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截骨矫形手术对儿童肘内翻畸形病理形态和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137例截骨矫形手术治疗的儿童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根据创伤后手术时间不同分成两组:A组(创伤后二年内手术组)62例和B组(创伤后二年以上组)75例,进行分析。结果A组患者术前提携角为-25.42°±4.57°,术后提携角为10.17°±3.09°,关节屈伸功能改善21.26°±5.15°,X线病理形态改善接近正常者48例,B组患者术前提携角为-24.68°±6.07°,术后提携角为9.24°±3.43°,关节屈伸功能改善角度为13.29°±6.22°,X线病理形态改善接近正常者32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肘内翻畸形复发、骨折不愈合、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儿童肘内翻畸形尽早手术矫形能够早期恢复上肢力线和肘关节运动轴,有利于肘关节病理形态的修复,而且在矫正畸形的同时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外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儿童创伤性肘内翻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儿童创伤性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1996年7月-2010年6月,收治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后肘内翻畸形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7~14岁,平均10.6岁。左侧12例,右侧8例。13例曾于外院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7例误诊为关节脱位和软组织损伤行石膏外固定。伤后2~12年出现肘关节外观异常和活动受限。术前肘关节活动范围为屈100~150°,平均133.0°;伸0~24°,平均11.7°。肘内翻角度为20~50°,平均32.1°。均采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术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7例患儿获随访,随访时间1~14年,平均5年。X线片示截骨区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5~8周,平均6周。肘关节内翻畸形均获矫正,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范围为屈110~150°,平均135.9°;伸0~27°,平均12.9°。根据Jupiter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4.1%。1例术后1个月拔除克氏针后畸形复发,1年后再次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术矫正。结论外侧闭合楔形截骨术具有操作简便、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创伤性肘内翻畸形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辅助应用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设计改良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并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31例肘内翻畸形患者资料。男12例,女19例;年龄为17~24岁,平均20.6岁;肘内翻角为14°~35°,平均22.4°。术前使用PACS辅助对肘内翻畸形患者进行改良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截骨设计,根据截骨角度计算等腰三角形截骨长度,测量出截骨角度及长度,术中均行外侧切开改良等腰三角形截骨矫形联合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31例患者术后获12~40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31例患者截骨处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7—12周,平均9周。末次随访时提携角为8°~15°,平均11o;患侧肘关节屈伸活动范围为126°~150°,平均139°;旋转范围为134°~160°,平均144°。术后1年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7例,中1例,优良率为96.8%。随访期间未见提携角丢失、神经损伤、骨折畸形愈合及延迟愈合、肘关节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辅助应用PACS对肘内翻畸形患者进行改良肱骨髁上等腰三角形设计,可以精确指导术中截骨长度并确保矫正角度,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锁定钢板治疗成人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7年9月期间武汉市第四医院手外一科收治的19例成人肘内翻畸形患者资料。男3例,女16例;年龄17~27岁,平均20.3岁;左侧13例,右侧6例;肘内翻角为20.7°±2.8°。所有患者术前在医学影像存档和传输系统(PACS)上精确测量健侧提携角及患侧的内翻角,并测算出截骨角度,术中采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锁定钢板固定。末次随访时测量患肘提携角并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获9~32个月(平均14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截骨处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患肘提携角为11.4°±1.6°,患者手术瘢痕平均4 cm(3~5 cm),术后患肢肘内翻畸形与术前对比明显改善,肘关节功能良好。术后采用MEPS评定肘关节功能:优10例,良7例,中2例;采用Bellemore方法评定肘矫形手术疗效:优13例,良6例。2例患者术后出现尺神经部分损伤,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肘关节僵硬。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失效情况,无一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结论术前应用PACS系统精确测量截骨角度,术中应用小切口后外侧入路进行外侧闭合楔形截骨矫形,既确保了矫形角度和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又未留下明显手术瘢痕,外形美观,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青少年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伴肘外翻畸形的手术方法 和治疗效果. 