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凌飞  迟玮 《中国医师杂志》2009,12(10):785-787
目的 评价粘小管切开术(viscocanalostomy)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4年至2009年(在本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3例(29只眼)接受粘小管切开术,28例(34只眼)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的眼压,角膜透明情况,手术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后1月粘小管组和小梁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3.51±0.5)mmHg和(14.12±0.5)mmHg,手术控制眼压成功率(术后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IOP<21 mmHg)分别为85.2%和8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月两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0.04±0.5)mmHg和(21.74±0.5)mmHg,手术控制眼压成功率分别为66.7%和6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并发症如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在小梁组为38.2%,高于粘小管组27.5%.结论 粘小管切开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疗效相当,但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粘小管切开术(viscocanalostomy)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4年至2009年(在本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3例(29只眼)接受粘小管切开术,28例(34只眼)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的眼压,角膜透明情况,手术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后1月粘小管组和小梁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3.51±0.5)mmHg和(14.12±0.5)mmHg,手术控制眼压成功率(术后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IOP<21 mmHg)分别为85.2%和8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月两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0.04±0.5)mmHg和(21.74±0.5)mmHg,手术控制眼压成功率分别为66.7%和6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并发症如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在小梁组为38.2%,高于粘小管组27.5%.结论 粘小管切开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疗效相当,但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前青光眼的治疗,手术仍占重要地位,活瓣式小梁切开术,是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综合改良型手术方式。切除覆盖小梁区的一层中间巩膜片,这一步骤类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而不切除深层小梁组织,仅行小梁切开则是小梁切除术的改良,虹膜周边切除则保证了外引流的可靠性。对术后眼压恢复、前房早期形成取得了可靠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对象和方法1.观察对象:92例(113只眼),均为原发性青光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62例(76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0例(25只眼),开角型青光眼10例(12只眼)。其中男39例(47只眼),女53例(66只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粘小管切开术(viscocanalostomy)与复合式小梁切除术(trabeculectomy)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4年至2009年(在本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婴幼儿型青光眼患者,其中23例(29只眼)接受粘小管切开术,28例(34只眼)接受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前、术后的眼压,角膜透明情况,手术成功率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手术后1月粘小管组和小梁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3.51±0.5)mmHg和(14.12±0.5)mmHg,手术控制眼压成功率(术后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IOP<21 mmHg)分别为85.2%和83.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2月两组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0.04±0.5)mmHg和(21.74±0.5)mmHg,手术控制眼压成功率分别为66.7%和6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并发症如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在小梁组为38.2%,高于粘小管组27.5%.结论 粘小管切开术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婴幼儿型青光眼疗效相当,但术后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
史春颖 《中国保健》2009,(19):869-870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方法,术后早期浅/无前房是其主要的并发症之一。为了提高治疗水平,笔者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35眼的处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的护理.[方法]对31例(36眼)开角性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通过做好心理护理,积极术前准备,密切观察病情,做好健康指导,有效预防并发症确保手术达到最佳效果.[结果]术前平均眼压(未用任何降眼压药物)(32.16±9.16)mmHg,术后1周平均眼压(7.56±2.83)mmHg,术后6个月(15.01±4.65)mmHg,经统计学处理,手术前后眼压有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及6个月视力基本稳定,所有患者术后均形成显著弥散滤过泡.[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透明质酸钠生物胶植入术治疗开角性青光眼疗效肯定,并发症少,为开角性青光眼患者提供了一种更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应用消炎痛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对43例4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口服消炎痛并行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视力、前房角、虹膜的变化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术眼眼压降至21mmHg以下者29眼(67.44%),24~42mmHg者11眼(25.58%),42mmHg以上3眼(6.98%)。36眼视力维持在术前水平(83.72%),7眼视力下降(16.28%)。Schelemm氏管充血消失及新生血管部分闭塞21眼(48.84%),前房角无变化17眼(39.54%),前房角粘连范围增加5眼(11.63%)。虹膜粗大血管变细或消除23眼(53.49%),无明显变化15眼(34.88%),虹膜新生血管变粗大5眼(11.63%)。结论术前、术后服用消炎痛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共情技术在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纳入76例(89眼)确诊为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需行滤过性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其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53眼)行中医中药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同时进行共情技术护理模式。对照组30例(36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同时采用临床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及视野情况。结果末次随访时观察组视力﹑眼压及视野提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眼压平均15.98±0.53 mmHg;对照组平均眼压为22.31±0.57 mmHg。共情技术组患者心理状态较稳定,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将共情技术引入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可消除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疼痛感,减少并发症。在小梁切除术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青光眼护理应用疗效明显优于手术治疗的常规护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三联手术),对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应用三联术对37例46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术前平均眼压(28.01±13.87)mmHg,术后随访最终平均眼压降至(15.32±2.30)mmHg(P<0.01),术后随访最终矫正视力范围0.05~1.0,其中≥0.5者36眼(占78.26%)。