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MR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11月于黑龙江省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及单纯MRI扫描,分析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及单纯MRI扫描的诊断结果及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出率、病灶检出数目和病灶位置等情况。结果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53例,检出率为94.64%(53/56),单纯MRI成像检查超急性期脑梗死37例,检出率为66.07%(3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82例,单纯MRI成像检查出梗死灶54例,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检出的梗死灶更多。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联合MRI成像相较于单纯MRI成像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检出率更高、更容易发现梗死病灶。该方法检查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EPI弥散加权成像在诊断早期局灶性脑梗死中的价值,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85例临床可疑为脑卒中患者,24h内行CT检查,排除了颅内出血性疾患,随即行常规MRI及EPI弥散加权成像。结果上述85例患者中78例为早期局灶性脑梗死,病灶直径最小者约2.5mm,最大者20mm左右,其中脑质内合并其它病灶者46例,CT诊断与DWI无一例相符,常规MRI检查发现梗死病灶位置和数目与DWI完全相符者13例;另32例脑质内不合并其它病灶,CT怀疑缺血性病灶区域与DWI相符者9例,常规MRI检查发现梗死病灶位置和数目与DWI完全相符者23例。结论对于临床怀疑脑卒中患者,在行CT检查排除了脑出血后,结合常规MRI,行平面回波成像(EPI)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可快速、准确地诊断早期局灶性脑梗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及亚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的病例58例,其中超急性期脑梗死10例,急性期脑梗死15例,亚急性期闹脑梗死33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和弥散成像检查,比较两者对病灶检出率和临床关系。结果10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清晰显示,而在常规MRI上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晰。15例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及常规MRI均能显示。33例亚急性期脑梗死灶在弥散成像上显示无特异性,常规MRI均能明确显示。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病灶的诊断有很大的临床价值和明显优势,特别是对于早期大面积脑梗死灶的诊断具有极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静脉注射1 0 0ml碘海醇,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2 3例发病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rCBV) ,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1周后复查1次普通CT。结果: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2 0例其脑梗死侧rCBE比对侧显著降低(P <0 . 0 1 ) ,有1 7例患者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P <0 .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有3例患者1周后CT图象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相似文献   

5.
周合群 《中国卫生产业》2013,(18):155-155,157
目的分析并评价螺旋CT平扫应用于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与螺旋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首次经常规CT平扫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者22例,占35.48%。在全部6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有50例在首次经CT平扫后呈脑实质低密度征,39例患者显示为局部脑肿胀征,19例单侧显示大脑中动脉血管高密度征,12例显示基本正常。结论螺旋CT平扫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理想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DWI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对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超急性期13例病灶DWI全部显示为明显高信号,T2WI和T2Flair信号强度无明显异常改变;急性期22例脑梗死患者病灶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T2WI和T2Flair上也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检出率为100%;亚急性期7例DWI表现为稍高信号,较急性期信号下降,T2WI和T2Flair为高信号;慢性期4例DWI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上表现为明显高信号。结论 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高,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塞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48例临床拟诊脑梗塞的患者,发病24 h内行CT 16层平扫及CTPI检查,测定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所有病例3~10 d后行MRI随访.结果 本组中40.9%(18/44)的患者CT平扫显示缺血灶,93.2%(41/44)的患者CTPI显示异常灌注.CTPI发现异常灌注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100%;缺血区CBF减低,MTT、TTP延长,与对照区域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I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老年缺血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8.
周研  周琇  林斯宏 《现代养生》2013,(24):64-65
目的:探讨MRI联合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ICA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0例ICA系统脑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MRI联合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进行诊断。结果:所有患者经MRI诊断均存在责任病灶,其中23例患者合并非责任病灶;经自旋标记灌注成像诊断8例患者未发现明显的脑灌注异常,42例患者均发现与责任病灶一致的脑灌注异常区,经测量发现,责任梗死区域患者的CBF明显小于对侧相应区域患者(P<0.05)。结论:MRI自旋标记灌注成像在ICA系统脑梗死中的诊断可以早期发现缺血性病变,对治疗方案选择和早期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脑胶质瘤患者的资料,统计CT灌注成像法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法的诊断结果,探讨分析二者何为诊断准确率高、效果好的诊断方法。方法对2011年2月—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75例脑胶质瘤患者分别应用CT灌注成像法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法进行诊断,比较二者准确性和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CT灌注成像法和磁共振灌注成像法对脑胶质瘤的诊断率分别为93.33%和70.67%。结论脑胶质瘤的诊断非常重要,明确肿瘤恶性程度和大小,方可进行手术方案设计,准确有效地切除肿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在老年性脑梗塞脑血流动力学研究中的价值。方法48例临床拟诊脑梗塞的患者,发病24h内行CT16层平扫及CTPI检查,测定兴趣区的脑血流量(CBF)、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并与对侧相应脑组织灌注参数比较;所有病例3-10d后行MRI随访。结果本组中40.9%(18/44)的患者CT平扫显示缺血灶,93.2%(41/44)的患者CTPI显示异常灌注。CTPI发现异常灌注的敏感性为93.2%,特异性为100%;缺血区CBF减低,MTT、TTP延长,与对照区域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TPI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老年缺血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1.
