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腰椎椎板嵴延长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垂线交点定位下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纳入60例行L3、4、L4、5或L5S1腰椎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者,术前在腰椎CT冠状面三维图像上找到进钉点,在矢状面及横断面上确定进钉点是否位于椎弓根截面内,作为临床验证基础。采用传统参照横突的定位法置入左侧椎弓根Mark钉(传统组),采用以腰椎椎板嵴延长线与上关节突外缘垂线交点为进钉点置入右侧椎弓根Mark钉(新型组)。结果传统组共置入120枚椎弓根Mark钉,105枚一次成功置入,15枚需调整方向或进钉点,一次置钉准确率87.5%;置钉时间8~20(11.8±3.3)min。新型组共置入120枚Mark钉,114枚一次成功置入,6枚需调整方向或进钉点,一次置钉准确率95.0%;置钉时间5~16(7.9±2.6)min。新型组一次置钉准确率高于传统组,置钉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像学及临床结果表明腰椎椎板嵴延长线与上关节突外侧缘垂线交点定位下腰椎椎弓根钉进钉点的方法是安全有效的,一次置入准确率高,置钉时间短,显露范围小。  相似文献   

2.
下颈椎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20具颈椎标本,仔细解剖颈部的后侧和前侧方,清楚显露颈椎侧块和椎弓根。以侧块外下象限的中心点为进钉点,从C3/4~C6/7直视下经关节突关节置入椎弓根螺钉,通过CT重建,测量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均成功置入,螺钉固定方向在矢状面呈尾倾,冠状面呈内倾,理想角度为在矢状面尾倾50.3°±4.9°,在冠状面内倾42.8°±4.0°。螺钉钉道长度为(34.1±1.4)mm,各固定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颈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是可行的,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颈椎侧块螺钉和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称性可调节式椎弓根钻孔导向器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制一种椎弓根钉钻孔导向器供术中使用,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根据术前CT及X线片测定的水平面椎弓根钉置入角(TSA)、矢状而椎弓根钉置入角(SSA)及进钉点间距的数据,应用该钠孔导向器引导术中椎弓根螺钉钻孔操作。临床应用于21例胸腰椎骨折及腰椎滑脱患者,置入椎弓根钉84枚。结果:术后CT及X线片显示全部椎弓根钉置入位置准确,两侧椎弓根螺钉对称,具有相同或相近的SSA及TSA。结论:该钻孔导向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可提高固定钉的安置质量。  相似文献   

4.
椎弓根钉道入路的操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骨折,椎体滑脱疾患中椎弓根钉系列手术中,椎弓根钉道入路操作的临床体会。方法29例患者中,腰椎滑脱14例,椎体骨折15例,其中胸椎2例,腰椎13例,全部椎弓根置钉行AF.SF.DF等复位框架治疗,胸椎进钉点采取将上钉的椎体横突”上翘”部分咬除,在咬除凹陷处的前上缘与上一椎体下关节突尖端的交点戳洞,方向与中线成10°-15°夹角。腰椎进钉点位于所上椎体“附突“隆起的凹陷处,此凹陷与同一椎体棘突的上缘成一平行线。腰椎滑脱时,由于椎体倾斜,扫清椎体附突周围纤维组织,摸准“附突凹陷”咬除一块皮质直对相邻的横突根部中央戳孔,钉道偏向尾侧的度数,以C臂X线下监视与椎体倾斜方向同步平行。骶1进钉方向是凿除腰5下关节突的尖端,在骶椎上关节突隆起的坡面中央,咬除部分皮质,戳洞方向与中线呈10度,但向尾侧倾斜度以C臂X线监测为准。结果除一例腰5滑脱的病例1侧一个钉道由于反复戳孔,钉道入口处略松弛外,其余病例椎钉全部进钉牢固。结论按上述进钉点进钉,C臂X线下监视进钉角度。进钉完毕后再做椎管减压,是使椎弓根钉置入正确,牢固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2):1124-1128
[目的]探讨经皮腰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理想的进针点、终点及进针角度,为螺钉准确置入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研究20具L3S1节段干燥标本及200位21S1节段干燥标本及200位2144岁健康成人体检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关节突关节的高度、宽度及角度,并在直视下应用Boucher技术进行固定,分析螺钉在矢状面及轴位的角度及进针点与上位椎体解剖标志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合适的进针点及终点的放射学参数。[结果]L344岁健康成人体检腰椎正侧位X线片,测量关节突关节的高度、宽度及角度,并在直视下应用Boucher技术进行固定,分析螺钉在矢状面及轴位的角度及进针点与上位椎体解剖标志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合适的进针点及终点的放射学参数。