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调查公众急救培训普及现状及培训需求相关信息,并结合对院前急救工作及急救培训工作等经验的总结与思考,展开对急救培训普及工作的探讨,以指导我国急救培训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与推广。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本市477名市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25人(89.1%)认为在18周岁以前就需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如无法律保障,原本愿意救援的市民299人中有117人(39.1%)选择放弃施救;最为认同的教学方法是模拟及角色扮演;最希望通过急救培训获得在突发意外灾害事件中正确有效的自救互救能力。结论普及基本急救知识是城市或区域初级保健的一项重要内容,而目前普及率极低,市民需求迫切,呼吁各级政府及相关的公共服务部门要有计划地多方位、多渠道地组织市民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急救培训。  相似文献   

2.
在医学生中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目的是使医学生掌握规范化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八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中开设了“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培训”选修课程,结合教学模型和电子模拟人系统,模拟现场急救环境进行教学。选修该课程的大部分学生认为,结合电子模拟人进行急救培训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学习临床急救技能的信心,对开展规范化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医学生对不同人群急救普及培训的效果,为我国急救普及培训提供新思路。方法:组织广东省某医学院在校学生对汕头市金平区普通市民举办以现场心肺复苏术(CPR)为主的急救培训,比较不同人群间的培训结果。结果:各类人群CPR操作考核通过率达81.3%。其中高中生通过率最高(91.0%),显著高于社会人员和初中生,P〈0.01;初中生通过率均显著低于其他人员,P〈0.01。结论:医学生作为培训主体开展急救普及培训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不同人群急救知识普遍缺乏,应针对人群特点采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目前医学生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方法 调查点:山西医科大学.调查对象:首先对我校的医疗系和非医疗系进行整群抽样,抽取医疗系:2008级和2009级的临床医学、儿科系、药学系;非医疗系:2008级和2009级的英语系、信息管理系、社会工作系.然后在此群体中通过随机抽样得到调查样本.调查内容:着重调查本校学生对交通事故、运动事故、溺水、触电、地震等突发事件的急救处理措施的掌握程度.调查方法: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Ⅰ期调查后进行日常急救知识干预,然后进行Ⅱ期调查.结果 Ⅰ期调查显示,医疗系比非医疗系的得分高,说明他们对日常急救进行了解的程度高;对医疗系08级与09级比较中可以看出,高年级比低年级的掌握情况更好;非医疗系的08级与09级比较,高年级与低年级对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差别不明显.通过对一期与二期总体分数以及心肺复苏得分的比较,可以得知我们发放急救知识宣传册的中间干预措施是有效的.结论 我校学生对日常急救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大学生有必要进行急救知识学习.  相似文献   

5.
对意外伤害和突发性疾病的抢救,时问就是生命,于是就产生了;黄金1 小时,以至"白金10分钟"的理念[1].一旦遇险,能够给予患者最快救治的不是专业急救人员而是现场第一目击者,因此,如何高效开展公众急救知识的普及,让更多的人掌握急救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120急救中心于2003年3月成立了;初步急救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已拥有的良好的硬件设施,通过对;组织协调、师资、教材与课程、教学模式、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进行规范化、系统化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普及急救医学培训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救医学培训是一个涉及社会面很广的医学特殊领域。现有的急诊医学体系能够提供的服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急需扩大具备多学科知识、理论和高技术水平的急救专业医护队伍,建立我国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遵义医科大学麻醉专业大一新生心肺复苏急救技能培训效果的研究,为今后在全校学生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提供一定的研究依据.方法 抽取2015级60名麻醉学专业本科学生,随机分成2组,其中30人为研究组,采用理论+技能培训模式进行教学,30人为对照组,进行理论培训,通过问卷的形式考核心肺复苏急救培训效果.结果 考核结果 显示,研究组的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一年级医学生中开展心肺复苏急救理论+技能培训,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院前急救能力.  相似文献   

