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9年4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06例,其中61例82个椎体接受PVP治疗,男21例29个椎体,女40例53个椎体,年龄65~96岁,平均78.3岁;45例55个椎体接受PKP治疗,男17例21个椎体,女28例34个椎体,年龄68~90岁,平均77.1岁。术前及术后1d进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测量伤椎高度,随访伤椎高度丢失情况,记录骨水泥渗漏及随访期间邻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PVP组术前和术后1d VAS分别为6.7±1.4分和2.1±0.7分,PKP组分别为6.9±1.2分和2.2±0.9分,每组术后VAS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间点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55例、PKP组41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平均18个月。PVP组和PKP组术后伤椎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2.4±1.8mm和9.2±2.2mm,术后12个月随访伤椎高度分别丢失0.8±0.5mm和1.9±0.8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中骨水泥渗漏28例33个椎体,PKP组15例17个椎体,PKP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低于PVP组(P<0.05)。随访期间PVP组发生相邻椎体骨折9例,PKP组6例,两组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止痛效果均较好;PKP的复位效果优于PVP,较少发生骨水泥渗漏,但术后椎体高度再次丢失较明显;两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谭卫民 《临床骨科杂志》2012,15(6):635-636,639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PKP治疗46例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根据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前缘、中间高度及椎体后凸角度的变化评价效果。结果 46例均获得随访,时间8~20(14±6)个月。VAS:术前平均9.1分±3.3分,术后降至3.2分±1.5分;ODI:术前平均74.6%±10.2%,术后降至31.1%±4.4%;椎体前、中壁高度平均增加(20.5 mm±4.1 mm、15.8 mm±2.8 mm),椎体后凸角度平均矫正12.6°±2.1°,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P能提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治疗老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球囊扩张,填充骨水泥治疗。通过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骨折椎体高度的恢复,Cobb较的测量以及测量后柱骨折块在椎管内占位率以评估治疗效果,通过观察骨水泥向椎体外渗漏情况及对神经功能是否影响,来评估该术式的安全性。结果 1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2例出现骨水泥渗漏,1例通过椎体下方终板渗漏至椎间隙,1例通过椎体前侧骨折线向前渗漏,均未产生神经症状。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VAS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评分比较,Cobb角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椎体高度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比较,椎管内骨块占位率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比较,测量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能有效缓解疼痛,矫正后凸畸形并恢复椎体高度,扩大椎管容积,减少了骨折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3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PVP组(n=37例)和PKP组(n=26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及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对比两组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束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体高度(前缘、中央)、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 结果 PVP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住院花费明显低于PK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骨水泥渗漏率分别为10.8% vs 3.8%,PKP组低于P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ODI、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KP在椎体高度、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P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PVP和PKP治疗椎管占位小于20%且无神经症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可行,两者各有优势,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4):2218-2223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内空腔形成后椎体后凸成形术和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2007年6月~2013年2月对84例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内空腔形成患者分为两组,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组42例,保守组42例。治疗后6、12个月评估疼痛程度(VAS),椎体畸形指数,椎体前-后高度比值及其恢复率和活动能力。[结果]PKP组无患者发生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14例患者轻度骨水泥渗漏,包括6例椎体前、4例椎间盘内、4例椎管内,但均无临床症状。84例随访12~24个月,平均22.1月。术后12个月时,PKP组VAS(0.88±0.59)分,显著低于保守组(2.52±0.83)分(P=0.001);但PKP组活动能力评级高于保守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此外,PKP组畸形指数(1.41±0.18),显著低于保守组(1.72±0.11)(P<0.001);PKP组椎体前后高度比为(71.96±18.20)%,保守组为(49.94±6.13)%,PKP组椎体高度恢复率为+16.15%,显著高于保守组(-24.28%)(P<0.001)。[结论]与保守治疗比较,经椎弓根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爆裂骨折椎体内空腔形成在疼痛缓解、椎体畸形恢复上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被认为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及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相对禁忌证。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其治疗方法有待探讨。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的可行性、疗效及椎管重建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的无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患者18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估疼痛程度;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se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患者日常生活功能;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骨折椎体椎管内骨块占位率,骨折椎体前缘、中缘的高度,Cobb角。结果:18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33个月,平均20.4个月。术后无感染、肺栓塞等并发症,仅1例患者出现椎间盘少量骨水泥渗漏但无症状。患者术后疼痛迅速缓解,VAS评分术前8.2±1.3分,术后2.8±0.8分(P〈0.05),末次随访时维持在3.04-0.8分。ODI评分术前为67.4%±7.7%,术后降至37.8%±3.1%(P〈0.05),末次随访时为38.9%4-2.6%。