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慢性肾脏疾病(CKD)与心血管疾病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CKD 3期以上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于死于肾衰竭的风险。心房颤动(房颤)是CKD患者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2~3倍。而10%~15%的房颤患者患有CKD。目前研究认为,不是所有控制心率和节律的治疗措施均适用于CKD的房颤患者。此外,对CKD房颤患者是否给予抗凝治疗以及如何给予抗凝治疗也是十分棘手的问题。该文就CKD并发房颤的治疗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刘湘  项丽  张岚  佟光明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6):3274-3279
背景 心房颤动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近年来随着新型抗凝药物的引进,心血管疾病合并心房颤动者的抗凝比例逐渐升高,脑梗死发生率较前下降;但是,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和抗凝治疗现状的研究相对缺乏。目的 探讨同期住院心血管疾病与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远期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评估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者脑梗死的发生率及抗凝现状,以期对该类患者进行早期干预,改善预后。方法 前瞻性连续选取2012年6月-2013年5月入住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持续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2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合并的主要疾病将研究对象分为心血管病组(合并心血管疾病,n=162)和肺病组(合并慢性肺疾病,n=125),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入院次日清晨血液检查、超声心动图数据及CHA2DS2-VASc评分。后续对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记录随访期间患者抗凝等药物使用情况和脑梗死发生情况。结果 肺病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静息心率、心力衰竭比例、右心房内径(RAD)长径、RAD短径、基底段右心室内径(RVD)、肺动脉压力、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HA2DS2-VASc评分、CHA2DS2-VASc评分≥4分的比例高于心血管病组(P<0.05);凝血酶Ⅲ水平低于心血管病组(P<0.05)。两组抗凝药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8);心血管病组使用氯吡格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胺碘酮药物比例高于肺病组(P<0.05)。随访期间,心血管病组共发生脑梗死16例(9.9%),肺病组29例(2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77,P=0.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HA2DS2-VASc评分、RAD短径、肺动脉压力是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同期住院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远期脑梗死发生率高;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人群较心血管疾病合并心房颤动人群存在较高的CHA2DS2-VASc评分、RAD、RVD及肺动脉压力;针对慢性肺疾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应及时评估抗凝指征,加强相应的治疗方案,同时重视心力衰竭、肺炎等合并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在临床上使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8月期间该院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50例,将其随机数字表分对照组(常规临床给药)、观察组(常规联合胺碘酮治疗),各75例,对比2组ICU监护、住院时间,术后窦性心律维持情况等各项指标的数据。结果观察组的ICU监护平均(1.59±1.52)d、住院平均天数(10.26±1.75)d,术后7~30 d的窦性心律维持情况(61.33%、57.33%、53.33%)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胺碘酮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效果可观。  相似文献   

4.
业英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4,35(11):150-15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氧疗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 将 12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方式,实验组采用健康小课堂集中教育,观察2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 对照组遵医行为人数为42人,遵医率为70%;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人数为57人,遵医率为95%。实验组的患者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小课堂明显提高了COPD患者对氧疗的遵医行为,提高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伴高血压患者磁导航引导下射频消融术后应用缬沙坦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46例房颤伴高血压患者在磁导航引导下行射频消融术,术后分为实验组(缬沙坦+氨氯地平)和对照组(氨氯地平),术后随访1年,记录心功能改善及房颤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年随访,两组收缩压均较术前改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29、0.68);术后3月时实验组CRP明显低于对照组(5.8±1.8mg/L vs 7.9±2.5mg/L,P<0.01),房颤复发率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 vs 10,P=0.060),左心房前后径(LA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术后1年时实验组LAD(36.1±2.9mm vs 38.2±3.3mm,P=0.02)、房颤复发率(2 vs 8,P=0.040)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房颤复发14例、术后1年复发10例,复发组患者的持续性房颤比例、术前LAD、随访时LAD均高于未复发组(P均<0.05)。结论 房颤类型、左心房大小是房颤伴高血压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房颤的预测因子之一,缬沙坦可减少术后1年房颤复发率,特别是可以减少术后3个月CRP及术后1年LAD,其疗效独立于缬沙坦的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评价华法林低强度抗凝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分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观察组及华法林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观察组抗凝目标值INR1.5~2.0,对照组抗凝目标值INR2.1~3.0。常规门诊随访,检测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病人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随访3年,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相比,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而出血并发症低强度抗凝组明显低于标准强度对照组(0.0%vs14%,P0.01)。结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INR1.5~2.0)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和慢性肾病发病率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房颤合并慢性肾病患者脑卒中和出血风险增加。抗凝治疗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华法林是临床上房颤患者最常用的抗凝药物,但目前房颤合并终末期肾病患者从华法林治疗中获益的报道较少见。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在房颤抗凝中同样有效,且更加安全、有效、容易管理。目前房颤合并肾病抗凝治疗的观点仍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某社区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现状,分析社区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相关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上海市徐汇区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09年住院、家庭病床和门诊患者中的100例房颤患者,收集其发生血栓栓塞危险因素情况、抗凝药物使用情况,尤其是华法林抗凝应用情况.