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食管癌术前CT检查对判断肿瘤外侵程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卫平  杨捷生 《癌症》1996,15(1):48-49
作者对58例食管癌病人术前CT所见及手术和术后病理组织学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表明:CT扫描估价食管癌外侵程度的准确率达86.2% ̄98.3%,提示CT检查在术前判断食管癌外侵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还讨论了以CT检查判断癌外侵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食管、胃肿瘤螺旋CT检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食管、胃肿瘤的CT检查方法及对术前临床分期的指导意义。方法 60例患者,其中食管癌 25例,贲门癌 15例,胃癌 20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低张充水法行螺旋CT扫描。结果 60例患者CT检查可清楚显示病变区食管壁、胃壁增厚,管腔狭窄,轮廓改变以及病变向管腔外浸润程度及周围器官、淋巴结转移情况。结论 低张充水法螺旋CT扫描,可以清楚显示食管癌、胃癌向管壁内外浸润的程度,对术前肿瘤分期及治疗方案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螺旋CT检查对于胃癌可切除性的意义。方法:将术前螺旋CT所显示胃壁厚度,胃周围脂肪间隙及胃周淋巴结影情况与手术中探查情况及手术切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6例胃癌患者中,进行手术切除患者88例,总切除率为91.6%。当CT显示胃壁增厚,胃周脂肪间隙清晰,不论周围是否存在淋巴结影,可考虑进行手术切除。当胃周脂肪间隙消失,伴有或不伴有腹水出现时,应考虑进行新辅助化疗,根据病变缓解情况,考虑二期手术治疗。结论:术前进行螺旋CT检查对于肿瘤手术可切除性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螺旋CT检查对于胃癌可切除性的意义。方法:将术前螺旋CT所显示胃壁厚度,胃周围脂肪间隙及胃周淋巴结影情况与手术中探查情况及手术切除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6例胃癌患者中,进行手术切除患者88例,总切除率为91.6%。当CT显示胃壁增厚,胃周脂肪间隙清晰,不论周围是否存在淋巴结影,可考虑进行手术切除。当胃周脂肪间隙消失,伴有或不伴有腹水出现时,应考虑进行新辅助化疗,根据病变缓解情况,考虑二期手术治疗。结论:术前进行螺旋CT检查对于肿瘤手术可切除性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生活中多发生肿瘤,诱发食管癌就是其中之一。食管癌是一种生活方式肿瘤,因此,从生活方式入手,认识预防食管癌的方法,科学饮食,预防食管癌至关重要。预防食管癌首先要管好自己的嘴,少吃或尽量不吃腌制类食品和熏烤食品。当身体出现食道方面的病情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可诱发食管癌的影响因素有⑴亚硝胺物质: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发现亚硝胺类化合物是一类很强的致癌物,在一百多种亚硝胺中有十几种引起多种动物癌变。在高发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32例经手术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CT表现与手术进行了对照分析。方法 回顾分析32例病人术中情况及CT术前判断能否切除。结果 CT检查判断肿瘤能否切除与手术中切除情况基本吻合。结论 此类肿瘤手术前必需行CT检查,以减少病人痛苦和经济负担,避免手术盲目性。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15年中,虽然超声检查使肝胆外科诊断有了可观的进展,但其应用仍受某些因素的限制,如超声在空气中传导不良;肝胆周围的肺、肠内气体影响图象的质量;用超声探头不易进行肝肋下部位的探查等。此外,术前超声检查亦不能解决医生在术中面临的问题:肝内病变究竟是何种性质?病变确切部位在肝内何处?如何选择既能顺利切除肿瘤,又不损伤其余肝实质和血管结构的最佳手术途径?大量资料表明,术中将超声探头直接置于肝表面进行检查是解决上述诸项难题的最好答案。因此,作者就手术超声检查对肝肿瘤检出、定位及处理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CT及MRI检查判断食管癌外侵主动脉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食管癌患者进行术前CT检查及分析,其中14例行MRI检查用夹角法和三角法进行判断后与手术及术后病理学结果相对比。结果:32例患者CT检查主动脉受侵的敏感性、MRI检查主动眯受侵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MRI两组敏感性及特异性、准确性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75.00%、87.50%及84.36%;14例80.00%、88.89%及85.71%.经统计学处理.P〉0.05.CT与CT与MRI判断食管癌外侵主动脉均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CT在判断可切除性胰头癌手术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头癌59例。通过对术前CT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和术后比较,其结果可切除的符合率为64.7%,不可切除的符合率为92.8%。CT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增粗,肿瘤包裹血管、血管中癌栓形成为肿瘤不可切除的可靠征象;肝转移、腹水为不可切除的完全可靠的征象,但小的转移性肝癌不易发现;淋巴结肿大并不是转移的特异征象;血管部分与肿瘤接触,脂肪层消失,有时不易区别是否为肿瘤授润,对判断手术可  相似文献   

10.