方法 2004年6月-2006年lO月,收治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伴肘外翻畸形5例.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8~17岁.曾于外院行外固定2~3周3例,误诊为软组织损伤2例.外伤后4~12年发现骨折不连伴肘外翻畸形就诊.术前肘外翻角25~55°,平均44.8°;肘关节活动范围为屈135~140°,平均139°;伸0~20°,平均70°1例伴尺神经炎表现,确诊为尺神经不全损伤.入院至手术时间3~7 d.均行髁上内翻楔形短缩截骨和外侧柱重建内固定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按Jupiter等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 结果 5例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28个月,平均20个月.X线片示5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其中髁上内翻楔形短缩截骨区愈合时间为术后5~8周,平均6周;外侧柱重建区为术后3~6个月.肘外翻畸形均矫正,末次随访时肘外翻角-5~10°,平均2°;肘关节屈曲100~135°,平均121.;伸直0~30°,平均13°.根据Jupiter等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2例,良2例,可1例.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牵拉损伤表现,3个月时自行恢复;1例原有尺神经炎表现者,术后6个月症状消失;无其他并发症. 结论 髁上内翻楔形短缩截骨和外侧柱重建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肱骨外髁骨折后骨不连伴肘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的可行性与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共37例肘内翻畸形患者,男21例,女16例;平均年龄(12.9±2.1)岁;有10例合并内旋畸形。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进行治疗。采用配对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患侧肘关节术前及术后的内翻角、屈曲活动及伸直活动度;采用成组设计资料t检验比较患侧及健侧肘关节的提携角、屈曲活动及伸直活动度。 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2.0±0.8)年;截骨均全部愈合,完全愈合时间平均(74±10)d。术后患侧肘关节内翻畸形均明显矫正(t=19.749,P<0.05);患侧肘关节屈曲活动、伸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改善(t=3.279、-10.573,均为P<0.05);术后患侧肘关节提携角、屈曲活动及伸直活动度与健侧比较无差异(均为P>0.05)。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神经损伤发生,无内固定松动、脱落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肱骨髁上楔形截骨矫形联合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具有术中操作简便,内翻畸形矫正明显,内固定强度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肘横纹小切口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横纹小切口复位内外髁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记录肘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3~18个月。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时间3~6周。无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骨化性肌炎、神经损伤、肘内翻或外翻畸形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肘关节屈曲140°~150°、伸直0°~8°,前臂旋前80°~90°、旋后75°~80°;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28例,良2例。结论肘横纹小切口复位治疗儿童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效果好、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治疗高龄屈曲型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方法疗效,并与传统高位胫骨截骨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7月至2007年7月对年龄60~82岁,病史3~20年,屈曲度7°~19°的膝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的3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进行胫骨高位嵌插截骨和传统高位截骨手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屈曲畸形恢复、膝关节功能恢复等情况。要求患者术后第4、6、8、9、10、12、14、16周及5、7、9、12个月复查,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及内翻、屈曲角度纠正情况。术后12个月时根据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并对2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胫骨高位嵌插截骨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9.26±2.23)周,传统高位截骨组平均(11.53±3.15)周,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恢复方面,术后1年,根据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胫骨高位嵌插截骨平均(88.5±4.4)分,优14例,良1例;传统高位截骨组平均(78.1±5.7)分,优8例,良5例,可2例。胫骨高位嵌插截骨组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角度0°~-1.1°,术后平均矫正(13±3.3)°;传统高位截骨组术后膝关节伸直位角度与术前相同,为(14°±3.3)°。两组术后站立位X线测量,FTA平均170.2°(l69.1°~172.3°),平均矫正12.3°~12.5°。结论:胫骨高位嵌插截骨手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隙骨关节炎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同时矫正了膝关节内翻畸形和屈曲畸形,更好地恢复了膝关节的功能,此手术方式明显优于传统的高位截骨术。  相似文献   

9.
