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证实的脑动脉瘤病例128例.所有病例均在64排螺旋CT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并进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128例脑动脉瘤中单发109例,多发19例;其中颈内动脉系116例,椎基底动脉12例.平扫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局部见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结节影;增强扫描显示脑动脉局限性膨大,边缘光滑,呈粟粒、囊袋状及梭形,多数病例直径大小在1~5 mm,最小1 mm,最大1例横径为35 mm左右.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时间短,图像显示清晰,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供选用,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脑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名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高度可疑的脑动脉瘤患者,首先应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筛查,对阴性病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CT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1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2例,正常4例。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是一种无创、快速、安全有效的脑动脉瘤检查诊断方法,在临床病例筛查和指导治疗方案选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CTA造影诊断脑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脑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临床诊断为脑动脉狭窄的患者行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CTA对脑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价与DSA呈高度相关(P〈0.05),对脑动脉钙化的显示优于DSA。结论 CTA能清晰地显示脑动脉系统,是诊断脑动脉狭窄的一项较实用的客观可靠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率及病死率均很高,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对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实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手术不仅能清除蛛网膜下腔出血,防止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发生,而且可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2005-01以来笔者所在医院对26例颅内动瘤破裂施行早期动脉瘤夹闭术,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动脉瘤(Isolated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DissectionISMA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ISMAD的64层螺旋CT的CTA表现及临床治疗措施,并根据Yun的标准进行分型。结果 64层螺旋CT轴位图像及后处理图像MPR、MIP、VR均能清楚显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和内膜瓣,其中Ⅰ型4例,Ⅱ型5例,Ⅲ型1例;9例行内科保守治疗,1例行腔内支架治疗。结论 64层螺旋CT有助于ISMAD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对降低肠缺血、坏死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TA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36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CT检查患者230例,CTA检查130例,比较两种检测方式的肺动脉栓塞阳性检出率。结果 360例患者中101例为肺动脉栓塞,阳性率28.06%,其中多发栓塞和单发栓塞分别60例、41例。230例行普通CT增强检查疑似者显示28例为肺动脉栓塞,阳性率12.17%,其中多发性栓塞17例,单发性11例。CTA检查130例中,73例表现为肺动脉栓塞,阳性率56.15%,其中多发栓塞43例,单发30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院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检查具有安全、便捷、有效等众多优势,可为肺动脉栓塞治疗提供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孙超  赵俊武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2):106-107
目的分析头颈部动脉CTA检查在头颈部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1例行头颈部动脉CTA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11例患者的基底动脉,大脑前、中、后动脉等血管管腔阻塞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动脉CTA检查不仅能准确地对头颈部血管病变作出诊断,而且具有操作方便、图像清晰、无创伤等优点,对患者后期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9.
1 病例资料【例 1】 女 ,18岁。 1993年 3月不明原因出现头痛 ,呈进行性加重 ,伴乏力、恶心、呕吐 ,呕吐呈喷射状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无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在当地多家医院诊治 ,症状无改善。在省级某医院行CT扫描发现左侧大脑颞顶叶区有一 1cm× 1 5cm大小的高密度灶 ,边缘不清 ,周围环以低密度水肿带。诊断为左脑部恶性肿瘤。给予化疗及降低颅内压等处理 ,效果不佳。因家属不接受手术治疗自动出院。同年 10月上述症状加重 ,且出现下肢跛行、发热、咳嗽、咳痰 ,痰带血丝 ,入我院。既往无与结核病人密切接触史。查体 :体温 38 4℃ …  相似文献   

10.
从1990-01~1992-04我们通过 CT 检查了诊断6例脑动脉瘤破裂,均经手术和尸体解剖证实,现结合本组6例病例试述 CT 扫描检查诊断脑动脉瘤破裂的体会。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4例,女2例,年龄8岁-60岁,临床表现主要为突然发生剧裂头痛,恶心,呕吐,肢体瘫痪,抽搐,昏迷。均经 CT 急诊检查。CT 装置均为 GE8800,短阵340×340,层厚5mm-10mm。CT 所见:6例中有2例在侧脑室前角间见圆形高密度血肿,血流破入  相似文献   

11.
吴亚丽  叶友兵 《贵州医药》2023,47(1):124-125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患者经头颈部CTA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DSA数字血管造影检查以及头颈部CTA诊断,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探讨DSA与CTA之间的相关性,Kappa检验DSA检查与CTA诊断一致性,最终参照DSA数字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对比分析CTA诊断效能。结果 DSA与CTA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二者表现为正性相关性(P>0.05),Kappa一致性为0.769。参照DSA检查结果,CTA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特异性、灵敏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33%、91.80%、94.85%、93.59%、96.55%。结论 临床诊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狭窄过程中,头颈部CTA诊断结果与金标准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相关性密切,诊断效能突出。  相似文献   

