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液体复苏是治疗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手段之一,创伤性休克早期大多为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对其主张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有效维护机体本身代偿机制和内环境的稳定,减少并发症,但与传统的积极液体复苏存在争论。在此就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出血未控性休克研究现状予以综述,旨在为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治疗提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未控制出血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traumatic shock,HTS)的液体复苏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34例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比较常规液体复苏(n=78)与限制性液体复苏(n=56)两种方法的治愈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61.5%,死亡率为38.5%,ARDS发生率为25.6%,MODS发生率为3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治愈率为78.6%,死亡率为21.4%,ARDS发生率为9.0%,MODS发生率为18.9%.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减少未控制出血的HTS患者MODS和ARDS的发生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3.
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创伤性休克术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9例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患者,根据术前液体复苏控制的血压水平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的收缩压分别维持在70和80mmHg左右,C组的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价各组创伤严重程度可比性的前提下,比较各组的液体摄入量、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住院期间ARDS、ARF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结果(1)各组年龄、性别、损伤及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和手术开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A、B和C三组之间的总输液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87+96)ml、(2096+87)ml、(2976+93)ml(P〈0.05);并且三组之间浓缩红细胞的输入量也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94+110)ml、(404±113)ml、(798+230)ml(P〈0.05)。(2)C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94±45)g伽明显低于A组【(110+22)g/L]和B组【(103+24)g/L](P〈0.05),但A、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三组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在C组中(31.2%)明显高于A组(16.7%)和B组(18.2%)(P〈0.05),A组和B组之间ARDS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病死率(34.4%)明显高于A组(12.5%)和B组(12.1%)(P〈0.05),但A组和B组之间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伤性休克术前未控制性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休克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无论在平时还是战时,创伤失血性休克都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创伤死亡者中1/3是由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目前,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多认为应该积极进行快速、大量的液体复苏,迅速恢复有效循环血容量;但该复苏方案多以出血已控制的休克模型为基础,在院前出血未控制的情况下,休克应如何救治尚无一致认识。近年来,国内外对此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刚,提出了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5.
6.
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胸部创伤失血性休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患者48例,通过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开通2条以上静脉通道,快速输注林格氏液或生理盐水1000ml,706代血浆(羟乙基淀粉)500ml(晶/胶比例为2—3:1),当血压回升至70mmHg(1mmHg:0.133kPa)时,即减慢输液速度,限制晶体液输入量,每日平均输液量为(2050±350)ml。结果治愈46例,死亡2例,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4例。MODS1例。结论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ARDS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严重创伤合并未控制出血性休克的患者,依据液体复苏维持收缩压水平随机分为3组,即A组70mmHg(1mmHg=0.133kPa),B组80mmHg左右和C组在90mmHg以上.比较各组术前一般及治疗情况、住院期间器官功能衰竭(OD)和死亡率.结果:①各组年龄、损伤评分、开始复苏时间、开始手术时间及碱缺失均无显著性差异.A,B,C3组之间的术前总输液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487±96),(2696±87),(3200±95)m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之间输入浓缩红细胞的量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300±210),(416±163),(800±130)m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②C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A,B组,分别为(90±45),(115±32),(110±34)g/L(P〈0.05),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③3组中OD的发生率和病死率C组中高于A,B组(P〈0.05),A,B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创伤性休克术前在未控制出血情况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并发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UHS)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6只SD大鼠均建立UHS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限制性复苏组(B组)、积极复苏组(C组).模拟创伤救治过程,A组大鼠未行液体复苏,B、C组进行不同方法液体复苏,2h后检测门静脉血D-乳酸(D-LA)、内毒素(ET)浓度,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A组血D-LA及ET浓度、小肠病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B、C组,B组各指标明显低于C组.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较积极复苏更能显著减轻实验性UHS大鼠门静脉血D-LA和ET浓度,减少肠黏膜损伤,可能对改善UHS大鼠肠屏障功能障碍更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创伤性休克早期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经验。方法分析106例创伤性休克早期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收缩压维持的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严格限制液体复苏(A组,62例)和一般限制液体复苏(B组,44例)两组,A组患者术前收缩压维持在80 mmHg左右,B组术前收缩压控制在90 mmHg以上,比较两组抢救治疗疗效。结果B组液体的总输液量明显多于A组,术前Hb含量和HCT值明显低于A组;B组急性肺损伤/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及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A组(均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早期术前严格限制液体复苏,将患者术前收缩压维持在80 mmHg左右即可,可减少液体输入总量,减少ALI/ARDS和MODS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两种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案抢救创伤性休克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苏液体选择对创伤性休克早期救治的影响. 