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HCR基因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18例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及127例正常人对照组的HCR基因第4外显子第307位点基因多态性.从抗凝血中抽提DNA,用PCR-RFLP法和PCR产物直接测序法鉴定基因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 HCR-307位点核苷酸存在C、T二态性,表现为CC纯合、TF纯合、CT杂合三种基因型,病例组TF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CR-307位点的C→T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寻常性银屑病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以红斑鳞屑为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可分为4种临床类型:寻常性、关节病性、红皮病性和脓疱性,其中寻常性银屑病占99%以上.目前普遍认为,银屑病是在环境因素刺激下由遗传背景控制的免疫失衡性疾病,遗传流行病学和遗传学研究均证实,银屑病是一种多因子遗传模式的复杂疾病,它涉及到多个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基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1-2].迄今为止,国内外的研究小组应用连锁分析的方法,在全基因组范围内发现10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即PSORS 1~10,已载人人类孟德尔遗传在线(OMIM)数据库,其中PSORS 1(6p)被认为是银屑病最重要的易感位点,有研究发现该区域的肿瘤坏死因子(TNF)基因和银屑病相关,极可能是银屑病的一个重要候选基因[3-4].本文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方法,对TNFα-238和-308基因座和TNFβ+252基因座多态性与河南豫北地区汉族群体银屑病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测定中国新疆汉族非家系寻常性银屑病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研究SPRR2E基因与新疆汉族银屑病发病的关系。方法从新疆汉族正常人和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用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SPRR2E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序列,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SPRR2E基因编码区第156核苷酸(+156bp)处存在A或G二态性,可表现为AA纯合、GG纯合和AG杂合三种基因型,病例组AA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RR2E基因外显子编码区序列的第156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汉族非家系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4.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迄今为止,在OMIM中收录了7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染色体6p上的PSORS1是当前银屑病的研究热点,是惟一能被持续发现并成功复制的区域,HLA、HCR、CDSN则是该位点最重要的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HAX-1基因序列研究基因多态性与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提取银屑病患者(247例)和正常人(102例)基因组DNA并进行扩增,通过自动测序的方法测定HAX-1基因及启动子区域的序列,检测其SNP位点,并以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①测序结果:测序总长度5313bp,发现1个位于5’UTR的高频SNP。②病例-对照关联分析结果:5’UTR区的SNP位点-104T>G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间的频率分别为53.4%和48.5%,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HAX-1基因5’UTR区的SNP位点-104T>G基因频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病。迄今为止,在OMIM中收录了7个银屑病易感基因位点.染色体6p上的PSORS1是当前银屑病的研究热点,是惟一能被持续发现并成功复制的区域,HLA、HCR、CDSN则是该位点最重要的侯选基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国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PV)与载脂蛋白E(ApoE)等位基因ε2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PCR-RPLP)方法分析汉族人群中100名健康者和101例PV患者的ApoE基因型,其中,包括Ⅰ型银屑病患者83例,Ⅱ型18例。又按严重程度分为三度(其中轻度31例,中度29例、重度41例)进行探讨。结果在PV组ε3/2基因型和ε2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ε2等位基因与PV密切关联(RR=2.9096,x2=5.263,P<0.05)。ε3/2基因和ε2等位基因频率还在Ⅰ型银屑病组和中、重度组中分别明显高于Ⅱ型银屑病和轻度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oE分子可能在银屑病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ε2等位基因可能是PV的-个危险因素,并可能与PV的发病年龄和严重程度有关。PV患者的脂蛋白代谢异常可能是PV病理机制的部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YNE2基因多态性rs2781377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本研究团队前期全外显子组芯片实验对16 786例银屑病患者及22 920例正常对照进行基因分型的结果,采用病例-对照、病例-病例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银屑病患者与正常人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并比较该等位基因及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SYNE2(rs2781377)等位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分层分析结果表明rs2781377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早发型寻常性银屑病相关(P<0.05),家族史(阳性/阴性)、皮损临床类型(点滴型/斑块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分级(轻/中/重度)几个临床表型与rs2781377无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 SYNE2(rs2781377)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发病易感性相关,与早发型寻常型银屑病显著相关,但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家族史、皮损临床类型及病情严重程度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CR基因与银屑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从抗凝血中抽提基因组DNA,用PCP-RFLP法检测HCR基因第4外显子325位点多态性。结果HCR-325位点核苷酸存在C,T多态性,表现为CC纯合、TT纯合、CT杂合三种基因型,病例组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R-325位点的C→T多态性与汉族人群寻常性银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LA-4基因启动子区-1722位点(T/C)多态性和-1661位点(A/G)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寻常型银屑病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对87例寻常型银屑病和116例中国汉族正常对照者进行CILA-4基因-1722位点和-1661位点多态性检测.