椎管内骨块占位率术前与术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椎体前、中缘和Cobb角的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安全、有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爆裂骨折亦存在椎管重建现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楔形骨折和凹陷型骨折的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2月对3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单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PKP治疗,其中楔形骨折18例(A组),凹陷型骨折15例(B组),观察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椎体前缘和中央高度比及局部后凸Cobb角。结果:3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组1例骨水泥向下位椎间盘渗漏,B组1例骨水泥向上位椎间盘渗漏、1例骨水泥沿穿刺针道渗漏,均未出现临床症状。A组术前、术后VAS分别为8.1±1.0分、2.3±0.6分,B组分别为8.2±0.8分、1.9±0.6分,每组术前术后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01)。A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和中央高度比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后凸Cobb角较术前明显变小(P<0.05);B组术后椎体中央高度比与术前比较明显增加(P<0.05),前缘高度比和后凸Cobb角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A组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比为(19.3±11.4)%,与B组的(6.4±6.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中央高度恢复比为(15.9±9.3)%,与B组的(15.1±6.7)%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术后后凸Cobb角纠正6.7°±2.2°,B组纠正1.4°±1.3°,差异有显著性(P<0.001)。随访8~31个月,平均18.3个月,无患椎再骨折和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楔形和凹陷型椎体骨折可以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和维持脊柱序列,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经皮球囊扩张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3例(26椎),记录术前和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术前和术后X线片椎体高度的变化.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24(9±2)个月.患者术后胸腰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VAS评分术前为(7.8±1.4)分,术后24 h为(2.7±1.2)分(P<0.05),末次随访时为(2.8±1.3)分.手术椎体前、中柱平均高度由术前的(16±0.6)mm、(21±0.5)mm恢复到术后的(22±0.6)mm、(32±0.7)mm(P<0.05)及末次随访(23±0.7) mm、(30±0.9)mm.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血管损伤或压迫症状.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可迅速缓解疼痛、有效恢复骨折椎体高度,明显减少骨水泥渗漏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27例(46椎)。结果17例(28椎)术中有典型的疼痛复制,8椎发生骨水泥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椎体前缘、中缘、后缘高度及Cobb角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发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结论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行相关影响参数分析,了解其发生原因并再次治疗,探讨针对性检查达到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骨质疏松性肢体骨折患者62例,并行PKP治疗,记录病例性别、年龄、体重、术前术后BMD值、VAS评分、伤椎骨水泥注入量、伤椎上下椎间盘渗入骨水泥情况、伤椎高度恢复率、术前伤椎压缩率等相关参数,分析导致伤椎相邻椎体再次骨折的原因,并对症治疗。结果通过门诊复查,对所有患者行4~24个月随访,平均(15.38±3.16)月。首次手术时间平均(61.26±5.73)分钟。伤椎骨水泥注入量3~7.5ml,平均(4.03±1.14)ml。根据术后是否有术椎邻近椎体发生骨折,将病例分为两组,即再次骨折组(17例)和正常组(45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重术前BMD、术前VAS评分及术后伤椎高度恢复率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骨折组伤椎压缩率、注入伤椎骨水泥量、术后末次VAS、椎间盘渗入水泥情况明显高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骨折组术后BMD值显著低于正常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再发骨折的17例病例,参考首次影响再发骨折的参数因素完善并行第2次PKP及抗骨质疏松治疗,且严密复查监测,均无再次骨折发生。结论伤椎压缩率、注入伤椎骨水泥量、椎间盘渗入水泥情况、术后BMD较低是引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PKP治疗后相邻椎体再发骨折的主要原因,再次采用PKP后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同时预防性监测上述致骨折因素,可有效降低伤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PKP治疗6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共77椎),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椎体前缘高度、Cobb角变化情况,分析疗效。结果 VAS评分术后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术后高于术前,Cobb角术后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12(8.2±1.7)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疼痛加重情况。结论 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疗效良好,有效恢复并保持脊柱功能,并发症少,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VCFs)的初步疗效。方法36例(47椎)老年骨质疏松性VCFs患者,在C臂X线机监视下经皮穿刺,经椎弓根建立管性通道,将可扩张球囊置入伤椎,高压注入造影剂使球囊扩张,X线确认椎体骨折复位,骨水泥注入扩张产生的空腔。结果36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或消失,VAS术前(8.6±1.2)分,术后(2.2±1.1)分(P〈0.01)。术后椎体前缘和中央高度分别由术前原椎体高度的(56.82±21.24)%和(61.36±25.27)%增加到了原椎体高度的(76.43±22.38)%和(79.94±18.12)%(P〈0.01)。术后骨折脊柱后凸明显得到矫正,Cobb角由术前的22.4°±4.6°矫正至11.2°±3.8°(P〈0.01)。有3例骨水泥渗漏,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24个月,未发现强化椎体高度丢失。1例L2椎体骨折PKP治疗后2个月出现T12、L1椎体新鲜骨折,1例L4椎体骨折术后1个月出现L5椎体再骨折。结论PKP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VCFs的一种新型微创技术,操作简便,能够迅速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后路钉棒复位系统结合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方法 对2006年8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26例65岁以上老年脊柱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7例,女9例;年龄65 ~88岁,平均68.4岁.所有患者骨密度T值均≤-2.5,椎体后壁X线片或CT均显示完整性破坏,其中伴有神经症状3例.所有患者根据有无伴有神经症状采用切开减压复位PKP法或经皮复位PKP法,观察手术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的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5例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其中椎体上下终板渗漏各1例,椎体前缘渗漏2例,椎旁渗漏1例,未见椎体后缘渗漏.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4.5个月.除3例切开减压的患者,其余患者术后第2天腰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评分由术前(8.2±0.2)分降至术后(3.8±0.4)分;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54.9%±15.8%改善为术后90.2%±8.9%;cobb角由术前28.7°±0.3°纠正至术后3.8°±0.2°. 结论 后路钉棒系统结合PKP治疗椎体后壁破裂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4.