[结果]L35的上关节突最大宽度分别为11,13,15 mm,L3到S1最大上关节突宽度逐渐增大,S1最大约16 mm。L3到L5/S1的上、下关节突高度几乎相等,约14.5mm。关节突关节的外倾角自L35的上关节突最大宽度分别为11,13,15 mm,L3到S1最大上关节突宽度逐渐增大,S1最大约16 mm。L3到L5/S1的上、下关节突高度几乎相等,约14.5mm。关节突关节的外倾角自L3S1逐渐增大,分别为18°,27°,35°及44°。进针点在冠状面内外方向应当以棘突与下关节突边缘连线中点为参考,头尾方向应当以固定节段的下终板为参考标准。在轴位X线片上,理想的进针角度应为15°S1逐渐增大,分别为18°,27°,35°及44°。进针点在冠状面内外方向应当以棘突与下关节突边缘连线中点为参考,头尾方向应当以固定节段的下终板为参考标准。在轴位X线片上,理想的进针角度应为15°18°;在矢状位的尾倾角为30°18°;在矢状位的尾倾角为30°35°。在前后位X线片上,螺钉应终止于椎弓根的下1/4,侧位X线片上应在椎弓根椎体连接处。[结论]通过测量获得腰椎关节突关节准确的解剖学数值,为经皮置入经关节椎弓根螺钉操作提供了较为可靠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根据10具尸体腰椎(L1~L4)标本术前CT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进行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手术,术后行CT断层扫描评价螺钉在椎弓根及椎体内的位置.结果:共应用40个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置入腰椎椎弓根螺钉80枚.CT扫描发现所有螺钉进钉点准确,进钉方向适当:全部螺钉均准确置入相应椎弓根及椎体内,无穿破椎弓根皮质及椎体前方的螺钉.结论: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解剖标志的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57例成人枢椎行三维CT重建,在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枢椎左右侧椎弓根的中部宽度L1和高度L2;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标志横断面确立左右侧的最外侧模拟进钉点B和最内侧模拟进钉点A到峡部距离;测量最佳进钉点S(经过枢椎椎弓根中部宽度连线的中垂线与峡部后侧皮质交点)到峡部内壁距离,分别测量A、B、S点横断面进钉角度最大置钉角度区间;冠状面上测量S点距离峡部内上壁距离;测量S点进钉最佳内倾角及上倾角。选择2007年10月~2011年7月收治的33例患者采用枢椎椎弓根峡部内上壁为标志实施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其中新鲜齿状突骨折13例,陈旧性齿状突骨折10例,横韧带损伤伴寰枢椎脱位7例,寰椎骨折3例。观察手术中与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相关的并发症,术后三维CT重建观察螺钉的位置。结果:CT横断面测量进钉点A、B、S到峡部的距离为1.75mm、9.01±0.62mm、5.77±0.53mm,S点置钉角度区间与A、B点置钉角度区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面上S点距离峡部内上壁距离为4.30±0.49mm;S点进钉内倾角为30°、上倾角为26°时为最佳进钉角度。临床共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66枚,术中显露良好,未出现椎动脉、静脉丛损伤出血及脊髓、神经根损伤等并发症。术后三维CT复查显示所有枢椎椎弓根螺钉均未误入椎管或椎动脉孔,术中测量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横断面上与枢椎椎弓峡部内壁水平间距为5.44±0.72mm,冠状面上距离峡部内上壁为4.50±0.52mm,与术前S点测量值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枢椎椎弓根与峡部存在恒定位置关系,以枢椎椎弓峡部内上壁为解剖参照行枢椎椎弓根置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胸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解剖学可行性和技术参数.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取 20具胸椎标本.仔细解剖胸椎的后侧和前侧方.以清楚地暴露胸椎椎板和椎弓根。以椎板下缘向上、外缘向内各 7 mm为进钉点.在 T1.2、T5.6、T9.10直视下置入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通过直接的置钉和 CT重建.观察胸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实际置钉的可行性.测量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进钉角度和钉道长度。结果所有胸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均由上位胸椎下关节突经关节突关节.进入下位胸椎的椎弓根.成功置入下位胸椎的椎体内。重建 CT测量发现螺钉在横断面的外倾角度为 2.1°±0.7°.在矢状面的尾倾角度为 41.4°±3.2°.在各节段间略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的螺钉钉道长度为(40.6±4.9) mm.