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兴雷 《山东医药》1996,36(1):42-43
二尖瓣狭窄的球囊扩张术山东省立医院(250021)朱兴雷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因其创伤小,深受欢迎。本技术1984年由日本Inoue用于临床,1985年Lock应用聚乙烯球囊导管成功地扩张了狭窄的二尖瓣。我国于1985年引进日本Inoue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的方法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着重分析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行床旁临时起搏的方法。结果62例均床旁成功完成带囊临时起搏电极右心室起搏,从穿刺到起搏的时间为10~20min,中位时间15min,除外1例出现起搏导线打结外,所有患者均无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局部血肿、气胸、栓塞、心脏穿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静脉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右心室临时起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3.
应用国产球囊导管,对5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进行经皮穿刺二尖瓣球囊成形术(PTMC)男性22例,女性35例,年龄22~51岁,病程4~25年,伴发房颤13例.瓣口面积0.67~1.4cm~2.在原有PTMC方法基础上进行了改进,采用球囊导管60~90度方向进入股静脉;创新采用三法定位校正法,进行房间隔穿刺;创新采用球囊导管反“C”字法进入狭窄的二尖瓣口.成功率96.5%,使手术时间出平均1.5~2.0/小时,缩短到40~50分钟,使x线曝光时间降至30分钟.本组国产球囊与Inoue球整操作过程中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应用国产球囊导管对5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例实行经皮穿刺单球囊二尖瓣成形术的治疗效果,手术后二尖瓣口面积分别由1.33,1.05,0.95,0.90及1.07cm~3扩张至2.47,1.52,2.15,1.60及1.92cm~2;跨二尖瓣压力阶差也分别由1.73,0.93,2.79,3.06及2.93kPa(13.0,7.0,21.0,23.0及22.0mmHg)降至0,0.13,0.27,0.13及1.06kPa(0,1.0,2.0,1.0及8.0mmHg);舒张期杂音由Ⅲ~Ⅳ级减至0~Ⅱ级,自觉症状及心功能均明显改善。作者认为,应用国产球囊导管,适当地简化手术程序,经皮穿刺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可以安全地在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球囊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祈福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应用球囊导管微创取栓术治疗的78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60例,治愈率为89.6%,患肢血供恢复。好转7例(10.4%),肢体缺血症状明显好转。全部患者无截肢。死亡1例(2.6%)。结论球囊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患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取栓,有利于提高其保肢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制鞘管轨道在解决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中Inoue球囊导管沿左心房钢丝进入股静脉困难时的应用,并评价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在长海医院心内科住院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拟行经皮二尖瓣Inoue球囊扩张术的患者共136例,以术中出现Inoue球囊导管沿左心房钢丝进入股静脉困难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7 F桡动脉血管鞘制作鞘管轨道引导Inoue球囊进入股静脉,观察Inoue球囊导入股静脉的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和穿刺处血管并发症。结果在鞘管轨道的辅助下,18例患者均成功将Inoue球囊导入股静脉,手术成功率100%,术后股静脉穿刺处未见静脉撕脱、皮下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PBMV中Inoue球囊导管沿左心房钢丝进入股静脉困难的患者,使用鞘管轨道能够解决,顺利完成手术并避免穿刺部位出现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采用10 F国产球囊导管经皮扩张成形术治疗体重≥10 kg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9年5月至2014年6月,在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实施经皮肺动脉瓣球囊成形术(PBPV)患者83例,年龄1~12(4.5±2.8)岁,体重10~60(20.3±9.4)kg。对其适应证、操作技术、导管资料、并发症及超声心动图测量跨肺动脉瓣收缩压差和肺动脉瓣反流情况进行分析。44例术后随访6~44个月。结果技术成功率100%,术后跨肺动脉瓣收缩压由(67.7±26.2)mmHg(1 mmHg=0.133 kPa)下降至(15.4±11.6)mmHg(P0.01)。2例(2.4%)发生右心室流出道激惹,术后6个月均缓解,未见严重肺动脉瓣反流、三尖瓣损伤及再次介入治疗患者。结论采用10 F国产球囊导管介入治疗体重≥10 kg儿童先天性肺动脉瓣狭窄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自行设计的导电球囊电极导管进行经食管心脏起搏,37例中35例顺利完成经食管心室起搏检查,起搏阈值25.27±3.9V。认为应用该导电球囊电极导管心室起搏较普通金属环电极具有成功率高、起搏电压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经皮球囊导管扩张和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胸主动脉狭窄一例沈卫峰应用经皮球囊导管扩张和金属支架植入术治疗1例胸主动脉狭窄伴长期严重高血压患者的临床体会,并就其注意点作一讨论。患者,男性,32岁,因高血压20余年伴心前区收缩期杂音而住院。体检发现: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双路(经胸壁肺脓肿内置管、经气道球囊导管封堵肺脓肿支气管)治疗肺脓肿的新方法,并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8例肺脓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经胸壁肺脓肿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管)。B组:在A组基础上,经气道置入双腔球囊漂浮导管(球囊导管)。结果B组有效16例,A组10例,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并发症明显多于B组。结论经胸壁肺脓肿内置管,同时经气道置入球囊导管封堵肺脓肿引流支气管的方法,是治疗肺脓肿的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