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DXA腰椎骨密度诊断评价超声诊断骨质疏松的阈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金标准DXA对骨定量超声的实用性进行评价.方法对291例20~79岁的妇女,排除了继发性骨质疏松,同时做腰椎正侧位骨密度测定和用CM-100型超声骨密度仪做右跟骨SOS测量;用SOS不同的诊断阈值与DXA T≤-2.5的阈值的结果比较.结果SOS诊断阈值为T≤-2.5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3.46%、86.10%和60.14%;SOS的T≤-2.0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32.69%、67.38%和54.98%;SOS的T≤-1.0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4.42%、37.97%和47.42%.以SOS的T≤-2.0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较为适宜.当超声T≤-2.5则敏感度太低,反之T≤-1.0则误诊率高达62.03%且准确度也低.结论建议骨定量超声的诊断阈值为T≤-2.0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目的 促进DXA骨密度测量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提高骨密度诊断的精度.方法 描述DXA骨密度仪测量技术原理和参数,阐述当前骨吸收测量技术的利与弊.结果 提出筛查处于骨折危险状态人群的检测方法.结论 展望未来骨质测量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定量超声法与双能X线吸收法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琼  杨欣  何农  杨军  任幼军  李静 《中国医刊》2007,42(3):50-52
目的 探讨定量超声法(QUS)与双能X线吸收法(DEXA)相比,诊断骨质疏松症(OP)的敏感性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344名健康女性测量右跟骨的强度指数(STI);随机选出其中163名同时测量L1-4、股骨近端BMD,并对两者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STI的骨峰值出现在20~29岁,并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STI与腰椎、股骨近端BMD的相关系数为r=0.435~0.51;QUS与DEXA相比,诊断骨质异常(包括骨质疏松及低骨量)的灵敏度为47.4%~54.2%,特异度为69.7%~80.3%。结论 QUS测量STI与DEXA测量BMD相比,相关关系为中等,诊断OP的敏感性一般,特异性尚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掌骨X线片图像分析对骨质疏松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能量超声(QUS)检查80例女性病人进行手部正位X线摄片,在计算机上测量第二掌骨中部骨横径、髓腔横径及第二掌骨远段光密度值,并计算掌骨指数。将X线片所得数据与QUS测量结果(骨硬度指数)按年龄分组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不同年龄组掌骨指数、骨硬度指数、掌骨远段光密度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1.32~18.29,P<0.05),表现为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掌骨指数、骨硬度指数呈下降趋势,掌骨远段光密度值呈上升趋势。骨硬度指数与掌骨远段光密度值呈线性负相关(r=-0.80,P<0.01),与掌骨指数呈线性正相关(r=0.75,P<0.01)。结论 掌骨X线片图像分析对于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6.
7.
双能X线吸收法动态观察去势雌性大鼠不同部位骨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发病机理和治疗的实验研究常需测定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目前测定动物BMD的方法包括双光子吸收法(DPA)、单光子吸收法(SPA)、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QCT)[1]。这些...  相似文献   

8.
292例正常人全身骨量变化的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正常人全身骨量变化。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292例正常人,其中女性152人,男性140人;年龄10~79岁,每10岁为一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全身骨量、骨密度、腰椎正位骨密度峰值分别位于30~39、20~39和20~29少年龄组,女性峰值均位于30~39岁年龄组。男性各组峰值均大于女性,女性骨丢失多于男性。男性在70~79岁年龄组骨量有上升趋势。腰椎正位骨密度下降较全身明显。结论全身骨密度测量可反映正常人年龄性骨质丢失情况。  相似文献   

9.
马微  杨亚辉 《中外医疗》2009,28(14):166-166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原因。方法常规的X线检查简单另行,仍不失为首选的检查手段。结果X线影响未见明显异常17例,占23.6%。X线影响有明显变化的55例,占76.4%。结论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与绝经时间长短没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用单光子吸收扫描与X线摄片计测法,对54例测试者的骨质疏松情况进行了自身对照测定和比较。结果表明,桡、尺骨骨密度测定值与掌骨指数相关性好,与腰椎指数相关性差,与粗隆评分无相关性。单光子吸收扫描仪诊断外周骨骨质疏松具有可信、准确、灵敏的特点,优于X线摄片计测法,而后者对中轴骨骨质疏松的诊断仍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sis,OP)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诊断检查时,测定部位的不同是否造成漏诊。方法:应用DEXA测定了50例70岁以上临床上有明显的骨质疏松症状者(有症状组)以及50例70岁以上无临床症状的健康体检者(无症状组),对同一检查对象同时测定腰椎(L2-4)正位及左股骨(total)、股骨颈(neck)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比较两组不同部位OP的检出率。结果:50例有症状组腰椎(L2-4)测出OP31例(62%),股骨(total)和股骨颈(neck)共测出OP45例(90%)(t=10.638,P<0.01);,50例无症状组腰椎(L2-4)测出OP20例(40%),股骨(total)和股骨颈(neck)共测出OP38例(76%)(t=13.16,P<0.01);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临床上无论是否合并明显的OP症状,用DEXA诊断检查时,测定部位的不同可能对OP的诊断有影响,髋部OP检出率高于腰椎,最好是同时测定腰椎和髋部的BMD,以防造成漏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放射吸收法(radiographic absorptiometry, RA)测量指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 BMD)筛查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临界值。 方法 招募650名肝肾功能正常的中国绝经后女性受试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测量腰椎L2~L4、左股骨颈的面积BMD值,RA指骨骨密度仪测量非优势手2、3、4指中节指骨的BMD值,构建ROC曲线,探讨RA指骨骨密度作为人群骨质疏松症筛查工具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 当RA指骨骨密度T值取DXA骨密度的诊断金标准T≤-2.5时,敏感度为74.2%,特异度为72.9%;当RA指骨骨密度T值取≤-2.21为判断骨质疏松症的阈值时,其敏感度较高为81.4%,特异度为62.0%。 结论 T≤-2.21可作为RA指骨骨密度筛查中国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临界值。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0):126-133
