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食管反流病从气辨证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 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通过下食道括约肌,反流入食道引 起症状或组织损害,严重的可以发展成Barrett’s食管,甚至食管 癌。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或频 发松弛、食管体部的酸清除能力降低、食管黏膜防御能力降低 和胃排空延迟等因素有关,主要表现为烧心、反酸和咽下困难。  相似文献   

2.
胃食管反流是下食道括约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造成食道黏膜损伤与其他慢性症状的一种疾病.下食道括约肌无法关紧,胃部空气、食物及胃酸就会往上跑到食道,其中胃酸刺激食道,常让病患被呛到,导致颈部至下胸部出现灼热感,这就是俗称的烧心.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邬美萍 《河南中医》2006,26(7):52-52
反流性食管炎(RE)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性改变,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或狭窄,临床多表现为灼热、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西医治疗尚无明显进展,仍局限于抑酸药和食管胃动力药,而传统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括约肌(LES)功  相似文献   

4.
潘霜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60-66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道引起的症状或组织损害,常合并食管炎。本病在西方国家十分常见,且其患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我国的实际发病情况尚不清楚,近年来我国对北京、上海两市城乡5000例问卷调查表明其发病率为5.77%。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下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或频发松弛、食管体部的酸清除功能降低、胃排空延缓等因素有关。其主要临床症状有烧心、反酸、胸痛、胃痛等,与中医“吐酸”“胃脘痛”“嘈杂”“吞酸”等病类似,一般可从脾胃论治,但笔者认为GERD与中医肝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范爱香 《中医研究》2009,22(12):19-20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是上消化道功能紊乱、运动障碍性疾病,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人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该病病因主要为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抗反流的屏障功能减弱,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能力障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6.
正胃食管反流主要是指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与功能相关的组织结构异常,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而出现的胃液反流。近年来,伴随着饮食结构和习惯的改变,小儿胃食管反流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主要表现有胃灼热、反酸、烧心、呕吐、腹痛、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对儿童生活质量及生长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因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病变,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或狭窄,临床上多表现为灼热、疼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状,属中医学噎膈、吐酸、胃痞、胃痛、梅核气、反胃、胸痹、嘈杂等范畴.本病发病率高,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中医药在改善症状,调节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抑制反流,促进食管受损粘膜修复等方面均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中医辨证分型与胃镜下食道像的关系。方法:观察118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镜下食道形态特征,并对11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分析两者是否存在关系。结果:118例胃食管反流患者的胃镜下食道像与中医证型存在密切关系。结论:对胃食管反流的治疗应采取微观辨病与宏观辨证相结合的诊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由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主要是酸性胃液或酸性胃液加胆汁反流至食管所引起的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溃疡和纤维化等病变。其病因主要为食管的防御机制下降,包括食管下段括约肌抗反流韵屏障功能减弱,食管对胃反流物的廓清能力障碍,食管黏膜屏障功能的损害。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24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云南白药联合莫沙必利、奥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运动障碍或胃食管连接部结构异常,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化学炎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反食、烧心、胸痛、吞咽困难及咽喉症状.  相似文献   

11.
反流性食管炎又称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失调,不能阻止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损伤食管粘膜而引起食管炎甚至溃疡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骨后、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及泛酸、嘈杂,初期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和呕吐。本病在我国发病率相当高,北京、上海地区发病率为1.92%,  相似文献   

12.
答:反酸是指胃液反流至口腔的现象。正常情况下,食管与胃连接处的下食管括约肌压力比胃内压高,构成压力屏障,具有抗反流作用,可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食管、胃、十二指肠发生炎症、糜烂、溃疡等病变,导致食管、胃、十二指肠功能障碍,胃酸分泌增多,下食管括约肌松弛,胃逆蠕动增强,胃酸得以反流至口腔。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球抗炎等病易发反酸,常伴有烧心、嗳气、胃脘胀痛或闷胀等症状。反酸属中医“吐酸”证,一般由内伤引起,多由恼怒忧郁,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下括约肌变化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行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对患者术前、术后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与术后并发症症状表现变化情况进行比较,并观察患者食管下括约肌与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经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治疗后的反酸、烧心、咳嗽等胃食管反流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的De Meester评分、酸反流时间百分比与反流总次数较术前均取得了明显改善,且食管下括约肌长度、食管下括约肌腹段长度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个月的体质量与身体质量指数(BMI)同术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Nissen胃底折叠术在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显著提升患者食管下括约肌的长度与压力,从而实现有效的抗反流作用,并有利于患者减轻体...  相似文献   

14.
赵润栓  高楠楠 《中医杂志》2011,52(15):1332-1333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种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食管症状和并发症的疾病[1]。据北京、上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GERD患病率为5.77%[2]。西医认为,该病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降低、胃及十二指肠功能障碍、食管黏膜的屏障功能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中医临床证候与胃食管动力学实验室指标相关性.方法 从250例行食道测压及24 h动态测酸检查的患者中选取87例具有胃食管反流(GRE)症状且确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肝胃不和证44例,静息时下食管括约肌压(LESP)低于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阴虚胃燥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27例,平静呼吸时的隔角压(CDP)低于其他三型(P<0.05),食道24h动态pH测定pH<4百分比17.05(均值),高于其他三型(P<0.05);脾胃虚弱证6例,阴虚胃燥证10例.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各种证型的胃食管动力学实验室指标表现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及中医辨证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于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sphincter,LES)功能障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以致食管下段黏膜较长时间与酸性,或酸性加碱性反流物接触,使该处黏膜发生化学性炎症。反流物刺激食管黏膜引起一系列慢性症状和食管黏膜损害。  相似文献   

17.
林燕  李华  李练 《江西中医药》2009,40(11):29-30
小儿胃食管反流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和/或与其功能有关的组织结构异常,以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而出现反流,可表现为上腹痛、烧心、呕吐、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症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且该病发病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8.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药物治疗的误区、病因和治疗策略,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问题不是胃酸分泌过多,而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胃肠排空延缓等消化道动力障碍所致的酸错位,其终极治疗目标应该是调整胃肠动力,以降为顺。针灸疗法对胃肠道动力和食管下括约肌有很好的调整作用,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郁证发微(三十四)——郁证遗精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胃食管反流病目前药物治疗的误区、病因和治疗策略,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问题不是胃酸分泌过多,而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弱、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胃肠排空延缓等消化道动力障碍所致的酸错位,其终极治疗目标应该是调整胃肠动力,以降为顺。针灸疗法对胃肠道动力和食管下括约肌有很好的调整作用,用于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显著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正>反流性食管炎是食管下端括约肌(LES)功能失调,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刺激食道而引起的一种以食管粘膜炎症性改变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严重者可合并食管溃疡或狭窄,发病与肝脾胆关系密切。笔者采用加味温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4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90例均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门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