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药物灌注或栓塞治疗.结果 28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率75%,其中16例行栓塞治疗,5例行药物灌注,均止血成功.结论 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阳性发现率及介入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1例消化道出血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治疗。结果21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16例,发现率76%。对10例行栓塞治疗,栓塞成功止血率100%,6例行药物灌注止血,3例止血,3例48h后再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结论 动脉血管造影为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检查方法,介入治疗为消化道出血止血的非手术性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有阳性发现的病例行栓塞治疗或药物灌注.结果 6例动脉造影阳性发现率100%,其中5例行栓塞治疗,1例行栓塞+药物灌注,均止血成功.结论 做好全面、细致的观察及护理,是保证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消化道出血的血管造影诊断与介入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介入诊断和治疗对急性消化道出血的应用及其价值。方法: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23例,常规在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下动脉插管造影。造影后保留导管持续灌注血管加压素或行栓塞治疗,追踪观察止血情况。结果:23例中14例有血管异常表现,其中5例见造影剂外溢。17例行灌注治疗,6例行栓塞治疗。22例在介入治疗后止血,I例治疗无效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诊断不明确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消化道出血患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及介入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进行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血管造影表现、临床应用价值及检塞技术要点。方法:本组25例均是在积极抗休克、全身止血的前提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首先有目的地选择某一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尽快栓塞止血.普通导管难以达到栓塞部位的应用SP微导管.栓塞材料主要以明胶海绵为主.加用真丝线段、PVA颗粒、微钢圈。结果:本组25例一次栓塞成功22例。二次栓塞1例。2例栓塞后24小时仍有少量出血,给予全身止血药物出血停止。25例术后随访20~60天无1例复发出血。结论:介入治疗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创伤小,止血快速安全.栓塞治疗目标准确.是一种有效的抢救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18例消化道出血病例,男12例,女6例,分别进行急诊数字电影血管造影(DCM)检查,根据不同的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针对性采用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结果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18例中阳性发现有15例,均经临床、手术或病理证实,检出阳性率83.3%。灌注缩血管药物治疗11例,即时止血率62.5%,动脉栓塞治疗7例,即时止血率100%。结论 消化道出血急诊血管造影同时行针对性缩血管药物灌注或/和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黄丽明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1,23(3):58-60
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救治、病情观察以及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结果 治愈69例,好转18例,未愈自动出院9例,转外科手术2例,病情恶化及死亡8例.结论 及时进行有效的止血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及认真细致的护理,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达到康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耀云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10,(12):175-176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和观察要点,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结果:抢救成功19例,成功率95%。结论:积极做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重视饮食控制及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及时准确用药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提高护理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及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急性动脉源性大出血的介入操作技术、介入栓塞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对41例动脉源性大出血,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动脉选择性及超选择性插管.其中支气管动脉破裂大出血7例,消化道大出血13例,子宫动脉破裂出血9例,外伤性肾动脉出血5例,肝癌肝动脉出血2例,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后腰动脉出血2例,下肢动脉出血2例,胆道支架术后出血1例.栓塞材料为明胶海绵、弹簧钢圈及碘化油乳化剂.结果41例急性动脉出血患者行DSA造影,40例行动脉栓塞术,1例消化道出血患者未行栓塞术.40例介入治疗后38例活动性出血停止,即刻止血率95% (38/40),失血性休克得到纠正,39例经康复治疗后出院,本组病例介入治疗成功率95.1%,栓塞术后未出现相关严重并发症.本组病例中有1例胆道支架术后第30天出血、动脉栓塞术后第5天再次大出血死亡.1例下消化道大出血术中未见活动性出血,未行栓塞治疗,后再次出血,3d后死亡.1例小肠动静脉畸形出血介入治疗4月后再发出血行外科开放手术肠段切除.1例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后腰动脉出血行主干栓塞后造影,仍见造影剂外渗,但出血量明显减少,28 d后康复出院.其余所有患者随访3~15个月,无再发出血.结论动脉源性大出血介入栓塞治疗因创伤小、安全、疗效确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文丽春 《四川生殖卫生学院学报》2009,(2):41-42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观察护理效果;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结果: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提高了急救护理质量。结论:运用护理程序可以提高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以发病突然、发展迅速、病死率高为特点,常可威胁病人生命。轻者仅表现为间断.少量的隐性出血,重者则发生大出血,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常伴血容量减少,导致急性循环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62例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评分与住院时间、止血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的抑郁、焦虑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止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9%。观察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能够在短时间内为患者止血,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肝癌介入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Seldinger法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后并发消化道出血16例(7.84%)。结合下列七个相关临床因素进行分析出血原因并提出防治方案,结果示肝功能B、C级者(列为肝功能差者),化疗药物返流及肝硬化合并有食道静脉曲张三因素分别在出血组与未出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年龄,性别、门脉癌栓、介入次数四因素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故术前积极改善肝功能,术中插管超选择以及血管收缩剂的预防使用等对防治出血均有必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3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和总结护理疗效。结果 30例患者经过护理后,29例在72h以内止血,效果良好,有效率达到96.67%;1例主动放弃治疗;治疗期间出血次数为3次,止血时间最长者为41.1h,最短者为28.6h,平均(33.2±5.8)h。生活习惯与护理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重视出血护理的基础上,强调饮食起居的重要性及调畅情绪,是提高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解除患者疾苦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和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体会。结果50例中,抢救成功44例,成功率为88.00%;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严重呼吸道感染,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加强临床急救和预见性护理,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增加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预见性护理和针对性护理对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有较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