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雪玲 《内科》2009,4(2):281-284
内皮细胞通过释放内皮源性舒张因子和内皮源性收缩因子,控制着血管的舒张和收缩,在调节血管紧张度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内皮功能失调是触发或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早期标志,在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形成前即可出现。动脉硬化早期阶段可能有动脉壁的增厚和血管内径增加,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且便于超声测量观察,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二级预防的一些重要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脉粥样硬化是累及全身动脉系统,包括冠状动脉、颈动脉和主动脉-股动脉血管床的慢性血管疾病,可导致心肌梗死、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肾病和间歇性跛行。动脉粥样硬化因其可累及全身许多重要器官并引起功能障碍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做好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并成为新世纪的重要课题。 近30年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尤其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3.
外周动脉疾病与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周动脉疾病是一种系统性动脉硬化疾病,它和颈动脉、冠状动脉及其他血管床的动脉粥样硬化有着相同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作为其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和外周动脉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就二者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慢性肾衰竭(CRF)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以下简称血透)患者的主要死因。近年来国外一些研究表明,血清瘦素介导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检测血清瘦素水平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探讨血清瘦素水平与维持性血透患者动脉血管超声变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和足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70例行冠脉造影的患者进行Gensini积分评分。所有患者同时行血管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IMT、粥样斑块面积、Crouse积分以及足背动脉IMT、血管内径、峰值流速,并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从Gensini积分0组到积分4组,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和足背动脉IMT逐渐增高,足背动脉内径和峰值流速逐渐降低;(2)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足背动脉IMT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P<0.01),足背动脉内径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负相关(P<0.01);(3)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斑块Crouse积分、足背动脉IMT以及足背动脉内径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相关因子。结论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和足背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相关性较好,包括冠脉早期病变,通过外周血管超声检查可客观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进展情况,尤其可为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人群的管理和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主动脉瓣硬化和颈动脉斑块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广泛累及全身性动脉系统,主要累及大、中型动脉,特别是中型动脉,如冠状动脉和颈动脉,表现为斑块沉积和管腔狭窄,以不规则性瓣膜增厚为主要表现的主动脉瓣硬化(AVS)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在血管壁以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头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特征。方法选择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13例(糖尿病组),另选取血糖正常脑梗死患者117例(对照组)。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比较2组患者头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分布。结果糖尿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6%vs 83.8%,P=0.003)。糖尿病组颈动脉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软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3.7%、32.9%及13.4%,对照组颈动脉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及软斑块发生率分别为59.9%、27.4%及12.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1458个斑块中,软斑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外段,混合斑块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钙化斑块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对照组773个斑块中,软斑块主要位于大脑中动脉,混合斑块主要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钙化斑块主要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结论血糖升高使脑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概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源CT血管造影对脑梗死(C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收治的CI患者120例,均行双源CT血管造影检查,计算双源CT血管造影对C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观察椎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总动脉中部、颈动脉分叉处及颈总动脉起始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分布情况。结果 120例CI患者中共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84例(117处),检出率为70.0%,包括钙化斑块45例(53.6%),混合型斑块29例(34.5%),软斑10例(11.9%)。117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颈动脉斑块107处(91.5%),椎动脉斑块10处(8.5%);107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颈动脉分叉处50处(42.7%)、颈内动脉颅外段28处(23.9%)、颈总动脉中部16处(13.7%)、颈总动脉起始处13处(11.1%)。结论双源CT血管造影对CI患者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较高,并可准确观察斑块位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收集脑梗死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158例,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分布及程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结果(1)本组中51例存在颅外血管狭窄(颈动脉颅外段36例,椎动脉起始部15例);78例存在颅内动脉狭窄(狭窄动脉共181条,其中大脑中动脉81条、椎动脉远端及基底动脉48条、大脑前动脉22条、大脑后动脉21条、颈内动脉虹吸段9条)。(2)116例患者的颅外血管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共374个斑块形成(稳定斑块212个,不稳定斑块162个)。结论颅外动脉狭窄以颈动脉发生率最高;颅内动脉狭窄以大脑中动脉发生率最高;颅内外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足背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同时深入的研究了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该院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的30例非2型糖尿病患者,超声检查足背动脉、颈动脉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和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在加压和口服药的情况下,两组都有血管内径增大的情况,但是糖尿病组的内径变化率更低;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足背动脉和颈动脉的膜厚度都增加了,并且其足背动脉和颈动脉的异常检出率也要更高,差异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在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以及颈动脉和足背动脉粥样硬化时,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措施,其能够准确的评价出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异常情况,对临床治疗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颈动脉是血液由心脏通向脑部的主要血管,为大型肌弹力型动脉,在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肥胖等高危因素作用下,其病变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病理学基础和危险因素.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易损性无疑是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因,脑卒中是导致老年人永久性丧失独立生活能力甚至致死首要因素之一.有研究发现≥65岁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阳性率达78.7%,颈总动脉动脉内-内膜厚度(IMT)异常者达50.5%,说明老年人群中颈动脉IMT增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很高,增龄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1].而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形成和发展与斑块内的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所以应用超声造影技术无创性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新生微血管的存在和发展对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评价是有重大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多累及全身大、中型动脉,如主动脉、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随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部血管彩超及CT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60例前循环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为病变组,35例未发生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经颈部血管彩超及CTA检查。结果二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有显著差异,颈动脉斑块最常见颈总动脉分叉处,多以病灶同侧多见,易形成血管狭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病关系: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了解血管狭窄对预防或治疗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临床影像学及尸体解剖材料显示,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具有位点特异性,病变常发生在腹主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和外周动脉等大中型动脉分叉处、弯曲处、血管狭窄处,即血管形状发生急剧变化的部位为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高发区[1]。这些部位往往是血流发生扰动,产生低剪切力、  相似文献   

16.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的一致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动脉粥样硬化是多累及全身大、中型动脉,如主动脉、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随冠状动脉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心血管病的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 1 990年全球各地区统计 ,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病占死亡原因的首位。包括心肌梗塞、脑梗塞及其他血管疾病的死亡。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病的预防和治疗 ,主要在于应用抗血小板和抗凝药物。动脉粥样硬化可累及全身许多动脉 ,如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颈动脉、胸及腹主动脉 ,以及下腹的大动脉等 ,造成这些动脉的狭窄、急性或亚急性堵塞。最危险的血栓性事件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塞、脑梗塞及危急的下肢缺血。粥样斑块的破裂或裂隙是血小板的血栓事件的基础。1 血小板在体内的激活血管损伤后 ,流经该血管处的血小板被血管内皮下组…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目前,脑卒中是导致人类残疾的一个主要疾患,居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主要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颈动脉狭窄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或血栓形成,且大部分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栓子脱落堵塞导致的动脉动脉栓塞所致。以往认为脑卒中的危险随着血管狭窄的程度而增加,但有文献报道,许多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在具有中等度狭窄的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成分可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而不管其狭窄的程度。因此,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成分的诊断分析成为目前影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退行性心脏瓣膜病(SDHVD)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SDHVD患者(sDHVD组)和95例无SDHVD者(非SDHVD组)行双侧颈动脉超声及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SDHVD患者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无SDHVD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部位斑块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颈动脉斑块相同,下肢动脉粥样斑块亦与SDHVD密切相关,临床上对SDHVD患者及时行颈动脉或下肢动脉超声有助于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动脉粥样硬化是弥漫性的系统性疾病,主要累及体循环的大中型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见的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为控制冠心病的发病率,及早发现和干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