《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对大部分常见恶性肿瘤,都明确提出了影像诊断的规范,毫无疑问这对统一我国常见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治水平将起重要作用。在各项影像学检查的规范中,我觉得对CT检查重视不够,没有把CT这一非常有效的诊断手段放在应有的位置。如《规范》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全肠造影CT检查对肠道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口服稀碘糖溶液小肠造影即时肛门充氧气大肠造影进行CT检查,即全肠造影CT检查。材料选择全肠造影CT检查、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内镜等检查资料齐全,且有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肠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检出最小病灶小肠为0.7cm,大肠为0.4cm。结、直肠癌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病理分期符合率达70%,良恶性诊断复合率为87.5%;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复合率为85.7%,肝转移诊断复合率为100%。结论①检查方法简便安全,对比度好,较小的肿瘤就能被发现。②病变检出率及临床分期准确率高。③对肠道弥漫占位性疾病通过一次检查即能完成病变分布的诊断。④能清楚地显示因结构复杂,其它肠道检查方法易于漏诊部位(如回盲部)的肠道肿瘤。⑤对大肠肿瘤定位准确。  相似文献   

12.
CT对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传统临床分期判断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方法58例食管癌患者,术前均经CT检查并进行CT分期,CT分期和传统临床分期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结果传统临床分期准确率仅为41.4%,CT对肿瘤浸润程度、局部淋巴结受累及P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2.1%、81.4%、79.3%。结论食管癌传统分期方法准确性欠佳,CT能明确显著的肿瘤外浸及局部淋巴结转移,并能排除远处转移,是判断食管肿瘤能否切除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计算机断层扫描 (CT)和传统临床分期判断食管癌手术可切除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5 8例食管癌患者 ,术前均经CT检查并进行CT分期 ,CT分期和传统临床分期结果分别与手术病理分期比较。结果 传统临床分期准确率仅为 41 4%,CT对肿瘤浸润程度、局部淋巴结受累及PTNM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 62 1%、81 4%、79 3 %。结论 食管癌传统分期方法准确性欠佳 ,CT能明确显著的肿瘤外浸及局部淋巴结转移 ,并能排除远处转移 ,是判断食管肿瘤能否切除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全肠造影CT检查对肠道肿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口服稀碘糖溶液小肠造影即时肛门充氧气大肠造影进行CT检查,即全肠造影CT检查。材料选择全肠造影CT检查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内镜等检查齐全,且有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0例肠肿瘤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输出最小病灶小肠为0.7cm,大肠为0.4cm,结、直肠癌术前与术后的临床病理分期符合率达70%,良恶性诊断复合率为87.5%区域淋巴结转移诊断复合率为8  相似文献   

15.
