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麻醉前输入6%羟乙基淀粉对病人血液流变学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例行择期妇科手术的病人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组(HES组)和复方乳酸钠组(LR组),每组15例。麻醉前按20~30ml/(kg·h)的速度分别输入6%羟乙基淀粉注射液(HES组)和复方乳酸钠注射液(LR组)。术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分别与稀释前后测定:全血低切、中切、高切黏度,红细胞比容,全血低切、中切、高切还原黏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结果LR组术中MAP和HR的下降大于HES组(P〈0.05),HES组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预扩容后各组全血黏度高切变率、中切变率明显下降(P〈0.01),全血还原黏度高切变率、血沉、红细胞刚性指数在输液后显著降低(P〈0.05),HES组血浆黏度无变化,LR组显著降低(P〈0.05)。LR组红细胞的聚集性和红细胞变形性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预扩容技术能稳定麻醉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病人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充氧条件下紫外线体外照射对健康人外周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应用血液流变学检测技术,测定了照射前及照射后各30名正常自愿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校正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红细胞刚性指数,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1)紫外线照射后健康人外周血全血粘度、血细胞压积、校正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红细胞刚性指数等均降低,照射前后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2)紫外线照射后血浆粘度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非充氧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后可改善血液的流变性质,为紫外线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难逆性失血性休克早期血液流变学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难逆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特点.方法 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后,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第1组动物观察模型制备结束后180 min内的存活情况,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存活时间(S组).第2~4组动物均在模型制备前取血,为基础值;第2组动物在休克后0 min活杀(SO组);第3组动物在休克后60 min活杀(S1组);第4组动物在休克后120 min活杀(S2组).检测指标包括血乳酸值、全血和血浆黏度、红细胞的变形性和聚集特性.结果 S组的平均放血量为(22.9±3.8)ml/kg,约占总血量的(38.1±6.3)%.在失血性休克后60、120和180 min存活率分别为100%、72%和64%.与基础值比较,失血性休克后0、60和120 min血乳酸值明显升高(P均<0.01),120 min较0 min降低明显(P<0.05);休克后0 min和60 min,在剪切速率为10 s-1、60 s-1和150 s-1时全血黏度均明显降低(P均<0.01),120 min时在剪切速率为10 s-1和60 s-1时,全血黏度明显降低(P均<0.01);失血性休克后0、60和120 min血浆黏度及剪切速率为600 s-1、800 s-1和1 000 s-1时的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在难逆性失血性休克早期,血乳酸值明显升高,其后有所下降,提示机体对代谢紊乱有一定的代偿和修复功能.在难逆性失血性休克后早期的不同时间点,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指数均持续降低,并且在观察期内没有明显的改善.其中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性的变化与休克末微循环淤滞期有所不同,提示失血性休克早期救治应该纠正当时的血液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素E1对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对急性胰腺炎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应用国产前列腺素E1——前列地尔结合传统治疗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36例,设立传统治疗组对照共36例,检测两组血液流变性指标的变化。结果:前列腺素E1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结果显示PGE4,组用药后除纤维蛋白原外,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降低,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组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的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前列腺素E1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AHH)后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变化.为临床合理应用血浆代用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60例脊柱手术患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按20ml/kg在手术开始前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4%琥珀明胶或乳酸林格氏液扩容量,达到高容量血液稀释。检测稀释前后全血粘度、血浆粘度、Hct、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结果:①AHH后循环功能稳定,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胶体液组明显少于晶体液组;②AHH后全血粘度、Hct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降低、细胞变形指数6%羟乙基淀粉组升高。结论:术前AHH可以有效地维持术中循环功能稳定.优化血液流变状态.利于微循环灌注,提高患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量,胶体溶液优于晶体溶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2.硫脲嘧啶对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0.5%的胆盐和4%的胆固醇加入基础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观察2.硫脲嘧啶对模型大鼠血浆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全血表观粘度( ηb)、全血还原粘度( ηre)、血浆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电泳率、红细胞的变形、取向指数、红细胞聚集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脂组TC、TG、LDL.C、GIu、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表观粘度、全血还原粘度明显增高,HDL.C、红细胞的变形及取向指数、、红细胞电泳率降低;与高脂组相比,甲减组大鼠TC、TG、LDL.C、Glu、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还原粘度增高,HDL.C、红细胞的变形及取向指数、红细胞电泳率降低、全血表观粘度降低。结论2.硫脲嘧啶能够升高血糖血脂,恶化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老年高血压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34例高血压组患者,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同时收集30例来我院体验的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两者进行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主要表现在:(1)全血表现粘度在高切,中切,低切,全血坟还原粘度在低切(3.00S^-1,1.00S^-1)及红细胞聚集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2)全血还原粘度在高切(180.0S^-1),低切(10.00S^-1)有显著性差异(P<0.05);(3)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刚性指数及切变率为100.00S^-1,30.00S^-1时的全血还原粘度无差异性(P>0.05)。  相似文献   

8.
