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滋病例确诊后最佳的告知方式,以减轻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增加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生存率、避免艾滋病传播。方法纳入2016-01/2018-02雅安市雨城区和石棉县新报告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240例,按照地域来源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告知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社会支持告知方式。比较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艾滋病遵医行为量表评分的差异,采用SPSS 19.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检验水准?=0.05。结果干预6月后观察组患者焦虑量表得分为(39.4±4.6)分,低于对照组的(48.3±5.3)分(F=6.484,P=0.000),观察组患者抑郁量表得分为(35.2±5.5)分,低于对照组的(50.4±5.3)分(F=7.876,P=0.005);干预6月后观察组遵医行为得分为(87.3±6.6),高于对照组得分(67.8±14.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8,P0.05)。结论观察组(社会支持告知方式)有效降低了患者6个月后的焦虑和抑郁水平,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及遵医行为,减少精神症状和社会仇视心理,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艾滋病(AIDS)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2016年宝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并接受治疗的28例AIDS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患者生存质量简表(WHOQOL-HIV-BREF)、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分析AIDS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与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 28例AIDS患者生存质量评分(63.57±12.71)分,社会支持评分(30.14±2.88)分,焦虑评分(66.14±5.99)分,抑郁评分(70.75±5.49)分;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分女性低于男性,年龄、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服药时间与生存质量总分无相关性(均P0.05);患者社会支持各维度得分与生存质量总分均呈正相关,且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和支持总分与心理领域得分均呈正相关(rs=0.388~0.696,P0.05);患者焦虑、抑郁状态与生存质量量表各领域得分及总分均呈负相关(rs=-0.629~-0.416,P0.05)。结论 28例AIDS患者生存质量总体水平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减轻AIDS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增强社会支持,不断提高AIDS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艾滋病患者与正常人群在抑郁情绪方面的差异,以及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对艾滋病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中文版简版对92名艾滋病患者进行抑郁评分,并比较提供心理团体辅导活动前后的抑郁得分情况。结果艾滋病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和不同的行为意志表现,26.4%的艾滋病患者在"我对未来充满希望"选项中选择没有或极少(每周1d以下);在行为意志上,44.6%的艾滋病患者在"我做事缺乏干劲"选项中选择"时常"(每周3~4d);干预前艾滋病患者的抑郁总分均值为11.80±4.61,与筛查临界值(10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3,P0.05);干预后艾滋病患者的抑郁总分均值为8.89±4.69,与筛查临界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P0.05);干预前与干预后的抑郁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185,P0.01),且干预前、后抑郁总分存在相关性(r=0.526,P0.01);干预后,男性艾滋病患者抑郁得分为7.56±4.84,女性艾滋病患者抑郁得分为9.95±4.33,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00,P0.05)。结论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重视,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能促进艾滋病患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调查桐乡市1 703名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的干预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和简易认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桐乡市1 703名≥60岁老年人认知功能现状开展调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 703名老年人的MMSE得分均值为(25.17±4.38)分,有认知功能障碍者占总人数的11.98%。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t=7.783,P0.05);年龄(F=188.590,P0.05);文化程度(F=96.354,P0.05);婚姻状况(t=-11.905,P0.05);吸烟(F=37.629,P0.05);饮酒(F=22.501,P0.05)以及饮茶(t=9.514,P0.05)对认知功能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多元线性回归(逐步法)分析中,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饮茶以及吸烟是MMSE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可干预性影响因素进行干预,可以对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起到一级预防、提高生命质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张阳  王丽 《中国公共卫生》2013,29(5):723-725