钉道长度由上胸椎向中、下胸椎呈逐渐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09, P<0.01)。结论胸椎后路经关节突关节椎弓根螺钉具有解剖学可行性.可以作为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内固定方法.但置钉时要求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自行设计并研制一种骶骼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以期提高S.椎弓根空心钉置入的成功率及置入质量。方法自行设计并研制的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由带有测长度的定位器、带有角度刻度表的水平面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角(TSA)、矢状面置入角(SSA)调节器及固定螺丝组成。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累及骶髂复合体,男6例,女9例;年龄19-60岁,平均45.6岁。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经骶髂关节韧带3例,经骶骨Ⅰ区5例,累及骶骨Ⅱ区5例,累及骶骨Ⅲ区2例。15例患者均采用骶髂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引导术中S1椎弓根空心钉的操作,共置入18枚S,椎弓根空心钉。结果术后CT及X线片示18枚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位置准确,与术前设计相比,具有相同或相近的TSA及SSA。结论骶骼关节空心钉内固定导向器设计合理,使用方便,能提高S1椎弓根空心钉置入的准确性,提高置入质量,且可显著减少X线机的透视次数。  相似文献   

10.
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摘要】 目的: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为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骶尾骨螺旋CT图像资料,应用三维重建技术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进钉点,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螺钉置入钉道长度和角度。选择15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的进钉点,并测量螺钉置入的钉道长度和角度。结果:S1~S5的椎弓根和侧块变化较大但左右对称,椎弓根进钉点位于横突中线与骶后孔中点连线交点,侧块进钉点位于横突中线与骶外侧嵴交点内侧,椎弓根钉的钉道角度外倾约2  相似文献   

11.
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的数字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在矢状面角(SSA)为0°时不同水平面角(TSA)方向投影的变化规律。方法:将2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男12例,女8例;年龄24~68岁,平均45岁)的寰椎CT连续断层扫描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三维重建寰椎数字解剖模型,将重建的结果以.stl格式保存,再将寰椎数字模型导入UG Imageware 12.0,建立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数字化分析方法,确定三维参考平面,分析在SSA为0°时左右椎弓根TSA分别从0°~30°,均匀间隔5°,观察280个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的长度和内切圆半径的变化规律。结果:280个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的长度为20.54~33.21mm,其中11个通道长度小于最短椎弓根螺钉长度(22mm);TSA为0°进钉时左右通道长度均最大,左右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5°~30°进钉时同一进钉角度左右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侧不同进钉角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80个寰椎椎弓根螺钉通道的内切圆半径为1.38~2.51mm,其中有42个内切圆半径小于最小椎弓根螺钉半径(1.75mm);同一进钉角度右侧内切圆半径与左侧比较及同侧不同进钉角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个体甚至同一个体的左右两侧椎弓根形态之间有较大差异。部分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长度和内切圆半径小于椎弓根螺钉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椎弓根进钉通道内切圆半径小于最小椎弓根螺钉半径时置钉会穿破椎弓根的皮质骨,不适合采用经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术前用数字化技术测量寰椎椎弓根进钉通道可以实现个体化置钉。  相似文献   

12.
