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侯飓  席兰  宋飞  赵谦  李建兴  曹栋威 《山东医药》2006,46(21):50-51
在B超定位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48例,其中单通道取石43例(90%)、多(两)通道取石5例(10%)。一次取净结石率为85.6%,结石总清除率为93.2%;碎石取石时间为60-180min,平均110min。2例术后发生急性大出血,经肾造瘘引流出血白止;5例结石残留,术后辅助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2~3次结石排净。认为B超定位下经皮肾镜气压弹道碎石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碎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77例。结果本组均穿刺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01 min;一期取石73例、二期取石14例,结石残留4例;结石清除率94%;肾造瘘管平均留置6 d,平均住院12d。随访1~6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B超引导下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上尿路结石患者280例,均采用硬膜外麻醉,B超引导下穿刺肾盂或目标肾盏成功后,依次扩张通道至16 F,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结果 280例均穿刺成功,采用单通道和双通道一期取石272例(97.1%)、二期取石8例(2.8%),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后出血较重1例,经输血及气囊压迫等处理后治愈;术后有残留小结石2例,经ESWL治疗后排出;无胸腔及腹腔脏器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MPCNL损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张悦  李安国  李凯 《山东医药》2012,52(22):39-40
目的比较微通道经皮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和微通道经皮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分别治疗肾结石478(A组)、329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结石清净率、术后平均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82 min,低于B组的136 min,两组相比P<0.05。A组一期手术结石清净率为88.5%,二期手术后总清净率为97.4%;残留结石中有12例需体外震波碎石治疗;B组一期手术结石清净率为65.5%,二期手术后总清净率为95.8%;残留结石中有14例需体外震波碎石治疗。两组一期手术结石清净率相比P<0.05。A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1 d,B组为7.8 d,两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比P>0.05。A组31例(6.5%)、B组20例(6.1%)术后出现血红蛋白下降,两组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与微通道经皮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相比,标准通道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手术时间短、一期手术结石清净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气囊输尿管导管在无肾积水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采用带气囊输尿管导管的51例无肾积水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患者中,一期成功碎石取石49例,二期成功碎石取石2例,2例患者残留结石分别为0.8、1.0 cm,行体外冲击波碎石。单一标准通道44例,单一微通道3例,双通道4例,其中双标准通道2例,标准通道+微通道2例。均顺利建立经皮肾通道,无通道丢失、介入栓塞、休克、大血管和胸腹腔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石清除率96.1%,平均手术时间86 min,平均出血量约104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 d。结论带气囊输尿管导管有助于提高无肾积水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穿刺成功率和结石清除率,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原因,探讨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防治对策。方法对2008-02~2012-12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5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42例由于穿刺不成功或穿刺成功后扩张时通道丢失未能建立经皮肾通道,但无穿刺及扩张相关大出血、肾周血肿、尿瘘、结肠及胸膜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穿刺失败原因:体型肥胖10例,脊柱畸形6例,多囊肾3例,肾脏旋转不良3例;穿刺成功后扩张时通道丢失原因:有患侧肾开放取石史再次行经皮肾镜取石术7例,肾重度积水4例,鹿角形结石9例。结论体型肥胖、脊柱畸形、多囊肾、肾脏旋转不良、有患侧肾开放取石史、肾重度积水、鹿角形结石均是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原因,术前术者应充分考虑以上因素可能对手术产生的影响,认真设计经皮肾通道,可减少建立经皮肾通道失败的概率。  相似文献   

7.
孙式伟  赵春利  王媛 《山东医药》2011,51(22):51-52
目的观察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多发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多发结石30例。其中输尿管上段多发结石及输尿管上段结石伴肾盂结石采用后腹膜腔入路,输尿管中下段多发结石及输尿管下端结石伴肾盂结石采用经腹腔入路。结果除1例输尿管下端结石合并肾盂结石一次性取石失败外,其余29例患者的结石均一次性取净。手术时间120~210 min,术中出血量25~100 ml。术后1个月经膀胱镜拔除双J管。术后3个月复查静脉尿路造影,结果显示输尿管无狭窄。结论腹腔镜联合胆管镜取石术治疗肾输尿管多发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标准通道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鹿角形肾结石19例,采用超声引导下标准通道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进行碎石治疗.结果 采用双通道取石15例,单通道取石4例.19例均成功建立通道,一次完全取净结石18例,残留结石1例,行ESWL后结石自行排净,术后发热1例,结石清除率94.7%.本组手术时间平均65min,处理结石时间平均40 min,术中出血量30~200 mL,患者住院时间10 ~ 25 d.随访1~6个月,无尿瘘、肾功能损害及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标准通道联合微通道经皮肾镜Cyberwand双导管超声碎石系统治疗鹿角形肾结石,具有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出血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对穿刺点的选择是术中成功的关键,但术中术后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和分析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合并肾绞痛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肾绞痛患者行保守治疗;观察组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联合手术治疗。结果对照组经保守治疗后出现疼痛反复发作、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观察组有11例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39例患者行输尿管镜手术治疗,1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的患者有9例结石排净,2例碎石后有轻微疼痛,经输尿管镜手术治疗后疼痛消除;39例行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有32例患者取石碎石后经引流成功,4例输尿管水肿、狭窄导致输尿管镜无法通过,采用输尿管导管向外引流,2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引流后1周再次复查,经输尿管检查联合碎石术,结石排净,观察组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治疗方法,输尿管镜手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性肾绞痛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安全性、可靠性较高,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腹腔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疾病合并细径胆总管(≤0.8cm)结石的治疗经验。方法首先完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管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扩张、经胆囊管胆总管汇合部切开或经胆总管前壁切口入路,采用胆管镜取石网取石和液电碎石取净结石,经胆囊管残端输尿管导管胆管引流、T管引流或行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术。