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余华晨  张宇  Paul Wong 《中国骨伤》2016,29(6):513-516
目的 :比较个性化截骨工具与传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将40例单侧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接受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个性化组),其中男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7.3±6.5)岁;左侧8例,右侧12例。另一组接受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传统组),其中男6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8±7.3)岁;左侧9例,右侧1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6个月HSS评分,以及手术前后下肢力线的变化。结果:个性化组和传统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79.3±4.7)min和(83.5±3.2)min;出血量分别为(287.1±24.9)ml和(363.4±47.2)ml。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性化组和传统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分别为84.8±3.2和84.2±2.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性化组和传统组术后下肢力线分别为(2.8±0.6)°和(2.8±0.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截骨工具辅助的TKA较传统TKA手术时间更短、出血量更少,但是术后膝关节功能、下肢力线改善与传统TKA手术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的初期疗效,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05—2011-12采用TKA治疗及2012-01—20013-05采用UKA治疗的膝关节内侧单间室骨性关节炎42例(42膝),UKA组12例,TKA组30例。记录并比较2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VAS评分、首次直腿抬高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ROM)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评定。结果 42例均获得平均15(12~25)个月随访。UKA组2例膝关节残余疼痛但可耐受。TKA组1例因术后感染行膝关节清创+更换衬垫翻修术,4例膝关节活动时疼痛但可耐受。UKA组在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 d VAS疼痛评分、首次直腿抬高时间、住院时间方面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手术时间、术后1年ROM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只重建病变的间室,保留正常的间室和功能正常的韧带结构,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UKA对病例选择要求较高,且存在特定并发症,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重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例(10膝)重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行TKA,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HSS功能评分。结果 8例均获得随访12-60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患膝HSS功能评分:优1膝,良5膝,可4膝。手术前后HSS评分经t检验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膝关节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重型血友病性膝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1—2019-03诊治的50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Ahlback 3、4期)。25例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UKA组),25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TKA组)。比较2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2周、3个月、12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6(12~24)个月。术后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内衬脱位等并发症发生。UKA组恢复直腿抬高时间、恢复屈膝90°时间短于TKA组,术后2周时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均优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KA组与TKA组术后3个月、12个月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髁置换术与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而单髁置换术创伤更小,患者术后康复更快,但适应证也更为严格。  相似文献   

5.
严重骨性关节炎常常同时累及双侧膝关节,导致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疼痛、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mee arthtoplasty,TKA)来解决膝关节疼痛和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同期双侧全膝置换术可减少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麻醉风险,避免2次手术,并可获得满意的疗效,成为临床上治疗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方法之一[1-2].本科2001年5月~2009年10月行双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1例62膝,对术中、术后并发症及疗效进行总结,以期评价手术风险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术(UKA)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10-01—2014-04诊治56例单间室重度KOA,将30例接受TKA治疗的患者纳入TKA组,26例接受UKA治疗的患者纳入UKA组,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9,P=0.982);UK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TKA组,术后膝关节主动屈曲至90°时间短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膝关节屈曲角度及HS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增高,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UKA组膝关节屈曲角度明显大于TK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与TKA治疗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但UKA术中创伤小,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对失血量和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切除滑膜,对照组保留滑膜,观察两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和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术后膝关节临床和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显性失血量(750.9±253.7)mL、隐性出血量(722.8±213.3)mL、理论总出血量(1557.2±346.8)mL和手术时间(111.3±23.9)min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性失血量(543.2±223.6)mL、隐性失血量(536.1±192.4)mL、理论总失血量(1086.7±242.9)mL和手术时间(90.6±20.2)min(P0.05);两组手术后3 d、12周和1年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周和术后1年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标准(A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和感染发生率为11.11%,对照组3.33%(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可明显增加失血量和感染风险,但未能显著促进膝关节功能改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比较后稳定型(PS)与后交叉韧带保留型(PCR)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19-02诊治的6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0例采用PS型假体行TKA手术治疗(PS组),30例采用PCR型假体行TKA手术治疗(PCR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OK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至少3个月。PS组与PCR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3个月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CR组相比,PS组手术时间更短,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更低,术后3个月膝关节HSS评分、OKS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PS型或PCR型假体行TKA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均可取得满意疗效,相对于PCR型假体,选择PS型假体进行手术时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并分析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同期与分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1—2015-12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30例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同期全膝关节置换54例,分期全膝关节置换176例(125例间隔时间<3个月,8例间隔时间为3~6个月,9例间隔时间为>6~9个月,13例间隔时间为>9~12个月,21例间隔时间>12个月)。结果 230例术后获得4~8年随访,同期组随访时间(61.2±9.5)个月,分期组随访时间(67.4±14.4)个月。同期组与分期组在性别、病程、术前合并高血压患者比例、术后出现不适感患者的比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期组年龄小于分期组,同期组手术时间较分期组单次手术时间更长,同期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分期组,同期组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分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同期全膝关节置换者在住院时间与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可能优于分期置换者。术前要充分评估患者基本情况,同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分期手术与同期手术的不足,让患者及其家属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小剂量复合麻醉剂关节内注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的镇痛作用.方法 30例需行TKA手术的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关节内麻醉剂注射组和非注射组,采用双盲对照,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麻醉剂使用、膝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对局部的复合镇痛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总的麻醉剂使用情况和关节功能康复情况,关节内注射组优于非注射组.