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瘫患儿家长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情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理以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方法: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GQOLI)、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60例脑瘫患儿家长(脑瘫组)及60名健康自愿者(对照组)进行评定,并对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作相关分析.结果: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SAS及SDS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生活质量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4个维度分均与SAS及SDS评分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结论:脑瘫患儿家长的生活质量较差,焦虑、抑郁情绪明显,其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初中独生子女情绪障碍的效果。方法将60例初中独生子女情绪障碍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儿均采用团体心理干预的形式及一般支持治疗。在此基础上,干预组采用综合心理干预。2组干预时间8周。对2组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疗效。结果干预组干预前SAS、SDS评分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值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值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法能够有效地改善初中独生子女的情绪障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脑瘫患儿及家长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脑瘫患儿及家长给予心理护理综合措施 ,在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Gesell 量表分别对患儿及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评.结果 心理干预前后脑瘫患儿家长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1) ,脑瘫患儿Gesell量表发育商评分于心理干预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 ,对脑瘫患儿康复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效果.方法将84例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心理干预前、后两组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属SAS、SD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焦虑、抑郁情绪,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神经内科患者心身症状的效果,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将120例神经内科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不予特殊干预。两组分别于入院24~48h和入院两周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SAS、SDS标准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不同住院日期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合理情绪疗法能有效改善神经内科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和情绪,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理情绪疗法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身心症状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采用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两组分别于入院24~48h和入院2周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SAS、SDS标准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SAS、SDS标准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合理情绪疗法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不合理认知和情绪,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郑淑娟  吴碧静 《吉林医学》2012,33(13):2875-287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腺性膀胱炎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4例行经尿道腺性膀胱炎电灼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7例,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效果。结果: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腺性膀胱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英先 《右江医学》2011,39(4):455-45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156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结果心理干预后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焦虑及抑郁程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对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应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身心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68例G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测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症状,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GDM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在学龄期脑瘫患儿及家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4例学龄期脑瘫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患儿综合功能测定表评分、患儿家长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患儿家长疾病管理能力和精力消耗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儿认知、言语、运动、自理、社会适应能力等综合功能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家长SAS、SDS和精力消耗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疾病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干预基础上采用健康信念模式健康教育可降低学龄期脑瘫患儿家长负性情绪评分和精力消耗评分,提高家长疾病管理能力评分,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阅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实施阅读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不作干预,两组均在干预前和干预4周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一次。结果两组在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前后两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干预后和研究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阅读疗法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围生期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孕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300例孕产妇中出现不同程度焦虑者149例(49.67%),出现不同程度抑郁者56例(18.67%)。产前两组孕产妇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焦虑和抑郁是围生期孕妇的常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改善焦虑、抑郁状况有明显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治疗性沟通对人工耳蜗术患儿配合度和家属焦虑抑郁情绪及应对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术前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治疗性沟通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后不适及患儿治疗期间配合度和干预前、后家属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应对能力[心理一致感量表(SOC-13)评分]。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疼痛、睡眠障碍及哭闹、烦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配合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家属SAS、SDS评分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SOC-13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及家属实施术前治疗性沟通能提高其配合度,能减轻患儿术后不适,减轻患儿家属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升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 ICU 患者家属的负性情绪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6 年 5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 例 ICU 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 52 例。 由心理医师在 ICU 医患沟通室内,依据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家属心理状况。 对照组行常规干预,观察组行心理干预,整理、分析两组负性情绪检出情况,对比两组干预前后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结果 干预前和干预后 2 d,两组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 1 周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均更低(P<0.05),干预后 2 周焦虑情绪检出率更低(P<0.05);干预前和干预后 2 d,两组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 1 周、2 周 SAS 评分和 SDS 评分均更低(P<0.05)。结论 ICU 患者家属均具有一定负性情绪,应用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的情绪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ICU患者家属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80例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家属的情绪状态.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改善ICU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的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方式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接受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SAS评分、SDS评分都较干预前有所下降(P0.01),但干预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的方式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心理评估技术对中学生HBsAg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实施心理干预及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某高级中学125例中学生HBsAg携带者(观察组)和125例健康中学生(对照组)进行焦虑及抑郁状况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并与干预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和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学生HBsAg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可使心理障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18.
丁庆华  王华 《中外医疗》2013,32(8):79-79,8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影响。方法将89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心理状况调查,测定并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分值。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和SDS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或缓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术前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患者的治疗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症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对70例存在不孕的女性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定,分别进行4周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心理干预前后病人SAS、SDS评分。结果病人心理干预后SAS、SDS评分降低(P0.05),焦虑、抑郁发生率下降。结论焦虑、抑郁是不孕症病人常见的情绪障碍,针对性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支持、社会支持、集体心理治疗和行为训练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