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支气管肺泡癌误诊1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误诊分析,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用X线及CT进行胸部检查,对15例经病理细胞学证实的BAC回顾分析。结果单发结节肿块型3例,弥漫型10例,实变肺炎型2例。结论对BAC各型的影像学表现认知非常重要,并借助穿刺活检等确诊手段,可以提高BAC的诊断准确率,以免延误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2.
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AC)的影像表现并与病理结果作对照研究,提高影像诊断的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病理证实为BAC患者的胸部X线、CT及病理资料。结果:单发结节或肿块型21例,实变型13例,弥散结节型6例。单发结节或肿块型BAC周围型18例,中央型3例,主要征象:胸膜牵引征18例(85.7%),血管聚束征18例(85.7%),毛刺征16例(76.2%),分叶征11例(52.3%),支气管征11例(52.3%),空泡征5例(23.8%)。实变型BAC单肺段/叶实变6例,多肺段/叶实变7例,主要征象:含气支气管征9例(100%),蜂房征8例(88.9%),毛玻璃征4例(44.4%),叶间裂膨突3例(33.3%),血管聚束征3例(33.3%)。弥散结节型BAC 6例,主要征象:两肺不对称、不均匀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结节,结节融合倾向6例,结节中心透亮区(空泡征)4例(66.7%),融合结节灶内支气管征2例(33.3%),血管聚束征5例(83.3%),胸膜牵引征5例(83.3%),毛刺征4例(66.7%)。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影像表现复杂,充分认识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各种征象能提高其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25例误诊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胸片与CT的X线征象,了解其易误诊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以期提高胸片与CT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对25例误诊并经病理证实的BAC患者的胸片与CT的X线征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依据,采用Leeks等报道的3型分类法把BAC分为:单结节型、肺叶或肺段实变型、弥漫结节型。结果:误诊25例中4例(4/25,16%)为单结节型,14例(14/25,64%)为肺叶或肺段实变型,7例(7/25,28%)为弥漫结节型。其中8例(8/25,32%)误诊为结核,12例(12/25,48%)误诊为炎症性病变;5例(5/25,20%)误诊为良性肿瘤。结论:BAC在病因上最常误诊为结核和炎症,X线分型上最常误诊的是肺叶或肺段实变型,BAC误诊影响因素主要在于其临床症状和X线表现均为多样性而少有特征性,对BAC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类型没有足够的认识。通过采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以及利用高分辨率CT和薄层CT扫描筛查,能提高BAC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4.
高分辨CT对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结节型BAC(孤立结节型16例,多发结节型2例)常规胸部CT、HRCT表现.结果: 共检出结节灶33个,包括分叶切迹征(HRCT 87.9%,常规CT 69.7%),毛刺棘状突起征(HRCT 90.9%,常规CT 54.5%),空泡细支气管征(HRCT 36.2%,常规CT 21.2%),支气管血管集束征(HRCT 66.7%,常规 CT 33.3%),胸膜凹陷征(HRCT 57.6%,常规CT 27.3%),钙化(HRCT 9.1%,常规 CT 3.0%),结节周围磨玻璃征(HRCT 18.2%,常规CT 9.1%)结节周围小气肿(HRCT 30.3%,常规CT 0),结节周围卫星灶(HRCT 0,常规CT 0).结论: HRCT能清楚显示结节型BAC结节灶的结节内部结构、结节-肺界面、结节周围及胸膜凹陷,是目前诊断结节型BAC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孤立结节型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bronchioloalveolareareinoma,BAC)的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2007年5月收治的20例孤立结节型BAG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均未明确诊断,19例行剖胸探查术并行相应肺叶切除,1例长时间误诊而丧失手术机会.20例均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BAC.结论:BAC发病率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纤维支气管镜、痰液细胞学及诊断性穿刺检查对BAC的阳性率低等是误诊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细支气管肺泡癌高分辨率CT征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的高分辨率CT征象。方法 对 2 9例BAC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和实变型BAC的HRCT征象 ,分析有助于诊断的征象及病理基础。结果  14例结节型病灶中 86%位于肺野外周或胸膜下 ,43 %呈不规则形 ,空泡征出现率 5 1% ,磨玻璃密度 3 6% ,胸膜尾征 71% ;多发结节型的单个病灶与前者相同 ;11例实变型中磨玻璃密度、多发结节和段叶实变混合存在的 6例 ,肺段实变周围或其他肺野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影内伴随网格影 ,其中 1例呈“碎石路样”。结论 ①周围性结节以及伴空泡征、磨玻璃密度、胸膜尾征 4项中有 3项者高度提示结节型BAC的诊断 ;②肺段叶“蜂房样”实变并其他肺野的“碎石路样”影对弥漫性细支气管肺泡癌 (DBAC)的诊断具有特征性。③HRCT是BAC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特征与分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特征,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和/或病理确诊为BAC患的CT图像,对照临床症状和病理改变,提出CT分型和特征表现。结果 按照BAC的CT影像表现可分为三型,其中孤立结节型(或肿块型)13例(40.6%),实变型11例(34.4%),弥漫结节型8例(25%)。