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院精神病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住院精神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对336例的住院精神病人进行HBV标志物的检测和分析。结果:精神病人HBV感染率为41.37%,感染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5),表面抗原阳性率为11.9%,男女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病种,职业,居住地,年龄不同,HBV感染亦不相同,但差异无显著性(P均>05),提示对HBV标志物阳性患者应加强治疗和管理,以利于减少医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发生率有无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抗-HCV和HBsAg。结果:医务人员HCV感染率为0.74%,HBV感染率为3.85%,而非医务人员HCV感染率为0.32%,HBV感染率为3.60%,结论:医务人员HCV感染率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两经统计学处理有显性差异(P<0.05),HBV感染率两无显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解在校大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免疫力情况,并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们对98级18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肝功及HBV感染五项指标检测。结果:我院学生HBsAg阳性率为1.6%,抗-HBs阳性率为30.1%,感染率为33.3%,男女学生之间HBV感染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一个肝功能异常。结论:我院学生HBV感染及对HBV的免疫均力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被动免疫对HBV携带孕妇母婴传播及乳汁中HBVM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及HBV携带孕妇初乳中HBV感染性标志物(HBVM)的影响。方法将326例HBV携带而肝功能正常的孕妇按知情自愿原则分成2组,其中实验组210例,于孕晚期注射HBIG共3次;对照组116例,孕妇不接受HBIG注射。前瞻性追踪所有孕妇的新生儿外周血HBVM情况及产妇初乳中HBVM及HBV-DNA情况。结果试验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10.48%(22/210),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27.59%(32/116),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BsAg单阳性的220例孕妇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7.64%和26.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HBsAg和HBeAg均阳性的106例孕妇中,试验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22.73%和32.5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初乳中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DNA滴度比对照组均低,但二者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HBIG被动免疫仅可降低HBsAg单阳孕妇HBV宫内传播率,而对HBsAg和HBeAg阳性孕妇并无明显阻断作用;HBIG被动免疫对HBV携带产妇初乳中HBVM及HBV-D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了解我县幼儿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情况。方法 用ELISA法测定HBV感染婴幼儿的HBsAg、抗HBs、抗HBc等指标。结果 目前对许多幼龄儿童检测HBV感染时作HBsAg检测,HBsAg感染率为8.98%(P〈0.05),HBV总感染率为21.S4%(P〈0.05),本区幼龄儿童感染HBV与之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抗HBs阳性率有了很大提高,本区新生儿乙肝,无论血源性疫苗,还是基因重组疫苗的预防接种均已取得显著成效。HBV在我国传播的表现为广泛性及成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凋查粤西地区幼龄儿童和高中生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疫苗免疫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粤西地区25所幼儿园2560名儿童和5所高中1050名高中生进行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检测。结果:儿童HBsAg阳性率为2.12%,高中生感染率为3.48%,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儿童抗-HBs阳性率为88.5%(注射过疫苗的占100%),高中生抗-HBs阳性率为60.3%(其中在5年内注射过疫苗的为25.6%),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粤西地区幼龄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率低于高中生,而抗-HBs阳性率高于高中生。乙肝防治受到民众的广泛重视,疫苗注射在防治乙肝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中专职业学校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对职业学校中专生乙型肝炎(下称乙肝)预防控制提供依据,并探讨HBV两对半组合模式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2008年与2009年两年的入学新生共2937例中专学生进行乙肝两对半检测,其中2008年1716例,2009年1221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08年中1716例中健康者1524例(88.81%),其中5项全阴印8例,单项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865例。感染率11.19%,在感染者中大三阳121例,小三阳46例(63.02%和23.96),占总人数7.05%。2009年1221例,健康者1106例(90.58%)。5项全阴性者549例,单项抗HBS阳性者(含主动和被动免疫)653例。感染者115例感染率9.42%,感染者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阳性)71例阳性率61.74%,占总数5.81%和小三阳(HbsAg,HbeAb,HbcAb阳性)29例阳性率25.22%,占总数2.38%。男女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乙肝两对半检测对中专职业学生乙肝疫苗接种,复种和HBV携带者管理的可靠依据。乙肝两对半对HBV感染,复制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围生期HBV高危人群防治乙型肝炎依从状况与新生儿HBV感染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例行常规产前检查的血清学HBsAg和/或HBV—DNA阳性而肝功能正常的孕妇及其配偶173例,进行防治乙肝健康教育,于新生儿出生时采集脐静脉血检测HBV—DNA,对其就乙肝防治依从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复查新生儿父母的HBV5项血清学。【结果】44.5%调查者防治乙肝依从状况属中等;不同的人口学特征围生期HBV高危人群对乙肝防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女性、受教育程度高、市区的依从性好(P〈0.05);防治乙肝依从性好者其新生儿HBV感染率低于依从性差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夫妇双方为HBV阳性的其新生儿HBV感染率高于单方阳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乙肝健康教育宣传,应在产前、孕前、甚至婚前常规筛查HBV,及时发现HBsAg携带者,并建议其在体内HBV—DNA负荷量低水平时孕育下一代。  相似文献   

9.
