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肝门胆管癌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胆管癌内镜置管引流的疗效以及过渡引流的必要性。方法肝门胆管癌患者39例行内镜置管引流术,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8例患者不造影鼻胆管过渡引流(ENBD),4~7d后胆管造影放置塑料支架(ERBD)或金属支架(EMBE)。对照组21例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胆管引流。观察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结果两组效果满意。研究组1例高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死亡1例,转开腹1例。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金属支架通畅期略长于塑料支架,但价格昂且并发症高,应慎重选用。结论肝门胆管癌内镜治疗可达到姑息减压、减黄的目的。但要慎重造影和置放金属支架,过渡引流可预防和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中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6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按数字随机法抽取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胆道支架植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及肝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插管引流成功率96.97%高于对照组的75.0...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翰林  杜竞辉 《江苏医药》1993,19(4):176-178
本院1989~1990年间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23例,占同期胆管癌的74.52%;手术切除14例,切除率60.87%,其中根治性切除12例。姑息性切除2例。切除组除2例失访外,随访3个月~2年,1例姑息性切除者术后6个月死亡,余均健在,疗效优于非切除组。作者认为对该病应持积极切除态度,为达到根治应常规行肝方叶部分切除,必要时行相应的半肝切除,胆管干切除应力求广泛,并同时行肝十二指肠韧带内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肝部胆管癌的不同胆汁引流方式进行临床研究。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9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45例患者施行胆汁引流方式进行治疗,将其按照胆汁引流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两组,单侧引流组和双侧引流组。将患者的术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程度为指标,将采集数据应用SPSS软件进行秩和检验分析。结果单侧引流组患者的总胆红素于直接胆红素的下降程度与双侧引流组的进行SPSS软件秩和检验,P>0.05。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用单、双侧引流近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可随着患者的病情进行选择相应的方式进行胆汁引流。  相似文献   

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山西省人民医院(030012)吕云福,王殿臣肝门部胆管癌在临床上以胆道梗阻,阻塞性黄疸为特征,绝大多数病人同时伴有皮肤搔痒和陶土样大便。进而可发生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肝肾功能衰竭,危及生命。因而,一经确诊,应该...  相似文献   

6.
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切除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影响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的因素,探讨提高切除率的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切除19例,切除率56%。按Bismuthwv例分型,Ⅰ、Ⅱ、Ⅲb、Ⅳ型切除率分别为83%、100%、100%、33%。结论 影响切除率的局部因素为肿瘤的Bismuth分型、肿瘤近端胆管的长度和门静脉受累情况。BismuthⅠ、Ⅱ、Ⅲb型切除率较高,肿瘤近侧胆管至二级分支长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当中应用所取得的近期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来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本文选择80例按照随机方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患者平均40例。A组患者选择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方案治疗,B组患者选择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以后,B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ST、ALT)情况优于A组患者,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A组患者为30.00%(12/40),B组患者为2.50%(5/40),P <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选择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分析肝门部胆管癌的不同的手术方式及其远期疗效,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重庆市九龙坡第二人民医院治疗112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纪录,分析切除率、并发症及病死率等,并综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根治性切除手术难度大,甚至联合肝切除亦难以达到根治目的,根治性切除率只有43.7%。随访72例中,根治切除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2.2%、33.6%、13.4%;姑息切除者1、2年生存率为54.3%、13.3%,无3年生存者;非切除性胆管内、外引流者1、2年生存率为26.2%、12.1%,无3年生存者。结论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只有根治性切除才能获得最佳疗效,联合肝叶、血管、淋巴结等切除的扩大根治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术前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对肝门部胆管癌和胆囊癌的可切除性进行准确评估,并根据诊断进行针对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6年间收治的35例肝外胆道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胆囊癌16例,其中早期5例,晚期11例;肝门部胆管癌19例,Bismuch分型Ⅰ型12例,Ⅱ型4例,Ⅲa,Ⅲb型3例,35例患者中合并胆囊结石14例,16例胆囊癌14例行肝中部(Ⅳ,Ⅴ段)部分楔形切除+区域淋巴结清扫,2例放弃手术,9例尚与19例肝门部胆管癌行骨髂化清扫+肝门部胆管切除、重建+胆管一空肠Rouex-Y吻合。