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小绿 《右江医学》2009,37(2):215-216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眼表病,目前认为发病机制可能是紫外线或其他环境因素造成鼻,颞侧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破坏,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翼状胬肉。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常用方法,但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复发率高达14%~89%。因此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成为治疗翼状胬肉的难点及棘手问题。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治疗方案之一,笔者采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28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眼病,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眼部美观和视力。其发生与紫外线照射,烟尘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可能是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失去屏障作用,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角膜,受损的干细胞也可能释放血管增生因子,加速胬肉的形成。治疗以手术为主,但术后复发率高达20  相似文献   

3.
吕翔  洪丽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6):2951-2952
复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眼部疾病,一般采取单纯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但单纯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复发率高达30%~69%。复发性翼状胬肉有瘢痕组织增生、眼球粘连;甚至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并发症。我院眼科用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奉红波  谢耀元 《微创医学》2006,1(5):392-395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多发性眼部疾病,尽管通常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但由于手术后复发率较高,且复发性胬肉生长更快,浸润更深,损伤更大。本人从其发病机制及带结膜瓣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一般认为由于多种原因(如风沙、紫外线等)刺激,使结膜深层弹性纤维变性,炎性细胞增生形成翼状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可能也是发病基础。小而静止者无需治疗,而对于进行性增生,近瞳孔区影响视力,影响眼球运动及美观者则需手术治疗,但手术复发率高,且复发的胬肉进展快,经常  相似文献   

6.
张蒙  陈子林 《医学综述》2014,(1):109-111
翼状胬肉是鼻侧球结膜下的纤维组织肥厚增生呈翼状侵入角膜的一种疾病,目前缺乏统一的治疗方法。最近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引导的新生血管形成在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抗VEGF药物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减少渗出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以新生血管再生为特点的眼后段疾病,同时也为翼状胬肉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翼状胬肉是球结膜及其结膜下组织肥厚增生并向角膜浸润性生长的纤维血管组织,浸润角膜后可引起角膜散光、眼球转动障碍及视力下降。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复发率较高,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免疫、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等多种因素有关。本文就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与许多环境因素有关,一般认为由于多种原因(如风沙、紫外线等)刺激,使结膜深层弹性纤维变性,炎性细胞增生形成翼状纤维血管组织长入角膜。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可能也是发病基础。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高,我科对12例(13只眼)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采用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眼表疾病和多发病,表现为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发生变性、肥厚、增生,向角膜内发展,呈三角形,如翼状,故名。翼状胬肉轻者影响美容、引起眼部刺激症状,重者累及瞳孔,造成严重视力障碍[1]。目前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尚无有效的根治疗法,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传统手术后复发率较高,用各种改良方法处理后仍有较高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翼状胬肉的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国瑞 《广西医学》2003,25(5):762-764
原发性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传统的翼状胬肉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 ,术式有十几种 ,没有一种能有效防止复发〔1〕 。虽然对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很简单容易 ,但翼状胬肉术后较易复发使得该病一直属于眼科难治性疾病之一 ,而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界的一项难题。近年来显微手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羊膜移植术联合自体角膜缘移植术对翼状胬肉复发性翼状胬肉或并睑球粘连疾病的治疗效果有了长足的发展。1 胬肉切除术眼表疾病是目前眼科界研究的热点。由于翼状胬肉的确切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而部分学…  相似文献   

11.
翼状胬肉是人群中常见的一种眼表疾病,其危险因素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发病机制主要有氧化应激、光毒性、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外基质重塑、炎症与免疫调控等。已发现了参与上述机制的多种重要蛋白,但它们在翼状胬肉中的调控信号通路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较完整的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就翼状胬肉的不同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待更好地了解翼状胬肉的发生发展,寻求新的治疗靶点和治疗方法,从而改善手术效果并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2.
翼状胬肉与角膜散光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翼状胬肉是一种常见的眼表疾病。翼状胬肉通过对角膜的牵拉压迫作用、局部泪膜的透镜作用、角膜组织的瘢痕作用等来改变角膜的屈光状态。而翼状胬肉所引起的角膜散光大小则与胬肉侵入角膜的长度、宽度、深度,手术次数,活动隆起情况等因素相关。该文就翼状胬肉引起角膜屈光状态改变的机制及胬肉中影响角膜散光大小的因素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的结膜变性疾病,表现为睑裂部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的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目前,该病确切发病机制不明,有研究认为长期日光照射尤其是紫外线照射和干燥环境下风沙等的慢性刺激在其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翼状胬肉不仅可引起外观缺陷,还可由于牵引而引起眼部不适、眼刺激征、角膜散光,严重者影响视力或不同程度地影响眼球运动。  相似文献   

14.
翼状胬肉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翼状胬肉的发生率高,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其病理基础为: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进而侵及角膜,引起上皮前弹力层甚至基层变性、混浊,导致美容缺陷、眼部刺激症状,甚至引发散光,影响视力。治疗翼状胬肉的传统手术方法很多,但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后表现为球结膜组织异常增生,对角膜缘造成严重损伤,并影响角膜中央生长情况,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控制不当,增生球结膜会对瞳孔造成遮挡,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水平,也会影响患者外貌美观程度,目前此疾病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日渐重视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探究,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并对治疗方式进行了创新与分析,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同时药物和医疗器械研究领域不断发展,为翼状胬肉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究,文章对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对治疗方式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翼状胬肉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6.
应筱红 《浙江医学》2011,33(5):747-748
翼状胬肉是眼表疾病中的常见病,一般是受外界刺激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单眼或双眼受犯,不仅影响外观,随着胬肉的生长还会影响视力.目前,翼状胬肉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手术方式多种多样,但如何降低胬肉的复发率一直是治疗的难点.随着对角膜缘干细胞及对纤维细胞增生抑制的深入研究,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及丝裂霉素C已广泛应用于翼状胬肉手术中.近年来,我院采用翼状胬肉切除加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翼状胬肉,取得了显著疗效,并大大降低了复发率,缩短了疗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路秀婷 《黑龙江医学》2009,33(9):718-719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的外眼疾病之一,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对于翼状胬肉,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但术时将胬肉从角膜上剥离下来后,其创面大小不一,愈合有快有慢,手术复发率较高。我们对翼状胬肉患者,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贴敷,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发病率较高,发病后表现为球结膜组织异常增生,对角膜缘造成严重损伤,并影响角膜中央生长情况,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控制不当,增生球结膜会对瞳孔造成遮挡,严重影响患者视力水平,也会影响患者外貌美观程度,目前此疾病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日渐重视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探究,相关研究不断增多,并对治疗方式进行了创新与分析,取得了诸多突破性进展,同时药物和医疗器械研究领域不断发展,为翼状胬肉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仍需进一步探究,文章对翼状胬肉发病机制研究进行了汇总分析,并对治疗方式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翼状胬肉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案.  相似文献   

19.
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上常见的多发眼表疾病。治疗方法有保守与手术治疗,临床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目前手术治疗翼状胬肉主要包括结膜移植、羊膜移植及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由于其发病机制较多,手术后复发率高仍是人们面临解决的问题。随着胬肉临床研究深入,手术方式的改良,手术并发症和复发率逐步降低。本文对翼状胬肉的治疗及及术后复发率等方面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翼状胬肉是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增生而侵犯角膜的一种疾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但翼状胬肉手术切除后的复发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满意的解决,复发陛翼状胬肉的处理十分棘手,其再手术后复发率更高。降低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成为临床治疗的焦点。2004年以来,我们将生物羊膜应用于翼状胬肉切除术中,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其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