孤立结节型多数可见分叶、小结节堆聚、胸膜凹陷征及小泡征等;实变型早期CT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磨玻璃影,中晚期可见大片密实影,无“枯树枝”征,易与炎症混淆;弥漫结节型由于病灶的多态性,难以与结核等特异性炎症或其它肺内浸润性疾病鉴别,若有明确的“枯树枝”征,则可作为BAC的佐证。结论 CT作为一种无创性、可重复性检查方法,可以发现BAC各型的某些特征性表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检查的差异,提高BAC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BA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CT表现分为孤立结节组(17例)、多发结节组(11例)和肺叶实变组(10例),研究比较各型肺泡癌的影像特点与临床病理。结果孤立结节组CT表现特异型征象: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等;多发结节组CT表现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肺叶实变组CT表现为肺密度低、蜂窝肺征、血管造影征及枯树枝征等。结论熟悉BAC各型的CT表现与临床病理,利于提高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多层螺旋CT的表现,人多层螺旋CT对(BAC)的诊断价值。方法:11例BAC患行多层螺旋CT薄层容积扫描,通过图像后处理后分别获得多方位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等重建图像,将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与临床病理进行对照。结果:11例(BAC)患中CT表现为,孤立结节型4例,实变型5例,弥漫结节型2例。多层螺旋CT扫描可获得病灶内部及与周围结构更多信息,重建后MPR图像均清晰显示叶间胸膜,并对叶间胸膜的牵拉做出准确。7例minP可显示5-6级支气管,使病灶与周围支气管关系更为直观。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功能对(BAC)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8F-FDG PET对不典型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典型肺结节18F-FDG PET 影像类型、显像特征及在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9例不典型肺结节行18F-FDG PET显像,根据肺结节代谢水平和结节以外放射性摄取灶进行影像分型.结果单发高代谢肺结节(Ⅰ型)72例、单发低代谢肺结节(Ⅱ)35 例、多发高代谢肺结节(Ⅲ)6例及多发低代谢肺结节(Ⅳ)6例.Ⅰa型、Ⅰb型、Ⅰd型多为恶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95.4%、100%;Ⅱa型和Ⅱb型良性居多,准确率为91.6%和92.8%,以上5种亚型占全部病例78.9%.结论利用18F-FDG PET代谢影像类型和特征,可对不典型肺结节的良恶性作出进一步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肺淋巴瘤CT表现特征及分型,探讨CT诊断肺淋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组织病理证实的31例肺淋巴瘤患者的胸部CT影像资料。结果 CT诊断肺淋巴瘤18例,其中肿块结节型7例,肺炎实变型6例,混合型5例,诊断准确率58.06%;含气支气管征、正常血管穿越征、多种类型病灶并存征及跨叶分布征和磨玻璃征为肺淋巴瘤CT典型征象。结论 CT检查有助于肺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0):3885-3886
随机将研究对象分成行胸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研究组和胸部X线片和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检查对照组,分别比较影像学特点和结合临床资料,统计学分析。2589例受检者筛查出肺内小结节107例,良性结节33例、暂不稳定性结节54例、疑似恶性结节20例。不同筛查方法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不同筛查方法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有显著差异(P0.01)。低剂量多层螺旋CT扫描(LDCT)能提高肺内小结节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是筛查早期肺癌的有效实用方法,对实现肿瘤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导引穿刺活检对CT拟诊为肺炎型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诊断价值及肺炎性BAC的CT特点.方法 对25例CT拟诊为肺炎型BAC患者行CT导引穿刺活检,采用GE公司64排light speed VCT行常规扫描及增强CT扫描,所有图像由两名医师共同分析完成,依据增强扫描可疑肿瘤部位选择穿刺部位及垂直进针路径,确定理想活检部位后应用20 ml注射器进行负压针吸活检,多方向、多点抽吸,吸出物涂片迅速固定,应用活检枪切割活检,标本用福尔马林溶液固定送检.拔针压迫10min后包扎,再次行CT扫描观察有无出血及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取到组织,病理证实为肺炎型BAC 14例,肺炎6例,真菌感染2例,干酪性肺炎3例.14例肺炎型BAC患者CT表现为实变肺组织内支气管充气征10例(71.4%),实变肺组织内蜂房状气腔或空洞征5例(35.7%),实变区周围呈磨玻璃密度影及多发结节影5例(35.7%);增强CT扫描实变区可见混杂的低密度区内血管造影征11例(78.6%),平均达峰时间为90s,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9例(64.2%).结论 CT引导肺穿刺活检结合典型影像学表现可以大大提高肺炎型BAC的早期诊断率,肺段、叶性实变区内蜂窝状气腔及空洞、血管造影征、枯树枝征、周围多发腺泡结节及磨玻璃密度区,增强扫描实变区可见血管造影征,时间-密度曲线呈速升缓降型是肺炎型BAC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154例患者因肺部结节就诊而接受PET/CT检查,其中123例接受双时相PET/CT显像,全部患者先后接受胸部屏气螺旋CT扫描,共发现171个结节.比较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PET/CT、胸部屏气螺旋CT以及采用SUV_(max)≥2.50作为恶性结节诊断阈值四种方法对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所有结果经过组织学、诊断性治疗或临床随诊证实.结果 118个恶性结节SUV_(max常规)为4.51±3.06,53个良性结节SUVmax常规为2.07±1.30.四种方法中,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对恶性结节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约登指数最高,分别为95.80%、81.10%、91.20%、0.77.