结果 100例房颤患者中48例(占48%)具有血栓栓塞性高危因素,38例(占38%)具有一项以上中危因素.共72例使用抗凝药物,其中7例使用华法林,华法林使用率仅为7%.对于无抗凝禁忌证的86例房颤患者,抗凝治疗正确率仅为12.79%.使用华法林抗凝组与其非华法林抗凝组在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P>0.05).对于未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原因分析中,患者担心服用后出血是最主要的原因(占32.26%).结论 社区应加强多种形式的针对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知识的宣教,提高患者抗凝治疗的知晓率,进而推动社区房颤患者规范化的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提高心脏起搏频率在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比较28例标准药物治疗的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起搏频率由60次/min提高至70次/min后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及心脏超声资料。结果植入VVI心脏起搏器后患者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的服用率分别由17.9%和14.3%上升至100%和85.7%(P〈0.05);提高起搏频率后所有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有效率为75%;超声指标LVEF、SV、LVEDD并无明显改善(P〉0.05),但CO较调整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70次/min心脏起搏在慢心室率心房颤动伴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冠心病快速房颤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经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快速房颤,中医证型为痰火扰心和心阴不足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0例,使用黄连温胆汤或炙甘草汤加减,合并基础西药治疗.对照组40例,单纯使用基础西药治疗.两组均观察1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和7天各做1次普通心电图及各做1次动态心电图(Holter).结果:完成病例68例,进行分析,临床症候积分、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改善率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基础西药治疗冠心病快速房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索他洛尔与普罗帕酮平行对照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平行对照研究。138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经2周洗脱期后,随机分为索他洛尔组(每日2次,剂量从40 mg/d开始,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渐增,最大剂量320 mg/d。n=68)和普罗帕酮组(每日3次,剂量从450 mg/d开始,根据具体情况,适量渐增,最大剂量不超过800 mg/d。n=70),治疗12周末评价两组疗效。结果:随机、平行对照治疗12周末的总有效率,索他洛尔组为72.06%;普罗帕酮组为62.86%。两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索他洛尔组与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2%和18.57%(P〈0.01)。结论:索他洛尔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普罗帕酮,且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正确的健康教育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的血压控制在较理想的水平。方法对243例住院患者采用专病讲课,主治医师、护士个体指导及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定期高血压病知识教育,再采用自行设计的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分别在患者受教育前与教育后2mo调查评定测试各一次。结果全组患者在经过正确的健康教育后,在药物,饮食、运动监测改变不良习惯等方面的依从性均得到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医务人员正确的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和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8月~2018年08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房颤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患者1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术后两组均给予三联抗栓药物治疗6个月,之后双联抗栓药物治疗至12个月,其中试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CI前后凝血功能,同时观察血栓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试验组比较,对照组aPTT、PT升高更显著(P<0.05)。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在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中的疗效与华法林相当,而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患者飞信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随访是慢性肾脏病(CKD)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工作,本研究通过分析CKD患者飞信随访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探讨这类基于网络平台的随访方式实施的可能性以及需要改进的措施。方法纳入471例慢病门诊的CKD患者,根据患者对飞信邀请短信回复的情况,将同意加入的患者视为依从性好,归入飞信组;不同意加入或不回复的患者视为依从性差,归入非飞信组,分析影响CKD患者飞信随访依从性的可能因素。结果 471例患者中共有236例(50.1%)回复了短信并成功加入飞信平台。不同常住地、文化程度、费用类别患者飞信使用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随访护士接触3次以上的患者飞信使用率也明显高于非接触3次以上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不同CKD分期患者、不同性别患者飞信使用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飞信组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非飞信组(P<0.01),住院次数明显高于非飞信组(P<0.01)。结论 50.1%的CKD患者愿意加入飞信,提示飞信随访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还存在一些阻碍因素,主要包括文化程度、年龄、对医护人员的熟悉信赖度以及地域问题,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来增加CKD患者对飞信随访的依从性,以便更好地推广这类新的随访方式。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需要进行长期有效的健康管理,移动终端APP作为新兴的慢性病管理方式,存在诸多优势。但其如何影响COPD稳定期患者的综合管理效果还有待研究。目的 观察移动终端APP应用对COPD稳定期患者的综合管理效果。方法 将2019年1-12月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80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门诊治疗与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和健康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移动终端APP进行管理。比较干预前与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者COPD相关知识掌握、呼吸技能掌握、心理状况、依从性、肺功能指标、临床症状评估及急性加重的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中对COPD的病因、主要症状、预防措施知识增加的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的掌握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得分,正确服药、饮食控制、呼吸功能锻炼治疗依从性得分和COPD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学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低于干预前,且低于干预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第一秒用力呼气末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FEV1%、FEV1/FVC均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干预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少于干预前,且急诊次数少于干预后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移动终端APP管理COPD稳定期患者,可有效增加其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肺功能指标,缓解临床症状,避免急性加重。  相似文献   

16.