目的通过测量北京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分析比较北京南北郊区成年人在各年龄段的骨密度差异及随年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DTX-200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北京大兴区成年男性1040例、女性1892例,密云地区成年男性780例、女性423例的非优势前臂桡骨远端1/3处的骨密度,记录BMD值。将检测结果按地区、性别、年龄段分组(每10岁为1个年龄组,分为7个年龄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同地区、同年龄段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在性别间的差异,分别比较同性别、同年龄段成年人的桡骨远端骨密度在北京南北郊区间的差异,分析两地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人在各年龄段的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均值男性均大于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兴区60~69岁年龄段男性、50~59岁年龄组女性的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均值低于密云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大兴区其他各年龄段女性BMD均值略低于或接近于密云地区,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北京大兴区、密云地区成年男性、成年女性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峰值均出现在30~49岁年龄段间,且BMD均值随年龄增高而逐步降低。结论密云地区人群整体骨量稍高于大兴区,但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两地区差异不明显。大兴区、密云地区人群中的50岁以后中老年人群,尤其女性更易发生骨质疏松,应给予适当预防和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梁静  张进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95-96
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与正常人骨密度差异,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的影响,旨在研究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50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的腰椎骨密度,对得到的病例组和对照组骨密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患者骨密度较正常对照组骨密度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骨密度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骨密度未见明显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对骨密度影响不明显,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骨量减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保证诊断效率和可靠性的前提下,为临床骨质疏松症的初步诊断寻找一种优化的骨密度检测策略.方法 共纳入1480名成人受试者,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分别在腰椎(L)1-4和左右髋部(L H和RH)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 以L+L H+RH等3个部位骨密度T-值综合诊断骨质疏松为标准,所有2个部位联合和单部位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女性骨面积大小(BAS)和骨矿物质密度(BMD)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以及BAS与BMD的关系.方法采用Hologic QDR-2000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3390例20~84岁女性L1~L4后前位和左侧股骨近端(全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和转子间)骨矿物质含量(BMC)、BAS和BMD.结果L1~L4的BMC、BAS和BMD峰值均出现在30~34岁组,随后逐年下降,三者变化趋势一致;而股骨近端各部位BMC、BAS和BMD的变化趋势不同,BMC峰值出现在40~44岁组,BAS有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的趋势,BMD峰值出现在20~24岁组.L1~L4的BAS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2,P<0.05);全髋部和大转子部位的BAS与年龄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股骨颈和转子问的BAS与年龄不相关(P值均>0.05).L1~L4(r=0.521)和近端全髋部(r=0.083)的BMD均与BAS呈正相关(P值均=0.000),股骨颈的BMD与BAS呈负相关(r=-0.102,P=0.000),大转子和转子间的BMD均与BAS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使用面积BMD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时,应该重视不同骨骼部位BAS的影响,是否使用体积BMD作为诊断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颜晓东  王风  朱敏嘉  黄忠  陈友华 《广西医学》2002,24(12):1923-1926
目的:评估广西南宁市健康人群骨量和骨质疏松(OP)的发病情况。方法:455名健康人群采用双级X线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髋部、前臂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结果:骨峰值年龄分布:男性髋部骨峰值年龄在40-44岁,腰椎在35-39岁,前臂在30-34岁,女性髋部、腰椎、前臂骨峰值年龄在35-39岁。60岁后OP患病率男性43.75%,女性72.30%,女性峰值骨密度水平较上海等地区低(P<0.05),男性较南京地区、广州地区低(P<0.05)。结论:南宁市健康人群较低的峰值骨密度水平和老年人较高的骨质疏松检出率除与所使用的仪器型号有关外,可能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职业、运动等等环境因素有关系,提高峰值骨密度和对骨质疏松骨折的高危人群进行防治是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体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40名(25—62岁)女性志愿者分成两组(青年组、中老年组),行腰椎MR检查。常规行矢状面T2WI、T1WI及横轴位T2WI。采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法(PRESS)对腰3椎体进行波谱采集,采集到的数据使用SAGE7.0软件进行分析,获得脂峰/水峰峰高(Amp),脂峰,水峰线宽(LW),并计算脂水比(LWR)、脂肪比(FF%)等椎体MRS相关定量指标。结果:青年组LWR平均值为6.204,FF%平均值为0.850;中老年组LWR平均值为21.660,FF%平均值为0.945。中老年组的LWR、FF%明显高于青年组,两组的LWR、FF%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HMRS可无创性评估椎体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对老年骨质疏松女性腰背疼痛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治疗的90例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进行本实验,随机选取其中的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行标准化的疼痛护理管理,另外45例老年骨质疏松女性患者则为对照组,实性一般护理,比较2组病例的护理前后疼痛程度,对疼痛进行评分,以及后期患者心情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经过特殊疼痛护理管理之后的疼痛评分明显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的患者后期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也明显有所下降,全部恢复到正常水平,反之对照组则仍旧存在不少有焦虑及抑郁倾向的患者。结论: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腰背疼痛患者进行特殊的疼痛护理干预确实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水平,且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