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立军 《当代医学》2011,17(20):59-60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及诊治特点。方法对1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胆道疾病有效治疗前后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随着胆道疾病的控制和治愈,心脏症状及心电图较前显著改善。结论胆心综合征患者应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及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针对胆系疾病的治疗,以使相关症状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及心电图得到改善,避免心脏发生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2.
邓有辉 《右江医学》2003,31(4):314-315
目的 探讨老年人胆道系统疾病与心脏疾病的关系和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 70例老年人胆心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心电图情况。结果 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心脏症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 ,窦性心动过速、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 ,经保守治疗 ,症状体征消失 ,心电图正常。结论 胆道症状治疗缓解 ,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是诊断胆心综合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祁兰  焦键 《中国医学杂志》2005,3(4):150-152
目的:探讨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6例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胆心综合征患者.老年20例,老年前期6例。21例外科胆道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症状消失,心电图检查正常。5例用解痉药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胆道疾病和冠心痛在病因上有着相关性,老年前期与老年人诊断胆道疾病时应进一步检查有无冠心病,反之在诊断冠心病时应注意是否同时患有胆道疾病,避免漏诊、误诊。胆心综合征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手术治疗胆心综合征患者的原发病是提高临床治愈率的主要措施。高龄患者不能视为手术的禁忌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的诊治经验。 方法 :对 30例老年与老年前期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0例胆心综合征患者 ,老年 2 2例 (73.3% ) ,老年前期 8例 (2 6 .7% ) ;2 7例外科胆道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心脏症状消失 ,心电图检查正常 ;3例应用解痉药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 :对老年前期和老年患者诊断冠心病时应注意是否同时患有胆道疾病 ;诊断为胆道疾病时应进一步检查有无冠心病。胆心综合征的治疗要二者兼顾 ,高龄不能视为手术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5.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胆道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表现的综合征。当胆道疾病治愈后则心脏症状表现好转或恢复正常。由于胆管、胆囊疾病的高发,胆心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临床上确诊率并不高闼。我院近年来发现该病16例,其中13例即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马少都 《中原医刊》2007,34(14):66-66
胆心综合征指由于胆道疾病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功能障碍,和(或)中毒因素引起心肌代谢失调,可诱发心脏异常,导致心绞痛发作和(或)引起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而发生心血管系统症状及心电图改变发病,严重程度与胆系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我们对近几年收治的98例胆心综合征急性心肌缺血患者进行急诊观察和治疗,疗效较好,现总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胆道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表现的综合征。当胆道疾病治愈后则心脏症状表现好转或恢复正常[1]。由于胆管、胆囊疾病的高发,胆心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临床上确诊率并不高[2]。我院近年来发现该病16例,其中13例即误诊,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莫丽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187-187
胆心综合征(gallbladder cardiac syndmme)是指由于胆遣疾病时,因为反射及其他因素对心肌代谢的影响,而产生名种心脏症状。其临床表现为,在各种胆道疾病中部分患者司出现心脏部位的疼痛一心绞痛。  相似文献   

9.
薛红梅  全新 《海南医学》2012,23(2):104-105
目的 提高临床对老年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例老年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老年患者开始均按冠心病治疗,效果不理想,后经内科保守和外科手术治疗胆道疾病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心电图好转.结论 胆心综合征误诊率高,对以心脏症状为主诉的老年患者,临床诊疗中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0.
36例胆心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诊治及外科手术时胆心反射的防治。方法对1996—2004年收治的36例胆道疾病并发胆心综合征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病人均经手术治疗,术中心率减慢发生率为100%,血压下降发生率为75%,心脏骤停两例(5.5%),均抢救成功,所有病人手术后心脏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只有手术才能改善胆心综合征的心脏症状,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防护是预防胆心反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胆心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及对心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与心电图变化关系及对心脏的影响。方法:对193例胆心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针对心脏及胆系疾病的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心电图STT改变及心律失常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胆心综合征患者经过针对胆病治疗(手术切除胆囊或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治疗)后,心脏情况及心电图较前显著改善(P<0.01),而对患者进行针对心脏的扩张冠状动脉抗心律失常等药物治疗,疗效较差。结论:有胆系疾病的心脏病患者注意是否为胆心综合征并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及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针对胆系疾病的治疗,以使相关症状消失或减轻,心脏功能及心电图得到改善,避免心脏发生不可逆转的器质性病变。  相似文献   

12.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胆道疾患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脏活动失调和心电图异常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少见.但由于本病是由胆道疾患及其并发症所致的心肌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心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又因其缺乏胆道疾病的典型症状,极易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1].我院2004年9月-2008年6共收集胆心综合征患者46例,其中26例首次就诊时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26例胆心综合征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率,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老年人胆心综合征26例分析,进一步证实其发病机理是由神经反射或中毒引起的心脏功能紊乱。治疗中把胆病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视为手术禁忌是不妥的。相反它常是手术的适应症。胆病愈后心脏症状好转或消失本病便可确诊。如果胆道疾病长期延误得不到正确的治疗。心脏的病变常成为不可逆性损害。可见胆心综合征的鉴别诊断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陈扬波  罗书裕 《广东医学》2005,26(9):1262-1263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25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心脏症状,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束支传导阻滞和心房纤颤等心律失常,经手术或保守治疗,症状体征消失,心电图正常。结论胆道症状治疗缓解,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是诊断胆心综合征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胆心综合征(GCS)的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38例胆心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症状及/或心电图改变,经手术或保守治疗,心脏症状消失,心电图改变恢复正常或大致正常。结论胆心综合征首诊比较困难,但有其临床特点,能与冠心病相鉴别。胆心综合征早期进行胆囊切除术及给予消炎、利胆、解痉等针对胆系疾病的治疗可获得治愈。  相似文献   

16.
胆道疾病中的心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胆道与心脏疾患均为常见病,前者常可引起心脏症状(或称胆-心综合征)而致误诊。在临床上胆、心疾病共存者不少,发病均以中年患者为多。为提高其正确诊治率,现将我院自1980年1月~1985年5月期间收集各种胆道疾病339例,其中有心脏表现者134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胆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特征的研究,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总结2002年以来4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4例患者胆道疾病治愈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刘卫东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25-3326
目的:通过对胆心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特征的研究,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总结2002年以来4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及相关资料分析。结果:4例患者胆道疾病治愈后,心脏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结论:提高对胆心综合征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胆心综合征系指胆道疾病所引起的心脏症状及心电图异常的综合征。现对我院4年来诊治的22例胆心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胆心综合征是由于胆道疾病(如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时,胆囊壁或胆道壁受到物理或化学刺激,反射性地引起心脏功能障碍和/或中毒引起心肌代谢失调,从而出现胸闷、心悸、胸骨后疼痛等酷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胆道疾病并发症,而心脏本身并无器质性病变。由于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