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超大面积胸壁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8月—2020年12月,采用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移植修复胸壁肿瘤术后超大面积复杂胸壁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4例,女8例;年龄28~72岁,平均54.9岁。叶状细胞肉瘤4例,软组织肉瘤2例,肺癌转移胸壁肿瘤1例,乳腺癌复发5例。患者曾行2~7次肿瘤切除手术;其中3例既往行下腹部皮瓣移植手术失败,余9例患者因消瘦不适合采用腹部作为皮瓣供区。创面彻底清创后继发胸壁缺损面积为300~600 cm2;切取皮瓣长(24.7±0.7)cm,皮岛宽(10.6±0.7)cm,股外侧肌瓣长(26.8±0.5)cm,宽(15.3±0.6)cm,血管蒂长度为(7.9±0.6)cm。结果 11例患者肌皮瓣完全成活,肌瓣表面植皮全部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例男性患者胸壁切口裂开,进一步采用大网膜联合皮片移植修复。12例患者重建胸壁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皮瓣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取皮区轻度增生瘢痕,大腿功能无明显影响。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5个月,平均12.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患者。结论 扩大股前外侧肌皮瓣手术操作简便,有效修复面积明显增加,避免了多皮瓣移植,可作为超大面积胸壁缺损修复的挽救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人工补片胸壁重建治疗胸壁巨大缺损的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10月,收治14例胸壁肿瘤患者。男10例,女4例;年龄28~67岁,平均45岁。原发性肿瘤11例,转移性肿瘤3例。肿瘤位于前胸壁5例,后胸壁3例,侧胸壁6例。病程20~270 d。患者均行扩大根治切除术,切除2~5根肋骨,胸壁缺损范围9 cm×7 cm~17 cm×12 cm,采用单层或双层Marlex网片结合自体肌肉瓣覆盖重建胸壁。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胸壁无明显反常呼吸。1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21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与材料有关的宿主反应。患者胸壁无明显畸形,外观良好,呼吸运动时胸壁重建处无不适。1例因肿瘤复发伴肝脏转移死亡。结论人工补片胸壁重建治疗胸壁巨大缺损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大块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24例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大块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联合应用不锈钢丝和绦纶补片进行胸壁重建。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胸壁软化及反常呼吸运动,无切口感染,1例术后发生伤口局部积液。全组患者术后随访1月~10年,无1例钢丝断裂及反常呼吸,胸壁凹陷畸形不明显,胸廓外形的满意率达95.8%(23/24)。结论不锈钢丝和涤纶补片是修复重建胸壁大块缺损的一种很好材料,取材方便,操作简便,胸廓稳定性良好,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胸壁恶性肿瘤复发影响因素。方法 201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0日收治的胸壁恶性肿瘤手术病人32例,均顺利切除胸壁肿瘤,其中限制性根治切除9例,扩大根治切除15例,姑息性切除8例。10例为复发病人,其中二次手术4例,三次手术5例,四次手术1例。结果 术后随访3~60个月,均无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胸壁恶性肿瘤复发主要是由于术前难以明确肿瘤性质和侵及范围导致手术方法不明确、切除范围不足;术中因重建困难未行扩大根治术;术后姑息性切除的病人未行进一步治疗。胸壁肿瘤术前需获取完备的检查资料、制定严密手术方案;术中需达到R0切除;对于姑息性切除的病人术后一定要行进一步治疗,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巨大胸壁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9年6月,为6例患者进行巨大胸壁缺损的修复,其中背阔肌肌皮瓣加钛网1例,逆行背阔肌肌皮瓣加聚丙烯网片和涤纶补片1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1例,双侧胸大肌肌瓣1例,纵行腹直肌肌皮瓣2例.结果 随访1~24个月,皮瓣100%覆盖创面、皮瓣100%成活、心肺功能没有影响、外观满意;并发症:胸壁瘘管1例,胸壁窦道1例经再次清创愈合.结论 巨大胸壁缺损需要分层修复,胸廓缺损可以用鈦网或聚丙烯网片修补,软组织缺损根据部位、大小和范围及周围组织情况,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背阔肌肌皮瓣组织量大、旋转弧度大、血供恒定、容易切取,可作为首选,胸大肌肌瓣、纵行腹直肌肌皮瓣或游离的股前外侧皮瓣,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相似文献   

6.
