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吞咽困难患者,其中喉癌14例,食管-纵隔瘘18例,颈段食管癌35例.22例行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45例行X线引导下鼻-胃营养管置入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8d、1个月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3个月两组患者的体重及生活质量较术前明显提升(P<0.05).术后1个月胃造瘘组的血清白蛋白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鼻-胃营养管置入组(P<0.05).术后两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造瘘组的治疗费用为鼻-胃营养管置入组的2.6倍.结论 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和营养管置入术均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且安全、有效,胃造瘘术的临床疗效优于营养管置入术,但费用较昂贵.  相似文献   

2.
经皮穿刺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和胃空肠造瘘术(PGJ)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3例吞咽困难的患者。上段食管癌10例,中段食管癌1例,咽部癌6例,球麻痹2例,脑转移瘤4例。采用美国Cook公司生产的Marx-cope PGJ套装。先经鼻饲管经鼻或经口途径置入导管后注入气体800~1000ml,至胃腔明显扩张。然后在透视引导下采用Seldinger技术将PG饲管置入胃腔内,或将PGJ饲管经胃腔、十二指肠置入空肠内。术后严密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随访饲管使用情况。结果 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PG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将饲管置入空肠内13例,均成功。术后出现上腹部疼痛1例,造瘘口周围感染1例,经处理后均痊愈。1例于术后第2天,因胃内容物反流出现窒息死亡。随访期间经饲管给予顺利。恶性肿瘤患者18例死亡,另3例仍在随访中,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球麻痹患者1例更换新的PG饲管,另1例失访。结论 透视引导下PG和PGJ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建立长期胃肠内营养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经皮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探讨影像导引下置管的技术操作及其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 - 2010年6月在我院实施透视引导下胃造瘘和胃空肠造瘘术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eldinger技术造痿,成功置入饲养管.分析手术指征,操作过程,技术成功率,手术相关并...  相似文献   

4.
胃造瘘术,为各种病因所致的进口摄食障碍患者提供了良好的肠内营养通道.过去对于胃造瘘管的放置方式,有多种不同的尝试,包括传统外科手术,近20年来,通过内镜引导下或影像引导下放置胃造瘘管的操作技术发展迅速,上述2项操作与外科方式相比,手术创伤小,费用相对较低,并发症发生率低,明显优于外科手术,本总结上述2种胃造瘘方法在临床上的运用情况,从适应证、操作方法、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内镜或影像引导下建立微创介入途径实现肠内营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不能经口进食维持营养的患者,过去一直尝试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胃造瘘置管,包括外科手术。内镜下以及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经皮影像引导等方法,不管是经内镜还是经影像进行胃造瘘置管都优于外科手术置管,这些操作减少创伤,降低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等。在一定的临床条件下,经内镜或是经影像方法引导都是可行的。本文对经内镜和经皮影像下胃肠造瘘术建立肠内营养的适应证、技术方法及两者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介绍X线透视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G)的适应证、禁忌证、技术方法、临床应用和并发症,讨论PG的操作要点并比较了PG和内镜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G)的优缺点。重点对PG在胆管梗阻、胰腺假性囊肿、顽固性腹水等疾病经胃引流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透视引导下由内而外拉出式(Pull-type-PRG)经皮胃造瘘术和常规由外而内推入式(Push-type-PRG)经皮胃造瘘术的临床结果和并发症。方法 2002年—2010年共253例病人行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从放射报告、临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DSA X线透视下经皮胃造瘘术在肿瘤患者营养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8年2月以来诊治的36例不能经口进食的恶性肿瘤患者行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结果 ①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技术成功率达100%,其中34例(94.4%)一次穿刺置管成功;2例(5.6%)二次穿刺置管成功,手术耗时18~35 min,平均24 min; ②并发症发生率为16.7%(6/36),轻微并发症5例,其中1例术后造瘘口周围渗血,1例术后出现腹痛,1例术后第2 d出现肠梗阻,1例术后造瘘管周围红肿,1例术后17 d一侧胃壁固定线脱落;严重并发症1例,术后20 d出现急性胃溃疡出血;③术后3个月内患者体重平均增长2.8 kg,5例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好转后针对原发病进行了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④随访至今,1例患者术后42 d出现堵管,2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脱管,26例患者定期更换了胃瘘管,5例患者因病情改善拔除胃瘘管,无胃瘘管相关死亡事件发生。 结论 DSA X线透视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高效、并发症少、饲管易于维护的一种长期的肠内营养供给方式,改善了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由于昏迷、严重口腔疾患、经口气管插管等重症患者,不能经口进食,须进行胃肠内营养,供给病人足够的热量,改善胃肠粘膜屏障,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及激素的分泌。我们在工作中做好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59岁。10个月前行胃中低分化腺癌要有治术,毕氏1式吻合,术中发现胰头部浸润,术后4个月出现全身皮肝黏膜黄染,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104U/L,总胆红素421.8μmol/L,直接胆红素385.1μmol/L。增强CT示:肝内胆管扩张,便阻位位于胆总管。并行经皮肝空胆道引流术(PTCD),术中、术后造影及介入探查胆总管均属完全性闭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胃管及千叶针2种胃注气方式对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影响.方法 分析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患者16例,其中7例由千叶针向胃内注气,9例由胃管向胃内注气.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有效辐射剂量及术中并发症.结果 15例患者成功实施手术,1例患者经千叶针注气后胃壁气肿严重,未能继续实施手术.2种胃注气方式下的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2.
肠内营养在胃瘫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治疗胃瘫病人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肠内营养注入系统 ,输入肠内营养制剂观察临床表现 ,营养前后血糖、肝功能、血电解质、血气分析及各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 所有病人均经保守治疗治愈 ,残胃功能恢复较快 ,无感染并发症 ,在治疗过程中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血气分析均处于正常范围。体重、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及氮平衡在营养前后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能促进残胃功能恢复 ,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肠道正常结构和功能 ,是治疗胃瘫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X线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PRG)在口咽部肿瘤导致吞咽困难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 对21例行PRG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患者PRG置管前、置管后1、3和6个月的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变化及体质量指数的改变,并记录置管前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共完成PRG操作21次,成功率100%,患者术后肠内营养1、3和6个月后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及体质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置管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14.3%(3/21),感染发生率4.8%(1/21).结论 PRG耐受性好,是口咽部肿瘤患者肠内营养的一种有效、简单、安全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此类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次全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提高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防止术后并发症和营养过程中的护理并发症。方法:对30例胃肠手术后进行肠内营养的病人进行观察和护理。其中重要的是营养管的护理和营养过程中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结果:30例病人无一例肠瘘发生,在护理过程中无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胃次全切除术后实施肠内营养是使患者早日痊愈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摘要】 X线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住院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为了促进X线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治疗的临床实践和规范发展,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消融治疗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的专家,讨论制定了X线和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专家共识(2022年版)。主要内容包括:①X线和CT引导下经皮胃造瘘术的适应证、禁忌证,以及术前检查、术前准备与患者评估;②X线和CT引导下胃造瘘的技术方法选择,手术操作与注意事项;③术后观察,造瘘管护理及并发症防治。  相似文献   