李结周 《海南医学》2010,21(8):117-118
目的了解金江地区青少年和儿童HBsAg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清晨空腹静脉真空采血,对幼儿园1332人,小学生4721人,中学生4563人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按说明书操作,用深圳雷杜生命科学有限公司生产的酶标代进行HBsAg检测。结果幼儿园、儿童、小学生、中学生的阳性率分别为3.53%,9.51%,12.29%,幼儿园儿童与小学生比较χ2=49.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园儿童与中学生比较χ2=85.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小学生与中学生比较χ2=1.8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幼儿园儿童男女的阳性率分别为3.58%、3.45%(χ2=0.012,P〉0.05),小学生男女的阳性率分别为9.71%、9.13%(χ2=0.42,P〉0.05),中学生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2.39%、12.05%(χ2=0.082,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儿园、小学生、中学生HBsAg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升高,而同一年龄组,男女之间HBsAg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携带状况,为预防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对驻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并对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共监测从业人员1206人,检出HBsAg阳性8人,阳性率为0.66%,男性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0.42%、女性为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间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0岁组阳性率最高;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中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鲁木齐部队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率较低,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应加强乙肝知识防治的宣传教育,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包头市东河区城乡居民乙型病毒性肝炎(HB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乙肝表面抗原(HBsAg)。结果包头市东河区城乡居民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6.33%,城区与农村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χ^2=6.194)。结论东河区城乡整体HBV阳性率低于9.75%的全国一般人群水平p〈0.05,城乡间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城区阳性率低于全国一般人群水平,为1.18%,农村阳性率较高,为9.56%,与9.75%的全国一般人群水平无差异p〈0.05。对此应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降低HBV阳性感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血清HBeAg、抗-HBe与HBV DNA检测结果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41例慢性乙肝与3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定量测定HBeAg、抗-HBe及HBV DNA量。结果:慢性乙肝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它们间的HBeAg及抗-HBe阳性率,抗-HBe量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的抗-HBe较高;77例患者中HBeAg阳性组与抗-HBe阳性组间HBV DNA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BV复制是否活跃不同类型慢性HBV感染病期无明显关系,慢性乙肝患者发生HBeAg向抗-HBe转化并非均提示病情好转,反而有可能是预示向肝硬化发展的一个前期的危险信号。  相似文献   

13.
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调查Hp感染在健康医务人员与非医务人员之间的流行状况。方法:对我院部分体检的医务人员及来我院体检的长沙市某些企事业单位职工共502人,用金标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Hp抗体,对Hp抗体阳性者再用免疫印迹法进行分型。结果:医务人员组与非医务人员组Hp感染率分别为67.2%和58.5%(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23.4%和15.9%(P<0.05);内科消化专科医师护士组与内科其他专科医师护士组Hp感染率分别为73.7%和65.9%(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31.2%和17.1%(P>0.05);医师组与护士组Hp感染率分别为65.5%和67.2%(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21.8%和28.4%(P>0.05);医师护士组与实验室和后勤工作人员组Hp感染率分别为66.2%和63.7%(P>0.05),I型感染率分别为24.7%和20.6%(P>0.05)。结论:医务人员Hp感染的危险性明显高于非医务人员,且感染的细菌毒力较强,医务人员应加强自我防护;Hp感染的分型对临床诊治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的孕妇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在妊娠28周开始每间隔4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共注射3次;对照组妊娠晚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胎儿娩出后手挤脐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观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新生儿感染情况中,实验组 HBsAg 与 HBeAb 均阴性69例,占86.25%,对照组为57例,占71.25%;仅 HBsAg阳性实验组10例,占12.50%,对照组18例,占22.50%;HBsAg与HBeAb均阳性实验组1例,占1.25%,对照组5例,占6.2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显著( P<0.05)。感染风险比较中,实验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9.09%,对照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13.0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低风险组26例,新生儿感染率15.38%,对照组孕妇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为21.7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高风险组3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15.63%,对照组孕妇高风险组34例,新生儿感染率为44.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肌注 HBIG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对于孕期 HBV-DNA极低风险或低风险的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而HBV-DNA高风险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 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血清乙肝标志物及HBV—DNA含量与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HBsAg阳性的孕妇1237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其分娩前血清乙肝标志物含量,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定量检测HBV—DNA,并同时检测其新生儿血清乙肝标志物及HBV—DNA水平。