石祥 《医疗装备》2020,(2):41-42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在医院诊治的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90例,均利用160mm宽体探测器CT行全脑CT灌注成像和头颈CT血管造影,比较镜像区和感兴趣区的CT灌注成像参数及影像学检查的符合情况。结果感兴趣区造影剂的平均通过时间长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脑血流量低于镜像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兴趣区脑血容量低于镜像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患者CT灌注成像异常率高于血管未狭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诊断中,CT灌注成像可反映其脑灌注状态,而CT血管造影可检测血管病变状态,两种影像学检查手段联合使用可为诊断、明确病因等提供准确依据。  相似文献   

12.
出血性脑梗死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由于血管再通或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血液重新灌注梗死的病灶,引起梗死区的出血,CT平扫在梗死的低密度灶中出现高密度灶,被称为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0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124例脑梗死CT表现与临床分析及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梗死的CT及临床表现,探讨CT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提高脑梗死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经CT确诊的124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缺血性梗塞的形态呈圆形、类圆形、椭圆形或条索状,颞叶病灶多呈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占位表现轻微;出血性梗塞多位于额、顶叶,表现为扇形或不规则低密度区内出现斑点状高密度,有明显占位表现。结论:高血压、糖尿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且预后差。脑梗死发病的部位多为基底节区,以下依次为脑叶、小脑、脑干,说明主要由穿通支脑动脉供血的基底节区是缺血性病变的好发部位。及时的CT检查并结合临床表现,选择在恰当的时间进行溶栓、介入等治疗。可降低其致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提高CT平扫对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63例经临床确诊为超急性脑梗死的病例,均在发病后12h内行CT平扫。结果 超急性期脑梗死的CT征象主要有:致密动脉征;脑回肿胀、脑沟变浅;轻度脑白质密度减低。结论 CT表现致密动脉征、脑回肿胀及脑沟变浅、轻度脑白质减低对诊断超急性脑梗死有重要价值,结合临床,可对超急性期脑梗死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64排CT肝灌注成像评价肝癌介入治疗后病灶边缘活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进行常规三期肝增强扫描及64排CT灌注成像。对获取灌注扫描所得图像自动生成时间-密度曲线(TDC),计算灌注参数。结果 TACE术后肝癌边缘活性灶与非瘤区肝组织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肝动脉指数(HA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与肝脏三期增强扫描相比,在病灶边缘活性判断上,64排CT肝灌注成像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 64排CT灌注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病灶边缘活性灶评估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在有效的脑保护治疗时间窗内实施有效的脑保护措施,挽救缺血半暗带内受损害的神经功能,一直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主攻方向。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梗塞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CT灌注成像是在静脉团注入对比剂后对选定层面行同层动态扫描,以获得该层面内每一像素的时间-密度曲线(TDC),根据该曲线利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计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表面通透性PS图(PS)等参数,以此来评价组织器官的灌注状态。CT灌注成像具有经济实用,无需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图像的空间、时间分辨率高,扫描设备简单,影响因素少,成像时间短等特点。因此,CT灌注成像技术是研究组织器官血液动力学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徐永芹 《中国校医》2014,28(8):610-611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联合MRDWI技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行脑CTPI联合DWI检查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统计各参数值。结果梗死脑区与对侧脑区比较,Perfusion(HU)、PE(HU)、TTP(s)、ADC(10-4mm2/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PI联合DWI可以为急性脑梗死提供确切的早期诊断依据,增加患者的康复机会。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常规CT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临床确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在发病6h内的临床症状和CT征象。结果 32例首次CT异常表现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1例,脑实质密度减低17例,局部脑肿胀8例,局限性脑沟变窄或消失7例,双侧基底池不对称4例,双侧外侧裂池不对称10例,首次CT提示及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者有18例。结论常规CT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中重要诊断价值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9,(11):1700-1702
目的对肝脏结节应用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析,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性依据。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4月诊治的45例肝脏结节病变患者纳入研究,均先后行增强CT扫描、512层螺旋CT灌注成像检查,以病理活检结果为标准,分析和总结诊断结果。结果本组45例患者经病理学活检确诊,25例肝硬化结节,20例小肝癌病灶,增强CT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92. 0%、80. 0%,螺旋CT灌注成像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00. 0%、95. 0%,小肝癌病灶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肝硬化结节无明显差异(P> 0. 05);通过检测,小肝癌病灶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分数(HAF)均高于肝硬化结节(P <0. 01),而血管表面渗透面积(PS)、对比剂通过时间(MTT)及对比剂达峰时间(TTP)无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 512层螺旋CT增强扫描和灌注成像在肝硬化结节中均有较高检出率,有着重要诊断价值,但后者在肝癌小病灶诊断中符合率高,同时肝脏BF、BV及HAF灌注指标可作为鉴别诊断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20排容积CT一站式成像技术在胰腺炎诊断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胰腺炎患者注射造影剂后,利用东芝320排CT进行胰腺容积扫描。数据导入东芝体部灌注软件对全胰腺进行容积灌注分析,同时选择最佳时相重组平扫、增强各期图像,重组动脉CTA、静脉、门脉CTV及胰周引流管重建。结果:43例病例获取良好的平扫及多期增强容积图像、动态DSA图像、动脉CTA、门脉CTV以及全胰腺低剂量容积灌注图像。结论:320排容积CT胰腺炎一站式成像技术可以动态观察全胰腺平扫至增强各期血流灌注情况,同时对病灶本身、整个胰腺及邻近脏器灌注情况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真正实现了一站式扫描,对胰腺炎病变具有极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