16.
介入综合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1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的疗效.资料与方法透视下,对12例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患者经鼻腔及时置入胃减压管和空肠营养管.2例未行胸腔引流者和5例外科胸腔闭式引流管不通畅者经鼻腔、食管和瘘口置入胸内脓腔引流管,负压抽吸脓液.择期置入蘑菇状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结果经鼻腔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和脓腔引流管置入位置合适.12例共置入13枚蘑菇状覆膜内支架,技术操作全部成功,脓腔愈合后将引流管拔出.随访期间10例支架封堵瘘口完全;1例1个月后死于机体极度衰竭;1例7个月后支架滑脱,取出并再次置入1枚新支架.结论及时胃减压管、空肠营养管置入和脓腔有效引流,择期蘑菇状覆膜内支架置入治疗胸内食管-胃吻合口瘘,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自Gauderer和Ponsky介绍了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和经皮内镜下空肠造瘘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jejunostomy, PEJ)[1]以来,此项技术已经成为不能经口进食患者的重要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尽管PEG和PEJ术是一项微创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但须接受此类手术的患者大多为高龄或基础疾病危重,认识与其相关的并发症仍然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5年来113例行PEG或PEJ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胃远端切除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营养支持经验,以提高十二指肠残端漏的治疗水平。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实施胃远端及全胃切除术后所发生的12例十二指肠残端漏(其中胃良性疾病3例;胃癌9例)病人的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于术后早期行十二指肠造口及腹腔引流术,采用持续胃肠减压,先给予肠外营养,然后实施从肠外营养支持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手段。12例病人在肠外营养中强化了谷氨酰胺,10例使用了生长抑素,6例病人在十二指肠残端漏愈合期加用了生长激素。在首次胃手术后,2例漏口28~38 d自愈;10例漏口于2次手术后50~91 d愈合。其中1例因肺部感染合并严重的腹腔感染于首次术后31 d死亡。结论保证腹腔引流管通畅、持续胃肠减压,特别是肠外结合肠内营养支持、强化谷氨酰胺、生长抑素、生长激素等措施,是促进十二指肠残端漏愈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放射性胸腔胃-气道瘘的影像学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放射性胸腔胃-道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胸腔胃-气道瘘的口服碘水造影及CT表现;X线监视下,5枚长管状、4枚气管-主支气管分支型覆膜内支架置人气道封堵瘘口。结果:口服碘水造影显示胸腔胃-气管瘘3例,胸腔胃-隆突瘘1例。胸腔胃-左主支气管瘘2例,胸腔胃-右主支气管瘘1例;cr检查详细观察胸部情况,了解瘘与临近结构的详细解剖,测量气管/支气管内径。气道覆膜内支架置人气道完全封堵了瘘口,即刻消除呛咳症状,有效控制肺部感染。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结论:根据口服碘水造影和螺旋CT象,结合病史可以诊断放射性胸腔胃-气道瘘;置人气道覆膜内支架封堵瘘口操作简单、安全、近期疗效明显,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技术运用到膀胱造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采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进行膀胱造瘘的2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麻醉简单,切口微小无须缝合,操作时间明显缩短,损伤小,并发症减少,可满足各种治疗目的,效果满意。结论经皮肾穿刺造瘘术进行膀胱造瘘效果良好,并发症减少,患者及临床工作者容易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