结果(1)在1237名孕妇中,其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者39例,感染率为3.15%(39/1237),其中PIBeAg阳性孕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11.4%(37/324),较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0.2%(2/913)]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HBV高复制状态(HBV—DNA≥10^6copy·ml^-1)的孕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23.4%(33/141),较血清HBV低复制状态(HBV—DNA〈10^6copy·ml^-1)孕妇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1.9%(6/316)]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发生宫内感染的39例新生儿血清HBV—DNA水平显著低于其母血HBV—DNA水平,但两组数值之间无相关(r=-0.03,tr=0.18,P=0.86)。结论孕妇分娩前HBeAg阳性和HBV—DNA高滴度是发生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但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滴度与新生儿血清HBV—DNA滴度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南昌市阻断母婴HBV传播综合措施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南昌市阻断母婴HBV传播的综合干预措施及其卫生经济学效果。方法 将128例大三阳、49例小三阳的孕妇及其婴幼儿分两组,分别采取方案一和方案二进行免疫阻断。采新生儿脐血检测宫内感染情况,待1周岁时检测静脉血HBV血清标志比较免疫阻断效果。将免疫阻断有效的119例大三阳、48例小三阳的孕妇及其婴幼儿分为两组:干预组无母乳喂养,并给予健康教育、维护抗-HBs抗体水平;对照组进行母乳喂养且不做行为干预。3周岁时检测静脉血HBV血清标志。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以2005年南昌市预计HBV感染母亲及新生儿作为成本研究对象,该年乙肝罹患率/新发现的乙肝患者作为效益研究的对象,计算实施干预措施后的成本效益比(BCR)。结果 采用不同免疫阻断方案的大三阳孕妇宫内感染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阻断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周岁时检测HBV血清标志:干预组HBsAg无阳转;对照组有1例HBsAg阳转。2005年在南昌市实施阻断母婴HBV传播的综合措施,估计在出生的孕母为HBV感染者的产儿5347例中,可减少HBsAg阳性2139人、急性乙肝患者214人、慢性乙肝患者214人、肝硬化21人和肝癌2人。采取干预措施后的总效益为9843720元、总成本为3566448元,BCR为2.76。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可降低HBV宫内感染率,提高和巩固免疫阻断效果,提高人口素质,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胎盘组织细胞中bcl-2、bax基因及HBcAg的表达,探讨bcl-2、bax与HBcAg之间的关系。方法 46例HBsAg阳性孕妇足月产胎盘(排除其他疾病)为HBV组,25例HBsAg阴性(HBV-DNA阴性)足月产妇胎盘做为对照组。HBV组中根据HB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孕妇胎盘组织细胞中bcl-2、bax、HBcAg的表达。结果 (1)HBV组和对照组比较bcl02基因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基斟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胎盘组织细胞中HBcAg的表达:HBcAg阳性信号表达于胎盘各层细胞中,滋养层细胞感染率为41.3%,绒毛问质细胞感染率为15.2%,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感染率为6.5%;(3)HBcAg阳性组与HBcAg阴性组中bcl-2基因表达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基因表达在HBcAg阳性组明显高于HBcAg阴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孕妇胎盘组织中bax表达明显升高,提示bax可能参与了胎盘组织细胞凋亡的过程;HBsAg阳性孕妇胎盘中HBcAg可能是逐层感染胎盘各型细胞,且胎盘组织中HBcAg阳性者bax表达与HBcAg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陈曦曦  汪艳 《安徽医学》2014,(2):197-19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沙眼衣原体(Ct)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法、免疫层析方法分别对1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及83例正常宫颈上皮女性行HPV 16/18、Ct检测。结果 CIN组中HPV16/18阳性率为75.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 Ⅰ-~Ⅲ中,HPV16/18阳性率分别为56.66%、84.31%和87.75%,随着CIN级别的增高,其阳性率呈递增趋势,CIN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N Ⅱ和Ⅲ较CIN Ⅰ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N Ⅱ与Ⅲ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中Ct阳性率为28.7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IN Ⅰ~Ⅲ中,Ct阳性率分别为23.33%、33.33%和30.61%,CIN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IN各级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组中HPV16/18合并Ct感染率为13.1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 16/18感染与CIN病变进展密切相关,Ct感染与CIN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728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进行了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结果显示: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率分别为25.8%、67.5%、21.6%,双重感染率为20.5%,三重感染率为1.8%,三型病毒标志物均阴者67例(9.2%),提示本地区肝病以HBV感染为主。性别与感染肝炎病毒类型关系不大(P>0.05)。小儿HAV感染率明显高于成人(P<0.01),成人HBV感染率高。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在各年龄组均可检出,且阳性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饮食习惯与蠕形螨感染的关系。方法以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透明胶纸挤粘法采集鼻唇沟及鼻尖部位蠕形螨,显微镜下检测虫体,发现成虫、幼虫或者虫卵均为阳性。结果254名学生蠕形螨总感染率为18.50%,其中单一毛囊蠕形螨感染率为14.96%,占总感染数的80.85%;单一皮脂蠕形螨感染率为2.36%,占总感染数的12.77%;两种蠕形螨混合感染率为1.18%,占总感染数的6.38%。农村学生感染率为20.70%,城市学生感染率为10.71%,城市与农村学生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喜欢食用咸香辛辣食物者感染率为16.92%,不喜欢食用咸香辛辣食物者感染率为20.16%,两种饮食习惯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面部蠕形螨感染虫种主要是毛囊蠕形螨,蠕形螨感染与饮食习惯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