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生窒息是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了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 ,我院自 1996年开始坚持实施ABCDE复苏方案 ,坚持产、儿科合作 ,新生儿科医师提前进分娩室、手术室 ,在新生儿出生窒息的急救工作中 ,取得较好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新法复苏组为 1997年 1月~ 1998年 12月本院出生活产新生儿 2 4 78例 ,阿氏评分≤ 7分 131例 ,其中 0~ 3分 15例 ,占 11.4 5 % ;对照组为 1995年 1~12月本院出生活产新生儿 782例 ,阿氏评分≤ 7分119例 ,其中 0~ 3分 19例 ,占 15 .97% ,为旧法复苏组。1.2 指征与方法1.2 .1 对所有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规范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救治流程体会,窒息复苏术与脑损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我院儿科收治108例新生儿进行复苏过程中应用ABCDE复苏方案救治情况。结果108例窒息儿复苏成功103例,抢救成功率为95.3%,抢救成功患儿转儿科治疗后存活儿为101例,抢救时间均在30分钟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与复苏时间呈正比关系。结论加强基层医院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技术的培训工作,争取在有效治疗,实现减少我国新生儿窒息复苏后脑损伤的发生,减轻后遗症提高当地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苏效果的相关性,寻找降低婴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 采用回顾法对浏阳市妇幼保健院1998~2003年出生的249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调查,并对参与窒息复苏人员接受培训情况及转儿科进一步处理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复苏效果显著相关,未接受过复苏培训者窒息发生率为7.82%,接受过强化培训者为2.2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及时转儿科进一步处理与否对其生存结果有影响(P<0.01)。 【结论】 要加强对参与复苏人员的技能训练,并强调实习操作以及复苏后处理,对降低婴儿死亡率切实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的护理措施和相应的护理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本院自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这一期间收治的8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各项生命质量指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死亡患儿。结论:针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给予相应的优质护理干预可以使患儿的呼吸状况得到有效的改善,使患儿的生命质量得到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2008年4月分别采用两种复苏技术处理新生儿窒息的效果。结果:2006年5月~2007年4月新生儿窒息发病率为5.72%,2007年5月~2008年4月窒息发生率下降为3.6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亦有下降。结论:采用新的复苏流程可明显降低新生儿窒息及窒息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臧贤玲  王珏  汤振宇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65-1766
目的:通过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效果,为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制度提供依据。方法:用分级培训方法,对辖区内助产医疗的相关医务人员作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统一培训,并进行测试和效果评价。结果:培训使医务人员复苏知识技能明显提高,不同机构和部门的测试成绩都有显著改善,培训前总体平均成绩为66.67分,培训后平均成绩为85.69,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培训后各助产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培训前下降8.83%,复苏成功率提高16.33%,新生儿窒息死亡率下降30.77%。结论:建立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制度;医务人员复苏技能培训常态化,复训考核规范化,是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8.
胡建玲 《现代医院》2004,4(5):35-36
目的 探讨、研究应用新法复苏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分组对照方法对运用新法复苏和运用旧法复苏进行抢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 ,对比新法复苏与旧法复苏的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和病死率。结果 新法复苏 5min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和总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旧法复苏 (P <0 0 1、P <0 0 1 ) ;新法复苏新生儿重度窒息病死率明显低于旧法复苏(P <0 0 1 )。结论 新法复苏能有效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应加大此项适宜技术的应用、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复苏方法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俐 《中国妇幼保健》1998,13(5):302-304
为了观察新的规范化新生儿复苏(简称新法复苏)与过去常规采用的复苏(旧法复苏)对窒息复苏效果的影响,提高新生儿复苏的成功率,减少由于窒息造成的伤残及死亡,观察了1989、1993及1997年出生的新生儿5383例。其中窒息新生儿186例,将本院采用新法复苏后的1997年出生的新生儿窒息率、死亡率、窒息程度、时间、Apgar评分等与旧法复苏的1989年及部分采用新法复苏的1993年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显示采用新法复苏后的1997年比采用旧法复苏的1989年窒息率从4.4%下降至2.3%,重度窒息率从63.6%下降至32.3%,死亡率从13.1%下降至3.2%,平均窒息时间从7.5min下降至3.3min,平均1minApgar评分从3.7分升高到6.1分,5minApgar评分从7.7分升高至9.7分,两组间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而部分采用新法复苏的效果不肯定。提示新法复苏的彻底全面开展有利于复苏效果的提高,值得广泛深入推广  相似文献   

10.