局部晚期可手术食管鳞癌的治疗日趋综合化、个体化,围绕手术这个基石,有诸多组合模式,如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术后放化疗、围手术期化疗、新辅助化疗、新辅助放疗及新辅助放化疗等,也包括非手术治疗的根治性同步放化疗、放疗联合免疫治疗等模式,更有新的治疗模式的探讨。其中,新辅助放化疗越来越得到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本文对上述治疗模式加以简要综述,以期规范食管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多变量综合判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及划分高危人群。方法 1981-1994年间,158例接受手术治疗者进入本研究。其病理切片均被复阅,盲法评定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及血管有无受侵。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an-ras、c-myc、c-erb B2、EGFR及p53等基因蛋白的表达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局控及远处转移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性。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进而计算预后指数PI(prognostic index),并据此划分高危人群。结果 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44%。能提示生存差的因子:晚期T和N(P=025和<0.001),淋巴管受侵(P<0.002),多个癌基因过度表达(P=0.018)。全组患者的PI中位值为1.71(0.23-3.75),根据PI值将患者划分成预后好组(PI≤1.3)42例,预后中组(1.3<PI≤2.2)63例,预后差组(PI>2.2)53例。三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77%、45%和21%,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能提示可手术NSCLC预后的因子为原发肿瘤大小(T)、淋巴结转移(N)、淋巴管受侵和多个癌基因蛋白的过度表达。根据预后方程计算的PI值可用于NSCLC高危人群划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术前CT检查和术后病理诊断的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结果,评价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临床参考价值。方法112例临床确诊为NSCLC的患者行术前螺旋CT检查,临床分期为Ⅰ~ⅢA患者行手术切除加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前CT检查对TNM的分期结果定义为临床TNM(cTNM),术后的病理分期定义为病理TNM(pTNM)。对比患者的cTNM与pTNM,评价术前CT检查确定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的敏感度、特异性和准确率。结果(1)术前CT检查诊断T分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6.6%和85.7%,阳性预测值为92.2%,阴性预测值为62.5%,准确率为79.5%。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58,P<0.05);(2)术前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72.9%和84.9%,阳性预测值为84.3%,阴性预测值为73.8%,准确率为78.6%,一致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Kappa=0.667,P<0.05)。螺旋CT检查诊断 4R、5、6 组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和特异性偏低,其中4R组淋巴结转移的假阳性和假阴性较高。结论术前CT检查对非小细胞肺癌TNM分期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但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应结合其他检查手段如PET-CT或纵隔镜等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97例原发性骨肿瘤或肿瘤样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X线、CT等影像学单独及联合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对诊断符合率进行考察.结果 97例患者中包括良性骨肿瘤35例,恶性骨肿瘤28例,肿瘤样病变34例,病变均具有不同的影像学特征.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CT诊断符合率为83.51%,X线诊断符合率为68.04%,CT符合率高于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诊断符合率为95.88%,远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CT对于原发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与X线平片结合可有效提高疾病检出率,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判断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  9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治疗前后进行CT扫描及增强扫描 ,根椐碘油在肿瘤中沉积分布的特点 ,可将肿瘤形态分为完全型 ,部分型 ,多灶型及稀少型。结果 介入治疗后CT检查显示 ,疗效达PR30例 (30 / 93) ,占 32 .2 %。肝癌治疗后CT表现与预后有关系 ,12个月、2 4个月及 36个月以上生存病例在完全型和部分型分别为 38例 (82 .6 % )、2 5例 (5 4.3% )、3例 (6 .5 % )和 15例 (5 8.8% )、9例 (34 .6 % )、0例。结论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CT检查是疗效判定的有效手段 ;肝癌病灶内碘油沉积分布特点与病人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判断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治疗效果的意义。方法 93例原发性肝癌病人介入治疗采用经皮股动脉插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前后进行CT扫描及增强扫描,根据碘油在肿瘤中沉积分布的特点,可将肿瘤形态分为完全型,部分型,多灶型及稀少型。结果 介入治疗后CT检查显示,疗效达PR30例(30/93),占32.2%。肝癌治疗后CT表现与预后有关系,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以上生存病例在完全型和部分型分别为38例(82.6%)、25例(54.3%)、3例(6.5%)和15例(58.8%)、9例(34.6%)、0例。结论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CT检查是疗效判定的有效手段;肝癌病灶内碘油沉积分布特点与病人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