代永红  杨梅 《河北医学》2011,17(6):782-78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及抗凝治疗特点。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0例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房颤病因与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和心肌病显著相关,其中高血压占27.05%、冠心病占26.15%、风心病占25.90%、肺心病占5.13%、心肌病占3.33%。控制心室率主要采用地高辛的患者580例,占74.36%,抗凝治疗使用华法林患者60例,占7.69%,采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472例,占60.51%,血栓栓塞事件发生108例,占13.8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病因以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最多见,控制心室率的治疗以地高辛为主,抗凝治疗中华法林应用不足,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7.
非瓣膜性持续房颤患者抗血栓治疗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我院近 5年来房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血栓治疗情况。方法 :对 5 35例非瓣膜性持续房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调查 ,分析房颤病因 ,抗血栓治疗情况及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情况。结果 :5 35例中 ,其中男性 347例(6 4 .9% ) ,女性 1 88例 (35 .1 % ) ,平均年龄 6 6岁 (6 5 .3± 1 .6 ) ,华法令组 5 2例 (9.7% ) ,维持INR在 2 .0~ 3.0范围 ,无 1例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及严重出血。阿司匹林组 331例 (6 1 .9% ) ,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 76例 (占阿司匹林中2 3% ) ,阿司匹林用量为 5 0~ 1 0 0mg/d ,平均 75mg/d。空白对照组 1 5 2例 (2 8.4 % ) ,出现血栓栓塞性疾病 36例 (占对照组 2 3.7% ) ,总共出现 1 1 2例血栓栓塞性疾病 (占总例数 2 1 % )。结论 :华法令能明显减少房颤相关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 ,服阿司匹林 5 0~ 1 0 0mg/d ,无预防房颤相关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作用 ,但目前临床上存在使用华法令抗凝例数及使用阿司匹林抗血栓剂量严重不足现象 ,应提倡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8.
PBMV术后心房颤动的复律时机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房颤动患者,在PBMV术后心房颤动电转复律的实施时机。方法:前瞻性的观察适合PBMV术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的患者164例,根据电转复律的时间及复律前左房直径的大小,分为A组:左房直径≤50mm,复律时间在术后1个月内;B组:左房直径≤50mm,复律时间在术后3~6个月;C组:左房直径>50mm,复律时间在术后3-6个月;分别观察房颤复律的成功率及窦性心律的维持率,及记录转复时的能量大小,电击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房颤转复的成功率,A组93.02%,B组100%,C组91.3%。A与B比较,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A与C比较,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B与C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转复后半年窦性心律的维持率:A组85%,B组96%,C组85.71%。A与B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A与C比较,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B与C比较,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复律时的能量大小,电击次数,A与C比较,p>0.05,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B与A、B与C比较,p均<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适合PBMV术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伴心房颤动的患者,术后行直流电转复心律是安全、有效的,PBMV术后行电复律治疗的时机应在3~6个月内为宜,此时更有利于复律的成功及窦性心律的维持,并可减少复律能量、电击次数,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傅世英  付兵  董礼航  刘滨  赵玉娟 《黑龙江医学》2009,33(10):721-723,759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华法林对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栓塞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0例房颤患者,其中100例接受口服华法林治疗,1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脑栓塞及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脑栓塞发生率分别为3.30%和6.82%(P>0.05)。华法林组和阿司匹林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8%和3.41%(P<0.05),均无致命性出血的发生。结论华法林对预防房颤脑栓塞的发生具有降低作用,在治疗过程中,把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INR)维持在2.0~3.0,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心房组织中瞬时受体电位通道亚族M7(TRPM7)的mRNA及蛋白水平,探讨TRPM7与房颤心房纤维化的关系.方法:19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于换瓣术中获取约200 mg的右心房肌组织,分为窦律(SR)组9例和房颤(AF)组10例.HE病理染色观察心肌细胞横截面积,Masson染色及心肌纤维化标志物观察心房纤维化,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定量PCR测定心房肌组织中TRPM7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SR组比较,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胶原容积分数、心肌纤维化标志物CTGF、Collagen Ⅰ和CollagenⅢ的mRNA水平、TRPM7的mRNA及蛋白水平在AF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湿性心脏病房颤患者心肌组织中TRPM7的表达增加,可能通过促心房纤维化,参与房颤的发生与维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