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Chevron截骨法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4-01—2014-12采用第1跖骨干Chevron截骨法联合埋头钛制空心钉内固定同时结合远端软组织重建术治疗15例(26足)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采用AOFAS系统评分评价患者的疼痛和足部功能情况。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3.4(10~22)个月,15例截骨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0(8~12)周。无内固定物失效、跖骨短缩及转移性跖下痛、拇外翻复发等并发症发生。AOFAS评分从术前50(29~59)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2(65~99)分,HVA角从术前的40.2°(35°~45°)改善为术后9.4°(7°~15°),IMA角从术前17.2°(15°~22°)改善为术后的7.9°(6°~10°)。术后AOFAS评分、HVA及IMA角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法联合埋头钛制空心钉内固定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具有矫正畸形能力强、截骨面内在稳定性良好、愈合较快的优点,可以明显减轻前足疼痛,足部功能恢复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Ludloff截骨术对中、重度拇外翻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10月对26例(34足)中、重度拇外翻患者使用Ludloff截骨配合远端软组织手术进行矫形手术治疗,截骨使用螺钉固定。男4例,女22例,年龄48~67岁,平均58岁。术后采用AOFAS评分对患足进行临床功能评价,同时拍负重位足的正侧位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价,比较术后AOFAS评分及跖拇角和第一二跖间角的变化,了解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19~36个月)。在最后一次随访时,31足基本无痛,3足偶有疼痛或轻微疼痛。患者对拇外翻畸形纠正满意。AOFAS评分为从术前的51分(27~65分)提高到术后的88分(72~96分),HVA从术前的31°(21°~42°)改善为10.3°(7°~15°),IMA从术前的17°(16°~23°)改善为术后的7.8°(6°~10°)。23例(31足)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3例(3足)比较满意。所有患者均对外形满意。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Ludloff截骨术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改良Scarf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患者68例(92足),比较手术前后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及远端关节面固有角(DMAA)的变化。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6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9~12个月。末次随访时,HVA、IMA、DMAA均较术前显著减小(P<0.01),AOFAS评分较术前显著升高(P<0.01),疗效优、良、可分别为82、5、5足,治疗优良率为94.6%。结论改良Scarf截骨术是矫正拇外翻畸形的可靠技术,纠正畸形效果满意,能有效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足母)外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蹄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2003年以来采用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足母)外翻畸形300例共542只足,不做内固定.对所有患者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学会(AOFAS)(足母)趾-跖趾-趾间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并结合影像学诊断综合评价手术疗效.结果:AOFAS总平均分为89.4±10.2分.影像学评估,术后(足母)外翻角(HVA)为12.8°±5.8°(4°~22°),较术前34.6°±9.6°(18°~68°)改善22°±8.4°;第一二跖骨间角(IMA)为7.6°±1.8(6°~11°),较术前14.3°±3.2°(11°~21°)改善6.7°±2.4°,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542只患足,498只对术后疗效满意,满意率91.5%.结论:小切口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矫正(足母)外翻,临床效果可靠,不需内固定,手术切口美观,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Scar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Scarf截骨术治疗29例拇外翻畸形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行走时疼痛VAS评分、拇外翻角(HVA)以及第1、2跖骨间角(IMA).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6.2±9.7)个月.患足切口均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拇外翻32例(40足),其中男3例3足,女29例37足;年龄22~80岁,平均57.57岁;病程2~32年,平均14年;轻度9足,中度31足。术前患者合并拇囊炎,伴有第1跖趾关节周围疼痛并存在负重行走时疼痛加重。手术前后拍摄足负重正侧位片,比较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拇外翻评分(AOF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32例患者获得了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2个月。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无感染、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术前HVA、IMA分别由(32.08±5.59)°、(11.63±2.24)°减小至术后12个月的(10.31±4.36)°、(5.02±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由术前的56.75±6.42提高至术后12个月的88.80±3.99 (P0.05)。