目的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钛合金胸肋骨,并应用于大范围胸壁缺损的重建修复,以期满足个性化、解剖学的胸壁重建需求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共纳入13例患者,男9例、女4例,年龄46 (24~78)岁。所有患者均使用3D打印钛合金胸肋骨植入物对胸壁缺损进行重建,随访观察1年。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围手术期相关临床数据,并对获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例肋骨肿瘤、6例胸骨肿瘤及1例胸骨化脓性骨髓炎患者最终纳入本研究。所有患者术后均能维持胸壁完整性,未发现反常呼吸现象,达到了个性化及解剖学的修复目的。胸壁缺损面积为(221.0±206.0) cm~2。1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围手术期内无死亡,2例发生肺炎。1年随访期内,未发生植人物断裂、移位、排斥、过敏等现象;1例患者化疗后切口溃疡,3例患者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其中2例患者发生死亡,12例肿瘤患者1年复发率25.0%,死亡率16.7%。结论 3D打印钛合金胸肋骨植入物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胸壁缺损重建修复材料,可以满足个性化、解剖学的胸壁重建修复需求,且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胸壁肿瘤切除后的一期修复重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胸壁肿瘤切除术后胸壁缺损一期修复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2003年3月外科治疗胸壁肿瘤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8~72岁。原发性胸壁肿瘤21例,肺癌侵犯胸壁6例,乳腺癌术后复发2例,放射性坏死和皮肤癌各1例。切除肋骨2~7根,平均3.6根。缺损面积20~220cm^2,平均97.1cm^2。合并肺切除10例,部分膈肌切除2例,胸骨下段切除1例。单纯软组织修复7例(背阔肌 大网膜,背阔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瓣),单纯骨性重建5例(涤纶布或Prolene网),骨性合并软组织修复19例(背阔肌、胸大肌、背阔肌 阔筋膜或大网膜,与涤纶布或Prolene网修复)。结果 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7%),其中切口感染1例,软组织与修复物之间积液2例。无手术死亡。26例获5~57个月随访,术后生存时间6~5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22个月。结论 胸壁肿瘤切除术后造成的巨大缺损,采用胸壁修复重建术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钛网应用于修复胸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2012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胸骨肿瘤病人9例。所有病人均在全麻下行胸骨肿瘤完整切除,并通过设计所需钛网的形状,并一期完成胸骨缺损的修复。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130~175分钟,术中出血量100~240 ml。合并切除部分锁骨或锁骨头3例,切除局部受侵肺1例;合并胸腺切除1例,合并胸大肌肌皮瓣移植2例,其余均采用手术切口周围软组织直接缝合覆盖胸壁。术后限制肩关节活动,避免固定松动。术后5~7天拔除胸壁引流管,复查切口无感染,可见胸壁完整稳定,无胸壁浮动和反常呼吸;胸片显示钛网与骨性胸廓固定情况良好。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例,胸腔积液1例,均予以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病理切缘阴性。结论钛网对胸骨肿瘤切除后重建胸壁塑形效果较好,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及胸壁缺损修补重建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胸壁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肋骨分化型软骨肉瘤、肋骨分化型骨肉瘤、肋骨骨巨细胞瘤及肋骨骨旁骨肉瘤各1例,肺癌胸壁转移癌2例,乳腺癌复发胸壁转移1例。行扩大根治切除4例,姑息性切除2例,限制性切除1例。切除肋骨1-3根,胸壁骨性缺损面积(4 cm×15 cm)-(15 cm×15 cm)。胸壁缺损重建6例:用部分膈肌修补加固下胸壁缺损1例,应用钢丝支架并腹壁转移肌皮瓣修补缺损1例,应用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4例。1例限制性切除患者仅行拉拢缝合,未行胸壁重建。结果应用双层M arlex网片修补骨性缺损并同时覆盖周围肌肉瓣的3例术后胸壁稳定性满意,限制性切除的1例胸壁外观正常,余3例均出现反常呼吸。术后随访6例,时间5月-6年,4例原发性肋骨肿瘤患者均健在,3例转移癌患者死亡1例,失访1例,健在1例。结论依据胸壁缺损的位置和大小,应用双层聚丙烯网片结合自体肌肉瓣覆盖是修补重建胸壁的可靠方法 。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骨性胸壁肿瘤并不常见,约占所有骨肿瘤的7~8%。本文回顾性分析1957年以来的临床53例胸壁肿瘤,其中良性26例,恶性27例,49例为肋骨肿瘤,4例胸骨肿瘤。53例中男女区别不大。主要症状为局部疼痛与肿块,但有12例(22.6%)无症状,在常规X线检查时才发现。5例肿瘤部位在第1—2肋骨者,出现上肢肌肉萎缩无力及臂丛受压疼痛等症状,其中4例恶性,1例良性。4例有胸腔积液者均为恶性肿瘤,包括2例尤文氏肉瘤及2例软骨肉瘤。所有病例均经随访2月~26年,平均8.3年。26例良性肿瘤中,2例位于胸骨,其余均位于肋骨。年龄从4~66岁,平均32岁。其中软骨瘤11例,骨软骨瘤3例,成骨瘤1例,动脉瘤性骨囊肿4例,骨纤维性发育不良4例,嗜酸性肉芽肿3例。这  相似文献   

11.