十二指肠镜法:经胆囊管残端插入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至十二指肠腔,经口插入十二指肠镜至十二指肠乳头,针式刀或弓式刀在输尿管导管或斑马导丝指引下对乳头施行切开术,用十二指肠镜取石网或球囊取石。结果191例患者进行了联合治疗。联合胆管镜法治疗117例,术中胆管镜下均取净结石,平均手术时间114min;术后胆漏7例,均经术中常规放置的胆管引流和腹腔引流管引流治愈;术后影像学复查,胆总管切口即时缝合区呈现轻度狭窄影像2例。联合十二指肠镜法治疗74例,68例乳头切开和取石成功,5例乳头切开成功,1例中转为其他术式,平均手术时间97min;术后轻症胰腺炎6例。两组均无肠穿孔、胆管穿孔、大出血、重症胰腺炎等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结论只要选择病例合适,腹腔镜术中联合胆管镜或十二指肠镜治疗细径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输尿管通道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69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在建立输尿管通道后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治疗。结果除3例改行肾镜治疗外,其余166例均一次手术完成;碎石率为98.2%,其中上段结石为88.5%,中下段结石为100%;术中发生输尿管黏膜损伤2例(1.2%),术后发热9例(5.3%);术后随访1~6个月,结石残留率及尿道狭窄率均为0。结论建立输尿管通道后行输尿管镜碎石术碎石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58例患者的资料,4例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应用电凝钩将狭窄段切开。结果58例均在B超引导下成功穿刺建立经皮肾通道,建立通道后寻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所需时间(18±7)min,手术时间(56±13)min,清石率93.1%(54/58)。无大出血、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3个月-2 a,肾积水程度均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微造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并重度肾积水安全、有效,要求技术水平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在基层医院微创保胆取石术中的应用,为无胆道镜的基层医院开展微创保胆取石提供一种新器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06该院开展的经胆囊底体表投影位置小切口入路,使用输尿管硬镜行保胆取石手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保胆取石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62.3±15.5)min;术中出血量为(21.8±2.9)ml,术后无胆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内复查B超或CT无结石残留。随访24个月,36例病例中,仅有1例复发。结论输尿管硬镜在微创保胆取石术中完全可以取净结石且安全可靠,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对比微创标准通道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老年肾结石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9年12月同一术者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84例(微通道组),行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患者193例(标准通道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感染发烧、手术相关出血情况、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二次手术率。结果微通道组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显著低于标准通道组(P0.05),手术时间、术后发热发生率显著高于标准通道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输血发生率、肾动脉介入栓塞止血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术后感染发热发生率少等优势,是老年肾结石患者微创经皮肾镜手术取石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B超、X线联合定位及两步扩张法在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51例肾结石患者,采用B超、X线联合定位及两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镜取石术通道,分析其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51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建立皮肾通道,通道建立时间平均24 min;其中一期取石336例;另15例因术中通道渗血,通过夹闭造瘘管2 h及应用止血药物后渗血停止,1周后行二期取石。无术中输血、周围器官损伤及通道丢失患者。结论采用B超、X线联合定位及两步扩张法建立经皮肾穿刺通道,具有穿刺时间短、出血并发症少、通道不易丢失、周围脏器损伤风险小等特点,可降低手术难度,加快经皮肾镜取石术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联合输尿管软镜取石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合并肾脏结石疗效。方法 31例UPJO合并肾脏结石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与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联合治疗,统计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术后留院观察时间、结石取净率、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结石取净率100.00%,手术用时95~192(110.23±11.65)min,术中失血量22~38(30.58±5.31)ml,术后留院观察时间5~8(6.31±1.02)d;未出现并发症;双J管拔除1个月后复查显示,手术成功率为90.32%(28/31)。结论镜下肾盂成形术与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联合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B超引导下MPCNL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超引导下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穿刺(MPCNL)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21例。均一期取净结石,术后无需输血。平均手术时间90min(60~125min),平均失血80ml(60~100ml)。我们认为B超引导下MPCNL钬激光碎石取石术一次治疗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经皮肾微造瘘输尿管镜术治疗上尿路结石(附8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经皮肾穿刺置入造瘘管建立微造瘘通道后,同期经皮肾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8例。结果结石一期一次取净4例,3-5日二次取净2例,其余2例二次取石后肾下极肾盏内仍有小块结石残留,经体外震波碎石后结石排空。8例患者平均住院7.5天,术中及术后未出现并发症。认为Trocar造瘘管创伤小,术中出血及并发症少,可进入大部分肾盏及输尿管上段,视野清晰,大块结石碎屑能通过管腔冲出体外,取石效率提高;术毕能置入F14或F12气囊尿管,肾盂引流畅通,气囊稍牵拉有利于术后止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斜仰截石位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分析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350例肾结石患者案例,其中肾结石150例,输尿管上段结石200例,均采取斜仰截石位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结果所有病例均在B超引导下穿刺成功,减少了摆放体位的次数与时间,平均手术时间约7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约52ml。结论斜仰截石位术中无需更换体位,术中出血少,取石速度快,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在预防手术并发症发生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经皮肾镜取石治疗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21例,采用同期双侧经皮肾镜取石治疗。结果2例患者因重度积水,输尿管受压畸形狭窄,逆行插管未能超越输尿管结石,而腔镜进入收集系统后也始终无法找到肾盂而中转开放手术,其余19例均一期完全清除结石,清石率达90.5%。术中出血量为40~100ml,平均70ml。手术时间80—130(105±16)min。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双侧经皮肾镜取石治疗双侧输尿管上段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