结论:第1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联合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畸形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为拇外翻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Ludloff截骨和跖骨基底斜楔形截骨治疗中、重度拇外翻的近期临床结果。方法 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对21例中、重度拇外翻患者(男2例,女19例)29足实行拇外翻矫形手术。Ludloff截骨术7例(11足),基底楔形截骨14例(18足)。采用AOFAS评分对患足进行临床功能评价,同时拍负重位的正侧位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价。随访结果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结果随访时间5~13个月。最后一次随访时,23足基本无痛(Ludloff截骨9例,基底斜楔形截骨14例),6足偶有疼痛或轻微疼痛(Ludloff截骨2例,基底斜楔形截骨4例)。有两足拇外翻纠正欠佳(基底斜楔形截骨),但无疼痛症状。18人,26足基本恢复正常活动。3人,3足(其中1人为双侧,但只有1足有症状,Ludloff截骨术1例,基底截骨术2例)在长距离或长时间行走时出现疼痛。术后AOFAS评分平均为83分(58~92分)。患者自我感觉良好的有17人,24足(Ludloff截骨术10例,基底截骨14例);感觉较好的2人,3足;感觉一般的2人,2足(Ludloff截骨术1例,基底截骨1例)。对外形满意的19人,26足(Ludloff截骨术10例,基底截骨16例);一般的1人,1足(Ludloff截骨术);不满意的1人,1足(基底截骨术)。结论两种手术方式都是治疗中、重度拇外翻可靠有效的方法,但最终的临床结果没有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Akin截骨联合第1跖骨截骨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采用Akin截骨联合第1跖骨截骨治疗27例拇外翻患者(27足):Akin截骨联合Chevron截骨19例,Akin截骨联合Scarf截骨6例,Akin截骨联合Juvara截骨2例.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第1、2跖骨间夹角(IMA)与拇外翻角(HVA)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单纯截骨术矫正第1、2跖骨间角增大型拇外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涛  邹春平  李修成  冯殿鹏  杨茂伟 《中国骨伤》2012,25(12):1021-1023
目的:观察单纯运用截骨矫形术治疗拇外翻的疗效,初步探讨其适用范围和条件。方法:自2009年12月至2011年4月,采用单纯截骨术治疗第1、2跖骨间角增大型拇外翻20例(32足),男1例(1足),女19例(31足);年龄22~64岁,平均40岁;病程2~31年,平均12年。轻度6足,中度20足,重度6足;术前患者均有第1跖趾关节疼痛且外侧软组织紧张度检查正常;手术前后对足的应力正位X线的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胫侧籽骨位置进行比较;采用拇外翻疗效评定标准从畸形矫正、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0例均获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8.5个月;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95.1%的患者对疗效感觉非常满意或满意。AOFAS评分由术前(53.1±7.5)分提高到最终随访的(93.1±1.9)分(P<0.05);HVA由术前(33.4±7.8)°纠正到(11.9±3.6)°(P<0.05);IMA由术前(12.3±3.0)°提高到(6.3±1.9)°(P<0.05);胫侧籽骨位置由1.9改善致0.9(P<0.05)。结论:.外侧软组织紧张度正常的拇外翻患者其病理变化主要为跖骨内收,仅利用单纯截骨术治疗即可获得满意疗效,无须切断拇收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udloff截骨术和Chevron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Halluxvalgus,HV)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在笔者医院行截骨术治疗的HV畸形患者109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Ludloff组(行Ludloff截骨术)55例(60足)和Chevron组(行Chevron截骨术)54例(58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优良率,以美国足踝评分系统(Americanorthopaedicsfootandanklescore,AOFAS)评估两组足踝功能,以X线片测定两组患者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Ⅰ、Ⅱ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及第1跖骨远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articularangel,DMAA),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Ludloff组和Chevron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hevron组临床疗效为优的比例(89.66%)高于Ludloff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通用截骨导板在轻中度拇外翻矫形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轻中度拇外翻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30足),实验组行截骨导板辅助矫形术;对照组行常规矫形术。比较两组病人创口愈合情况、术后负重位跖间角(IMA)的改善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第一跖趾关节评分系统(AOFAS)对术后足踝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创口均Ⅰ期愈合,两组病人在术前负重位IMA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IMA为(5.18±0.82)°,对照组为(6.34±0.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AOFAS评分为(89.05±5.16),对照组为(82.84±5.