目的 了解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开展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大连市2所中学1 186名学生,采用自行设计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37.3% ~98.2%,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为(8.61±0.79)分,高中生得分[(9.19±0.78)分]高于初中生[(7.91±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5,P<0.05),男、女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持正向态度,所有学生艾滋病相关态度得分为(17.87 ±2.34)分,高中生得分[(19.54±2.27)分]高于初中生[(16.33±2.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1,P<0.05),男生得分[(17.03±1.94)分]低于女生[(19.01±2.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P<0.05);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和态度得分之间无相关性(r=0.11,P>0.05).结论 中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较低,部分学生对艾滋病及患者仍存在歧视和思想顾虑,学校亟需开展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父母焦虑抑郁状态变化及对儿童康复干预成效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确诊的孤独症儿童48例及其父母96名分别进行孤独症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儿童期孤独症评定量表(The 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并在2014年12月-2015年3月期间对上述儿童及其家长进行第2次评估。由于纵向研究时间较长,部分脱落,最终实际调查孤独症儿童40例及其父母80名。结果 ASD儿童初评ABC、CARS得分为(103.96±31.85)分、(37.96±4.90)分,复评(95.50±26.79)分、(35.45±5.40)分,复评得分显著低于初评得分(t=2.57,P0.05;t=4.475,P0.01);父亲SDS、SAS初评得分(46.05±12.00)分、(37.20±9.21)分,复评(45.3±11.60)分、(38.15±8.57)分,初复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P0.05;t=-0.94,P0.05);母亲SDS、SAS初评得分(46.35±12.18)分、(39.58±12.30)分,复评(45.03±13.11)分、(41.70±12.28)分,初复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1,P0.05;t=-1.26,P0.05)。母亲SAS初评分与ASD儿童CARS变化值有相关性(r=-0.351,P0.05);父亲SAS初评分、母亲SAS、母亲SDS初评分与ASD儿童ABC变化值有相关性(r=-0.323,P0.05;r=-0.328,P0.05;r=-0.368,P0.05)。结论孤独症儿童阶段性干预成效显著,但是父母的焦虑抑郁状态持续存在,并对儿童康复干预成效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莹  秦冬菊  张慧芳 《中国校医》2020,34(7):517-519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的患者负面情绪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7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脊柱骨折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加速康复护理,将2组患者护理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A、HAMD、NIHSS评分[(8.26±1.81)分、(8.55±1.81)分、(9.16±1.81)分]比对照组[(12.81±2.94)分、(12.24±2.74)分、(16.80±2.44)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41、7.538、16.870,P=0.000、0.000、0.000);观察组患者FIM评分[(88.65±9.81)分]比对照组[(72.14±8.74)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30,P=0.000)。结论 加速康复护理可增强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岛市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并评价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的管理水平、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用SF-36量表对174例肺结核病患者和174名正常人进行生命质量测评,对生命质量总评分及各维度得分进行配对t检验、方差分析评价。对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肺结核患者的生理功能得分[(78.99±23.51)分]、生理职能得分[(46.63±13.55)分]、躯体疼痛得分[(82.63±18.56)分]、总体健康得分[(42.35±17.33)分]、社会功能得分[(65.51±24.73)分]、情感职能得分[(55.88±12.22)分]、精神健康得分[(70.61±18.74)分]及SF-36总分[(64.75±18.92)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年龄组间,活力和生理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程度越好(P=0.016)、家庭月收入越高(P=0.016)和无使用激素者(P=0.002)生命质量越高。结论为提高肺结核患者的生命质量,在对其进行治疗管理时,应同时关注其心理卫生、情绪变化,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妇科癌症患者不仅本人承受着躯体的病痛,而且其配偶也承受着巨大压力。本研究对妇科癌症患者配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提出积极医学应对能力引导的对策。