新式新生儿窒息复苏措施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妇幼保健》2004,19(9):119-119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培训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技术的培训效果,探讨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方法采取课堂讲授与互动强化相结合的集中培训方式,将培训对象对该技术的知晓率、平均成绩分别进行前、后对比分析;分析培训对象对该技术培训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培训对象对该技术知识的知晓率和平均成绩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急需该技术的占97.10%;认为该技术适用的占85.50%;对该技术掌握程度、培训授课形式和互动强化形式满意度均达到了100.00%。结果表明,培训对象不同专业与平均成绩有关(P〈0.05)。结论本次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互动强化环节对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应选择专业对口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力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新生儿复苏培训效果,探讨有效的适用于基层医院的培训方法。方法比较、分析138名学员培训前自我评价与笔试测评成绩和培训后笔试测评成绩;比较其中96名有培训经历者与42名无培训经历者培训前的自我评价与笔试测评成绩和培训后笔试测评成绩;比较46名复训人员首次培训后及复训前、后笔试测评成绩。医院督导评估医疗机构新生儿复苏工作开展情况。结果所有学员培训前自我评价显著高于笔试测评成绩,培训前、后笔试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培训经历者培训前自我评价及笔试测评成绩均显著高于无培训经历者(P<0.05),培训后笔试测评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训人员复训后笔试测评成绩显著高于复训前(P<0.05);培训前仅3家医院开展新法复苏,培训后参加培训单位均能开展该项工作。结论要在西部基层医疗单位开展新生儿复苏工作,除硬件投入外更应重视技术培训,采用与案例结合的操作性培训,强调个人技术规范性与团队合作的流畅性,定期的复训强化和必要的现场督导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及时迅速地缓解及解除新生儿缺氧状态,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率.方法随机选择2001年1月~2003年6月窒息新生儿168例,采用新式复苏措施,即用呼吸复苏气囊+脐静脉注射纳洛酮注射液0.4 mg进行复苏;同时随机选择2000年1~12月窒息新生儿55例,采用传统的复苏措施,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并同时脐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注射液5 ml.两组新生儿出生前均未行特殊处理,出生1分钟Apgar评分基本一致.结果观察组1分钟评分4.7±0.2,5分钟8.0±1.0,10分钟9.0±1.1;而对照组1分钟4.8±0.5,5分钟6.3±0.8,10分钟8.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5分钟及10分钟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观察组新生儿皮肤颜色、哭声、呼吸、心跳、反射及肌张力均比对照组恢复快,效果明显.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复苏气囊+纳洛酮脐静脉注射能迅速改善新生儿缺氧,恢复自主呼吸,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提高新生儿存活力,减少儿童智力障碍,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在临床培训应用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1年开始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操作程序培训及指导后进行复苏后的应用效果评价。选择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2010年至2011年为对照组,2011年至2012年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复苏后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轻度窒息及重度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8%比4.85%,0.29%比0.54%,P均小于0.01)。观察组复苏流程临床应用率,快速评估和正压通气100%,正压通气加心脏按压100%,气管插管70%,药物95%。结论医务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操作程序培训及指导后进行复苏后的应用效果评价,可使医务人员熟练掌握复苏流程并正确操作,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与效果的相关性,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与效果,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方法:以《新生儿复苏教程》为培训资料,于2002年~2003年对全体产、儿科及相关人员进行新生儿复苏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推广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采用回顾法对焦作市妇幼保健院2001年~2005年出生的693例窒息新生儿进行调查,比较分析培训前后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效果。结果:2001年活产新生儿1643例,新生儿窒息160例,复苏成功率95.00%,死亡率4.90‰。2004年活产新生儿1760例,新生儿窒息123例,复苏成功率99.19%,死亡率0.57‰。2005年活产新生儿1820例,新生儿窒息119例,复苏成功率99.16%,死亡率0.55‰。应用规范化复苏技术后,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2001年与2004年相比,χ2=3.9,P<0.05,2001年与2005年相比,χ2=3.78,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2001年与2004年相比,χ2=6.0,P<0.05,2001年与2005年相比,χ2=6.25,P<0.05。且新生儿复苏培训与复苏效果显著相关。结论:加强参与复苏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复苏技术,并强调实习操作。加强产、儿科协作是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调查2015—2020年张掖市新生儿死亡率、窒息导致死亡率和死亡构成比变化情况,分析张掖市第三周期新生儿复苏项目实施效果。在全市范围内普及新生儿复苏技术后,2020年新生儿死亡率较2015年下降了1.42‰,不同年份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93,P<0.01)。此外,发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全市急救网络、复苏工作常态化督导考核等改进措施,为持续提升各级医疗保健机构新生儿复苏水平,进一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和窒息的死亡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及时迅速地缓解及解除新生儿缺氧状态 ,提高新生儿复苏成功率。方法 :随机选择 2 0 0 1年 1月~ 2 0 0 3年6月窒息新生儿 16 8例 ,采用新式复苏措施 ,即用呼吸复苏气囊 +脐静脉注射纳洛酮注射液 0 .4 mg进行复苏 ;同时随机选择 2 0 0 0年 1~ 12月窒息新生儿 5 5例 ,采用传统的复苏措施 ,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并同时脐静脉注射 5 %碳酸氢钠注射液 5 ml。两组新生儿出生前均未行特殊处理 ,出生 1分钟 Apgar评分基本一致。结果 :观察组 1分钟评分 4 .7± 0 .2 ,5分钟 8.0± 1.0 ,10分钟9.0± 1.1;而对照组 1分钟 4 .8± 0 .5 ,5分钟 6 .3± 0 .8,10分钟 8.0± 0 .5 ,两组新生儿 Apgar评分 ,5分钟及 10分钟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且观察组新生儿皮肤颜色、哭声、呼吸、心跳、反射及肌张力均比对照组恢复快 ,效果明显。两组新生儿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有明显差异 ( P<0 .0 5 )。结论 :新生儿呼吸复苏气囊 +纳洛酮脐静脉注射能迅速改善新生儿缺氧 ,恢复自主呼吸 ,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 ,提高新生儿存活力 ,减少儿童智力障碍 ,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19.
上海市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上海市推广应用新生儿复苏适宜技术即ABCDE的复苏方法:A──建立通畅的呼吸道,B──建立呼吸,C──建立正常循环,D──药物治疗,E──评价、监护的方法。推广3年,新生儿死亡率从1992年5.24‰降至1995年4.45‰,可见ABCDE复苏技术的推广应用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窒息112例复苏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措施.方法 存在窒息的患儿生后及时进行复苏,采用ABCDE复苏方案,分为4个步骤:(1)基本步骤包括快速评估、初步复苏及评估;(2)人工呼吸包括面罩或气管插管正压人工呼吸;(3)胸外按压;(4)给予药物或扩容输液.严格遵循:评估→决策→措施→再评估→再决策→再措施程序,循环往复,直到完成复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