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喹诺酮类的软骨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喹诺酮类抗菌药抗菌谱广,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感染的治疗。喹诺酮类药物可通过阻断拓扑酶的生理功能继而干扰细菌的复制,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也正是由于其广泛应用,近年来此类药物的耐药现象严重,且机制多样。综述了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耐药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药物的临床长期广泛应用,QNs引起的临床副作用逐渐表现出来,尤其是对儿童关节软骨的损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就喹诺酮的一般性状与关节软骨的关系及其引起关节软骨损伤的一些假说作以下阐述。[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随着喹诺酮类(quinolones,QNs)药物的临床长期广泛应用,QNs引起的临床副作用逐渐表现出来,尤其是对儿童关节软骨的损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本文就喹诺酮的一般性状与关节软骨的关系及其引起关节软骨损伤的一些假说作以下阐述。  相似文献   

5.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物动力学在老年人中会有一些变化,最常见的是,由于老年人肌肉组织平均减少10.00—15.00%,造成血药峰浓度和药时曲线大面积升高。由于老年人肌酸酐清除率下降,造成主要由肾排泄的喹诺酮类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而其他机制的代偿作用使得以肾排泄为次要代谢途径的喹诺酮类药物的半衰期通常不改变。但是,仅仅由于衰老造成的影响很小,且对不同药物的影响也不一样,所以无需对老年患者统一调整剂量。只有在肌酸酐清除率明显下降的情况下,才有必要对主要由肾代谢的喹诺酮类药物进行剂量调整。未见有喹诺酮类药物与年龄相关的不良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7.
滥用喹诺酮类药致神经毒性反应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喹诺酮类药为人工合成抗菌药,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强、口服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近几年来临床上人为的扩大用药人群及加大用药剂量,有关不良反应的报道亦日渐增多。我们收集了2000年10月—2004年9月我院经治的因应用喹诺酮类药200病例中致神经系统毒性反应30例,反应率达1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光毒性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分别介绍了光毒性的构效关系、分子机制、体内外研究方法、临床试验数据及其分析。为今后对该领域研究的开展、临床上合理应用喹诺酮类药物、预防和减少光毒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阐述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调查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探究避免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 利用回顾分析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45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共45起不良反应,涉及5种喹诺酮类药物.其中倍氟沙星致不良反应最多,高达24起.结论 临床医生在使用喹诺酮类药物时,要掌握其作用机制,按病情合理安排患者服药.尽量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氟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便采取措施,警惕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 对182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2例不良反应涉及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左氧氟沙星、环丙杀星和加替沙星分别为81例(44.50%)、45例(24.72%)和38例(20.87%);不良反应累及人体10个系统,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9例(37.9%),其次为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分别为42例(23.1%)、23例(12.6%).结论 应对氟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加以重视,及时发现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喹诺酮类药物对幼龄大鼠、兔软骨细胞的相对毒性及对细胞外增殖和蛋白多糖分泌的影响。方法检索中国核心期刊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数据库近三年有关喹诺酮类药物对软骨细胞毒性的相关研究报告114篇,分类立项进行Meta分析。结果喹诺酮类药物使细胞形态发生改变,对幼龄大鼠及兔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对蛋白多糖分泌具有抑制作用,随幼龄鼠、兔周龄增大而减弱,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增强。结论喹诺酮类药物对幼龄大鼠、兔软骨细胞增殖和蛋白多糖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15.
蒽环类药物(AC)是一类高效的化疗药物,广泛用于治疗从实体肿瘤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各种癌症,但剂量累积性的心脏毒性为其临床应用带来了阻碍.目前对于蒽环类药物诱导的心脏毒性(AIC)机制尚不完全了解,也因此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自噬在AIC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对于AC是否增加或减少自噬...  相似文献   

16.
阿霉素心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阐述阿霉素(ADR)心脏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方法通过查阅国内近年来有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ADR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尚有争议,主要集中在自由基的生成、钙超载、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等方面探讨。结论ADR抗肿瘤作用应用广泛,但要防治其心脏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临床发现,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许多感染性疾病中疗效与抗生素相当。由于其使用简便、血中浓度高、细菌不易耐药,远为传统抗生素所不及,近年用于控制一些特殊的难治性感染更显示出卓著效果。概述:第一个喹诺酮类药物萘啶酸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集我院临床分离的常见致病细菌,并分析这些细菌对7种喹诺酮类药物(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克林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K-B法及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并判断结果。结果:临床上,易产生耐药性的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对7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耐药性细菌感染是医院面临的严峻问题。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是减少耐药细菌产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80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ADR占首位的是左氧氟沙星,其次是加替沙星,ADR所涉及药物以注射剂为主.结论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一代新型的抗菌药,在临床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是还应注意到它的不良反应及用药的合理性,尽量避免毒副作用的发生,防止滥用、过量应用,才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  相似文献   

20.
喹诺酮类(qunolones)自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Lesher等发现第一个喹诺酮类抗菌药萘啶酸,都具有吡啶酮酸的共同结构,主要的药理作用机制通过抑制DNA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阻断DNA的复制及影响蛋白质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1].这种作用一般对细菌的选择性高,对人的安全性大.由于其独特的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和较小的临床副作用,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应用,近十余年来,由于药物研究方法的改进,分子结构的简单,使得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一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及临床疗效的地位替代了头孢菌素的临床地位;特别是其在呼吸专业的独特的临床作用和较少引起的二重感染[2],使得喹诺酮类抗菌药更加引起各国医、药工作者的重视.但药物的二重性及耐药现象是任一抗菌药物存在的共同问题,现就其研究进展、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进行简单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