颈椎椎弓根螺钉个体化置钉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颈椎椎弓根螺钉的个体化置钉的研究.方法 进行128枚椎弓根螺钉的置入,采用椎弓根螺钉的体化置入技术.手术前对患者颈椎的正侧位x线片进行研究,通过椎弓根纵轴在颈椎侧位像上的投射,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横向进钉线(X线),通过对CT的研究,确定椎弓根纵轴在颈椎侧块上投射的点位,确定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纵向定位线(Y线),在手术中通过两线的交点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O点),通过术前的X线确定椎弓根螺钉的头倾角和尾倾角,通过CT确定椎弓根螺钉的内倾角,最终确定椎弓根螺钉的进钉方向,结合手术中一定的操作技术,完成椎弓根螺钉的个体化置钉.结果 本组正确置入118枚,螺钉穿透椎弓根但基本在椎弓根内的6枚,4枚穿出经调整后准确置入.结论 颈椎椎弓根置钉应个体化.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对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8年行MIS-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57例,年龄51.1±11.8岁(23~73岁),所有均采用经皮置钉的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3个月均行腰椎CT三维重建,并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上评价关节突关节侵扰程度并分级: 0级,无侵扰,螺钉不在关节突关节上,且未进入关节突关节面;1级,轻度侵扰,螺钉位于上关节突关节上,但未进入关节突关节;2级,中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1mm;3级,重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在术前、术后腰椎CT及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解剖相关因素(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关节突关节角、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椎板深度)、置钉相关因素(螺钉内倾角、螺钉尾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并分析潜在侵扰危险因素。结果:MIS-TLIF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椎弓根螺钉总计62枚,轻度侵扰螺钉35枚,中、重度程度侵扰螺钉27枚。患者一般情况分析显示,BMI≥30kg/m2、L5为上位置钉节段作为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与侵扰无关(P>0.05)。解剖因素分析显示,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或关节突关节角≥40°时,侵扰率显著升高(P<0.05);关节突关节侵扰组与非侵扰组在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及椎板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侵扰组较非侵扰组存在较小的螺钉内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P<0.05),而在螺钉尾倾角、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30kg/m2和L5为上位置钉节段的患者,应充分考虑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高风险性,且关节突关节肥大(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时)、冠状走行(关节突关节角≥40°)时更易出现上位节段侵扰。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对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发生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2018年行MIS-TLIF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1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57例,年龄51.1±11.8岁(23~73岁),所有均采用经皮置钉的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术后3个月均行腰椎CT三维重建,并在轴位、矢状位、冠状位上评价关节突关节侵扰程度并分级:0级,无侵扰,螺钉不在关节突关节上,且未进入关节突关节面;1级,轻度侵扰,螺钉位于上关节突关节上,但未进入关节突关节;2级,中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1mm;3级,重度侵扰,螺钉经过关节突关节面。收集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诊断、手术节段、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在术前、术后腰椎CT及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解剖相关因素(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关节突关节角、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椎板深度)、置钉相关因素(螺钉内倾角、螺钉尾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并分析潜在侵扰危险因素。结果:MIS-TLIF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椎弓根螺钉总计62枚,轻度侵扰螺钉35枚,中、重度程度侵扰螺钉27枚。患者一般情况分析显示,BMI≥30kg/m2、L5为上位置钉节段作为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性别、术前诊断、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与侵扰无关(P0.05)。解剖因素分析显示,关节突关节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或关节突关节角≥40°时,侵扰率显著升高(P0.05);关节突关节侵扰组与非侵扰组在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指数及椎板深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钉相关因素分析显示,侵扰组较非侵扰组存在较小的螺钉内倾角、螺帽-上关节突间距(P0.05),而在螺钉尾倾角、近端连接棒露出距离、连接棒预弯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BMI≥30kg/m2和L5为上位置钉节段的患者,应充分考虑经皮置钉造成关节突关节侵扰的高风险性,且关节突关节肥大(轴径、矢状径、冠状径均≥12mm时)、冠状走行(关节突关节角≥40°)时更易出现上位节段侵扰。  相似文献   

15.
我院应用Dick钉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11例.因各文献对进钉点及进钉角度记述不同,我们选用了自己的测量数据使手术得以顺利进行。兹介绍如下。1椎弓根测量 选用成人干燥骨60套(男、女各30套),对胸腰椎T9~L5各节段椎弓根后端中心投影点、长度、高度、厚度、最小横断面的面积,骨密质厚度及椎弓根方向(角度)和从投影点进入椎弓根向前内、前下的最大安全倾斜范围作了测量,结果如下。1.1进钉点 T9~T11进钉点为横突中部上缘水平线与上关节突关节面中外1/3垂线交点。 T12~L4均有乳突和副乳突,椎弓根后端中心投影点恰位于两者后端之间的…  相似文献   

16.
