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如何依据道地药材的整体性特点,采用现代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研究引起道地药材品质改变的内外因素,诠释道地药材形成的科学内涵,是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道地药材的生态因子、遗传信息、化学成分、生物效应等研究方法,列举了各种方法在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的部分研究实例。针对目前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最佳形态表型、基因型、生态型和化学型相关性的中药道地性及其品质评价整体性研究新思路,以期为构建符合道地药材特点的品质评价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依据道地药材的整体性特点,采用现代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研究引起道地药材品质改变的内外因素,诠释道地药材形成的科学内涵,是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研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综述了道地药材的生态因子、遗传信息、化学成分、生物效应等研究方法,列举了各种方法在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的部分研究实例。针对目前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基于最佳形态表型、基因型、生态型和化学型相关性的中药道地性及其品质评价整体性研究新思路,以期为构建符合道地药材特点的品质评价研究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细辛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与细辛药材GAP生产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道地药材的系统研究方法 ,总结细辛道地药材系统研究成果及其在细辛药材GAP生产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本草学、植物学、孢粉学、化学、药理学、酶化学、细胞学及RAPD技术 ,对细辛的本草沿革、植物基源、药材常规检测、花粉形态、染色体及核型、农药残留、微量元素、挥发油组分及其药理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与结论 :提出了道地药材系统研究的方法 ;细辛道地药材系统研究的结论为细辛药材GAP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新疆地区的民族药有悠久的历史,其药材、组方及疗效都独具特色,在新疆乃至中亚地区应用广泛。文章对天山堇菜、新疆一枝蒿、昆仑雪菊、睡莲花等23种维吾尔医及哈萨克医常用药材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从药材基源鉴定、药材化学成分研究及药材质量标准研究三个方面梳理总结现有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加强传统民族药的基础研究,促进新疆民族药药材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草红藤药材质量标准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研究草红藤药材粉末显微特征。以标准药材为对照,研究建立草红藤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检测药材中水分、灰分等含量,测定草红藤药材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建立了草红藤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以及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确定草红藤药材浸出物含量。结论:研究结果为完善草红藤药材质量控制方法,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基础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作者综述了当前道地药材分子机制研究的主要领域和成就,包括道地药材遗传多样性研究及分子鉴别,道地药材遗传分化及进化遗传学研究,道地药材地理变异及环境适应性研究,道地药材种质资源评价及品种选育,道地药材功能基因表达及调控研究,道地药材转基因及生物安全性评价。认为道地药材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就是要在分子水平揭示道地药材居群水平的遗传变异,明确道地药材基因型特征,以及环境对道地药材基因表达的影响,从而揭示遗传因素对道地药材形成的贡献率。指出道地性的遗传本质在居群水平通常是个量变的过程,它与种内其他非道地药材区别主要表现为居群内基因型频率的改变;在个体水平表现为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遗传,或是微效多基因和主基因联合控制的数量性状。提出道地药材分子机制研究中应高度重视遗传学及生态学上的尺度效应,充分利用数量遗传学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开展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萝藦质量标准进行研究。方法:研究萝藦药材粉末显微特征,并以标准药材为对照,研究建立萝藦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检测药材中水分、灰分等含量,测定萝藦药材水溶性及醇溶性浸出物含量。结果:建立了萝藦药材粉末的显微鉴别,以及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并确定了萝藦药材浸出物含量。结论:完善了萝藦药材质量控制方法,为建立该药材国家标准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
《北京中医药》2014,(10):796-796
为促进道地药材学术研究,弘扬道地药材文化,推动道地药材产业发展,2014年《北京中医药》杂志在主管单位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的直接领导下,将加大中药类学术研究推广的力度,联合大学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北京地区品牌中药饮片企业共同开办"精品(优质)道地药材专栏"。在传统中药研究的基础上,从道地药材的资源和文化、学术研究产出两个方面,对精品(优质)道地药材进行深入探讨,阐释道地药材的研究思路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周刚  王停  何燕萍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16):3192-3195
