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2011年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出台,标志着我国麻风病防治策略由防治结合向消除危害转变,这对防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涟水县曾是麻风病中度流行区,1998年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目标,近10年来,每年报告1~2例新发病人,控制在低流行水平。2012年涟水县成为省麻风病防治一体化试点县之后,加强领导,强化网络,提升服务,取得了让麻风病人就近获得良好的医疗、康复以及社会关怀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江苏省近20年麻风病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4-2013年江苏省历年新登记麻风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江苏省近20年年均新登记麻风病46.40例,新登记病人数前10年为611例,近10年下降至317例;病人发现数苏北地区占54.35%,1-6月发现的占64.33%,皮肤科门诊发现的占69.72%;全省近10年无儿童病例,新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型比、流动人口病例比例等数值较前10年上升;早期发现指标平均诊断延迟期28.27月、2级畸残比为32.75%,但近2年降幅明显。结论江苏省近20年麻风病呈低流行平稳下降态势,仍须以麻风病症状监测为手段,注重对各类医务人员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及质量,提高病人早发现水平,保证人员和经费投入,以实现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竹山县1955~2012年麻风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麻风病资料进行统计、汇总,利用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等评价指标进行比较,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疫情分布于竹山县17个乡镇,以东南部4个乡镇居多。发病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4岁,以20~39岁发病较多,占42.28%;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73:1;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83,74%;主要传染来源为家庭内和邻居、亲朋好友,占44.72%;居民的卫生环境和生活条件等因素是麻风病流行的原因之一;经过多年的积极防治,已有效地控制了麻风病流行。结论麻风病的危害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应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公共卫生投入。继续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以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发现能力,同时应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监测一个最长潜伏期(10年),以及时发现、隔离、治疗麻风病人,减少畸残的发生,控制传播。  相似文献   

4.
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的做法与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堰市通过加强行政干预、开展宣传培训、建立麻风病疫情监测等措施,开展麻风病防治一体化工作。实践表明,在低流行状态下,实施麻风病防治一体化策略,有利于提高麻风病防治工作的成本效益比,优化麻风病防治卫生资源配置;有利于巩固和提高麻风病防治成果,防止麻风病疫情反复;有利于麻风病病人得到及时、便利、经济的医疗保健和畸残康复服务,促进卫生公平;有利于消除麻风病的社会恐惧和歧视,推动麻风病病人的社会康复,是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合肥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现状,为加强麻风病防治工作,提高麻风病防治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全市麻风病防治机构和人员状况、麻风病防治工作实施情况,按照合肥市麻风病防治工作考核管理办法相关指标进行评估。结果合肥市现有麻风病患者10人,全市防治专业人员32人,麻风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差异较大,有麻风病现症病人的县(区)开展了部分工作,其它县(市)区麻风病防治工作基本没有开展。结论合肥市麻风病防治队伍不稳定,防治工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6.
华容县基本消灭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毅 《职业与健康》2002,18(9):92-93
华容县辖23个乡镇,419个村(场)居委会,总人口704929人。麻风病防治医疗机构县、乡级25个,村级防治网络419个。华容县麻风病防治工作最早有记载的是从1952年起,先后建立了县、乡、村麻风病防治网络,开展了全面的麻风病防治工作,截至2000年底,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46例,先后治愈41例,未愈死亡5例。现将我县麻风病防治工作情况总结分析如下。1 流行动态1.1 发现率 在防治工作初期(1955~1969年)由于以往未开展大规模防治,社会有大量累积患者,发现病人较多。1970~  相似文献   