9.
欧阳  纪燕 《中外医疗》2013,(24):142-143
针对目前国内中医药院校大部分实行院系合一,即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在大一至大三由基础学院进行管理,大四、大五两年进入临床学院,由临床系(学院)进行教学及学生工作管理。学生进入临床学院后存在在校时间短;实习后:实习基地较为分散,毕业实习管理存在的多部门管理及带来交流和管理上的不便,导致产生了学生思政教育难、就业指导难、技能培训难等一系列问题。对此,对高年级医学生实施多层次、多渠道分段式三级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组织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以学生社团为管理单位,深入疾病、事故多发的社区街道、中小学校,对包括中学生在内的社会民众进行以现场心肺复苏术(CPR)为主的急救技能培训.经考核受训者理论考试合格率达100%,操作考试合格率达81.3%.这种以医学生作为培训主体的急救普及培训模式,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院是医学生培养的重要场所,其文化建设对医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临床医学院文化建设,弘扬医德为本,以德树人的精神文化,健全科学规范严谨求实的制度文化,提供学习工作生活良好条件的物质文化,营造文明健康团结和谐的环境文化,加强临床德育教育,以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优秀医学生。  相似文献   

12.
官晓鸣  赵兴吉  白炼 《重庆医学》2006,35(4):376-377
目的 探讨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的新方法。方法 以重庆市依托型紧急救援中心为例,分析救治队伍的组成、应具备的素质和培训内容。结果 提出了紧急救援中心救治队伍培训的构相。结论 紧急救援中心救治队伍培训对提高救援水平非常重要,而依托型紧急救援中心在人员培训方面有更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在急诊医学专业方向班的教学中着重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实施:1.贯彻“以人为本”的医疗观,树立医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2.加强带教老师的人文素质,不断向学生提供先进的教学理念;3.重视参与临床实践活动,着重培养综合素质;4.重视社会责任的认同感及管理才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由于急诊病人就诊时间的不确定性,且病情急、危、重等原因,急诊医疗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急诊医疗安全体系尤显突出.北京大兴区人民医院借鉴台湾的相关资料,制定了符合自己院情的急诊医疗安全指导方案,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4,自引:4,他引:34  
现代高等医学教育不仅要求医学生要掌握医学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责任心,而且要具备各方面的素质,特别是要具备较好的人文素质,因此,加强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医学人文,是医学发展的必然和需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在校医学生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的认知,为改进完善学校灾害教育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调查182名在校医学生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即灾害护理学知识、获取突发公共事件知识途径、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必要性以及灾害护理地位与作用等4方面内容的认知。结果 69.96%在校生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基本知识;64..29%的学生最想通过课堂渗透的方式获得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知识;94..78%的学生认为学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有必要或非常有必要;87.99%的学生认可灾害护理地位与作用。结论在校医学生学习突发性公共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知识的意愿高,认可灾害护理学的必要性和作用地位。应加强在校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能力的教育培训,系统提升救援水平。  相似文献   

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市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发生的21起突发事件和河南省3起重大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情况。结果 郑州市120急救指挥中心接警突发事件后,迅速派出急救车和协调现场救护。21起突发事件共现场死亡182人,受伤或发病376人。经现场急救,转运到医院后因伤情危重死亡1人.其他伤员顺利康复。河南省3起重大突发事件共死亡226人.伤员97人被及时转运到医院救治,1例死于严重脑外伤,1例死于急性。肾衰和脓毒症,其他95例顺利康复。结论 急诊医疗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可全天候,全方位,高效率的应对突发事件。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8.
以遗体捐献为着眼点 实施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遗体捐献是解决遗体标本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造福后人,恩泽社会”高尚行为。以此为切入点对医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整个遗体捐献工作以及解剖操作过程中应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尊重捐献者、尊重生命,对捐献者表达由衷的敬意,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主动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医生终身教育的需要。古今中外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倍受教育家的重视,在实际医学教学中采用美国学者康斯坦斯.E.库克提出的主动性学习的常用方法,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而且教会了学生获得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医学教育特点,培养医学生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是医学人文发展的基础?医学的本质以及新时期人类对健康的需求,要求我们培养出大批具备高尚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意欲取之,必先予之?医学院校在培养?训练医学人才的过程中,首先要用人文知识去浇灌他们,用人文精神去熏陶他们?在医学教育过程中必须结合医学专业特点,用人文的精神去关怀?滋润?影响在校医学生,提升他们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