风阳上冒,中虚下虚”。我认为眩晕证,病况繁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风、痰所致。故痰聚中焦而上泛,火借风力而飞扬,直达清空之窍而引起眩晕证。善治上者,必求其下。滋其苗者,必灌其根。治病必求于本。因而风、火、痰,则为产生“眩晕”之根本。脾居中洲,为机体气化升降的枢纽。在里属阴,藏而不泻,故脾为阴脏,其性主升,升  相似文献   

17.
试析《临证指南医案》中风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证指南医案》系华岫云辑录清·叶天士工作积案而成,内容庞杂,但此书未加修饰,朴实无华,可见叶氏临证之真实面貌,今就“中风”一门,析其大概,探讨如下。1 质厚以填阴,甘味以熄风  《临证指南医案·中风·华岫云按》:“今叶氏发明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耗,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肾为癸水之脏主以藏精,肝为风木之脏,内寄相火,体阴用阳,性刚体柔,主动主升,然而水为木之母,肝木必得肾水之涵滋,方得生发,条达冲和。假如肾脏精血劳损,肾气亏耗,癸水不能上承,肝木失其涵养,阴血不足,肝阳因之亢越,虚风…  相似文献   

18.
中医眩晕证证治九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眩晕是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又是中医的病名、病证,凡西医的耳性眩晕、脑性眩晕、高血压、低血压、神经衰弱等,基本上有眩晕表现,均可参此文辨证论治。该病以头晕眼花,恶心呕吐,耳鸣,甚至听力减退为特征。《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张景岳云:“无虚不作眩”。朱丹溪云:“无痰不作眩”。现又有“无瘀不作眩”理论。可见本病病机归纳起来,不外乎虚、风、痰、火、瘀五个方面,病位在心(脑)、肝、脾、肾。在临床上以虚证或本虚标实为多见,须详察病情,辨证施治。至于治法有从本从标之异。急者多偏实,可选用熄风、潜阳、化痰、祛瘀、清火等法…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意外”与中医的中风病颇相似,是内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急症。其病以肝肾阴虚、气血、阴阳不足为本;以痰浊内盛,风阳上犯清窍或闭阻经络为标。证候表现颇为复杂,有风阳上扰、气逆痰壅、痰滞血瘀、热结内闭、阳气虚脱、气虚络瘀、阴虚痰升、阳虚痰闭等多种变化,证情不同,治法各异。临床常用治法约有八种,简称“八法”。一、平肝熄风法:治疗以平肝熄风与滋肾柔肝药为主,代表方剂是镇肝熄风汤。适用于七情郁结,肝失条达,肝阳暴张,化火生风。症见头晕头痛,烦躁失眠,口干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有力等。叶天士“缓肝之急以熄风,滋肾之液以驱热”。滋肾柔肝之品以驱热缓肝,平肝熄风之品以  相似文献   

20.
眩晕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常伴发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笔者与老师近年来采用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化裁治疗眩晕患者取得较好疗效。全方平肝、清肝、养肝同用,化痰和胃与益气健脾同使,寒热并用使肝阳得以潜降,脾胃和而痰湿无所化生。诸药合用共奏平肝潜阳、化痰熄风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