乳房再造同期乳头、乳晕再造十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 2 0 0 1年 5月至 2 0 0 3年 4月 ,我们共完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一、二期乳房再造 17例 ,其中 10例同时行乳头、乳晕再造 ,效果满意。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①临床一~二期的患者 ;②患者有乳房再造的要求 ;③无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手术禁忌症 ;④具备跟踪治疗及终身随访的条件。本组年龄 32~ 5 3岁 ;未婚 1例 ;肿瘤直径 1 5~2 2cm ;左侧 7例、右侧 3例 ;腹部有剖腹产瘢痕 3例。1 2 乳房及腹部手术切口设计患者取站立或端坐位 ,两上肢自然下垂贴于侧胸壁 ,标画出双侧乳房的轮廓 ,外侧缘距腋前线的距离 ,内侧与胸骨缘的…  相似文献   

12.
外伤性多发性肋骨骨折致胸壁软化是胸外科中一较常见的急症,如累及范围较大,可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我们于1984~1985年应用克氏针内固定法治疔2例胸壁软化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手术方法1.麻醉选择:如单纯做肋骨内固定及血、气胸引流可采用硬膜外麻醉。如同时需施行胸内探查及处理则以气管内插管全麻为佳。2.体位及切口:一般健侧卧位,取后外侧切口或腋中线纵形切口,但对开胸做胸内手术病例以后外侧切口为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切除后胸壁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2011年5月至2018年5月共收治胸壁肿瘤患者31例,其中原发胸壁良性肿瘤6例,原发胸壁恶性肿瘤14例,转移性胸壁恶性肿瘤11例。胸壁缺损类型包括单纯骨性缺损16例,单纯软组织缺损4例,全层缺损11例。骨性胸壁缺损采用补片(7例)、Prolene网片(3例)、网格状钛合金钢板(17例)进行重建。胸壁软组织缺损采用直接对拢缝合(11例)、皮瓣修复(20例)。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呼吸功能良好,无反常呼吸运动。2例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边缘部分坏死,1例带蒂腹直肌肌皮瓣远端部分坏死,1例游离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伤口均愈合。结论外科手术是胸壁肿瘤治疗的主要方法,术后的胸壁缺损按照大小、位置和复杂程度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修复,重建胸壁结构的稳定性及密闭性,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2010年12月,笔者应用逆行股前外侧皮支皮瓣修复膝周韧带样纤维瘤病切除后创面6例,效果满意。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3例,女3例,39~67岁。肿瘤位于膝上外侧部5例,肿瘤扩大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为7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在外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部分背阔肌皮瓣或侧胸壁脂肪筋膜皮瓣重建乳房的效果。方法 2012年9月—2016年9月,收治18例外侧象限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41~65岁,平均46.5岁。浸润性导管癌17例,黏液腺癌1例。均为单发肿物,直径2.5~4.0 cm,距离乳头乳晕3~5 cm。患者乳房体积均为中-小型。保乳术后应用部分背阔肌皮瓣(13例)或侧胸壁脂肪筋膜皮瓣(5例)重建乳房。术后均行放疗。结果术后1例出现部分侧胸壁脂肪筋膜皮瓣坏死合并感染,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16例切口Ⅰ期愈合,2例出现血清肿,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后Ⅱ期愈合。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0个月,平均26.8个月。术后6个月参照Kim等标准评价乳房重建效果,优12例、良4例、一般2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外侧象限乳腺癌保乳术后应用侧胸壁手术切口联合部分背阔肌皮瓣或侧胸壁脂肪筋膜皮瓣重建乳房,可以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16.