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银屑病患者CTLA-4基因-1661位点A/G+G/G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3);G等位基因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P=0.002);G等位基因携带者也是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结论: CTLA-4基因启动子区-1661位点G等位基因与中国汉族寻常型银屑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大麻素2型受体在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方法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组化技术检测2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组织及皮损周围组织、10例非银屑病患者的正常皮肤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mRNA和蛋白不同水平的表达情况。 结果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皮损周围组织及正常皮肤中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mRNA表达,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及正常对照组(P < 0.05);三组皮损组织均有大麻素2型受体蛋白表达,且寻常性银屑病组表达明显高于皮损周围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寻常性银屑病皮损组织中大麻素2型受体在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提示大麻素2型受体可能与寻常性银屑病的发生发展有关联。  相似文献   

12.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具体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既往研究发现,银屑病患者基因组存在自身不稳定性,而临床中发现部分银屑病患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损伤,表现为体细胞染色体的突变而发生白血病,尤其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为主。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是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发病的主要原因,而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在维护银屑病基因组稳定性中具有重要作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新疆80例恶性黑素瘤BRAF基因突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RAF基因突变与恶性黑素瘤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PCR及DNA直接测序法对新疆80例恶性黑素瘤及30例正常皮肤石蜡包埋组织BRAF基因11、15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 80例恶性黑素瘤19例发生BRAF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3.8%(19/80);有17例突变发生于15外显子,突变率为89.5% (17/19),其中V600E突变占BRAF基因15外显子突变的88.2% (15/17);2例突变位于11外显子,突变率10.5%(2/19);30例正常皮肤组织均未发现BRAF基因突变。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57.5岁,年龄在60岁以下患者BRAF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60岁以上(χ2 = 6.613,P < 0.05)。黏膜、肢端、非肢端突变率分别为:18.2%(4/21),14.7%(5/34),41.7%(10/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6.167,P < 0.05)。BRAF基因突变与恶性黑素瘤患者性别、民族、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 > 0.05)。结论 BRAF基因仍为新疆地区恶性黑素瘤热点突变基因,且以该基因15外显子V600E突变为主。BRAF基因突变与恶性黑素瘤患者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密切相关,而与民族、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质网氨基肽酶1(ERAP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的遗传关联性。 方法 收集寻常性银屑病患者289例,对照组292例,知情同意后采集外周静脉血5 ml。选择位于ERAP1基因编码区域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利用连接酶检测反应进行基因分型(rs27044、rs30187和rs26653)。利用PLINK1.0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χ2检验比较患者组与对照组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的相对危险度估计值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 CI)。利用Haploview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 结果 rs30187等位基因C及rs26653等位基因G在患者组的频率(分别为0.460 2和0.430 8)、尤其是早发型组中的频率(0.448 5和0.422 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0.534 2和0.501 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s27044、rs30187及rs26653这3个SNP两两间均存在强连锁不平衡(r2 ≥ 0.717,D′ ≥ 0.962)。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在隐性遗传模式下,rs30187在患者组及早发型组的基因型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5和 < 0.016 7)。单倍型分析发现,单倍型(H4:CTC)在患者组的频率(0.050)、尤其是早发型组的频率(0.05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0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 < 0.05、 < 0.016 7)。 结论 ERAP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可能相关,特别是早发型患者。危险单倍型(H4:CTC)可能是寻常性银屑病一个重要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白介素12B(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性别)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ABI Taqman探针荧光PCR技术,对575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和1403例健康对照的DNA样本进行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6887695的基因分型。使用SPSS14.0分析软件,χ2检验比较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不同临床表型组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性。 结果 IL-12B基因多态性位点rs6887695三种基因型(GG、GC、CC)频率在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组分别为42.61%、45.39%和12.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34.42%、47.83%和17.75%;等位基因频率(G、C)患者组分别为65.30%和34.7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8.34%和41.66%,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6.31和16.54,P值均 < 0.01),在慢性斑块状(543例)和急性滴状银屑病患者(32例)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1和12.19,P值均 < 0.01)。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患者组中的频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等位基因G和基因型GG在斑块状患者中的频率高于滴状患者。