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66例高危人群进行CT、UU、NG、HPV、HSV检测,结果显示5种病原体的阳性率依次为CT28.79%、UU28.79%、NG16.67%、HPV12.12%、HSV4.54%,其中11例有混合感染。同时显示PCR具有一次性检测多种病原体,且简便、敏感、特异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应用PCR联合检测5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三种性病病原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混合感染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1]。以往单一方法检测三种性病病原体常会出现漏检。我们用PCR对本所性病门诊1995年4月~9月就诊500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同时进行了三种性病病原体联合检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共500例,男345例,女155例。年龄17~50岁,平均28.5岁。病程1周~3年。均有婚外性交史、配偶感染史或卖淫嫖娼史。依据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和淋病的诊断标准[1]将病例分为两组。NGU组443例,淋病组57例。两组男女性别比分别为2.23∶1和2.16∶1。实验方法 标本取材和PCR具体操作方…  相似文献   

3.
门诊四种STD病原体PCR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诊四种STD病原体PCR检测王秀丽,王椿森,李家文,吴德国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皮肤科(邮政编码430022)我们于1994年1月~5月对10O例STD门诊的淋病(GN)、尖锐湿疣(CA)、非淋菌性尿道炎(NGU)及淋病后尿道炎(PGU)患者的尿...  相似文献   

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199例拟诊STD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淋病双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的检测。NG、CT、UU总检出率分别为25.9%、33.8%和46.8%。其中CT—UU、NG—CT、NG—UU、NG—CT—UU混合感染率分别为21.3%、10.0%、4.7%、6.3%。和省外有关报道不尽相同。单项感染NG.CT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ρ>0.05),UU有显著性差异,女性高于男性(ρ<0.01)。混合感染男性高于女性,但t检验,NG—CT、NG—UU、NG—CT—UU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CT—UU女性高于男性(ρ<0.01)。  相似文献   

5.
性病门诊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我们对性病门诊疑似性传播疾病的399例患者的病原体进行了检测,现将检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性病后前列腺炎的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治疗也日益困难。我科对126例性病后前列腺炎患者,进行了病原体检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STD门诊对有尿道炎症状或可疑感染者,采用PCR法检测淋病双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脱支原体(UU)三种病原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性病门诊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增多的趋势。为了解三种(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支原体UU)病原体合并与交叉感染的关系。笔者自近两年来对300例STD专科门诊的淋病NG、非淋球菌性尿阴道(宫颈)炎的CT、UU进行分别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性传播疾病(STD)发病率在我国呈上升趋势,过去以淋球菌感染为主,但近几年,主要由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引起的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感染率逐渐上升。女性STD的后果比男性更差,许多女性STD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故诊治不及时,而未治的STD可导致生殖方面严重后果。PCR技术的应用为临床实验诊断STD提供了新的手段,对STD早期发现、治疗均有重要意义。我们用PCR对本所性病门诊1995年6月至1997年5月就诊的678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患者三种病原体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生殖道感染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情况。方法:运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192例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生殖道NG、UU和CT。结果:在71例临床诊断为淋病、121例临床诊断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临床送检标本中,检测NG、UU、CT的阳性率分别为11.27%(8/71)、47.62%(30/63)、12.07%(7/58);检测NG UU、NG CT、UU CT、NG UU CT的阳性率分别为2.99%(4/134)、1.55%(2/129)、2.46%(3/122)、1.56%(3/192)。结论:应对性病门诊女性疑似患者进行性病病原体检测,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从1995年8月至1996年12月1759例在我站基因诊断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性病病原体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了解我市性病的流行情况,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和资料:标本来自本站性病科门诊、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以及其他医疗单位...  相似文献   

12.
不同人群中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3组人群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TD门诊患,皮肤科住院患及健康对照生殖道CT的检出率分别为19.89%(38/191),6.67%(4/60),4.35(2/46),前组的CT检出率明显高于后两组的检出率(P<0.05)。表明CT感染与性乱密切相关,另对CT阳性的STD患,同时检查了淋球菌(HGH)和解尿支原体(UU),发现单一CT感染率为26.32%(10/38),混合感染占较大比例(HGH)和解尿支原体(UU),发现单一CT感染率为26.32%(1/38),混合感染占较大比较,CT+NGH或CT+VV和CT+VV+NGH的感染率分别为34.21%(13/38),和39.47%(15/38)。  相似文献   

13.
2109例性病门诊就诊者病原体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性传播疾病(STD)的感染趋势和特点,现将2005年7月。2006年7月来我院性病门诊就诊的2109例患者临床及病原体检测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多聚酶链反应(PCR)在临床上已证实为灵敏度达100%,特异性达94.1%的一种快速,先进的检测方法。其阳性检测率高。避免了漏诊。以便及时发现性病患者或病原体携带者。有效的控制性病的传播。争取早日治疗,早日康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PCR和RPR法检测106例早期梅毒患者的结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毒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迅速上升。本文比较了PCR和RPR对不同病期梅毒患者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06例梅毒患者中男69例,女37例,年龄21~64岁,病程5天~7月。其中硬下疳58例,扁平湿疣22  相似文献   

17.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生殖器溃疡性性病病原体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引起生殖器溃疡性性病病原体的基因芯片技术。方法设计并合成各病原体特异性探针,用点样仪将合成的特异探针点于玻片介质上,并经过点样后处理制备成基因芯片;荧光标记各病原体标准株及临床标本的特异靶基因,进行基因芯片杂交、扫描并分析结果。结果各病原体均可见特异的基因芯片荧光杂交信号:单一病原体出现一种特异荧光信号;混合病原体的不同组合出现相应组合的特异荧光信号。对40例生殖器溃疡临床标本进行芯片杂交检测,并与暗视野显微镜 聚合酶链反应(PCR)及HSV培养 PCR结果比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值分别为0.882和0.947)。另外发现混合感染2例。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的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准确、特异及同时检测多重感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梅毒螺旋体(TP)、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是性传播疾病(STD)中常见的病原体,为了解洛阳地区上述5种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我们对752例门诊疑似STD患者同时进行了TP、NG、CT、UU、MH病原体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分析泌尿生殖道主要病原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淋球菌、念珠菌、滴虫等感染的流行趋势和特征,对我院皮肤科性病门诊近5年就诊患者的检出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