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4 0例发病 12小时内的AMI患者分为PCI组、溶栓组 ,分别于治疗后 1周、4周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 ,并获得左室最大早期舒张血流速度 (E峰 ) ,晚期最大舒张血流速度 (A峰 )得出舒张早期和晚期最大血流速度比 (E/A)和E峰减速时间 (DT) ,左室舒张末期和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DVI,LVESVI)。结果 溶栓组 :溶栓后 4周与 1周相比 ,E峰值增高、A峰值降低、E/A值增加、DT值减少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 ;第 4周的LVEDVI和LVESVI与第 1周的结果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PCI组 :PCI治疗后 4周与后 1周相比E峰值增高、A峰值降低、E/A值增加、DT值减少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0 0 1) ;第 4周的LVEDVI和LVESVI结果与第 1周的结果 ,无明显差异 (P >0 0 5 )。PCI组与溶栓组比较 :治疗1周后 ,PCI组与溶栓组在E峰值、A峰值、E/A值、DT值及LVEDVI和LVESVI结果方面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而 4周PCI组在E峰值增高、A峰值降低、E/A值增加、DT值减少方面较溶栓组有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介入术 ,有利于患者心功能的及早恢复 ,阻止左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通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后左心室重构状况及心脏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406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采集住院期间临床资料,查阅出院后门诊电子病历,记录用药情况、化验、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患者出院6个月后左心室重构状况,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心脏扩大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54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87.2%,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247例患者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出院6个月后103例患者发生心脏扩大。心脏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住院期间心脏扩大、心电图Q波导联数及UCG室壁运动异常节段数目较多,住院期间心功能较差(killip分级),ACEI/ARB终剂量低于指南建议起始剂量的2倍。结论:尽管实施了有效PCI治疗,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心脏扩大,理想药物治疗应引起重视,尤其对于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对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38例ST段抬高的AM I患者经静脉溶栓后常规行延迟PC I(延迟组),然后与经静脉溶栓后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的34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的临床不良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与保守治疗比较,常规施行延迟PC I可以降低住院期间的病死率(0%vs15%,P<0.05),缩短平均住院时间(15 dvs28 d,P<0.05),减少住院期间心绞痛发作(5%vs35%,P<0.05)及再次心肌梗死(0%vs9%,P<0.05);还可以明显降低6个月病死率(3%vs12%,P<0.05)和再住院率(8%vs26%,P<0.05),防止左心室进一步重构,改善患者心脏功能。结论常规施行延迟PC I可以提高AM I患者住院期间和6个月的治疗效果,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黄山首康医院心内科住院期间行急诊介入治疗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60例,心肌梗死部位均在前降支近段,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32例和非心力衰竭组28例。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结果 心力衰竭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梗死前心绞痛比例、术后使用ACEI/ARB/ARNI比例、术后TIMI血流分级均低于非心力衰竭亡组(P<0.05),年龄、糖尿病比例、发病至手术时间(h)、血肌酐(Cr)、血尿酸(UA)、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焦虑量表(SAS)、抑郁量表(SDS)得分心力衰竭组均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前心绞痛(OR=0.214,95%CI:0.066~0.700,P=0.011)、术后高TIMI血流分级(OR=0.227,95%CI:0.040~1.287,P=0.016)是患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评价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CI)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 AMI)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发病后 12 h以内入院的首次前壁 AMI患者行 PCI、尿激酶静脉溶栓、AMI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 2周行超声心动图 ( UCG)筛查有无室壁瘤形成。入选有室壁瘤者并于 2周、12周、2 4周行 UCG检查。结果 共入选患者 76例 ,其中PCI组 2 8例 ( A组 ) ,溶栓组 2 6例 ( B组 ) ,对照组 2 2例 ( C组 )。结果显示 :( 1)治疗后 2周 ,A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 LVESV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 ( LVEDVI)、左心室质量指数 ( L VMI)、局部室壁运动指数 ( RWMI)低于 C组 ( P均 <0 .0 5 ) ,左心室射血分数 ( LVEF)高于 C组 [( 4 8.3 3± 4.5 6) % vs( 3 5 .3 3± 4.2 8) % ,P<0 .0 5 ] ;B组 L VESVI、LVEDVI、LVMI、RWMI低于 C组 ( P均 <0 .0 5 ) ,L VEF高于 C组 ( P<0 .0 5 ) ;A组 LVESVI、L VEDVI低于 B组 ( P均 <0 .0 5 ) ,L VEF高于 B组 ( P<0 .0 5 )。( 2 )治疗后 12周 ,A组 LVESVI、L VEDVI低于 B组 ( P均 <0 .0 5 ) ;A、B组 LVESVI、L VEDVI、L VMI、RWMI均低于 C组 ( P均<0 .0 5 ) ,L VEF均高于 C组 ( P均 <0 .0 5 )。 ( 3 )治疗后 2 4周 A组 L VESVI仍低于 B组 3 6.60  相似文献   

6.