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的通用截骨导板术中辅助治疗轻中度拇外翻,与传统手术方案比较能更好地纠正病人IMA,改善术后足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远端软组织松解、Akin截骨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植骨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16例(24足)中重度足拇外翻患者行第一跖骨远端软组织松解、近节趾骨Akin截骨、第一跖骨基底内侧开放截骨后将Akin截骨楔形骨块植入并用克氏针固定.结果 第一、二跖间角由术前16°~20°矫正至术后8°~11°(平均矫正7.6°),足拇外翻角由术前37°~43°矫正至术后9°~15°(平均矫正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ryland足功能评分结果显示,优18足,良5足,可1足,优良率为95.8%.结论 远端软组织松解、Akin截骨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开放截骨楔形植骨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背景:Akin截骨术能够纠正拇外翻手术中残留拇趾畸形但也存在并发症,总结探讨在拇外翻手术时联合应用Akin截骨治疗拇外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使用指征。 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拇外翻手术时联合应用Akin截骨术48足,软组织手术加Akin截骨术6足,chevon截骨术加Akin截骨术29足,跖骨基底截骨加Akin截骨术8足,第一跖楔关节融合加Akin截骨术5足。 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平均30.3个月,未见拇外翻复发病例。术前拇外翻角为37.2°±8.9°,IMA为16.5°±6.7°;术后拇外翻角为13±6.8°,IMA为8.9°.±4.5°。术前AOFAS评分为(43±10.5)分,术后为(84±7.8)分,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拇外翻手术时,根据趾骨畸形情况联合应用Akin截骨术可以降低拇外翻手术复发率,临床效果确切,但需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Scarf截骨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与Ludloff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对患者足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8-01—2020-01诊治的120例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62例采用Scarf截骨联合微型钢板固定术治疗(Scarf组),58例采用常规Ludloff截骨术治疗(Ludloff组)。结果 120例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6~15)个月。Scarf组与Ludlof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arf组与Ludloff组术后6个月足拇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跖骨远端关节面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arf组术后6个月第1、2跖骨长度、籽骨位置优于Ludloff组,第1跖骨短缩长度更短,踝与后足AOFAS评分更高,转移性跖痛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arf截骨联合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畸形的近期总体疗效与Ludloff截骨术接近,其在改善患者术后疼痛方面并无优势,但是其能减少第1跖骨短缩,更有利于患者足踝功能恢复,同时降低转移性跖痛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采用经皮Chevron截骨术治疗24位(26例)轻中度足拇外翻患者。所有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8岁,其中右足14例,左足12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测量足拇外翻角、跖骨间角,并进行美国足踝骨科学会(AOFAS)前足评分。术前足拇外翻角20°~40°,跖骨间角小于20°,跖骨远端关节角小于10°。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6.3个月,足拇外翻角由术前平均31.68°纠正至术后平均14.39°,跖骨间角由术前平均13.77°纠正至术后平均7.98°,AOFAS前足评分由术前平均59.26分改善至术后平均88.35分。术后4例出现内侧关节囊折叠缝合引起的刺激症状,4例出现螺钉尾端刺激症状,但无伤口感染、关节僵硬及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Chevron截骨术中期随访结果较好,可有效治疗轻中度足拇外翻畸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内侧切口改良Chevron截骨结合外侧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采用改良Chevron截骨结合外侧组织松解治疗轻中度拇外翻患者26例,其中男2例,女24例;年龄45~65(54.6±4.8)岁;病程1~5(7.5±3.3)个月。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足HVA(拇外翻角)、IMA(第1、2跖骨间角),并采用AOFAS评分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术后26例患足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切口感染、跖骨头坏死、拇外翻畸形复发等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皮肤轻度麻木症状,考虑皮神经损伤引起。2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12(9.12±2.06)个月,术前HVA(30.01±3.71)°、IMA(14.00±1.50)°与术后的(9.41±4.16)°、(7.00±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AOFAS评分为54.77±9.59与术后的92.73±5.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19例,良7例。