结论 ~(18)F-FDG PET/CT结合胸部屏气螺旋CT对肺结节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胸部高分辨CT诊断与病理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0月淄博市传染病医院接诊的孤立性肺小结节患者82例,所有患者均行胸部高分辨CT检测,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诊断结果。结果:孤立性肺小结节的胸部高分辨CT诊断准确率为92.68%(76/82),灵敏度为97.22%(70/72),特异度为60.00%(6/10),阳性预测值为94.59%(70/74),阴性预测值为75.00%(6/8),Kappa=0.626,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强。胸部高分辨CT诊断准确恶性结节6例,良性结节70例,各结节类型诊断准确率为92.68%(76/82)。结论:胸部高分辨CT诊断在孤立性肺小结节的临床诊断中具有较好的效果,诊断准确性较高,且有对患者检查的创伤小、耗时短、患者可接受程度高、可重复利用检察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实践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CT与HRCT在诊断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胸部CT和HRCT的影像学特征,提高肺泡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4例经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确诊的BAC的CT和HR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病例均行CT平扫加HRCT扫描后,可发现其典型影像表现。结论胸部CT和HRCT的特征性表现有助于肺泡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医院常规体检中肾上腺疾病的顺位排序,并评估胸部CT对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常规胸部CT体检时发现肾上腺异常征象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一般资料、临床和生化资料以及胸部CT结果。对肾上腺CT征象异常疾病进行顺位排序,并进一步收集排序前两位疾病的病理诊断结果,在此基础上评估胸部CT对排序前两位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 90例肾上腺异常CT征象患者中,肾上腺结节增生4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34例,肾上腺钙化2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2例,其他各种因素造成影像假象4例,占比依次为53.3%、37.8%、2.2%、2.2%、4.4%,其中肾上腺结节增生与肾上腺皮质腺瘤所占比例最大。肾上腺皮质腺瘤经病理诊断为24例,CT诊断正确为21例,准确率为87.5%;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经病理诊断为34例,CT诊断正确为31例,准确率为91.2%,CT对肾上腺结节性增生的诊断准确率略高于肾上腺皮质腺瘤(P>0.05)。结论社区医院常规体检中肾上腺疾病的顺位排序依次为肾上腺结节增生、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钙化、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并且胸部CT对肾上腺结节增生、肾上腺皮质腺瘤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常规体检中胸部CT对于肾上腺疾病的诊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112,自引:2,他引:112  
目的 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 15 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行超声检查 ,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对其超声征象进行良恶性对照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比较病灶内血流信号分布的不同 ,并将其分为 3型 :Ⅰ型 ,结节周边及内部无 /少许血流信号 ;Ⅱ型 ,结节周边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 ,内部无 /少许血流信号 ;Ⅲ型 ,结节内部 (及周边 )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结果  15 3例中良性者 87例共 2 63个结节 ,恶性者 66例共 10 9个结节。甲状腺单发或多发结节与恶性的发生率无关。二维超声显示 :恶性者多表现为低回声实性结构 ,边界模糊 ,形态不规整 ,周边无声晕 ,内可见微小钙化 ,与良性结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 :恶性病灶内血流信号分布以Ⅲ型为主 ,而良性者则以Ⅰ型及Ⅱ型为主 (P <0 .0 0 1)。结论 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合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征象可提高对其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刘文军  罗敏  李华莉 《华西医学》2006,21(4):752-753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BAC48例,进一步了解其CT表现特征。结果:BAC按影像表现分为三种类型:孤立结节型、肺炎型、弥漫型。本组分别有30例、12例、6例。孤立结节型病灶多位于外周(96·7%),同时具有分叶、毛刺、空泡征、胸膜凹陷的22例(73·3%);肺炎型中,均匀实变的7例(58·3%),蜂窝状实变2例(16·7%);磨玻璃样改变3例(25%)。支气管气相5例(71·4%),枯枝征4例(57·1%),CT血管造影征3例(42·9%);弥漫型6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分布的腺泡结节影。HRCT有助于病灶的显示。结论:熟悉BAC的CT征象,可以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7例经病理学证实的BAC(男9例、女18例,平均年龄59岁),每例胸X线平片检查、17例胸CT扫描、1例MRI检查、2例支气管动脉造影。结果:本组病例结节型13例(48.4%),弥漫型12例(44.4%),肺炎型2例(7.2%)。结节型瘤灶7mm~60mm,弥漫型以弥漫结节为主的多种征象混合存在,肺炎型则类似肺水肿或大叶性肺炎。 结论:X线检查和CT扫描是本病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为BAC提供充分的影像学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