7.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易致人体畸残的特殊慢性传染病.麻风病在我国流行已有3 000多年的历史,有史记载在华坪流行已有1 000多年.该县自1954年至2002年,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874例,其中1987年至2002年新发现病人186例.为探索调查发现病人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及有效地发现病人的方式,制定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控制和消除麻风病的目标,现将186例麻风病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遵义市麻风病防治工作经过各级麻防人员的共同努力,麻风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人不断减少,患病率从流调时(83-86年)的0.24%,降至2011底的0.0052%。有10个县(市、区)已达到基本消灭麻风病指标(患病率≤0.01%)。1.防治概况我市1983年-1986年根据"2000年在我国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相关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贵阳市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前、中、后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变化,为今后麻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贵阳市开展消除麻风危害行动前(2006—2010年)、消除麻风危害行动中(2011—2015年)和消除麻风危害行动后(2016—2020年)三个阶段的年均发现率、麻风新发病例人口学特征、延迟期、Ⅱ级畸残率、发现方式等相关指标。结果 消除麻风危害行动后,麻风新发病例减少,发现率呈显著下降趋势(χ2趋势 = 27.965,P<0.001),15~29岁呈显著上升趋势(χ2趋势 = 8.190,P = 0.004),≥50岁以上(χ2趋势 = 8.882,P = 0.003)、农民(χ2趋势 = 26.478,P<0.001)呈显著下降趋势;发现方式中主动发现、线索调查(χ2趋势 = 14.971,P<0.001)显著下降,被动发现(χ2趋势 = 13.641,P<0.001)、皮肤科门诊(χ2趋势 = 21.578,P<0.001)发现显著上升;Ⅱ级畸残率由消麻行动前的35.48%下降到消麻行动后的20.83%。消除麻风病危害行动期间的延迟期≤12个月的比例为56.72%,显著低于其他两个阶段(χ2趋势 = 9.507,P = 0.009)。结论 消除麻风危害行动能够及时发现麻风病人,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病人,能够降低Ⅱ级畸残率,缩短病例发现延迟期,对促进贵阳市麻风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尽管麻风病联合化疗广泛得到实施,全世界每年仍有20余万麻风新病例发生,约1/3新患者可能发生各种神经损害和残疾并发症,要达到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依然是个巨大挑战。近年来,降低麻风病新病例的2级残疾率成为麻风病控制的重要目标,麻风病防治与综合性卫生服务体系的结合程度进一步深化,被动发现逐渐成为麻风病例发现的主要形式,麻风病化疗疗程在进一步缩短,麻风反应和残疾预防控制在麻风病防治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对麻风病受累者的全面康复成为麻风病控制活动的主要内容。作者对近来国内外麻风病防治的相关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麻风病的发现、诊断、治疗、康复等方面提出了导向性建议,目的是为消除麻风病危害的实践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麻风病复发情况和特点,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安徽省麻风复发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6~2011年全省报告麻风复发病例16例,男性14例,女性2例。复发年龄为41~71岁,平均50岁。其中氨苯砜(DDS)单疗治愈复发者9例(PB4例,MB 5例),占56.25%;联合化疗(MDT)治愈复发者7例(PB 4例,MB 3例),占43.75%。治愈至复发的时间为9~402个月,平均200个月。DDS复发时间较晚为124~370个月,MDT为9~184个月。发现方式主要以自报为主,其次是门诊、随访发现。结论麻风病愈后长时间内都有复发的危险,要加强麻风愈后的随访工作。在麻风低流行状态下控制复发和及时发现复发病例是麻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新发麻风病监测情况及影响因素,探讨麻风病流行状况,评价防治成果,为低流行状态下麻风病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1年各市、县上报的麻风疫情登记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1年共发现新发病人14例,病人分布在12个县区,确诊延迟期长,Ⅱ级畸残高,家外传染3例,家内传染3例,传染来源不明者8例。结论安徽省麻风病传染源继续存在,新发病例仍然存在,麻风病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芜湖市麻风病流行规律,更好的指导麻风病防治工作。方法收集1957年至2011年7月芜湖市麻风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1960~1974年,发病率由1960年的2.78/10万,降至1997年的0.05/10万,并一直控制在该水平之下。发现率最高为1972年的3.71/10万,2011年控制在0.5/10万以下。患病率最高为1972年的21.51/10万,2011年控制在1/10万以下。结论麻风病目前处于低流行状态,需要被动与主动发现两种方式相结合开展防治工作,加强社区居民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和皮肤科医生、基层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以促进病例的早期发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艾滋病流行特征,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江苏省传染病防治示范区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策略依据。方法收集2002--2012年间报告的流动人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病例个案和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自2002年首次发现HIV感染者以来,至2012年底累计发现流动人口HIV/AIDS125例,其中AIDS12例。男女性别比为3.31,以20—40岁、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民工和无业人员居多。以性传播途径为主,占75.20%;男男性途径感染占24.80%。