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是新药研发的前提和基础,它贯穿于整个新药研究全过程。药材研究是中药新药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药药学评价的重点内容。该文通过分析目前中药新药研发中药材研究资料中存在的问题,分别从药材研究理念、药材质量稳定、药材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中药材研究理念方面应关注重视药材研究重要作用和从新药研究的目的进行顶层设计的问题;药材质量稳定方面应关注基原、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加工、贮藏、种植(养殖)等方面问题;药材质量标准方面应关注建立符合中药新药特点的质量标准问题,为指导中药新药研发和审评的科学性,以及为药材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研究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徐艳琴  陈建军  葛菲  刘小丽  王瑛 《中草药》2010,41(4):661-666
在系统分析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影响淫羊藿药材质量的主要因素:物种、产地、采收期、用药部位和炮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淫羊藿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未来质量评价研究应保证采收期一致,注重取样策略及分析样本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开展药材质量与其他表型性状的整合研究,同时,药材质量差异的遗传机制应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最后指出药材质量研究应指导药用植物的优良品种筛选、服务于药材市场的规范,并促进中药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低分子肝素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方法高效体积排阻色谱,以0.2mol·L-1硫酸钠水溶液(pH 5.0)为流动相,TSK-GEL G2000SWxl凝胶色谱柱,示差折光检测器与多角激光光散射仪联用。结果获得了供试品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并与《欧洲药典》中规定的高效体积排阻色谱法的测定结果比较,结果一致。结论本法不需要分子量对照品,可以直接测定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及其分布,快速简便,结果该确。  相似文献   

12.
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一种低分子肝素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色谱柱为Shodex Asahipak GF-510HQ(7.6mm×300mm)或TSKG 3000SWxl(7.8mm×300mm),理论塔板数以葡萄糖峰计算分别为15 206和15 731;柱温35℃;流速0.5ml·min-1;示差折光检测器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检测波长为234nm?结果:测得两个低分子肝素样品的重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结论:HPGPC具有简便、快速和重现性好等特点,适合于该类药物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金银花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命现象和本质的科学,其发展为传统生药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生物技术和方法。金银花作为常用大宗药材之一,国内外学者在深入研究传统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展开真伪鉴别、品质评价和控制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该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在金银花鉴别、有效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胁迫条件下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分子机制研究,并针对基于杂交技术的标记(RFLP)、基于PCR的分子标记(RAPD,AFLP,SSR,ISSR)和基于DNA序列分析的SNP及DNA条形码对金银花的多样性识别、诊断、鉴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总结,同时提出可以采用多组学技术,构建系统生物学技术和平台,建立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相关模型,从而更好地研究金银花活性成分生物合成的分子机制以及药用植物在环境胁迫下的相关代谢产物的合成和积累等生命活动规律并进行调控,为进一步推动金银花现代化及其他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14.
At the boundary between pharmacognosy and molecular biology,molecular pharmacognosy has developed as a new borderline discipline.This paper reviews the methods,application,and prospect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DNA marker is one of genetic markers and some molecular marker methods which have been successfully used for genetic diversity identification and new medicinal resources development.Recombinant DNA technology provides a powerful tool that enables scientists to engineer DNA sequences.Gene chip technique could be used in determination of gene expression profiles,analyses of polymorphisms,construction of genomic library,analysis of mapping,and sequencing by hybridization.Using the methods and theory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pharmacognosy,molecular pharmacognosy represents an extremely prospective branch of pharmacognosy and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systemic growth of medicinal plants,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germplasm resources,plant metabolomics and production of active compounds.Furthermore,the great breakthrough of molecular pharmacognosy could be anticipated on DNA fingerprint analysis,cultivar improvement,DNA identification,and a global DNA barcoding system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5.