12.
王钢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6):1611-161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经临床诊治和CT检查的脑转移瘤78例。结果:CT显示病灶位于幕上67例,幕下7例,幕上、幕下并存4例。平扫时病灶呈等密度14例,低密度15例,结节状稍高密度32例,密度不均匀17例,肿瘤形态显示清楚49例。多发47例,单发31例。有水肿76例,无水肿2例;69例有中线结构移位,9例无中线结构移位;71例侧脑室受压变形,19例三脑室受压变形并移位,10例四脑室受压移位变形并变窄。结论:颅内多发性占位病变,并有明显的原发病灶者,脑转移瘤则可以肯定;但原发肿瘤不明确,要排除其它多发性病变可能后亦可肯定为脑转移瘤;颅内单发占位者,无论有无原发肿瘤,转移瘤的诊断是比较困难,此时短期CT复查对其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臧海英  李涛 《河北医药》2013,35(10):1538-1539
颅内动脉瘤破裂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早发现颅内动脉瘤并进行干预治疗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DSA一直以来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其检查费用不菲,而且不少研究证实反复行动脉内插管造影对患者动脉内膜存在损伤,且具有1.5%~2%的合并症或死亡的危险[1]。螺旋CT出现以来由于其扫描速度快,成像质量较高,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术前CTA检查对于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63例脑出血并术前CTA检查发现动脉瘤后行手术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根据Rankin评分分级,出院时恢复良好42例,轻度残废13例,重度残废6例,死亡2例。52例术后复查DSA,动脉瘤夹闭完全,载瘤动脉无狭窄;9例术后行CTA复查,动脉瘤夹闭完全。结论 CTA在术前可早期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有助于急诊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刘莎 《中国医药指南》2012,(29):555-555
目的对比分析CTA和MRA两种方法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优缺点,探讨非侵入性的CTA和MRA诊断方式在临床上使用的可行性。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脑外科门诊收治的怀疑存在颅内动脉瘤的患者38例,对患者同时作CTA、MRA两种检查,比较两者的影像资料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CT血管造影(CTA)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都基本上可以诊断出大多数的颅内动脉瘤,为后续的进一步诊断及安排后期治疗或手术提供诊断依据。CTA对于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为96.4%(27/28),MRA的诊断率为89.3%(25/28),MRA对于直径≤10mm的小动脉瘤无法明确诊断。但是CTA存在对比剂过敏的问题。结论 CTA和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疾病方面各有千秋,CTA的高敏性可使其作为颅内动脉瘤的初选检查方法,但MRA不需要注射对比剂,操作更加方便,所有在目前的临床中的使用率更高,随着医疗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TA会成为颅内动脉瘤术前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刘新海  田维泽 《河北医药》2002,24(4):292-292
脑内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占颅内肿瘤的 2 %~ 10 %。由于CT检查在基层医院普遍应用 ,脑转移瘤的报道逐渐增多 ,多数病例经CT检查诊断不困难。但少数无原发肿瘤病史 ,特别是单发脑转移瘤者 ,常不易做出正确诊断。本文分析经手术病理或有明确的原发性恶性肿瘤病史而被CT诊断的脑转移瘤 4 6例 ,旨在提高对脑内转移瘤 ,特别是单发性脑转移瘤的诊断水平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6例中男 30例 ,女 16例 ,年龄33~ 81岁 ,平均 5 7岁。临床症状为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偏瘫、意识障碍 ,个别病例以…  相似文献   

19.
李忠信  肖树凤  于淑靖  祁俊华 《河北医药》2009,31(16):2058-2059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脑动脉瘤破裂诊治中的价值,进而优化检查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动脉瘤破裂108例的CTA与DSA表现,由CT诊断医师与介入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评价2种检查方法在动脉瘤检出数目、部位、破裂口、瘤蒂、瘤内血栓以及载瘤动脉的显示情况,并根据各自检查结果提出治疗方案,比较2种技术的差异。结果动脉瘤检出:CTA共发现动脉瘤122个,其中囊袋状动脉瘤98个,梭形动脉瘤20个。位于前交通动脉32个,后交通动脉58个,大脑中动脉23个,颈内动脉虹吸段9个。除1个后交通动脉瘤DSA未显示和1个大脑中动脉瘤DSA为阴性外(DSA示小动脉分支),其它CTA结果与DSA完全一致。CTA诊断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动脉瘤瘤蒂与载瘤动脉的显示:CTA通过多角度旋转,清晰显示全部98个囊状动脉瘤瘤蒂及载瘤动脉;DSA仅清晰显示其中78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破裂口的显示:CTA显示动脉瘤破裂口(表现为形态不规则突起)73个,DSA显示75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瘤内血栓的显示:CTA显示血栓8个,DSA显示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同时显示SAH伴脑积水49例,脑梗死19例,脑出血9例。CTA提示可介入或手术治疗者102例,由于动脉瘤基底过宽或发出大分支应采取保守治疗6例,DSA有9例因无法显示瘤蒂不能提出治疗意见,其他与CTA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CT血管造影可准确显示脑动脉瘤及脑内病变,可取代DSA作为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检查技术,而DSA主要作为介入治疗的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A及MRA的对术前劲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诊断为颈动脉体瘤的术前CTA和MRA的影像资料,术前行多层螺旋CT对肿瘤行增强扫描的同时行颈动脉CTA检查9例,行MRI及MRA检查3例。结果两种检查均清晰显示了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形态,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 CTA和MRA对颈动脉体瘤均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