方法选取2017-11-06-2019-10-10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10名妇科癌症患者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rofile of mood states-short form,POMS-SF)及医学应对问卷(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采取配偶同步积极医学应对能力的引导性干预,对干预前后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妇科癌症患者配偶POMS-SF量表中抑郁-沮丧得分为(4.64±2.57)分,高于国内常模的(3.50±2.52)分,t=4.708,P=0.015;疲乏-迟钝得分为(5.79±3.61)分,高于国内常模的(2.97±3.59)分,t=12.269,P<0.001;迷惑-混乱得分为(4.31±3.51)分,高于国内常模的(2.23±2.41)分,t=6.617,P<0.001;精力-活力得分为(8.63±3.55)分,高于国内常模的(6.83±3.51)分,t=4.093,P=0.012;POMS-SF量表总分为(30.35±12.51)分,高于国内常模的(22.07±10.07)分,t=7.019,P<0.001。干预后POMS-SF总评分为(25.19±12.54)分,低于干预前的(30.35±12.51)分,t=8.098,P<0.001;面对应对分为(19.95±6.07)分,高于干预前的(18.15±5.25)分,t=3.521,P=0.003;回避应对分为(14.42±6.30)分,低于干预前的(17.55±6.28)分,t=4.719,P=0.016;屈服应对分为(8.10±4.61)分,低于干预前的(9.07±4.03)分,t=5.886,P=0.001。结论妇科癌症患者配偶的心理健康状况下降明显,临床应从医学应对能力培养角度给予相应干预,使配偶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发挥家庭支持功能,为满足妇科癌症患者治疗需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情况,评价针对服药依从性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北京市顺义区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范围内的596名高血压患者,以社区为单位随机分为2组,其中干预组299人,对照组297人。干预组进行2次健康教育和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照组则常规护理。干预前后使用包含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的调查问卷。结果干预6个月后,完成随访的患者为518人,其中干预组262人,对照组256人,2组患者均为随机性失访。干预结束后,干预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得分从(6.41±1.81)分提高到(7.15±1.41)分(配对t=6.486,P0.001);而对照组患者的得分从(6.37±1.89)分提高到(6.83±1.58)分(配对t=4.162,P0.001)。2组患者的基线得分(t=0.247,P=0.805)以及得分差值(t=1.750,P=0.0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终末得分趋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7,P=0.016)。多因素协方差分析发现,基线服药依从性得分(β=0.336,P0.001)、分组(β=0.264,P=0.032)、文化程度(β=-0.459,P=0.037)是影响终末服药依从性得分的因素。即控制其他因素后,干预组患者的终末得分高于对照组,说明干预有效果。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杨春  张瑞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6):879-882
  目的  探讨分析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影响因素,为开展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第904医院门诊就诊的80例14~18岁抑郁障碍青少年,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量表、自伤行为评定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男性抑郁障碍患者(76.74%)自伤行为报告率较女性高(54.05%),母亲文化程度高的患者自伤行为报告率较高(77.78%)(χ2值分别为4.58,6.11,P值均 < 0.05)。存在自伤行为的患者内外向性因子得分(5.22±2.82)低于无自伤行为的患者(8.85±2.93),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等因子得分[(14.53±3.94)(5.60±1.58)(12.94±0.54)]均高于无自伤行为的患者[(11.55±5.71)(3.13±1.43)(12.09±0.55)](t值分别为-5.37,2.74,6.82,6.31,P值均 < 0.05);存在自伤行为的患者“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等因子得分[(21.57±4.65)(21.73±4.38)(14.25±5.08)(20.34±4.64)]均高于无自伤行为的患者[(18.50±7.53)(18.77±3.55)(11.58±2.97)(16.55±6.32)](t值分别为2.25,3.04,2.96,3.05,P值均 <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母亲文化程度高及艾森克人格问卷中内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因子得分 < 38.5及 > 61.5分与抑郁障碍青少年患者发生自伤行为均呈正相关(OR值分别为1.99,2.31,1.71,2.52,1.98,P值均 < 0.05)。  结论  性别、母亲文化程度及症状自评为抑郁障碍青少年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应引起家庭、社会和学校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高中生饮酒知信行与酒精使用障碍之间的关联,为高中生饮酒干预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长宁区4所高中的811名高中生进行饮酒相关知信行以及酒精使用障碍情况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高中生轻度酒精使用障碍有279名(34.4%),重度酒精使用障碍有29名(3.6%)。高中生饮酒相关知识平均分为(9.56±3.55)分,态度(4.96±2.36)分,行为(2.81±1.29)分。高中生饮酒知识、态度和行为和酒精使用障碍得分之间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0,-0.39,-0.71,P值均 < 0.01)。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饮酒知信行总分(OR=0.86,95%CI=0.83~0.89)和家庭经济水平(高经济水平:OR=2.05,95%CI=1.26~3.32)与轻度酒精使用障碍呈正相关,饮酒知信行总分(OR=0.76,95%CI=0.70~0.83)和学校类别(OR=3.72,95%CI=1.51~9.18)与重度酒精使用障碍均呈正相关(P值均 < 0.05)。  