分子生药学课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勇  刘春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7):2450-2452
作者从教学的角度,针对分子生药学课程在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结合分子生药学的学科特点,总结分析了分子生药学课程总体概况,详细剖析和归纳了分子生药学课程的三大特点、基本研究内容与任务、学习方法等,展望了分子生药学的发展方向和态势;其目的是简明扼要的让学生对分子生药学课程有一个明晰的、总体的认识,以期达到分子生药学课程教学推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健脾化浊调脂颗粒(国家专利号ZL 201510430075.8)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具体分子机制。方法通过中国知网、TCMSP、BATMAN-TCM 3个数据库对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主要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进行收集。从DisGeNET数据库中寻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疾病基因与潜在靶点进行映射,得出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最终作用靶标。将最终靶标输入STRING数据库得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用Cytoscape软件进行可视化。输入DAVID数据库进行KEGG PATHWAY富集,得出其可能作用的分子机制并构建"活性成分-靶标-作用通路"网络图。将"蛋白-蛋白"互作图中排名前5位靶标蛋白与君药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其治疗作用。结果通过网络药理学预测后发现,健脾化浊调脂颗粒中有117个有效成分可用于治疗NAFLD,其中涉及113个靶基因及包括AMPK、PPAR、FOXO、胰岛素抵抗等18个信号通路。通过分子对接发现,5个靶标蛋白与君药结合性较好。结论从分子对接技术揭示了健脾化浊调脂颗粒有直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从网络药理学角度初步揭示了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的分子机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展望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在介绍分子谱系地理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分子谱系地理学推断的3种植物遗传分化模式--异域片断化、受距离影响的有限基因流和分布区快速扩展与道地性形成的相关性;阐述了基于分子谱系地理学研究的道地药材分子鉴定对以往分子鉴定局限的突破;阐明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产地变迁历史研究中的应用;论述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解决道地药材栽培中种质退化问题等方面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应用展现了分子谱系地理学在道地药材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为道地药材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基于DNA水平分子鉴定方法研究的文献回顾,作者整理了几种经典的基于DNA水平的中药分子鉴定方法,包括RFLP,DNA microarray,RAPD,CAPS,ISSR,SSR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DNA分子标记技术日趋成熟,该领域出现了诸多分子标记技术,并且已经能够很好的应用到中药基源鉴定中。最近兴起的DNA barcoding和DNA chip技术在DNA分子标记领域亦显示出了极大的优越性和潜力,结合即将出现的新的分子生物学分析方法笔者做了相应的阐述。任何一种药材的鉴定方法都存在局限性,重要的是要充分了解和应用其优势,从而合理和有效地对现有方法进行补充和改进,随着生物分子领域的迅速发展,有理由相信DNA分子鉴定方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9.
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分子识别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小燕  仝海娟  雷福厚  庞洁  俸吉  李梅 《中草药》2012,43(4):795-798
目的合成对青蒿素具有特异识别能力的分子印迹聚合物。方法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以青蒿素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的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运用平衡结合试验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特性和选择识别能力。结果 Scatchard模型分析表明,该分子印迹聚合物在识别青蒿素分子的过程中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高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1=1.87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1=27.99μmol/g;低亲和力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Kd2=48.5 mmol/L,最大表观结合常数QMAX2=334.4μmol/g。结论结合底物的实验结果表明,青蒿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青蒿素具有良好的特征吸附和选择识别性能,为天然产物中高效分离纯化活性成分青蒿素提供了一种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肝素钠、肝素钙新增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检查项,需建立首批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国家对照品及系统适用性对照品。方法以《美国药典》肝素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用对照品(USP heparin sodium molecular weight calibrant,批号:F0L483)为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对照品,以《美国药典》肝素相对分子质量系统适用性对照品(USP heparin sodium identification,批号:G1L413)为肝素相对分子质量系统适用性对照品,采用《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肝素钠“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检查法,对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国家对照品待标品(批号:140819-201501)及肝素国家对照品待标品(批号:140818-201501)进行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测定,由全国12个药检所及肝素生产厂家实验室协作标定。结果对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国家对照品待标品(批号:140819-201501)相对分子质量5000~42000的20个点的百分面积进行标定,对实验室内误差进行考察,12个实验室中有2个实验室(2号、7号)部分点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为1%~2%,其余10个实验室的SD值均小于1%,对实验室间误差进行考察,20个数据点的SD值均小于1%。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小于10%。肝素国家对照品待标品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实验室内SD值除2号实验室外,其余实验室SD小于180,实验室间SD为180,实验室间RSD为1.1%。结论经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委员会审定后批准,肝素相对分子质量国家对照品待标品(批号:140819-201501),附带宽分布标样表,及肝素国家对照品待标品(批号:140818-201501),重均相对分子质量16200,可以用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肝素钠、肝素钙相对分子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检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