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分子生药学课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学勇  刘春生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7):2450-2452
作者从教学的角度,针对分子生药学课程在本科、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结合分子生药学的学科特点,总结分析了分子生药学课程总体概况,详细剖析和归纳了分子生药学课程的三大特点、基本研究内容与任务、学习方法等,展望了分子生药学的发展方向和态势;其目的是简明扼要的让学生对分子生药学课程有一个明晰的、总体的认识,以期达到分子生药学课程教学推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子生药学是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的交叉学科,是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生药学的学科,分子生药学现已成为中医药院校本科规划教材之一。本文分析了中医药院校开设分子生药学课程的现状、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加强分子生药学理论和实验课程、选修课、提升师资等教学手段和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加强中医药院校对分子生药学课程的重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发布说明我国中药材产业进入新的、高水平的发展机遇期;另一方面,"屠呦呦"效应不仅助推了该产业的发展,也预示着该产业的国际竞争日渐剧烈。在机遇与竞争高位并存的新"形势"下,中药材产业现代高级技术人员的培养成为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中药学等相关专业的前沿课程,分子生药学是生药学与分子生物学结合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对培养现代中药材产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分子生药学不仅继承传统生药学的观念,弥补其不足,还处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的前沿,不断地推陈出新,进而促进生药学的发展。这些也是分子生药学的教学难点,很难有统一的教学模式,因此,该文从全国分子生药学教学的现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社会认同、课程自我理论和实践的更新等几个方面阐述可能的教学模式,培养高级中药材产业人才,满足社会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药学是分子生物学和生药学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在学科课程中,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均有其重要意义。各大院校在分子生药学实验课程设置中的首选为"中药分子鉴定",普遍采用传统的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而分子生药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具有极强前瞻性的学科,许多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出现,基础性的实验教学已经不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了解这门学科,所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最新的科研成果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最新科研成果转化的实验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同时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宽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激发学生的科研创新精神。该文对分子生药学学科实验教材的编写、实验平台建设、师资培养、学术交流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展望,希望实验教材内容制定由易到难、由验证性实验到综合性实验,建设合理规范、高效利用的实验平台,实验课程涉及多领域时可由多专业老师共同完成,鼓励积极开展和参与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期促进分子生药学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药的鉴定、生产和成分的一门科学[1]。1995年,黄璐琦在《展望分子生物技术在生药学中的应用》一文中首次提出了"分子生药学"(Molecular Pharmacognosy)的概念[2]。经过20余年的发展,分子生药学逐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2012年,分子生药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相似文献   

6.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随着化学、生物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以及资源学等多学科的介入,该学科已经发展成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与手段来解决生药的品质评价以及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学科。生药学是一门实验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目前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调,现代生药学的理论与技术没能融入到实验教学中,这与学科的发展现状相脱节。本文基于学科研究进展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分析生药学实验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生药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以CNKI收录学术文献资源为数据来源,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对我国生药学领域近10年来科研发展状况、学科发展趋势进行梳理,通过对测量数据分析,揭示领域中核心研究机构、优势研究团队、学科领军人物、学科研究主要问题和研究进展等。研究表明,生药学领域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这两类研究机构占研究成果总量的74.6%,并形成了一批核心学者。从学科间的引用强度和引用时效来看,生药学引用其他学科文献占主导,以吸收和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为主,属于一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学科。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等成为近几年生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ISSR,RAPD,DNA条形码,DNA分子标记等技术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以CNKI收录学术文献资源为数据来源,基于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从文献计量学的视角,对我国生药学领域近10年来科研发展状况、学科发展趋势进行梳理,通过对测量数据分析,揭东领域中核心研究机构、优势研究团队、学科领军人物、学科研究主要问题和研究进展等。研究表明,生药学领域科研人员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研究院,这两类研究机构占研究成果总量的74.6%,并形成了一批核心学者。从学科间的引用强度和引用时效来看,生药学引用其他学科文献占主导,以吸收和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为主,属于一门不断成长和发展的学科。分子鉴定、遗传多样性等成为近几年生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ISSR,RAPD,DNA条形码,DNA分子标记等技术方法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生药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药学>是药学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的基础理论并不深奥,但涉及学科范围广、内容丰富,学习难度较大.笔者根据<生药学>课程的特点,就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从备课、授课和课后辅导三个环节出发,介绍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体会与思考,为以后的<生药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主题:资源、鉴定、质量分子生药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药的分类与鉴定、栽培与保护及有效成分生产的一门科学,是生药学一个极富前瞻性的分支。随着近年来本学科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中药资源和中药鉴定研究领域的作用已得到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识。2012年分子生药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培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中药学科评议组通过半数同意增设"分子生药学"为二级学科。迄今为止,全国已有不少中医药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法在《生药学》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生药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法分析教材内容的特点,重新整合《生药学》教学内容,增加生药分析实验,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其创新能力。结果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为该课程群创建精品课程打下基础。结论有关该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生药学是以天然药物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药学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要求,本研究进行了生药学PBL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初步探索:包括PBL实验教学设计,提出PBL教学模式问题设计的思路与方法,并以具体问题示例进行详细阐述,通过客观分析评价探讨PBL的总体教学效果,研究开展PBL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开设6年的<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特色实验课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对近两年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部调查对象都认为对中药新药研究过程有了一定了解;96% 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合理;70.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课时数;73.3%以上的学生评价本课程较易理解且难度适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本课程能促进对已学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从实验教学优化和整合入手,将中医理论实验课分类。方法:通过优选实验项目、内容重组等措施,将中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实验课程整合为《综合实验》,不断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结果:有效地促进了中医实验教学质量提升。结论:通过中医理论实验课的教学改革,构建实验教学新体系,使学生在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使中医教育质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生药学的历史回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在世纪之交 ,对生药学的发展进行回顾。方法 :查阅国内外的有关资料进行综述。结果 :总结了我国近现代生药学发展的特点。结论 :生药学的发展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赋予新的科学内涵 ,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自然生药学时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吉尔吉斯斯坦野生粗毛甘草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传统鉴别经验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从来源、性状、显微及理化等方面对吉尔吉斯斯坦野生粗毛甘草的品质进行系统分析和评价,确定其品质优良度。结果吉尔吉斯斯坦野生粗毛甘草在生药性状、显微特征方面与我国新疆所产粗毛甘草相差不大,有效成分含量与我国药典规定甘草相比,处于中等水平。结论吉尔吉斯斯坦野生粗毛甘草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本研究为我国野生甘草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为我国与其他药用资源国家的国际交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问卷形式跟踪调研我校中药学专业高职学生对于中药学课程的认知,以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情况,提出中药学课程改进和完善意见.方法 采用问卷调研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级、2013级中药学专业高职学生进行课前课后认知情况对比,分析总结学生对中药学课程的认知及中药学教学中取得的效果.结果 订单式培养的中药学知识需求主要包括中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合理用药、药对及小复方配伍应用等.中药学课程学习后学生对中药知识的认知明显提高,学生普遍认为有收获,同时对教学新尝试较为认可.结论 订单式培养模式,对中药学知识需求更加注重生产实际.当前的教学新尝试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较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仍需根据订单式培养的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中医类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继鹰 《中医教育》2004,23(3):39-40
介绍了中医类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及特色,总结了10余年教学实践的体会,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对策。认为中医类专业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要更多地吸收现代中医药的研究成果,明确重点和知识点,加强多媒体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