背景:肘关节内外翻畸形是肱骨髁上骨折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10%~50%。肘关节畸形可导致肘关节不稳定、尺神经麻痹可能,需要手术矫正。目的:探讨倒“V”复合截骨术治疗成人肘关节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肘关节内翻畸形患者27例。肱骨髁上骨折不愈合4例,无法追溯骨折类型23例。利用倒“V”复合截骨术矫正肘关节畸形。分析矫正前后肘关节畸形角度、活动度改变情况,以改良Mayo评分评估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16.9±7.2)个月,平均愈合时间(4.1±0.6)个月。术前肱-肘-腕角为(-19.8±4.3)°,术后为(5.9±3.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矫正角度15°~35°,平均(25.7±5.2)°。所有患者无切口愈合不良、骨不连、内固定松动断裂,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未出现矫正丢失情况,4例患者矫正术后存在直肘情况;所有患者在术后康复锻炼过程中可达到术前的肘关节活动度,术后3个月肘关节活动度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3个月改良Mayo肘关节评分为(91.7±4.9)分,其中优20例,良5例,可2例,总优良率92.6%(25/27)。结论:倒“V”复合截骨术治疗肘关节内翻畸形切实可靠,矫正效果良好,有利于患者肘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在治疗肘关节内翻畸形上有一定疗效,但存在截骨术前设计方案与实际操作不安全匹配的缺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截骨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22例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18~29岁,平均21岁。既往均有肱骨髁上骨折病史;初次骨折后3个月~1年,平均6个月出现肘内翻畸形;出现畸形后4~17年,平均8年入院手术。术前患侧肘关节提携角为肘内翻16~25°,平均20.6°。肘关节功能采用Flynn评分均为差。术中行肱骨外侧闭合楔形截骨,以2块重建钢板塑形后分别置于肱骨内外侧柱以固定截骨断端。术后无需外固定,早期行功能锻炼。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患侧肘关节提携角为肘外翻0~10°,平均7.5°。患者截骨处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3周,平均10周。术后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无肘内翻复发。末次随访时Flynn评分优17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1%。结论采用肱骨髁上截骨加双钢板固定治疗成人创伤后肘内翻畸形,固定坚强,骨折愈合率高,术后能早期功能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19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分析术后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及肘关节功能等指标。结果19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4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12~23周。未发生手术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疗效:优11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17/19;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80°~140°(109.8°±12.2°),前臂旋转活动度为110°~180°(140.6°±22.6°)。结论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显露充分,复位及内固定操作方便,双钢板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肘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疗效。方法将47例儿童肘内翻畸形患者按固定方法分成两组,均先行肱骨髁上不全楔形截骨,然后分别采用传统克氏针内固定(A组,24例)和骑缝钉内固定(B组,23例)。比较两组术后骨性愈合时间及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幅度。结果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无一例出现肘内翻复发。骨性愈合时间:A组3~3.5(3.1±0.2)个月,较B组的2.2~3.2(2.7±0.4)个月长(P0.05);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幅度:A组135°~154°(144.5°±7.7°),较B组的155°~175°(164.3°±7.3°)小(P0.05)。结论采取骑缝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内固定可靠,骨折端愈合较快,肘关节功能恢复快,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原位固定二期截骨矫形分期联合手术矫治儿童肱骨外髁骨不连合并肘外翻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小儿骨科诊疗中心收治8例儿童肱骨外髁骨不连合并肘外翻患儿资料。男5例,女3例;左侧5例,右侧3例;受伤年龄为6~14岁(平均1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6年(平均4年)。一期手术采用骨不连断端清理,骨块原位空心钉加压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在骨不连愈合和肘关节功能正常后二期行肱骨髁上内翻截骨矫形术。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提携角和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EPS)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儿术后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4.5个月(27~64个月)。一期手术后肱骨外髁陈旧性骨折骨不连愈合时间平均81.3 d(55~120 d);二期截骨矫形手术后所有截骨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51.1 d(45~60 d)。术前、末次随访时患儿肘关节活动度分别为129.0°±4.6°、138.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8例患儿健侧的提携角平均5.4°(3°~8°)。术前、末次随访时患儿患侧的提携角分别是31.9°±4.7°(25°~42°)、4.0°±2.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MEPS评分为(57.5±6.5)分,良4例,差4例;末次随访时MEPS评分为(95.9±3.4)分,优秀6例,良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一期原位固定骨不连断端清理,骨块原位空心钉加压固定,自体髂骨植骨;二期肱骨髁上内翻截骨矫形治疗儿童肱骨外髁骨不连合并肘外翻畸形,手术效果良好,术中对外髁骨块血供的保护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IPPO技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外侧小切口置入锁定钢板桥接固定治疗21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干骨折患者。结果手术时间52~80 min;术中出血量120~250 ml,术后无输血。患者伤口全部一期愈合。21例均获随访,时间9~15个月,骨折均愈合,X线片复查骨折对位对线良好。近期随访肩关节ROM:前屈130°~150°、后伸20°~35°、外展140°~165°、内收50°~65°;根据HSS肩关节功能评分评定,优8例,良9例,中3例,差1例。