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3年7月,夏津县某棉纺厂集体食堂发生32人食物中毒,我们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分析和实验室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性弧菌(Vibvio parahaemolyticus)是一种嗜盐性细菌,隶属于弧菌科弧菌属。本菌广泛分布于海水、海底泥沙、浮游生物和鱼贝类中,为海产食品引起急性胃肠炎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尤其是在夏秋季节的沿海地区,经常由于食用带有大量副溶血性弧菌的海产食品,引起爆发性食物中毒。2006年7月初,海盐县某食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经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认为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现将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来自该食堂现场采集餐具涂抹样3份;4名患者、2名食堂工作人员肛拭样本6份,及初期、恢复期双份血6份(恢复…  相似文献   

3.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0年 8月 2 8日晚 ,在我区某公司食堂就餐的 2 6 0名职工中 ,有 16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 ,少数病人有发热、头痛。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病原学检测 ,证实这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流行病学调查1 中毒发生经过  2 0 0 0年 8月 2 8日晚 17时 30分 ,2 6 0名职工在公司食堂就餐。菜谱为五香牛肉、油炸咸鱼、茭白肉片、白菜粉丝、花生、雪菜、土豆和菜干汤等。其中除了五香牛肉系从市场上购买外 ,其余均为公司食堂自制。2 9日凌晨 2时至 11时 30分有 16人出现消化道中毒症状。其中…  相似文献   

4.
米涵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9):776-776
2003年8月27日,河北省唐山市某县一所高中学校陆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的学生,先后共有69名学生发病。经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为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建筑施工工地因环境特殊,设施简陋,人群聚集,务工人员卫生安全意识差,集体就餐的临时食堂极易发生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患。本次食物中毒就是由于民工在建筑工地食堂就餐引起的食物中毒,现予以报道。  相似文献   

6.
2007年8月25日晚,厦门市集美区某公司95名员工陆续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经现场流行病学及卫生学调查,结合临床表现,确定是一起因食用由不具备集体用餐配送资质的餐馆提供的受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午餐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钟民荣  钟水发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0):1366-1366
2004年8月31日,瑞金市某饭店发生一起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11.
杨梅  王永刚  蒋立新  李玥  潘瑞胤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18-1119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调查了解2006年以来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餐饮单位的情况,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副溶血性食物中毒的影响因素。结果自2006年以来,福田区共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6起,中毒112人。中毒全部发生在5—11月,发病高峰在季节为7—11月,占中毒起数的81.0%。凉拌菜引起的食物中毒7起,占总数的26.9%;食用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引起的5起,占18.5%。结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发生主要与员工服务人数比、环境样品合格率、生物样品合格率、卫生知识水平等因素有关。应加强餐饮单位环境样品、生物样品的监测,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知识培训。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耐药性,为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6年以来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样品,分离根据国标GB/T4789.7-2003进行,用GNID革兰阴性菌鉴定板进行生化鉴定,用血清玻片凝集实验进行血清学分型,用法国梅里埃ATB Fungs酵母菌药敏反应板进行药敏实验。结果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7~10月,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为主。血清型主要以O3:K6型为主,占52.4%。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AMP)、替卡西林(TIC)、头孢唑啉(KZ)的耐药率分别为61.5%、50.0%和42.3%。结论要重点防制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在治疗时应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深圳市福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凯杰  蒋立新  杨梅  李玥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51-1153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福田区近年来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暴发情况、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方法收集辖区为2006—2009年食物中毒的档案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6—2009年,共确诊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24起,中毒人数共115人。中毒全部发生在5—12月,发病高峰季节为7—10月。人口密度与中毒起数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食物中毒集中发生在集体食堂,中毒食物以凉拌菜和熟肉为主,发生原因主要是生熟交叉污染,引起食中毒的血清型别主要以O3:K6为主。结论该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加强集体食堂的卫生管理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此次集体食物中毒的病原菌,为防止类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按照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1],对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生化鉴定试验。[结果]2份粪便标本和1份剩余食物(大虾)均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所检出的3株副溶血性弧菌经生化分型为同一生化型,神奈川试验均为阳性,具有同源性。呕吐物未检出致病菌。[结论]结合流行病学、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此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查清食物中毒的原因,防止食物中毒的再次发生。[方法]通过对1起群宴食物中毒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分析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结果]该次食物中毒23人,罹患率达17.69%,经实验室采样在9名患者的大便和1份冻虾等10份样品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1起由于海产品冻虾加工不当所引起的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的发生经过及原因,为此类事件的预防和监督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等方法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本次食物中毒发病47例,罹患率约为7.12%(47/660);潜伏期8-18 h,平均13 h;中毒的主要原因是进食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食品所致,具体中毒食物不明。结论:本事件为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提出了预防类似食物中毒的监督管理和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从食物中毒患者粪便标本以及可疑食物中分离到的病原菌,进行表型和毒力基因的鉴定以及同源性分析。方法参照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中副溶血性弧菌检验方法(GB/T4789.7—2008),分离鉴定副溶血性弧菌。对检出的副溶血性弧菌做血清分型、耐药性、毒力基因(toxR、trh、tdh、tlh)的测定,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测定菌株的同源性。结果从3份食物标本和5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8株,8株菌分属于不同的血清型。8株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一致。8株菌的toxR和tlh均阳性,trh均阴性,tdh为粪便标本均阳性,食物标本均阴性。8株菌共产生6种PFGE带型。结论此次食物中毒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但分离于粪便标本和分离于可疑食物标本的菌株之间,其PFGE带型比较分散,可能是由副溶血性弧菌多种O抗原群混合污染引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闵行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孤菌的污染情况及其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追踪污染来源和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全年每个月在抽取的餐饮企业、大型超市及集贸市场采集海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软体类等四大类消费量较大及高危的水产品进行连续监测;在3家哨点医院的肠道门诊监测病例,对符合腹泻标准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在四大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孤菌总体检出率为36.11%,各类水产品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虾蟹类检出率最高,海鱼检出率最低,蛏子、白米虾检出率达90.00%以上,其中贝类中定量值最高.集贸市场的检出率最高,第三季度检出率最高,贝类一年四季检出率差异最大.病例中副溶血性弧菌为致病因素的占全部阳性病例的80.98%,第三季度病例占全年病例的84.85%;以青壮年、干部职员为主;自述可疑饮食史为海产品、禽畜肉和果蔬类,来源以家庭和小型餐饮店为主.56.82%的病例自述首发症状为腹痛、腹泻,以水样便最常见.结论 副溶血性弧菌是沿海地区夏秋季发生感染性腹泻的首位病因,除海产品是直接污染食品外,要重视肉制品和果蔬的间接污染,在流通销售环节保持冷链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交叉污染.应加强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风险的监测,开展暴露评估,在实验室开展血清、基因分型等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为溯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查明1起166人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所采集样品参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等标准进行检验。结果从3份厨工肛拭样品、1份厨具擦拭棉签样品和2份病人肛拭样品中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从3份病人肛拭样品、3份厨具擦拭棉签样品和5份留餐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经现场调查、流行病学分析、临床表现和检测结果确定,是一起由副溶血性弧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20.
梁浩  黄薇  王舟 《职业与健康》2009,25(18):1949-1950
目的调查本次食物中毒的病原,防止此类食物中毒的发生。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患者血液与肛拭子样本及部分中餐食品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22名患者的肛拭子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14.81。20.53)×10^9/L]。结论该次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食品所引起,要加强餐饮配送行业的监督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卫生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