结论术前准确的评估,注意手术方案设计的个体化及实用性是保证手术成功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前减黄治疗对肝门胆管癌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荆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肝门胆管癌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n=25)和对照组(n=25),观察组在手术之前予减黄治疗,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观察组减黄治疗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转移酶、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变化;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出血量、血浆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住院时间)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5年,比较两组1、3、5年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减黄治疗后肝功能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减黄治疗前(P<0.05,P<0.01);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输注量、红细胞输注量及住院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生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门胆管癌患者进行术前减黄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及机体状态,提高近期生存率。对某些术前胆红素水平较高或者身体状况较差者予综合评估后,可考虑进行术前减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两种胆道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所致黄疸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肝门部胆管癌89例患者,按胆道引流方法的不同分为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组45例及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组44例,对两组患者的引流成功率、肝功能相关指标、胆汁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ENBD组的引流成功率为73.33%,明显低于PTCD组的90.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前后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引流后的肝功能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B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78%,PTCD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9.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胆管引流术均可有效缓解肝门部胆管癌引起的黄疸,改善肝功能;PTCD为Ⅳ型肝门部胆管癌首选治疗方法,但PTCD后胆道出血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advanced hilar cholangiocarcinoma (CCA)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resection rate and curative effect.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on the data of 24 patients who had undergon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advanced hilar CCA. According to the Bismuth classification, there were four cases of type IIIa, six cases of type IIIb, and 14 cases of type IV. Based on the treatment approaches,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① Radical resection group: There were five cases (one type IIIa, three type IIIb, and one type IV). The tumor visible to the naked eyes was resected thoroughly and the cut margin was free of tumor by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Then, Roux-en-Y hepatico-jejunal anastomosis was performed to restore the bile flow. ② Palliative resection group: There were 11 cases. The bile flow was restored by Roux-en-Y hepatico-jejunal anastomosis directly in five cases (two type IIIa, three type IIIb) and by internal drainage through a hepatico-jejunal bridge in the other six cases (one type IIIa, five type IV). ③ Simple internal biliary drainage group: There were eight cases of type IV, including three cases with the internal drainage through hepatico-jejunal bridge by laparotomy, three cases with endoscopic retrograde biliary drainage (ERBD), two cases with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 (PTBD). The rate of radical resection was 20.8% and the overall resection rate was 66.7%. All of the 24 patients were followed-up. The cumulative surviving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among these three groups (Log-rank χ 2 = 17.56, P = 0.0002). For advanced hilar CCA, the best choice of treatment is radical resection. If radical resection is impractical, palliative resection combined with partial hepatectomy can significantly prolong the survival time. Internal drainage through a hepatico-jejunal bridge can enhance the surgical resection rate and decrease the occurr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biliary leakag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PTC)胆道内射频消融(RFA)联合金属支架(SEMs)植入术治疗晚期肝门部胆管癌(HCCA)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晚期HCCA胆道内RFA联合SEMs植入术治疗的患者资料.分析术后30 d并发症和支架通畅时间、生存时间和死亡率等.结果 手术技术成功率100.0%,术后30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轻微并发症发生率25.0%,其中胆道感染发生率12.5%,疼痛发生率12.5%;中位支架通畅时间为196 d(95%可信区间173~218 d);中位生存时间229 d(95%可信区间211~246d);RFA术后1月、3月死亡率为0,6月死亡率21.9%.