ST段抬高总和预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溶栓后左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T段抬高总和回落百分比(sum-ST-segment resolution,sumSTR)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左心室功能的预示价值.方法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3例,均接受尿激酶20 000~30 000 U/kg静脉溶栓治疗,于溶栓开始前和溶栓开始后120 min做12导联心电图检查,分别测量Ⅰ、aVL、V1-V6导联ST段抬高水平,计算出sumSTR,根据sumSTR水平进行分组,sumSTR等于或超出30%者33例,sumSTR低于30%者20例,两组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入选患者分别于溶栓后1周和3个月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在溶栓后1周时,两组超声心动图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3个月时,sumSTR低于30%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明显升高(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P<0.01).结论 sumSTR可作为预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近期内左心室功能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时间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术后发生脑卒中及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62例行PCI术的AMI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脑卒中分为发生组(29例)和未发生组(1333例).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比较...  相似文献   

8.
介入治疗对高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Zhao M  Hu D  Ma Z  Xu Y  Sun S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11):739-741
目的 观察直接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 (PCI)对高龄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STEMI)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STEMI连续行直接PCI的患者 1 56例 ,对IRA行直接PCI。随访 1~ 1 2个月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 (MACE)的发生率。结果 ≥ 75岁组较 <75岁组中脑卒中比例较高 (P <0 0 5) ,患者发病至再灌注时间延长 (P <0 0 5) ,左室射血分数 (LVEF)降低 (P <0 0 5)。共随访 1 4 5例患者 ,两组住院期发生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差异无显著性 ,但≥ 75岁组心脏性死亡增高 (9 4%比1 8% ,P <0 0 5) ;随访平均 (7 3± 3 2 )个月 ,≥ 75岁组患者总心脏性病死率明显高于 <75岁组(1 2 5 %比 1 8% ,P <0 0 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 75岁与LVEF值降低分别与STEMI患者行直接PCI后心脏性死亡增加密切相关 ,是心脏性死亡事件危险增高的独立预测变量。结论 年龄≥ 75岁因素可能是STEMI患者行直接PCI后心脏性死亡增加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心脏康复训练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550例AMI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脏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各项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对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心脏康复训练干预,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自护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单中心、前瞻性入选STEMI接受急诊PCI的患者451例,其中糖尿病患者93例,非糖尿病患者358例。比较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造影和介入治疗结果、术后1周和6个月心超随访左心室重构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与非糖尿病组比较,糖尿病组患者症状至就诊时间显著延长[(399±106)min比(321±116)min,P=0.006],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增高(65.6%比51.7%,P=0.02),但两组住院期左心功能相似。PCI后6个月心超随访发现,糖尿病组患者左心室重构比例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9.0%比17.3%,P=0.01)。糖尿病(RR 2.10,95%CI 1.31-4.79, P=0.02)、前壁心肌梗死(RR 2.13,95%CI 1.31-4.19,P=0.03)及多支血管病变(RR 2.85,95%CI 1.73-4.67,P=0.01)是STEMI患者发生左心室重构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随访显示,糖尿病组患者因心力衰竭诊断而再次住院的比例增加(12.9%比8.1%,P=0.15)。左心室重构患者(23/89例)发生不良临床事件比例显著高于无左心室重构患者(25.8%比6.6%,P<0.001)。结论糖尿病是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高危因素,因此,制定糖尿病STEMI患者的综合干预策略,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肝素化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血流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18年11月期间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确诊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MEI)后,即刻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 000 U;对照组患者在导管室置入鞘管后,静脉注射普通肝素4 000 U。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观察2组患者肝素给药时间、术前活化凝血时间(ACT)、冠状动脉造影梗死相关动脉血流情况、入院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血管开通时间、高敏肌钙蛋白T(hs-TnT)峰值、B型脑钠肽前体(pro-BNP)峰值、住院期间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天数。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肝素给药时间[(7.5±1.8)vs(47.4±8.6)min]、造影即刻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0级比例(28%vs 38%)、D-to-B时间[(58.4±13.0)vs(63.9±12.9)min]、血管开通时间[(29.2±5.9)vs(32.5±5.4)min]、高血栓负荷比例(30%vs 52%)、hs-TnT峰值[(2 915.4±1 845.9)vs(3 987.4±2 018.8)ng/ml]、pro-BNP峰值[(3 096.4±1 965.2)vs(4 770.5±2 073.5)pg/ml]、住院泵衰竭比例(4%vs 16%)、住院天数[(9.0±1.8)vs(10.1±2.0)d]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CT[(213.2±13.7)vs(67.7±5.1)s]、TIMI 2~3级比例(40.0%vs 18.0%)、LVEF[(56.5±7.7)%vs(51.3±7.0)%]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肝素化可提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再通率,缩短血管开通时间,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及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左心室重构和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2例初次发病、发病时间在12h以内或12~24h之间的AMI患者,行直接PCI;对30例AMI患者行择期PCI。于术后2、15和30周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记录有关心脏事件。结果:术后2、15周直接PCI组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指数(ESVI)、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梗死区室壁运动指数(RWMI)均显著优于择期PCI组(P<0.05或P<0.01)。择期PCI组、直接PCI组15和30周ESVI、EDVI、LVEF及RWMI与2周时比均有显著改善(P<0.05,P<0.01)。