方法 阳江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5月急诊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143例,随机分为A方案组(n=65)和B方案组(n=78).两组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A方案组晶体与胶体比为1∶1,B方案组晶体与胶体比为3∶1,晶体以林格液为主,胶体以羟乙基淀粉钠(6%贺斯)为主.用配对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案对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计数、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手术前输液量及住院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伤后1~2h行手术者中,A方案组红细胞比容、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浓度变化小于B方案组[(29.2±2.7)%与(27.8±3.1)%、(58.9±10.2)%与(54.0±12.4)%、(2.35±0.34)mmol/L与(2.52±0.36)mmol/L,相应t=2.219、2.014、2.285,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8±53.3)×109/L与(87.4±56.3)×109/L,t=0.327,P>0.05].伤后2.1~4h行手术者两组各项指标均明显变差且无统计学意义(P>0.05).A方案组手术前输液量(1049±286)mL,输血量(518±45)mL,住院病死率15.4%(10/65);B方案组相应为(1630±485)mL,(524±48)mL,19.2%(15/78).两组比较,A方案组手术前输液量明显减少(t=9.502,P<0.01),输血量及住院病死率相当(P>0.05).伤后1~2h手术者A方案组42例,死亡3例;B方案组47例,死亡5例.伤后2.1~4h手术者A方案组23例,死亡7例;B方案组31例,死亡10例.两组住院病死率均随手术开始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P<0.05).结论 适当增加胶体更有利于发挥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同时尽快手术治疗有助降低创伤性休克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分析早期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急诊科收治的64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A组(n=32) 和B组(n=32),A组采取早期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进行抢救,B组患者采取少量、分次的限制性液体复苏方式,对比两组的生命体征变化及预后.结果 液体复苏30min、60min、2h时,B组患者血压值高于A组、心率低于A组、血氧饱和度高于A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B组死亡2例(占6.3%),并发症7例(占21.9%),A组死亡8例(占25.0%),并发症15例(占46.9%),B组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 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有效恢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对于降低创伤性休克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限制性复苏血压水平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家兔动脉血气的影响,探讨出血未控制性休克复苏时应维持的理想血压水平.方法:采用Wigger改良法制作出血未控制性休克模型,24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n=6).NR组:不复苏组;N50组:复苏维持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在50 mmHg水平;N60组:复苏维持MAP在60 mmHg水平;N70组:复苏维持MAP在70 mmHg水平;在休克前、休克后0、60、120、150、180、240 min检测动脉血气分析,包括血乳酸、剩余碱、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等指标.结果:N60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乳酸、pH值在各个时间点均优于其他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家兔在出血未控制前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时,维持MAP在60 mmHg对动脉血气的影响较小,提示60 mmHg可能是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理想的MAP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失血性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在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使机体代偿机制和液体复苏作用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休克期组织器官的灌注和氧供,促进早期康复,减少创伤后期的并发症,并可能有一定的免疫调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创伤失血性休克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危急综合征,创伤死亡者中1/3由创伤失血性休克引起[1].液体复苏治疗是必要的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对休克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02例发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组(对照组)和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组(观察组),每组51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HCT(红细胞比容)、PT(凝血酶原时间)和死亡率、输液量,还有BE(血气剩余碱)和BL(血清乳酸)。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前输液总量优于对照组患者,患者在平均动脉压(MAP)、HCT以及PT、BE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帮助保持患者血流灌注作用,为进行有效治疗增取更多时间,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 随机取样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就诊的60例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液体复苏方法,其中限制性液体复苏30例,常规液体复苏30例,对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G)、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红细胞压积(HCT) 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疗效.结果 常规组术前输液量(2880±497) ml,死亡率40.0%,限制性组即实验组输液量(1280±314)ml,死亡率20.0%,且两组患者间比较HBG、PLT、PT、HCT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治疗失血性休克过程中,可改善并维持重要组织器官灌注,改善预后并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出血未控制性休克(UHS)大鼠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将36只SD大鼠均建立UHS模型,随机分成对照组(A组)、限制性复苏组(B组)、积极复苏组(C组).模拟创伤救治过程,A组大鼠未行液体复苏,B、C组进行不同方法液体复苏,2h后检测门静脉血ET、NO浓度,出血量、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评分.结果 A组血ET、NO浓度、出血量、小肠病理组织学评分均高于B、C组,B组各指标明显低于C组.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较积极复苏更能减轻实验性UHS大鼠门静脉血ET、NO浓度及E/N比值,减少肠黏膜损伤,可能对改善UHS大鼠微循环障碍更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两组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开始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维持血液灌注和氧供的同时,减少了对机体代偿机制及内环境的干扰,有效降低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方法对创伤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分为60例常规液体复苏组和62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对患者手术前的红细胞压积(HCT),复苏后检测得到的血气剩余碱值(BE),平均动脉压,液体输入量,凝血酶原时间(PT),并发症发生几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能够明显改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机体组织的灌注、供氧、凝血功能以及使并发症减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