结论  高中生低饮酒知信行与酒精使用障碍存在相关性,应加强高中生饮酒相关健康教育,职业高中以及高家庭经济水平学生为重点干预对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学生殖健康教育对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的影响,为生育力保护相关干预活动和政策制定提供证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3 001名大学新生进行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及意向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t检验和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比较,采用多元线性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使用意向的影响因素。  结果  北京市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65.11%(1 954名);生源地为城市的大学新生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报告率为71.11%(1 216名),高于生源地为非城市的新生(59.36%)(P < 0.05)。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联合国大会艾滋病特别会议指标总分[(4.22±0.90,4.05±0.98)分]、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24.64±5.34,23.09±4.93)分]和安全套使用意向(82.44%,70.88%)均高于中学未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新生(P值均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总分比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高(β=1.21,95%CI=0.79~1.63,P < 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意向高于未接受过生殖健康教育新生(OR=1.63,95%CI=1.33~2.01,P < 0.01)。  结论  在中学接受生殖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新生安全套使用自我效能和意向,有助于大学生安全性行为的实施,对生育力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东营市城镇居民对癌症防治知识的了解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东营市东营、河口两区3916名20岁以上居民进行癌症知识问卷调查。[结果]调查人群问卷总体成绩(16.28±5.76,总分28分)。问卷各题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62.26,P〈0.01)。其中关于"我国70年代以来患癌症人数越来越多"问题成绩最高,有关"我国常见癌症的种类、癌症的危险因素、警示症状、预防措施"等问题成绩次之,有关癌症的可防可治性的问题成绩最低。男性问卷总体成绩(15.57±5.10)明显低于女性(19.03±4.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P〈0.01)。男性不同年龄组问卷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2,P〈0.01),40~59岁年龄组问卷成绩最高。女性不同年龄组问卷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P〉0.0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居民成绩最高(19.21±5.55),高中、初中、小学文化程度居民成绩次之(15.70±4.53、15.82±5.32、15.67±4.59),文盲成绩最低(11.60±5.68),不同文化程度人群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13.77,P〈0.01)。技术人员问卷成绩最高,工人、干部、自由职业、退休及家属问卷成绩次之,不同职业人群问卷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3,P〈0.01)。[结论]居民对癌症知识知晓程度不高,尤其是对于癌症的可防可治性,需要接受系统的癌症知识教育。不同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居民对癌症知识的知晓程度不同,应根据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量饮酒对成年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19例成年男性查体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每日饮酒量分为大量饮酒组(98例)和非大量饮酒组(121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其腰椎和髋部骨密度,获得骨密度、骨矿含量、面积、T值和Z值。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量饮酒组的腰椎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低于非大量饮酒组(1.09±0.17vs1.20±0.15g/cm2,P=0.001;67.86±13.84vs75.19±13.09g,P=0.001)。大量饮酒组股骨颈部位骨密度和骨矿含量低于非大量饮酒组(0.92±0.13vs0.97±0.12g/cm2,P=0.001;4.93±0.97vs5.22±0.81g,P=0.014)。两组的腰椎和股骨颈的面积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T值,大量饮酒组的骨质疏松及低骨量的检出率(10.2%和32.7%)高于非大量饮酒组(分别为0%和14.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乙醇的毒害作用可导致骨量减低,戒酒有利于骨质疏松的干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赋能理论的教育方法开展高校艾滋病防治教育,并与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效果进行比较.