在对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监测上,两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复合麻醉剂的关节内注射有助于减轻TKA手术患者的术后急性疼痛,减少术后总的麻醉剂使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单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观察组接受单髁置换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ROM)及HSS评分等。结果 2组患者术前HSS评分、ROM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HSS评分及ROM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创伤小,安全,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滑膜切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7—2014-12诊治的105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56例)行膝关节置换术与滑膜切除术,对照组(49例)只行膝关节置换术。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隐性失血量、输血率及住院时间等,术前和术后随访时进行VAS评分、KSS评分及测量关节活动度。结果试验组获得随访(17.0±4.2)个月,对照组获得随访(15.0±3.1)个月。试验组手术时间、隐性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住院时间及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4周及1年随访时VAS评分、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及术后7 d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行膝关节置换术相比,膝关节置换同时行滑膜切除术在治疗骨性关节炎上无优势,然而行滑膜切除术会导致更多的体内失血,延长手术时间,从而增加了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单髁置换(UKA)和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26例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UKA组(12例)和TKA组(14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2、6、10个月的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个月。两组术后2、6、10个月时HSS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各时段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2、6个月HSS评分UKA组均优于TK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和术后10个月时HS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和TKA都是治疗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但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膝关节活动度方面UKA明显优于TKA。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观察PFC固定平台假体和RP旋转平台假体2种人工膝关节置换系统治疗成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术后早期疗效。方法 54例(58膝)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其中固定平台组28例(30膝);旋转平台组26例(28膝)。结果所有患者均获3~54个月随访,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均能直立行走。末次随访时固定平台组、旋转平台组膝关节评分(HSS)与膝关节活动度(ROM)分别为(87.20±8.12)、(86.34±6.39)分和(106.73±6.24)°、(107.12±4.5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C与RP假体系统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成人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早期假体生存率较满意,术后两者对膝关节功能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的假体生存率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3例(95膝)严重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随访时间10个月~4年(平均28个月),对其术前、术后生存质量评分和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根据生存质量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1.78%,HSS评分标准手术优良率达95.79%,术后在生存质量、疼痛、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严重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生存质量评价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半径假体与多半径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8—2016-05诊治的60例严重膝关节骨关节炎,30例采用单半径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单半径组),30例采用多半径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多半径组)。比较2组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屈曲90°时膝前痛VAS评分,以及术后2年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5(4.2±1.4)年,单半径组术后1、3、6个月膝关节屈曲90°时膝前痛VAS评分,术后2年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多半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多半径假体,单半径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术后疼痛更轻、膝关节活动度更大、功能恢复更好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Assist智能导航系统辅助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超重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56膝) 2016年5月~2017年11月本科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的超重KOA患者(BMI≥25 kg/m2)随机法分两组, 28例采用iAssist智能导航系统辅助TKA,28例采用传统的TKA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与影像测量资料。[结果] iAssist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传统组(P0.05),两组之间术前Hb、KSS评分、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Assist组术后1 d Hb,术后半年KSS评分以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均优于传统组(P0.05) iAssist组的HKA、FFC、FTC、LFF、LTC的误差值均小于传统组(P0.05)。[结论]使用iAssist智能导航系统辅助超重KOA患者进行TKA,可以获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比较经股内侧肌下微创入路与传统手术入路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4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94例(104膝)拟行TKA的骨关节炎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传统入路组(46例、52膝)和微创入路组(48例、52膝);其中传统入路组45例(51膝)、微创入路组45例(49膝)获得完整随访,纳入最终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骨关节炎分级以及术前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活动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总失血量、术后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行直腿抬高锻炼时间及切口愈合情况;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时VA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及KSS评分;X线片测量的HKA、股骨解剖轴线与股骨假体关节面夹角(股骨角)、胫骨解剖轴线与胫骨假体关节面夹角(胫骨角)、股骨假体屈曲角、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传统入路组随访时间60.0~72.5个月,平均66.4个月;微创入路组为60.0~71.2个月,平均65.6个月。与传统入路组相比,微创入路组切口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延长、患者开始直腿抬高锻炼时间提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失血量以及术后输血例数、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2%(4/49),传统入路组为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1、3 d,微创入路组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传统入路组(P<0.05);14 d时两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12个月以及3、5年,两组HSS评分及K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提示,随访期间假体无松动表现。末次随访时,两组HKA、股骨角、胫骨角、股骨假体屈曲角以及胫骨平台后倾角测量值及其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内侧肌下微创入路行TKA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但远期疗效与传统手术入路TKA一致;同时因显露范围有限增加了手术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关节周围软组织局部注射配方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由同一组医师主刀完成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骨性关节炎(OA)66例(66膝),根据关节周围软组织注射镇痛药配方不同,随机分成两组,各33例(33膝).传统组注射布比卡因、甲基强的松龙、肾上腺素、吗啡和生理盐水混合液;改良组注射罗哌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终末期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苏州市立医院关节外科住院因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导航组和常规组。导航组患者采用红外线计算机导航下的TKA,常规组患者采用传统TKA。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软组织平衡、功能评分及术后影像资料。[结果]导航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其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导航组术后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常规组(P0.05),但两组的AKSS及Oxford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术后下肢力线误差、软组织平衡角度变量及软组织平衡分离变量均小于常规组(P0.05);导航组患者置入假体的α、β、γ、δ角度偏差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红外线计算机导航辅助下TKA安装假体的位置角度更为精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