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动脉导管未闭 (PDA)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1 5 % [1 ,2 ] 。适时手术处理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999年 8月~ 2 0 0 1年 1 1月 ,本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78例 ,作者改进了传统术式的部分操作 ,对其中 56例进行了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 ,手术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全组患者 56例。男 32例 ,女 2 4例。年龄 1~ 1 4岁 , x±s(5 .5± 1 .8)岁 ;体重 8~ 46kg;血压 90~ 1 2 6mmHg/ 60~ 86mmHg ,平均 (1 1 0± 7) / (74± 6)mmHg(1mmHg=0 .1 33kPa)。家族中均无类似病例记载。1 .2 主要临床症状体… 相似文献
2.
3.
1997年 8月~ 1999年 4月我科共收治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病人 45例 ,其中 36例采取左腋下小切口行动脉导管结扎术 ,效果理想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6例病人中女 2 0例 ,男 16例 ,年龄 1.5~ 13岁。因活动后心慌气急或查体发现心脏杂音来诊。术前心功能均为Ⅰ~Ⅱ级 ,第 2 ,3肋间可闻及连续性杂音 4例。胸片示心胸比例为 0 .5 2~ 0 .78,有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段突出者 2 6例 ,右下肺动脉影加宽者 2 8例 ,反复肺部感染者 16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心脏多普勒超声发现血液… 相似文献
4.
2003年8月至2004年8月,作者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期间,参加动脉导管未闭手术35例,其中20例采用左腋下直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左腋下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33例动脉导管未闭病人行左腋下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假性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本文对此手术方式的优点,适应证及手术并发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7.
8.
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100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87年至1997年为100例少年儿童动脉导管未闭病人进行了左腋下直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手术治疗。现将开展此手术方法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摸所经听诊三角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结扎术的经验。方法 采用左侧肩胛下角内侧斜形切口,小儿长5~6 cm,成人8~10 cm,经听诊三角第4肋间(或经第4肋床),胸膜外到达动脉导管位置,结扎未闭动脉导管28例,年龄2.5~24岁,平均(10±5)岁。结果 全组无肺部并发症和手术死亡,1例两次手术止血。结论 动脉导管未闭可应用经听诊三角切口入路,创伤小,恢复快,肺部并发症少,尤其适应于10岁以下儿童。 相似文献
10.
微创左腋下直切口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创直切口在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997年10月~2004年6月间收治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PDA)中137例,其中单纯腋下直切口94例、腋下直切口加胸膜外43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无输血,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的24h后拔除。结论:该方法美观、损伤小、省时、节省费用、术后护理方便。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内膜剥脱术和血管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方法2003年12月至2006年6月,2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行动脉内膜剥脱术及血管成形术。术前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和经颅多普勒超声测定患者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颈内动脉管腔内径达正常数值,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未见动脉瘤形成。结论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有效的方法之一,应用血管成形术可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为了进一步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原因及总结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27例腹壁切口疝的发生部位、年龄、基础痰病及初次手术情况发生时间等总结其发生原因及据腹壁切口疝疝环大小采取传统手术(直接缝合)或使用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的手术方式.结果 23例发生于纵切口占85.2%.10例为右上腹直肌切口占37%,年龄>60岁为18例占67%,≥70岁11例占40.8%;有基础疾病:糖尿病、慢性咳嗽、低蛋白血症5例,同时合并有高血压、心肌缺血等5例,切口感染(原发病为肠破裂、阑尾穿孔腹膜炎、肠梗阻)7例,同发病有关.疝环直径<5cm,行传统手术方式直接缝合,疝环直径>5cm采用补片行无张力疝修补.随访12~60月均治愈,补片组仅2例有切口下策液肿及积液经引流后治愈.结论 腹壁切口疝病因同腹壁纵切口,年龄>60岁,有糖尿病、慢性咳嗽、腹压升高、低蛋白血症及切口感粢密切相关.而疝环中<5cm(缝合时无张力)采用传统方式直接缝合可治愈,价格适中;疝环直径>5cm,则需用补片修复方可治愈.用补片修复腹壁缺损操作简便、病人无腹壁紧缩感、不易复发及补片反应轻,效果满意,值得推广,但价格较贵. 相似文献
17.
精索静脉结扎术治疗胡桃夹综合征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桃夹综合征(nutcracker syndrome,NCS)又称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是由于先天或后天形体变化等原因致使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夹角变小,左肾静脉受到两者的挤压导致肾静脉血回流受阻,从而引起的以血尿、蛋白尿为主的泌尿系综合征[1].精索静脉曲张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一个主要原因,文献报道在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中有72%伴有左肾静脉受压[2].我们采用开放式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了8例NCS合并左侧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20.
1 临床资料小切口开胸39(男24,女15)例,年龄16~75(平均50.5)岁. 肺癌12,其中中央型肺癌3例,周围型肺癌9例;肺结核瘤2例;恶性胸水8例;自发性气胸肺大疱10例;食管裂孔疝3例,贲门失弛缓症4例. 术前准备同常规开胸手术. 采用单腔或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全身静脉复合麻醉. 采用标准开胸的健侧卧位. 切口自锁骨中线至肩胛下线之间的范围沿肋间走行,长约8~12 cm,以病变的部位选择锁骨中线至腋中线或腋前线至腋后线或腋中线至肩胛线的相应肋间,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将背阔肌及胸大肌游离而不切断,沿欲切开之肋间将前锯肌纤维钝性分开,紧贴下位肋骨上缘切断肋间肌及壁层胸膜,用两副开胸器交叉撑开即可暴露术野进行操作. 关胸时,用10号丝线绕切口上下肋骨间隙缝合3针,关闭胸腔,逐层缝合切口各层组织,其中皮肤层以可吸收线行皮内连续缝合. 应用小切口进行肺叶切除11例;取活检1例;肺楔形切除2例;胸膜固定术8例;肺大疱切除10例;食管裂孔疝修补3例,贲门失弛缓症贲门胃底肌层切开膈肌瓣成形术4例. 开胸时间8~12(平均10)min. 关胸时间15~20(平均17.5)min. 开胸过程中出血量10~20 mL. 术后胸腔引流量70~200(平均130)mL/d. 术后伤口疼痛较标准开胸切口者明显减轻,均不用止痛剂. 术后术侧上肢活动无明显受限,肩关节活动在1 wk内均恢复正常,可耐受大范围的活动. 本组病例中,患者切口7~9 d拆线,全部I期愈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