胸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总结分析胸椎骨折椎弓根螺钉入点和角度。方法对16例胸椎骨折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后经CT或MRI复查,总结分析T1~T10共108枚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34枚螺钉穿出椎弓根或椎体,穿出率31.48%。74枚螺钉未穿出椎弓根及椎体,其中71枚矢状夹角在10°~20°之间,入钉点均在关节突关节外缘。结论胸椎椎弓根狭窄,经椎弓根螺钉容易穿出,选择关节突关节的外缘与横突基底的上缘交点,10°~20°矢状夹角进钉,必要时可运用椎弓根外螺钉置钉是安全牢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采用传统正中切口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经典术式,其安全、有效,在临床广泛应用[1]。但传统方式置入椎弓根螺钉时需较大范围地剥离双侧骶棘肌,完全暴露双侧关节突关节,特别是在下腰椎及骶骨置钉时,对周围软组织损伤较大,术后易发生顽固性腰痛及功能障碍,也常发生医源性损伤[2-3]。鉴于此,皮质骨轨迹(CBT)螺钉应运而生[4],CBT螺钉作为一种新型内固定器,钉尾在横断面上向外发散,在矢状面上向头端倾斜,进钉点位于椎弓根峡部区域,较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偏内,减少了对肌肉的剥离,对周围软组织损伤程度大大降低,钉道在皮质骨较多的区域具有较好的抗拔出力[5-6]。2014年6月—2015年12月,本院采用CBT螺钉与椎弓根螺钉固定行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96例,比较2种内固定器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改进第一骶椎椎弓根螺钉进入法的解剖学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S1 椎弓根螺钉的进入方法。方法 选取20 具完整成人骶骨标本,测量S1下列指标:椎弓根尾偏角、椎弓根高度、椎弓根后投影、螺钉通道长度(LSP) 及螺钉通道(SP)内偏角。同时观察椎弓根横断面、矢状面及骶骨翼轴线面骨小梁的分布情况。在测量的基础上,确定改进进钉点及其角度。临床应用53 例,男21 例,女32 例;年龄25 ~65 岁,平均44.4 岁。按Meyerding 分度方法,Ⅰ度21 例,Ⅱ度27 例,Ⅲ度5 例。结果 S1 进钉点改在冠状位小关节上为小关节面下缘水平线与小关节突外缘交点;斜位、矢状位小关节上为小关节面下缘水平线与小关节突外缘向外直移1 ~3 m m 的垂直线交点处,置入方向为内偏25°~30°,尾偏25°~30°。53 例共应用106 枚S1 螺钉,其中104 枚一次性准确通过椎弓根,随访7 ~63 个月,按Steffee 标准,V 级48 例,Ⅳ级5 例。结论 改进后的S1 螺钉进入方法,明显改善了手术操作,增加了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腰椎乳突与椎弓根螺钉入钉点关系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腰椎乳突结节投影与椎弓根位置关系研究,探讨一种新的腰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方法。方法:观察20套(100枚)人腰椎干骨标本,并采用X线测量方法,研究腰椎乳突结节投影与椎弓根管的位置关系,探讨新的椎弓根螺钉入点和方法。结果:腰椎的乳突位于上关节突背面的基底部,它的最低点投影位于椎弓根管的投影的中央区域范围内,对于设定椎弓根螺钉的入钉点具有定位意义。结论:乳突结节作为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参考点是一种置入椎弓根螺钉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颈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和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拔出强度.方法 取10具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_3~T_1),游离成三个颈椎运动节段(C_(3,4),C_(5,6),C_7T_1).在椎体两侧随机进行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或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置入直径3.5 mm皮质骨螺钉.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以上位椎骨侧块外下象限中点为进钉点,在直视椎弓根下,螺钉在冠状面内倾约45°、矢状面尾倾约50°.由上位椎骨下关节突经关节突关节、下位椎骨的椎弓根,进入下位椎骨的椎体内.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以侧块外上象限中点为进钉点,在直视椎弓根下,螺钉方向参考CT测量结果 ,尽量与椎弓根倾斜角度保持一致,在横断面上内倾约45°、矢状面上螺钉指向椎体的上1/3.在生物力学试验机上行拔出强度试验,比较两种螺钉固定的最大轴向拔出力.结果 颈椎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平均最大轴向拨出力为(694±42)N,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为(670±36)N,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拔出强度大干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从生物力学强度方面考虑经关节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作为标准椎弓根螺钉固定的一种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