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7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采用PKP手术治疗,统计手术前后疼痛视觉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评分,测量椎体高度和Cobb角。结果VAS评分由术前平均(8.6±0.2)分改善到术后(2.0±0.3)分(P<0.01),Oswestry评分由术前(43±1.12)分到术后(20±0.19)分(P<0.01),椎体高度由术前(15.1±1.8)mm到术后(24.3±2.1)mm,Cobb角由术前的(21.2±4.3)°到术后(10.1±3.2)°(P<0.05)。结论PKP手术可有效恢复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高度,缓解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对急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并发症、医疗成本的差异。方法 52例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PVP治疗32例,PKP治疗20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 d和术后4周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以及术后自我满意度,测定椎体高度变化及骨水泥渗漏率,并比较两组费用差异。结果两组疼痛评分均较手术前明显好转(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自我满意度均高,椎体高度恢复均较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为15.6%,PKP组为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医疗成本明显高于PVP组(P<0.01)。结论 PVP与PKP治疗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在疗效和医疗风险中无差异。从医疗成本角度,对急性骨质疏松性椎体轻度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应首选PV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球囊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PKP结合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4例共42椎,其中10例有1个椎体行PKP,4例有2个椎体行PKP,余椎体均行PVP.术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均获得随访,时间5~24(18±5.7)个月.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由术前(7.8±3.1)分降至术后(2.6±1.5)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结合PVP治疗多发性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能明显缓解疼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7.
王智  陈卓夫  龚辉  彭霞舞 《实用骨科杂志》2012,18(12):1104-1106
目的探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伴骨质疏松症患者21例。比较术前与术后VAS疼痛评分、椎管内占位率、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矢状位Cobb角的变化,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VAS评分从术前平均(8.3±0.5)分降至术后(2.8±0.7)分(P<0.01),椎管内占位率从术前平均(32.66±3.25)%降至术后(6.2±0.85)%(P<0.01),术前与术后3d、3个月、6个月、1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及矢状位Cobb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无内固定松动、断裂,3例发生骨水泥渗漏、无症状,9例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能即刻恢复脊柱力线及稳定性,减少内固定失效、伤椎高度丢失和后凸畸形等并发症的发生,能为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骨质疏松治疗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术后相邻节段椎体再次骨折的影响。方法对应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传统治疗组,共46例),采用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者(抗骨质疏松治疗组,共38例),分析两组患者相邻节段椎体再骨折的发病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治疗组相比,抗骨质疏松组患者相邻节段椎体再骨折发病率降低了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结合防受伤护理,可以降低PKP治疗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治疗中相邻节段椎体再次骨折的发病率,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 术(percutanemis kyphoplasty, PKP)术后相邻椎体的再骨折。方法 98例PVP或PKP术后患者分为 两组:A组,行PVP或PKP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即钙剂、骨化三醇、鲑鱼降钙 素或阿仑膦酸钠“三联”药物抗骨质疏松治疗1年)组,只行PVP或PKP手术治疗,术前及术后未 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21.5个月。A组较第1次手术后骨密度明显改 善(P <0.05)。相邻椎体再骨折的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叩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是老年脆性骨折之一,PVP或PKP术中需在骨水泥“牙膏期”缓 慢充填,防止骨水泥外渗,尤其是椎间盘的外渗,使骨水泥分布尽量均匀同时接触上下终板,以超过目 前球囊4ml的骨水泥容量更为合适。术前及术后必须抗骨质疏松治疗,这些是减少术后相邻椎体再 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2-06—2013-06间经PKP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45例临床资料,分为骨折组和未骨折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术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术后Cobb角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在术后Cobb角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后Cobb角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PKP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