结论 经皮肝穿刺胆道内射频消融联合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肝门部胆管癌是安全可行的,短期可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三腔胃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患有肝门部胆管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前后分为两组,分别为普通胃管组和三腔胃肠管组,术后进行相同的EN疗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的时间、腹泻、呕吐、恶心、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胃液的引流量及其术后第8d时肝、肾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 普通胃管组患者肺部的感染率为7.0%,明显比三腔胃肠管组的1.0%高,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腔胃肠管组患者的呕吐和恶心的发生率为3.0%,明显比普通胃管组的12.0%低,经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胃液引流量、切口感染率、腹腔感染率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8d对肝功能和肾功能进行复查,与术前相比,其胆红素含量显著下降,且肝功能明显恢复,而肾功能表现均正常,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应用三腔胃肠管行EEN时具有安全可靠、耐受性好等优势,同时还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阿帕替尼治疗肝门胆管癌的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肝门胆管癌患者26例,口服阿帕替尼(250~425 mg/d),并发梗阻性黄疸患者给予经皮肝穿刺导道引流(PTCD)术降黄治疗,观察并分析疗效及评价安全性。结果26例患者完全缓解(CR)为0,部分缓解(PR)率为23.1%(6例),稳定(SD)率为42.3%(11例),疾病进展(PD)率为34.6%(9例);客观反应率(ORR)为23.1%(6例),疾病控制率(DCR)为65.4%(17例)。中位总生存期(mOS)为9.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9个月。门脉受累患者(8例)较未受累患者(18例)平均PFS及OS明显缩短(1.6个月vs.4.9个月,5.7个月vs.11.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Bismuth-Corlette分型(Ⅱ、Ⅲ、Ⅳ型)PFS、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大小≤5 cm(12例)较>5 cm(14例)平均PFS明显增加(5.0个月vs.3.0个月,P<0.01),而平均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个月vs.8.5个月,P=0.27)。性别、年龄(>60岁,≤60岁)、肿瘤TNM分期(Ⅱ、Ⅲ、Ⅳ期)对疗效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蛋白尿18例(69.2%),高血压17例(65.4%),手足综合征12例(46.2%),骨髓抑制11例(42.3%),腹泻7例(26.9%);Ⅲ~Ⅳ级不良反应:高血压4例(15.4%),蛋白尿3例(11.5%),骨髓抑制2例(7.7%)。结论阿帕替尼治疗肝门胆管癌具有一定疗效,不良反应可控,门脉是否受累、Bismuth-Corlette分型、肿瘤大小可能是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武爱  王展福 《肿瘤药学》2024,14(1):116-120
目的 研究等差递增肠内营养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及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肝门部胆管癌术后患者,入组时间为2018年2月—2020年3月,所有患者分组方式为随机抽签法。其中40例为参照组,予以间歇推注法开展肠内营养支持;40例为观察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为等差递增输注法。参照组及观察组平均营养支持干预时间为10 d。分别于术前1 d、术后10 d检测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对两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营养(EEN)喂养耐受性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检测患者术前1 d、术后10d免疫功能指标CD4+、CD8+水平,计算CD4+/CD8+比值;术后观察参照组及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参照组及观察组营养状态指标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10 d,观察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观察组与参照组在EEN总耐受率方面对比,前者更高(P<0.05)。术前1 d,观...  相似文献   

17.
吴向阳  时开网 《江苏医药》2007,33(2):145-146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治疗方法.方法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者行高位胆肠Roux-en-Y吻合术,未切除者行胆汁内或外引流术,或行PTCD.结果 共有39例予以切除.其中,27例切除后生存在18个月以上;39例术后血清胆红素均降至正常水平.结论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手术治疗是主要手段.肝门部胆管癌应争取手术切除,合理的联合肝叶切除能提高根治性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螺旋CT联合超声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本院收治住院的经螺旋CT联合超声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肝门部胆管细胞癌患者28例,回顾分析螺旋CT及超声资料。结果 28例患者经螺旋CT及超声确诊26例,并显示其侵及范围,确诊率为92.86%。结论螺旋CT联合超声检查对肝门部胆管细胞癌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MSCT和MRI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多排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评估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每例的MSCT、MRI进行独立、盲法阅片,进行术前Bismuth-Corlette分型、T分期和可切除性的判断。分别与手术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45例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36例,姑息性手术为9例。MSCT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正确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52.78%、44.44%、51.11%、0.95、1.06,MRI则分别为69.44%、55.56%、66.67%、1.56、0.55,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MSCT和MRI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可切除性判断的敏感度上升为83.33%。结论联合行MSCT及MRI分析可以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术前分型、T分期的准确率,为手术者提供良好的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