方法 以江西省某高校2018和2019年大一新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二阶段分层抽样方法选择对照组(223名)和实验组(226名),采取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赋能理论教育方法分别对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1个学期后,比较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易发事故驾驶员的人口学特征与其个性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收集263例易发事故驾驶员,通过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和人口学特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易发事故驾驶员的文化程度、婚姻、月收入、吸烟及饮酒情况与其个性特征(外倾性(extraversion,E)、精神质(psychoticism,P)和神经质(neuroticism,N))均有关联(均有P<0.05)。不同年龄组的E、P、N得分不同,≥ 40岁组的E、P、N得分均低于其他组(均有P<0.05)。不同文化程度的E得分不同,初中及以下的E得分均高于其他组(均有P<0.05)。不同婚姻状况的E、P、N得分不同,离异或丧偶的E、P、N得分均高于其他组(均有P<0.05)。不同月收入的E、P、N得分不同,2 500元以下组的E、P、N得分均高于其他组(均有P<0.05)。吸烟组E得分高于不吸烟组(t=2.516,P=0.012);饮酒组E、P得分均高于不饮酒组(均有P<0.05)。结论 易发事故驾驶员的人口学特征与其个性特征有关,年龄小、文化低、离异或丧偶、低收入及吸烟饮酒者E、P、N得分较高,说明其外倾性、精神质及神经质人格特征较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广西贫困地区壮族留守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和心理资本状况,并进一步分析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 方法 对广西4个贫困县846名留守壮族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资本和体育活动等级的调查,对不同类别体育锻炼和心理资本得分比较采用 t 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两者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体育锻炼与心理资本的影响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 结果 壮族留守中小学生体育锻炼平均总得分为(13.81±11.11)分;心理资本总体平均得分(3.61±0.61)分。男生在体育锻炼时间、强度、总得分和等级方面均高于女生,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t =10.55、3.65、5.69、4.38, P <0.01)。体育活动各维度与心理资本各维度及总均分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P <0.05或0.01)。 结论 广西贫困地区壮族留守中小学生体育活动和心理资本水平较低,积极体育活动能有效改善贫困地区壮族中小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简易智能量表(MMSE)为金标准,确定国际HIV相关性痴呆量表(IHDS)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的诊断界值,并评价IHDS在相应界值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 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筛选出血清阳性的HIV感染者200例,对每名感染者采用随机、同期、盲法测试MMSE和IHDS;以MMSE测试结果为金标准,通过ROC曲线确定IHDS在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中的HIV相关性痴呆诊断界值,并评价特定界值下IHDS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内部一致性系数.结果 当不考虑感染者的文化程度差异时,少数民族地区人群的IHDS诊断界值为8.25,此时IHDS的灵敏度为0.925、特异度为0.731、Kappa为0.477 (P< 0.001).当考虑感染者的文化程度差异时,不同文化程度人群的IHDS诊断界值有所不同:中学或以上文化人群的IHDS诊断界值为8.25,此时灵敏度为0.917、特异度为0.895、Kappa为0.722(P<0.001);小学文化人群的IHDS诊断界值为7.25,灵敏度为0.875、特异度为0.661、Kappa为0.372 (P<0.001).结论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群的IHDS诊断界值低于国际推荐的诊断界值水平(IHDS≤10分);在该地区运用IHDS筛查HIV相关性痴呆时,应根据当地HIV感染者的文化程度差异制订出适用于不同文化层次HIV感染者的IHDS诊断界值.  相似文献   

20.
1993-2006年中国九省(区)居民酒类消费状况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93-2006年我国9个省(自治区)成年居民的饮酒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 选取1993、1997、2000、2004和2006年在中国9个省(自治区)开展的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中18岁以上的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5轮调查中18岁以上的成年居民分别为7994、8625、9283、9780和9746名.对其饮酒状况、饮酒频率、饮酒类型以及饮酒量进行横断面分析,并分析变化趋势.结果 男性居民平均饮酒率为60.2%(13 201/21 919),女性为9.7%(2269/23 509);男性饮酒者每日酒精摄入量为(32.2 ±35.6)g,女性为(14.0±19.4)g.男性饮酒者中,小学及以下学历者饮酒率最低,5轮调查中分别为59.7%(985/1651)、58.7%(941/1604)、57.0%(889/1560)、55.3%(885/1599)和53.1%(812/1529);但其每日酒精摄入量最高,1997、2000、2004、2006年分别为(31.1±38.2)、(39.8±42.1)、(3 8.9±41.3)和(38.4±43.3)g.大学及以上学历者每日酒精摄入量最低,1997、2000、2004、2006年分别为(21.9±24.5)、(28.8±30.9)、(24.6±22.0)和(25.0±26.4)g.女性饮酒者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者饮酒率最高,5轮调查中分别为21.0%(13/62)、24.5%(26/106)、16.6%(27/163)、19.7%(38/193)和18.8%(46/245),但其每日酒精摄入量较低,1997、2000、2004、2006年分别为(4.7±3.3)、(12.5±31.9)、(9.9±18.7)和(8.2 ±8.5)g;女性小学及以下学历者每日酒精摄入量较高,分别为(13.4±16.9)、(16.3±22.4)、(19.9±26.1)和(16.4±18.0)g.从地区分布来看,女性饮酒率以城市女性较高,5轮调查中分别为17.4%(110/631)、19.9%(147/740)、17.4%(129/741)、14.4%(117/814)和11.3%(88/781).男性饮酒频率以几乎每天喝酒的比率最高,占32.6%(3533/10 844);女性饮酒频率以每周1~2次、每月1~2次、每月不多于1次为主,分别占23.0%(410/1786)、24.6%(440/1786)和21.2%(379/1786).