结论改良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具有恢复视力、稳定眼压、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09年10月-2012年3月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51例60眼,均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隧道刀制作巩膜瓣,术后均给予早期按摩。结果术后6月视力保持不变有53眼(88.33%),视力提高1-2行者2眼(3.33%),视力下降1-2行者5眼(8.33%)。眼压均控制在21mmHg以内55例(91.67%)。发生Ⅰ度浅前房8眼(13.33%),无Ⅱ度、Ⅲ度浅前房。功能性滤过泡52眼(86.66%),其中Ⅰ型滤过泡14眼,Ⅱ型滤过泡38眼,Ⅲ型滤过泡7眼,Ⅳ型滤过泡1眼。结论小梁切除术中隧道刀制作巩膜瓣联合术后早期按摩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效降低眼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填充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治的12例(12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在施行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巩膜瓣下生物羊膜填充术,术后观察其视力、前房、滤过泡和眼压等情况。结果术后眼压稳定,视力无明显变化,功能性滤过泡形成良好,并发症仅为早期浅前房和低眼压。结论羊膜填充应用于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有效地防止滤过泡的瘢痕组织形成,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活瓣式小梁切开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青光眼的治疗,手术仍占重要地位,活瓣式小梁切开术,是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和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的综合改良型手术方式。切除覆盖小梁区的一层中间巩膜片,这一步骤类似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而不切除深层小梁组织,仅行小梁切开则是小梁切除术的改良,虹膜周边切除则保证了外引流的可靠性。对术后眼压恢复、前房早期形成取得了可靠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顾守闯 《工企医刊》2014,(3):803-804
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是目前最具代表性、常用的虑过手术,适合多种类型青光眼。但传统手术的术后早期眼压低、浅前房等并发症较多,术后晚期常因虑过道疤痕粘连导致手术失败。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经过改良的小梁切除术,术中增加了多种手段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我院自2013年9月以来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多种类型青光眼,现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全视网膜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对38例(男26例,女12例)38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进行全视网膜冷冻后,施行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0.3mg/ml),透明质酸钠,术后处理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眼压、视力、前房、前房角等,随防6~12个月。结果 术后眼压降至21mmHg以下者32眼.22~40mmHg4眼,40mmHg以上2眼,症状完全解除和用药后解除的占94.7%.前房角的新生血管闭塞和无变化的占92.1%。结论 全视网膜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璇 《中国校医》2012,26(7):543-544
目的探讨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全身及局部联合应用药物超过48 h,而眼压不能控制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改良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内反应、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视力及并发症等。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前后均未出现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眼内出血、恶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访6~12个月,经拆除调节缝线、结膜下注射5-Fu及眼球按摩等处理,19例眼压维持在10~20 mmHg,成功率82.6%。结论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的情况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持续状态时,施行改良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于该院就诊的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85例,共102眼。采用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检查光感指数0.1~0.3者35眼,0.3~0.5者53眼,0.5~0.1者10眼,>1.0者4眼。术后所有患者滤过泡形成良好,眼压(13.2±5.4)mmHg。与术前平均眼压(33.5±6.2)mmHg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瞳孔变形6眼,后囊膜轻度浑浊11眼,黄斑水肿5眼,角膜轻度浑浊12眼,中度浑浊2眼。术中无眼内严重出血,无视网膜剥离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切口小,创伤少,恢复快,保持眼压平稳,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光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单眼恶性青光眼患者发病后,对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恶性青光眼的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根据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的单眼恶性青光眼患者12例进行研究分析,患者接受对侧青光眼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以及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和小梁切除术。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开展研究分析。结果:患者术前平均眼压(38.87±11.23)mmHg,术后平均眼压(10.62±2.98)mmHg,术前平均前房深度(1.33 mmHg,0.87)mm,术后平均是(3.11±0.32)mm,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全部患者接受联合手术治疗后,眼压处于正常范围,没有视功能继续受损患者和恶性青光眼患者。结论:使用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能够为恶性青光眼提供较好的治疗,眼压处于正常范围,没有视功能继续受损患者和恶性青光眼患者,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任翠 《现代保健》2010,(1):174-174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现已用于青光眼的治疗,效果和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CT)相当。本文研究了两组患者,随访期至少6个月。一组是接受了大量药物治疗后失败的患者,另一组是ACT治疗后失败的患者,两组都取得了同样好的效果,20周随访时眼内压(IOP)降了6mmHg,SLT比ACT有3点优势:(1)很少甚至没有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先天性青光眼是儿童主要致盲眼病之一。我国的发病率为 0 0 0 2 %~ 0 0 0 38% [1 ] ,而西方国家 ,其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 1∶10 0 0 0。目前 ,国外公认治疗先天性青光眼比较满意的手术方法是小梁切开术和房角切开术 ,手术成功率为 80 %~ 93% [2~ 4 ] 。在我国 ,以往常用的术式是小梁切除术。近年来 ,则采用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 1998年 10月以来住院行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的 4 2例 (70只眼 )先天性青光眼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4 2例先天性青光眼中 ,男 34例 ,女 8例 ;双眼…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Argon、Nd-YAG激光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中期效果。方法观察治疗后20例患者的视力、视野、眼压、滤过泡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视力与视野:手术前后基本稳定;眼压:术前(27.28±5.64)mmHg与术后(17.38±2.2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滤过泡:主要为弥散型(78.6%);并发症:仅有轻微并发症。结论本疗法中期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