至30周时,直接PCI组和择期PCI组EDVI、LVEF和RW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SV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心室壁运动指数在2组间始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PCI及择期PCI均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但直接PCI更优于择期PCI。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22例,根据是否存在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45例和非心力衰竭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心力衰竭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1)。两组患者糖尿病、高血压、血糖、收缩压、梗死前心绞痛、白细胞计数、发病至手术时间、术后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B型钠尿肽(BNP)、β受体阻滞剂之间差异显著(P<0.05,P<0.01)。心力衰竭组患者心肌梗死发病时间<3 h和3~5 h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明显低于非心力衰竭组,发病时间6~12 h和>12 h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心力衰竭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患者年龄、高血压、血糖为心肌梗死急性介入老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梗死前心绞痛、术后TIMI血流为心力衰竭的保护因素。结论发病至手术时间长、年龄大、合并高血压、高血糖的老年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发生风险较高,存在梗死前心绞痛、术后TIMI血流较好的老年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进行延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delay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dPCI)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dPCI组选择ST段抬高的AMI56例,各例于发病后7~14d实施dPCI,对照组为同期入院而未进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的AMI47例。两组均常规应用药物治疗。观察住院期间和随访6个月时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超声心动图的变化。结果6个月时dPCI组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index,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心室室壁节段运动评分指数(left ventricular 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及异常室壁节段恢复率优于对照组,dPCI组总临床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CI可有效抑制左心室重构和改善左心室功能,可能有利于减少远期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庞霞  李平 《临床内科杂志》2005,22(5):308-310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将120例首次AMI患者分成有梗死前心绞痛史组(A组, 68例)和无梗死前心绞痛史组(B组, 52例),在发病12小时内行直接PCI术,分析梗死前心绞痛对肌酸肌酶(CK)峰值浓度、左心室功能和临床转归的影响。结果 (1)A组CK及CK MB峰值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 05); (2)A组冠状动脉自发再通率高于B组(P<0. 05),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B组(P<0. 05); (3)A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B组(P<0. 05); (4)A组心力衰竭发生率及再梗死率低于B组(P<0. 05)。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促进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发生,减少直接PCI术后无再流现象发生,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和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7.
QRS记分可用来判定心肌梗死面积,用其评价左心室功能特别是舒张功能的研究尚少[1]。本研究采用常规12导联心电图分析QRS记分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的关系,为临床估测左心室功能提供更简便的方法。1对象与方法AMI患者45例,全部为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形成原因。方法根据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是否较基线值增加20%将233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非左心室重构组(n=181)和左心室重构组(n=52)。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分析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危险因素。结果 233例患者中52例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1年内发生左心室重构,发生率为22.3%。与非左心室重构组比较,左心室重构组年龄、发病到球囊扩张时间、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增高(P<0.05或P<0.01),前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糖尿病、ST段回落不良比例增加(P<0.05或P<0.01)。左心室重构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前及术后7天血浆脑钠尿肽水平高于非左心室重构组(P<0.05或P<0.01)。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脑钠尿肽水平升高、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ST段回落不良、糖尿病与左心室重构独立相关。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脑钠尿肽水平、肌酸激酶同工酶活性、ST段回落不良、糖尿病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发生左心室重构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的近期影响。方法  10 0例首次 AMI患者 ,按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史分为 A(有心绞痛史 ,5 5例 )、B(无心绞痛史 ,4 5例 ) 2组 ,所有患者均在发病 12 h内行直接 PCI术。术前术后监测心肌酶变化 ;术后 2周行心血池显像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并观察住院期间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及再梗死率、病死率。结果  (1) A组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低于 B组 (P<0 .0 5 )。 (2 ) A组自溶现象发生率高于 B组 (P<0 .0 5 ) ;A组无再流现象发生率低于 B组 (P<0 .0 5 )。 (3) A组左心室射血分数高于 B组 (P<0 .0 5 )。 (4 ) A组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均低于B组 (P<0 .0 5 )。结论 梗死前心绞痛可促进 A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溶现象的产生 ,并可减少直接 PCI术后无再流现象的发生 ,从而改善心室功能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向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3级(TIMI 3级)患者左室功能的状况.方法:分析112例STEMI直接PC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112例中心功能不全的患者52例(心功能不全组),心功能正常的患者60例(心功能正常组),资料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心功能正常组相比,心功能不全组PCI后第1天和第2周,室壁运动减弱,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排血指数(CI)降低,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增加(P<0.01);与PCI术后第1天相比,术后第2周LVEF和CI增加,室壁运动改善(P<0.01).与心功能KillipⅡ级的患者相比,心功能Killip Ⅲ~Ⅳ级的患者LVEF和CI降低,室壁运动减弱,LVED,LVEDV和LVESV增加(P<0.05).相关分析显示,梗死前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和室壁运动积分是前壁STEMI直接PCI前向血流TIMI 3级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P=0.04).结论:前壁STEMI直接PCI前向血流TIMI 3级,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患者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左室扩张,其LVEF的提高可能是通过左室扩张来代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