男性饮酒者历年均以喝白酒为主(81.8%,8875/10 844),女性饮酒者葡萄酒饮用率22.3%(399/1786)高于男性的9.0%(976/10844)(x2=280.4,P<0.01).42.0%(4058/9654)的男性饮酒者每日酒精摄入量≥25 g,25.3%(349/1378)的女性饮酒者平均每日酒精摄入量≥15 g.结论我国9个省(自治区)的成年居民饮酒率较高,男性、女性的饮酒率和饮酒量有很大的差别,且存在学历和地区差异.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and trend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mong adult people living in 9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of China from 1993 to 2006.Methods The data was collected at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in 1993,1997,2000,2004 and 2006,the subjects with complete drinking data of adult residents were involved.The sample of subjects were 7994,8625,9283,9780 and 9746 among 5 round surveys respectively.Alcohol intake,drinking frequency,drinking type,drinkingamount and trends of changing was analyzed.Results The average drinking rates were 60.2% (13 201/21 919)and 9.7%(2269/23 509)among male and female respectively.The average alcohol intake was(32.2 ±35.6)g in male and(14.0 ± 19.4)g in female drinkers.Male drinker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r below education had the lowest level of drinking rate,which was 59.7%(985/1651),58.7%(941/1604),57.0%(889/1560),55.4%(885/1599)and 53.1%(812/1529)in the 5 round surveys respectively.However,the average daily alcohol intake was the highest ,which was(31.1 ± 38.2)g,(39.8±42.1)g,(38.9 ±41.3)g and(38.4 ±43.3)g at 1997,2000,2004,2006 respectively.The male drinkers with college or above education had the lowest alcohol intake,which was(21.9 ± 24.5)g,(28.8 ±30.9)g,(24.6 ± 22.0)g and(25.0 ± 26.4)g in 1997,2000,2004 and 2006 respectively.Female drinkers with college or above education had the highest drinking rate,which was 21.0%(13/62),24.5% (26/106),16.6%(27/163),19.7%(38/193)and 18.8%(46/245)at 5 round surveys respectively.But their average daily alcohol intake was lowest,which was(4.7 ± 3.3)g,(12.5 ± 31.9)g,(9.9 ± 18.7)g and (8.2 ±8.5)g at 1997,2000,2004,2006 respectively.And the average daily alcohol intake was the highest among female drinkers with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or below education,which was(13.4 ± 16.9)g,(16.3 ± 22.4)g,(19.9 ± 26.1)g and(16.4 ± 18.0)g respectively.According to the regional distribution,the highest drinking rate of female drinker was occurred at urban female,which was 17.4%(110/631),19.9%(147/740),17.4%(129/741),14.4%(117/814)and 11.3%(88/781)at 5 round surveys.Drinking every day was most popular in male drinkers,the proportion was 32.6%(3533/10 844).Drinking 1 to 2 times per week,1 to 2 times per month,no more than 1 time per month was most popular in female drinkers,the proportion was 23.0%(410/1786),24.6%(440/1786)and 21.2%(379/1786)respectively.Male drinkers liked liquor more(drinking rate was 81.8% ,8875/10 844).The wine drinking rate of female(22.3% ,399/1786)is far higher than that of male's(9.0% ,976/10 844)(x2 = 280.4 ,P <0.01).The daily alcohol intak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25 g of male drinkers was 42.0%(4058/9654),and the daily alcohol intake equal to or greater than 15 g of female drinkers was 25.3% (349/1378).Conclusion The drinking rate of adults among 9 provinces(autonomous region)was higher than that of national average level.The drinking rate and the average alcohol consumption among male and female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Same differences was observed among education level and different reg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