结论:内侧单切口行改良Chevron截骨(必要时加做Akin截骨)并Acutrak全螺纹无头加压螺钉固定,并适度松解关节外侧软组织以治疗轻、中度拇外翻,具有暴露充分、操作简便、固定牢固、愈合较快的优势,而且通过适度的外侧松解,必要时Akin截骨配合内侧关节囊紧缩,较好地恢复内外侧软组织平衡,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分析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治疗足拇外翻的疗效.方法 采用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钢板内固定、拇囊肿切除、拇内收肌切断、第一跖骨头骨赘切除治疗足拇外翻28例32足.结果 术后足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骨夹角、第一、五跖骨夹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前AOFAS评分为(49.2±4.1)分,术后为(85.6±5.2)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无第一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足拇外翻患者,应用上述方法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制定个体化截骨角在拇外翻Chevron截骨矫形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Chevron截骨治疗轻中度拇外翻患者47例(66足),根据术前设计方案分为计算机截骨组(A组)和传统截骨组(B组)。其中A组25例(33足),男4例(5足),女21例(28足),平均年龄(47.88±6.08)岁,负重位跖骨间角(IMA)(13.58±1.15)°,术前AOFAS评分59.00±5.86,术前采用个性化3D打印技术设计操作方案,进行个体化截骨治疗;B组22例(33足),男3例(3足),女19例(30足),平均年龄(48.16±6.16)岁,负重位IMA(13.51±1.14)°,术前AOFAS评分60.67±5.85,术前仅参考负重位X线,根据手术经验截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创口愈合情况及术后负重位IMA的改善情况,并采用足踝外科评分系统(AOFAS)对术后足踝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A组随访时间为(12.41±2.32)个月与B组为(11.73±2.76)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1例术后失访排除,所有病例术后创口Ⅰ期愈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IMA为(5.21±0.88)°,B组IMA为(6.42±0.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P0.05)。A组AOFAS评分为88.15±5.19与B组为82.90±5.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优14足,良19足;B组优5足,良27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制定的个体化截骨方案治疗轻中度拇外翻,较传统经验制定手术方案能更好地纠正患者的IMA,改善术后足部功能,是一种个体化数字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治疗中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9年8月至2021年1月采用经皮微创截骨术联合“8”字绷带和分趾垫外固定治疗中度拇外翻患者23例,失访1例,最终纳入22例(30足),男4例6足,女18例24足,年龄27~66 (50.59±11.95)岁。比较术前和术后6个月患足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跖骨跨度(第1、5跖骨头之间的距离)和软组织宽度变化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标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足部自觉疼痛情况。结果:22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5.7~6.4(6.13±0.85)个月。患者第1跖骨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足趾外观畸形得到纠正,术后患足未出现跖骨头缺血性坏死、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患足HVA、IMA、跖骨跨度、软组织宽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双平面截骨术治疗合并跖骨远端关节面角(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7年12月收治并获完整随访的64例(94足)合并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双平面截骨术(跖骨远端Reverdin截骨术+跖骨近端开放楔形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及软组织手术。男10例(15足),女54例(79足);年龄26~66岁,平均44.5岁。单侧34例,双侧30例。参照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系统评分为(54.3±7.4)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0±2.0)分。比较手术前后AOFAS 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及VAS评分,以及[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first-second intermetatarsal angle,1-2IMA)、DMAA、第1跖骨长度(first metatarsal length,FML)。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5个月,平均13.2个月。4足发生并发症,其中[足母]僵硬、内侧切口边缘皮肤感觉麻木、转移性跖痛、第1跖骨头坏死各1足。术后1年AOFAS Maryland跖趾关节评分为(89.2±7.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27,P=0.000);其中优78足、良12足、中3足、差1足,优良率为95.7%。VAS评分为(1.5±2.0)分,较术前明显改善(t=10.238,P=0.000)。X线片复查显示术后3个月截骨均达骨性愈合。术后6个月及1年HVA、1-2IMA、DMAA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FML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36,P=0.863)。结论双平面截骨术可以显著改善合并DMAA增大的重度[足母]外翻患者临床症状以及影像学参数,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