在感染者的发现上,医疗卫生机构的常规筛查、主动开展HIV咨询和检测(PITC)和自愿咨询和检测(VCT)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2002--2011年张家港市流动人口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2012年有所下降,性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需进一步强化示范区各项防控工作,保持遏制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势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江苏省乙型脑炎(Japanese encephalitis,JE)流行特征,为JE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7年江苏省JE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JE IgM抗体的检测。结果 江苏省2008-2017年共报告269例JE病例,年均发病率为0.034/10万,JE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趋势2=104.47,P<0.001);病例主要发生在7~9月份,8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分布于宿迁市、连云港市、苏州市、淮安市和徐州市5市(占72.86%);男女发病比为1:0.72,发病年龄集中在﹤10岁(占80.67%),职业为散居儿童。JE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有462份,阳性率为78.35%(362/462);病例以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为主,有接种史的病例占42.75%。经过一系列的防治措施,近几年JE发病数下降明显。结论 江苏省JE发病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省JE疫苗的接种人群效果显著,今后应继续做好JE的防控工作,加强宣传教育,同时做好防蚊灭蚊等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特征、流行因素和发现方式,为制定基本消灭麻风病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历年麻风病的发现率、发病率、患病率进行统计,对不同方式发现的麻风病患者的病期、畸残和费用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秦巴山区竹山县麻风病疫情分布于17个乡镇,以东南部4个乡镇居多。发病最小年龄4岁,最大年龄74岁,以20-39岁发病较多,占42.28%(52/123);男性多于女性,男比女为1.73∶1;发病职业主要为农民,占83.74%;主要传染来源为家庭内和邻居亲朋好友,各占44.72%(55/123);在5种发现方法中,以疫源地接触者检查早期发现患者的比例最高,畸残率和费用最低。结论秦巴山区麻风病流行,是我国麻风病疫情的重灾区,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麻风病的危害在短期内仍难以消除。为巩固防治成果,应将麻风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增加农村公共卫生投入,继续加强医务人员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发现麻风病的能力;将疫源地接触者检查和线索调查作为达到国家基本消灭麻风病标准后发现患者的主动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冕宁县2004-2008年实施健康教育项目在重点疾病防治效果进行评估。方法选择辖区内乡镇连续5年对部分目标人群(农民、学生和乡镇干部)通过入户询问、分层调查、疗效评估等,对项目实施前后,按知晓率、发现率、治愈率等不同标准判定成效。结果干部群众和学生的重点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霍乱病7年无发病,结核病发现率达75%,治愈率达96.17%;早期麻风病患者被及时发现、治疗、有效降低Ⅱ级畸残的发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逐步得到普及。广大民众卫生防病观念有明显提高。结论健康教育是重点疾病防治中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符合边远少数民族和落后地区的实际,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徐荣艳 《中国校医》2018,32(9):682-684
目的 摸清徐州市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生存和健康现状,并为制订精准保障措施和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使用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一设计的《江苏省麻风院村内治愈存活者个人信息复核表》,对全市所有麻风病治愈存活者进行逐一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徐州市麻风病治愈存活者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占绝大多数,单身占30.56%,独居占22.73%,畸残和老龄化导致其无经济来源;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的生活照料问题是当前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难题。44.95%的麻风病治愈存活者存在2级畸残,需要针对性地开展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畸残预防和康复服务,提供防护支具,及时实施手术矫正和开展康复训练服务。15.91%的麻风病治愈存活者有不同程度其它疾病。结论 徐州市麻风病治愈存活者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强社会保障,协调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畸残康复,进一步提升其生存质量,积极开展麻风病签约服务,给麻风病治愈存活者提供精准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南宁市城区全面开展联合化疗后新发麻风病病例的情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南宁市城区1986~2008年麻风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86~2008年麻风病新发病例合计61例。其中.1986年14例,1987年5例,2000年1例,2002年4例,2004~2008年分别为3、2、1、3、2例;男性44例、女性17例.发现时年龄46.07±16.28岁,发病时年龄43.11±16.26岁。61例中,门诊被动发现的占83.61%;发病型别少菌型(TT、BT)占60.66%;4例出现Ⅱ级畸残。[结论]南宁市目前麻风病仍处于低流行状态,各项麻风病防治工作力度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