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法复位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40例。治疗组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后行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不施加任何镇痛药物及麻醉,直接行手法整复及小夹板外固定。比较2组复位前、中、后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VAS评分。结果手法复位过程中及复位后,治疗组患者的血压、心率等均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过程中,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为(1.72±0.90)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76±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臂丛神经阻滞整复粉碎性Colles骨折,安全、有效,能很好缓解疼痛及因疼痛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石膏、夹板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后桡腕关节解剖参数及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纳入120例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石膏外固定40例(石膏组),手法复位后夹板外固定40例(夹板组),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架固定40例(外固定架组)。结果 120例均获得4~8(6.15±1.76)个月随访。石膏组与外固定架组关节面丢失、桡骨轴向短缩程度较夹板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石膏组与外固定架组关节面丢失、桡骨轴向缩短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石膏组腕关节功能Gartland-Werley评分优良率高于夹板组和外固定架组,且外固定架组评分优良率高于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膏与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对桡腕关节平整度和桡骨长度恢复影响较小,且石膏固定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比较两组患者的骨质愈合时间、Gartland-Werler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 (1)观察组愈合时间为(32.88±4.37)天,对照组愈合时间为(38.28±5.75)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75,P=0.000)。(2)观察组愈合后的Gartland-Werler评分为(6.15±0.84)分,对照组愈合后的Gartland-Werler评分为(8.60±0.9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6.732,P=0.000)。(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75,P=0.000)。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稳定性骨折或相对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后单纯石膏外固定与经皮克氏针联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随机将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39例。手法复位后对照组给予石膏外固定,观察组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随访6~18个月,再移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疼痛缓解及腕关节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康复锻炼,再移位发生率低,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小儿前臂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16例小儿前臂闭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67例通过手法复位外固定,49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评估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为4~11(6.4±1.2)周,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为6~15(8.5±1.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疼痛和旋转角度丧失评定疗效,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优良率94.0%,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优良率93.9%,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法复位外固定组中,133例≤10岁的患者中7例出现前臂旋转功能障碍,34例10岁的患者中有6例出现功能障碍;未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等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中,38例10岁的患者中1例术后24h内出现骨筋膜间室综合征,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11例≤10岁的患者中1例出现再骨折;未出现内固定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前臂闭合骨折,因≤10岁的患者骨膜较厚,有较强的塑形能力,建议以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为主;而对于10岁或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不能维持骨折断端稳定的患者,可行手术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伊川县中医院2014-01—2017-01间收治的7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照不同外固定方法分为2组,每组38例。手法复位后予以对照组小夹板固定治疗,对观察组行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2周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末次随访观察患者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夹板结合石膏外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固定牢靠、疼痛轻、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桡骨远端骨折不同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36例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根据AO分型为A、B、C 3型,分别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中医小夹板外固定及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3种固定方法,分别进行骨折的复位评分、功能评分,并比较不同固定方法之间复位评分及功能评分优良率.[结果]236例病人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4.6个月.3组当中A、B型骨折复位评分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别,功能评分小夹板外固定组及"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明显优于石膏外固定组,功能评分小夹板外固定组和"T"形钢板内固定组比较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别;C组当中无论是复位评分还是功能评分,"T"形钢板内固定组优良率明显优于其它2组.[结论]对于C型骨折,建议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对于A、B型骨折,闭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压力垫的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粉碎性Colles骨折随机分成2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改进压力垫的小夹板外固定,对照组仍按传统夹板外固定。结果 2组在复位成功率及可靠性方面统计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6周复查X线片,治疗组在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等解剖学特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治疗组的手腕部功能、活动范围、外观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为(2.1±0.8)分,而对照组仍有多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腕部疼痛,以夜间为主,VAS综合评分为(4.6±1.