肘关节ROM:伸展5°~15°、屈曲125°~140°;根据Mayo肘关节评分评估,结果为优7例,良12例,中1例,差1例。结论外侧入路置入锁定钢板MIPPO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愈合率高,是治疗老年肱骨干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辅助下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MIPPO)技术锁定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临时复位固定下MIPPO技术锁定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结果术中出血量50~100 ml,手术时间50~120 min。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X线片显示解剖复位7例,功能复位25例。无感染、骨不连、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肩关节功能Neer评分:优27例,良3例,差2例;肘关节功能Mayo评分:优25例,良4例,差3例;肩关节活动度:上举145°~180°30例、90°~144°2例,前屈45°~90°32例,后伸20°~40°27例、0°~19°5例,内收20°~40°31例、0°~19°1例,外旋45°~60°26例、0°~44°6例,内旋45°~70°29例、0°~44°3例;肘关节活动度:屈135°~150°29例、90°~134°3例,伸5°~10°25例、0°~4°7例。结论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下,采用MIPPO技术锁定钢板前置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骨折愈合快、术后肩关节功能良好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切开两种不同入路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7例分别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和肱三头肌切开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的老年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①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②术后3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③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采用MEPS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2±2.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及深部感染,无尺神经损伤。两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3.5)天和(18±3.0)天,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7±1.5)周和(7±1.3)周,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肘关节主动屈伸活动范围:A组:屈曲90°~137°,平均125°,伸直0°~27°,平均19°;B组:屈曲90°~129°,平均123°,伸直0°~21°,平均15°。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根据MEPS肘关节评分:A组:优9例,良13例,可4例,优良率为84.62%;B组:优2例,良12例,可7例,优良率为66.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出现尺骨鹰嘴截骨处内固定松动2例,B组无内固定松动病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入路均安全有效,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较肱三头肌切开入路可获得更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增加了内固定松动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2年1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的26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4例,女12例;年龄31~86岁,平均46.6岁;左侧15例,右侧11例.原始骨折按照AO分型:C1型3例,C2型14例,C3型9例;开放性骨折10例.此次治疗除4例行全肘关节置换术外,其余22例采用重新内固定+自体骨植骨,其中4例患者发生再次内固定失效、骨折不愈合,经二次手术治愈.总结并分析骨折术后不愈合的原因和治疗方法.结果 26例患者最终治疗前共进行30次手术(其中有4例患者进行了 2次手术),其中不稳定固定28次,术后行石膏外固定16例,有明显骨缺损21例.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1.4个月(4~41个月).4例行人工全肘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肘关节平均屈曲112°(90°~130°),伸直18°(0~35°);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平均85分(80~90分).其余22例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此22例患者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55.0°±9.0°(40°~80°),MEPS评分(47.3±7.8)分(35~60分),其中可4例,差18例;术后平均屈伸66.8°±10.5°(50°~90°),MEPS评分(81.4±11.1)分(65~100分),其中优7例,良9例,可6例;术后与术前肘关节平均屈伸和MEP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的固定、石膏外固定所致肘关节僵硬、明显骨缺损是肱骨髁间骨折术后不愈合的最主要原因.双接骨板垂直固定或平行固定是更加稳定的固定,结合结构性植骨,可使骨折获得愈合,但最终的肘关节屈伸范围仍较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微型钛板治疗复杂桡骨头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21例复杂桡骨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微型钛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其中MasonⅡ型14例,Ⅲ型7例。均采用肘关节后外侧切口,骨折复位后克氏针辅助固定,再行指骨钛板螺钉固定,确认关节面平整,关节旋转及伸屈运动无阻碍。术后予石膏外固定2~4周,石膏拆除后开始渐进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手术时间50~80 min,平均(65±15)min。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4.5(5~24)个月,术后3~5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肘关节屈平均115°(110°~125°),伸平均5°(0°~10°),旋前平均55°(50°~60°),旋后平均50°(40°~60°)。1例遗留轻度肘关节疼痛;无肘关节外翻不稳定及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根据Broberg和Morrey评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8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85.7%。结论运用微型钛板固定桡骨头骨折安全可行,能更好地恢复桡骨头关节面的解剖结构,并有效固定,为早期肘关节功能锻炼提供了稳定性,有利于肘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