少儿发病组(35例)与成人发病组(540例)、家族史阳性组(102例)与家族史阴性组(440例)、男性患者组(341例)与女性患者组(234例)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 0.05)。 结论 IL-12B(rs6887695)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性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特别是与斑块状银屑病相关,但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家族史及性别可能无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受体β可变区(TRBV)的优势表达状况,探讨其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以人功能性TRBV家族设计33个上游引物,共同的T细胞受体β恒定区(TRBC)基因设计下游引物,在T细胞受体α恒定区(TRAC)设计引物作为内参,分析寻常性银屑病患者、正常人对照外周血样本各10例,检测各PCR反应管荧光强度,以大于正常人外周血T细胞相应TRBV基因相对表达量(-x+3s)筛选TRBV优势表达基因家族.结果 TRAC扩增产物阈值循环数(Ct)值集中于21~24,银屑病组TRBV2扩增产物Ct与TRAC产物Ct差值平均数银屑病患者为2.98,TRBV5-7为3.24,TRBV6-6/6-9为2.52,TRBV12为2.04,TRBV24为3.56,TRBV29为4.12,其表达与正常人比较均明显增高(P值均<0.05),其中TRBV6-6/6-9、TRBV12、TRBV29在银屑病患者呈优势表达.结论 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RBV基因家族存在优势表达,可能在银屑病T细胞异常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preferential expressions of peripheral blood T cell receptor beta chain variable region (TRBV) subfamilies in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PV), and to estimate their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psoriasis. Methods Thirty-three upstream primers were designed to target the human functional TRBV genes, downstream primers to target the common T cell receptor beta constant (TRBC) gene,with T cell receptor alpha constant (TRAC) gene as the internal reference. Total RNA was extracted from the peripheral blood T cells of 10 health human controls and 10 patients with PV, and transcribed into cDNA.Then, TRBV genes were amplified by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 (RFQ-PCR) an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each samples was detecte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RBV gen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cut-off values (mean expression levels of TRBV subfamilies in the 10 normal controls + 3 standard deviations). Wh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a TRBV subfamily from patients with PV was equal to or higher than the cut-off value, it was considered as the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TRBV subfamily. Results The threshold cycle (Ct) value varied from 21 to 24 for TRAC gene. The difference in the Ct value between TRBV subfamily genes and TRAC gene in patients with PV was 2.98 for TRBV2 gene, 3.24 for TRBV5-7 gene, 2.52 for TRBV6-6/6-9 gene, 2.04 for TRBV 12 gene, 3.56 for TRBV 24 gene, and 4.12 for TRBV 29 gene,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hese subfamily gen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normal controls (all P < 0.05). According to the above standard, TRBV6-6/6-9, TRBV12 and TRBV29 were considered to be preferentially expressed subfamilies. Conclusions There is a preferential expression of TRBV gene subfamilies in peripheral blood of patients with psoriasis vulgaris, which may play a vital role in the abnormal T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s in psoriasi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胎盘型钙黏蛋白(P-cadherin,P-cad)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选择寻常性银屑病患者40例,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血清和皮损中P-cad的表达,另40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寻常性银肩病患者血清中P-cad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中P-cad在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KC)各层均有表达,而正常对照组仅在表皮基底层表达,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与银屑病皮损严重程度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P-cad在寻常性银屑病呈高表达,且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 目的 探讨蒙古族人群寻常性银屑病与HLA-Cw 及DRB1等位基因的相关性,为银屑病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对蒙古族寻常性银屑病患者81例及正常蒙古族100例进行HLA-Cw及DRB1位点的等位基因进行分型。结果 银屑病组HLA- Cw*06,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HLA- Cw*04、DRB1*0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c < 0.05或0.01)。在发病年龄 < 40岁银屑病及家族史阴性患者中HLA- Cw*06、DRB1*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而HLA- Cw*04、DRB1*04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c < 0.05)。在发病年龄≥ 40岁的银屑病及家族史阳性患者中只有HLA- Cw*06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c < 0.05)。结论 HLA- Cw*06、DRB1*07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寻常性银屑病的易感基因。HLA- Cw*04、DRB1*04等位基因可能是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寻常性银屑病发病的保护因子。HLA- DRB1*07可能是发病年龄 < 40岁的银屑病的易感基因,而HLA- Cw*04、DRB1*04则可能是发病年龄 < 40岁银屑病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