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压力垫的小夹板外固定对防止粉碎性Colles骨折掌侧成角、尺侧移位及缩短畸形有明显效果,能够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对患者症状体征计分,比较改良夹板外固定和石膏托外固定方法治疗克雷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40例克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改良夹板外固定组)和对照组(石膏托外固定组),比较两组间的疗效。结果:对照组20例患者整复后16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2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0%。治疗组20例治疗后18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解剖对位,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无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功能复位,外观无明显畸形,掌倾角5°~9°,尺偏角16°~20°,腕关节及前臂旋转功能正常,偶有疼痛;1例X线片示骨折愈合,骨折远端轻度桡偏或背侧移位,腕关节功能轻度受限,局部轻度疼痛,劳累后加重,掌倾角0°~5°,尺偏角10°~15°。总的优良率为95%。整复1个月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89.55±3.95),对照组症状体征积分(83.75±4.09)(P<0.05),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整复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症状体征评分比较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改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克雷氏骨折早期疗效较好,操作简便,患者功能恢复快,痛苦小,优于石膏外固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配合3D打印腕关节支具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以及支具的使用优势。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12月在中山市中医院就诊的Colles骨折患者,符合纳入标准的共60例。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6~66(49.46±12.63)岁;损伤至就诊时间3~18 (6.86±3.15) h。试验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4~68(46.73±14.40)岁;损伤至就诊时间3~19 (7.06±3.45) h。试验组及对照组患者均由同一医师手法整复骨折,X线片显示复位满意后予以小夹板外固定。待骨折整复后1周起,试验组拆除小夹板,更换3D打印支具维持固定至骨折愈合;对照组维持小夹板固定直至骨折愈合后拆除。两组患者分别在整复前后、复位后4周摄腕关节X线片,观察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并比较;同时记录复位前后,复位1、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肿胀程度评分;复位6~8周解除外固定后比较两组腕关节Cooney及患者腕关节自我评价评分(patient rated wrist evaluation,PRWE)评分。结果:复位2周VAS评分试验组2.40±0.49,对照组2.43±0.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4);肿胀程度评分试验组0.50±0.50,对照组0.53±0.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46)。复位6~8周后试验组Cooney及PRWE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短缩等解剖学特征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支具轻巧透气、舒适美观、方便敷药,结合小夹板分时段应用于Colles骨折临床疗效确切,丰富了外固定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夹板外固定治疗儿童前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佛山中医院收治的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前臂双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共36例,男25例,女11例;年龄6~14岁,平均(10.63±3.72)岁;左侧13例,右侧23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5~19.0 h,平均(9.60±2.53)h。对照组采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共32例,男23例,女9例;年龄7~14岁,平均(10.68±3.82)岁;左侧11例,右侧21例;受伤至就诊时间2.0~19.0 h,平均(9.86±2.38)h。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治疗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情况等,按Anderson功能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骨折在9~14周内愈合,平均12.15周,两组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费用(2232.61±81.75)元,低于对照组(15730.25±835.5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6.39±2.43)d,短于对照组(13.16±2.78)d,并发症发生率16.67%,低于对照组53.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8.89%,对照组90.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臂骨折,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与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费用低、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梯形垫配合小夹板与传统石膏外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80例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年龄23~92岁,分成梯形垫夹板治疗组和管形石膏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男1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2.1±19.2)岁;对照组男1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2±19.5)岁。两组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治疗后,对照组用传统管形石膏固定,治疗组用梯形垫结合小夹板固定。两组定期摄X线片复查及换药至骨折临床愈合,拆除夹板后指导功能锻炼。两组患者参照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分别在拆除夹板当天和2个月后进行评分,并观察X线下桡骨愈合后与复位后相比的短缩长度。结果:腕关节功能评分:治疗组拆除夹板当天和2个月后Gartland Werley平均得分分别为8.1±2.8和5.3±4.5,对照组为10.3±2.6和8.4±5.8,对照组评分高于治疗组;桡骨短缩长度:治疗组(4.8±1.7)mm,对照组(8.2±2.1)mm,对照组短缩大于治疗组。结论:梯形垫配合小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比传统管形石膏固定效果更可靠,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组,各29例。对照组行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腕关节功能优良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2年5月入我院创伤骨科住院治疗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应用手法复位及夹板外固定治疗者为观察组,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者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的骨折骨性愈合率及肩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示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外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可得到骨折骨性愈合率高,功能锻炼早,软组织修复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将可行手法复位的78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取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外固定。对照组:实施手法复位石膏夹外固定。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观察2组再次移位的例数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5例患者发生再移位(12.82%),对照组为13例(33.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功能恢复优良率89.74%,对照组为77.14%,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联合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可靠,再次移位发生率低,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6.