急性肾小球肾炎和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流变学改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于入院3日内分别测定急性肾小球肾炎组、特发性肾病综合征组及对照组,血液流变学。结果:急性肾小球肾炎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全血还原粘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肾病综合征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全血还原粘度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肾小球肾炎和特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截然不同,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蝎毒活性肽对兔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为进一步揭示蝎毒活性肽的抗栓溶栓机制我们对蝎毒活性肽对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进行了观察,方法:压力变换法测定全血粘度(BV),血浆粘度(PV),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EDI,EAI)。结果:ASP2.5mg.kg^-1,SVAPs1.6,3.2mg.kg^-1 iv可明显降低PV<HCT<Fib,EAI,升高EAI,从而降低200s^-1和3s^-1BV。结论:SVAPs通过降低BV而改善兔血液变性可能是其抗栓溶栓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传统观点认为肝素口服无效,一般只限注射给药。本文对家兔口服自制 LMWH、UFH胶囊后血液粘度的改变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全血粘度、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有显著性改变(P<0.05)。  相似文献   

11.
去白细胞库存血流变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去除白细胞(WBC)库存血流变特性的变化。方法:选择60例健康献血员,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去WBC组,B组为对照组。应用去白细胞输血滤过器去除WBC,常规保存。取新鲜血(采集后1小时)1周、2周及3周4个时相点,进行WBC、RBC计及全血高切粘度、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及RBC聚集指数(AI)和刚性指数(IR)检测。结果:滤过后WBC显著减少,P<0.01,在3周保存时间内,WBC、RBC计数、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变化,两组高切粘度在第三周显著升高,而低切粘度下降。血浆粘度、AI和IR随保存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两组间比较在第3周AI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滤过能有效降低血液中的WBC,去除WBC库存血可能有利于保护RBC的聚集性,但对血液粘度及RBC变形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糖尿病,NIDM)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细胞流变学改变。方法:对380例Ⅱ糖尿病患者进行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和血浆粘度、血沉、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变形指数和聚集指数等有关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指标进行测定。结果:NIDM患者全血粘度(高切、低切)和血浆粘度增高,血沉增快,红细胞压积增高,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红细胞聚集增强。结论:NIDM患者存在有明显的血液流变和细胞流变的异常。  相似文献   

13.