病人 男 ,6 0岁。咳嗽、胸痛半年余。查体 :左胸背部肩胛下压痛、叩痛 ;胸部X线片及CT检查示左胸第 3、4肋骨后段骨质呈溶骨性破坏 ,周围软组织块影突入胸腔内。诊断 :胸壁肿瘤 (左 )。2 0 0 1年 5月在全麻下剖左胸探查行胸壁肿瘤根治及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经左胸后外侧第 5肋间切口入胸 ,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肩胛骨内 3、4肋骨上 ,约 11 0cm× 9 2cm× 6 4cm大小 ,左侧第 3~ 5肋骨有部分溶骨性破坏 ,肿瘤组织呈作者单位 :10 0 0 91 北京 ,解放军三零九医院胸心外科 (陈翔、张向华、金文波、祁彦君 ) ;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 (韦立新 )“鱼…  相似文献   

17.
PROLENE网补片在胸壁修补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9年 2月至 2 0 0 1年 3月 ,我们对 7例胸壁恶性肿瘤病人施行肿瘤切除 ,切除后的胸壁缺损采用强生公司生产Prolene网补片 (PMH)修补 ,术后病人恢复良好 ,无术后并发症 ,与以往的修补材料比较 ,修补效果更佳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中男 6例 ,女 1例 ;年龄 2 6~ 73岁 ,平均 5 7岁。病程最长 6个月 ,最短 8天。肿瘤生长在左胸壁 3例、右胸壁 4例 ,以 3~ 7肋骨受累多见 (6 7例 )。查体均发现局部有固定、质硬、压痛的实性肿块 ,但局部皮肤无异常。手术均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 ,选择肿物凸起的皮肤处横形切口 ,进入肌层时应…  相似文献   

18.
胸壁肿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胸壁肿瘤的切除和胸壁缺损的重建方法。方法自1985年7月至2004年10月对113例胸壁肿瘤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良性肿瘤47例,恶性肿瘤66例,48例肿瘤切除后遗留巨大胸壁缺损而采用转移肌瓣、钢丝网、有机玻璃、牛心包片和巴德复合补片等进行修复重建。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恶性肿瘤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1%(38/52),52.2%(24/46)和28.9%(11/38)。结论胸壁肿瘤不论良恶性均首选手术切除,恶性肿瘤应进行胸壁扩大切除并修复胸壁缺损,其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58例胸壁肿瘤的诊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年7月至1993年8月,共收治经病理确诊的胸壁肿瘤58例,现将胸壁肿瘤诊疗的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男39例,女19例。年龄14~71岁,平均43.6岁。恶性肿瘤40例,良性者18例;骨肿瘤23例,软组织肿瘤25例;原发者50例,转移性肿瘤8例,全部病例均得到病理确诊,其中骨肿瘤中良性肿瘤包括软骨瘤2例、骨瘤2例、骨纤维瘤1例,恶性肿瘤包括骨转移瘤6例、骨软骨肉瘤5例、骨髓瘤4例、骨巨细胞瘤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联合带蒂背阔肌皮瓣移植用于肩部巨大肿瘤切除术后功能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移植修复肩部肿瘤术后大面积复杂缺损的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例, 女性4例, 平均年龄41.7岁(范围:29~56岁)。滑膜肉瘤2例, 叶状细胞肉瘤2例, 脂肪肉瘤1例, 纤维肉瘤1例。患者病程6~24个月, 此次术前已接受肿瘤切除术1~5次。患者术中全部采用带蒂背阔肌皮瓣联合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组合移植修复软组织缺损, 同时重建三角肌功能。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肌皮瓣状态、并发症情况、上肢外观和功能情况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截至2021年12月, 6例患者平均随访21.6个月(范围:12~36个月), 术后所有肌皮瓣均存活, 未见严重并发症, 未见肿瘤复发。肌皮瓣重建肩部轮廓外观满意。术后3个月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 确认股外侧肌的神经再支配功能均明显恢复。末次随访时, 3例患者肩关节功能为轻度受限, 2例为中度受限, 1例为重度受限。所有患者自诉肩部不适感较术前明显改善, 均对外观及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