陈民  李腾辉  黄广平  刘辉 《中国骨伤》2017,30(3):222-226
目的 :观察比较超肘小夹板与传统小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的固定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门诊收治52例粉碎性Colles骨折患者,分传统夹板组和超肘夹板组,超肘夹板组男7例,女19例;年龄38~85岁,平均(64.615±11.475)岁。骨折AO分型:A3型3例,C1型9例,C2型7例,C3型7例。传统夹板组男9例,女17例;年龄36~91岁,平均(65.269±13.162)岁。骨折分型:A3型4例,C1型8例,C2型9例,C3型5例。各组施行手法复位后,传统夹板组以传统前臂小夹板超腕固定,超肘夹板组前3周加用上肢直角板固定肘关节,3周后去除直角板,同传统夹板组固定方法继续固定至骨折愈合。定期复查X线,骨折达临床愈合拆除夹板,并观察X线下桡骨愈合后与复位后相比的短缩长度和掌倾角改变度数。积极功能康复锻炼8周后两组患者参照改良Green和O’Brien临床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临床愈合,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12周,未发现严重并发症。骨折愈合后桡骨短缩长度:超肘夹板组(2.962±1.248)mm,传统夹板组(5.923±1.978)mm,传统夹板组短缩大于超肘夹板组(P0.05)。掌倾角改变:超肘夹板组(4.692±2.950)°,传统夹板组为(5.192±3.371)°(P0.05)。腕关节功能评分:超肘夹板组(89.615±11.482)分,传统夹板组(80.385±13.485)分,超肘夹板组得分高于传统夹板组(P0.05)。结论 :超肘小夹板固定治疗粉碎性Colles骨折比传统前臂四夹板固定效果更可靠,患腕关节功能恢复更优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经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5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均采用手法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外固定,旋后—内收型固定于外旋-外翻-背伸位,垂直压缩固定于中立位,其他均固定于内旋-内翻-背伸位,固定时间42~56d,平均48d。结果:随访6~12月,82例功能正常无不适感;66例行走时踝部不适,小腿酸胀感;5例行走时踝部疼痛;3例手法复位失败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论:完好的复位、跟后石膏托夹板固定,较单纯石膏或单纯夹板等外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脱位可靠。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恢复踝关节的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40例尺桡骨远段骨折患儿。记录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活动度、前臂旋转度。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 患儿均获得3个月随访。28例采用夹板合并中立板固定,12例采用夹板合并钢丝托板固定。骨折均复位成功。治疗后2周均可见骨痂生长,治疗后10~12周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腕关节活动度:背伸65°~70°(68.23°±1.25°),掌屈77°~80°(78.18°±1.45°);前臂旋前81°~90°(82.86°±3.82°),旋后78°~90°(82.14°±3.27°);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34例,良6例,优良率100%。结论 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治疗儿童尺桡骨远段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更容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按患者治疗意愿分为锁定钢板组和手法复位固定组,每组各40例,分别实施锁定钢板治疗和手法复位夹板石膏固定治疗。随访6个月,采用Neer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锁定钢板组总优良率90.0%(36/40),手法复位固定组总为67.5%(27/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钢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7/40),手法复位固定组为47.5%(19/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充分评估患者伤情的基础上,对肱骨近端骨折实施锁定钢板治疗,固定牢靠,优良率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比较采用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对患者腕关节运动轴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1—2016-02诊治的25例桡骨极远端骨折,手术组15例(12例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3例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外固定架固定),非手术组10例于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2~5)个月。与非手术组比较,手术组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更满意,患侧握力占健侧握力百分比更高,上肢功能障碍DSAH量表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桡骨极远端骨折的稳定性好,可维持骨折复位并最大限度减少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的丢失,恢复桡腕关节运动轴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