33例心脑血管病患者经自血光量子治疗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发现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比粘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沉、纤维蛋白原和红细胞电泳时间 8项指标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自血光量子治疗可有效地降低血液粘度,临床上可应用于伴随血液粘度增高的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奥美沙坦组)服用奥美沙坦20~40 mg/d10个月,另选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复方降压片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奥美沙坦组服用奥美沙坦10个月后血压明显下降(P<0.01),全血低切黏度(ηb)、血浆黏度(ηp)及红细胞聚集指数(AI)全血低切还原黏度红细胞电泳纤维蛋白原(Fib)均显著降低(P<0.01);全血高切黏度、全血高切还原黏度、红细胞比容和红细胞刚性指数(RRI)也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仅ηb、ηp及AI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奥美沙坦酯后在血压显著降低的同时,其红细胞聚集性Fib下降和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红细胞比容、血黏度降低。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用血液流变学探讨冠心病发病机制。方法分析了68例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伞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及体外血栓形成指标变化;与68例健康人比较。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还原粘度,全血低切还原粘度,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均高于正常人。体外血栓形成指标:血栓长度、血栓湿重、血栓干重也明显大于健康人。结论血液粘度增高是冠心病的诱因,也是其结果;调整冠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益于冠心病患者治疗;健康人定期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利于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30例脑动脉粥样硬化症男性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 结果显示患者的全血粘度、低切还原粘度、细胞压积、血液相对粘度、红细胞刚性指 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脑血流量,与我院正常参考值在统计学上均 有显著差异,除脑血流量为减少外,其余均为增高。  相似文献   

17.
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临床确诊的脂肪肝病人,同时伴有甘油三酯增高者,比较其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变化,以探讨对临床脂肪肝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分别测定86例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甘油三酯等9项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86例脂肪肝病人全血粘度(高切、低切)、红细胞电泳时间及甘油三酯同时增高者61例,占70.9%.全血粘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电泳时间、甘油三酯同时增高者19例,占22.1%.单纯全血粘度低切增高者6例,占7%.结论脂肪肝病人血液流变学各参数的影响主要是全血粘度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有明显的改变,甘油三酯的增高对血浆粘度及全血还原粘度影响不太明显.可作为临床对脂肪肝病人辅助诊断检查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外科重症病人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外科重症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八住加强医疗病房的重症病人60例与10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充变学指标。结果:外科重症病人的全血高、中、低切粘度,粘弹性,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红细胞压积、血浆粘度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背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异常改变与血管损伤、微循环障碍以及血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密切的联系。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25项参数的变化。设计:同期对照病例分析。单位:新乡医学院医学检验系。对象:①脑梗死组:2002-01/12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7例,均为首发患者,病程4~12h,经头颅CT证实为脑梗死,其诊断标准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②正常对照组:选择同期在本院体检血压正常,无心、脑、肾疾病及糖尿病的健康人53例。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方法:①脑梗死组患者于入院当天进行降纤治疗,注射2支10u克栓酶,分别于第3,5,7天再次注射1支10u的克栓酶。②两组均用肝素钠抗凝的真空采血管抽取空腹静脉血5mL和EDTA-K2抗凝血2mL,测定切变率分别为200s-1,30s-1,5s-1和1s-1时的全血黏度值、全血高切还原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沉方程K值、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③脑梗死组患者首次检测时间为发病24h内(急性期),并于治疗2周后(恢复期)复查上述指标。主要观察指标:两组血液流变学及全血细胞参数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127例,急性期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恢复期有5例患者因出院未能复查。正常对照组53例均无脱落。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外,脑梗死组患者急性期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的全血低切黏度、全血低切还原黏度、全血高切相对指数、全血低切相对指数、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白细胞计数、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已恢复到正常水平(P>0.05)。②与急性期比较,脑梗死组患者恢复期红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基本相似(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存在着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普遍异常,提示血液流变学及血细胞参数异常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西藏高原先心病患者心脏手术期间的血液流变学变化.方法观察高原组(12例)和平原组(12例)患者术前、转流30分、停机后、术后1天、术后3天、术后5天及术后7天的不同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全血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转流期间的各切变率下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均降低(P<0.05),术后1天恢复;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也降低(P<0.05),术后7天才恢复;红细胞刚性指数升高(P<0.05),术后7天恢复.除红细胞刚性指数高原组小于平原组(P<0.05),其他指标高原组均大于平原组(P<0.01).结论高原先心病患者围心脏手术期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性高,红细胞变形性较好,采用控制性稀释技术,有利于微循环灌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