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磊磊 《大家健康》2016,(11):259-260
目的:探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该院手术室自2015年1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详细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护理策略。结果: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手术、有参观人员、手术时间≥3 h 以及接台手术因素是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根据患者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护理对策。方法抽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月我方医院收治的496例手术患者,患者的病历进行研究总结,回顾性分析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总结护理对策研究。结果手术因素、患者自身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相关。结论切口感染在临床医治中较为常见,其与手术环境、术中消毒处理、术后护理措施及患者自身免疫能力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并按照检验预防护理对策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以及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从这些因素中提出患者手术预防护理对策;2016年1-12月在我院手术室接受手术治疗的6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根据提出的手术室余党护理对策进行进一步的患者术后护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切口感染患者人数为28例患者,切口感染率为4.67%,观察者根据手术室护理对策进行护理之后,切口感染患者人数为10例患者,切口感染率为4.67%。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以这种对策的运行显著降低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3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所选的300例手术患者进行分析,其中19例切口出现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33%。运用单因素分析得出,手术室温度、急诊手术、手术参观人数、接台手术等因素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 Logistic 分析得出,手术室温度、急诊手术、手术参观人数、层流手术室级别、接台手术等是对患者手术切口产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导致患者手术出现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与手术室温度、急诊手术、手术参观人数、层流手术室级别、无菌操作手术时间过长、接台手术相关,通过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降低切口出现感染的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驻马店市中医院手术室治疗的436例患者为对照组,总结分析引起其手术室切口感染有关因素,制定预防护理对策,并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手术室收治的441例患者为观察组,依据制定护理策略进行护理。统计比较两组手术切口感染率。结果经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时间>3 h、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术中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等是引发手术室切口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实施预防护理后观察组手术切口感染率(2.27%)低于对照组(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时间>3 h、急诊手术、非层流室、术中有参观人员、接台手术等是引发手术室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预防护理对策并应用于手术室治疗中,可明显减少手术室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层流净化手术室术中感染高危因素,并提出有效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层流净化手术室中行手术治疗4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描述性分析层流净化手术室术中感染高危因素,并研究有效护理对策。结果:本研究420例手术患者中,术中感染率3.09%(13/420),其中发生在手术切口、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所占比例分别为1.43%,0.71%,0.47%,0.48%;本研究中13例术中感染患者中,在性别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在岁、手术时间≥术h、急诊、Ⅱ类切口、术中输血、有合并症等因素上术中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层流净化手术室术中感染高危因素有多种,应结合术中感染高危因素分析结果,加强术后护理质量管理以降低术中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手术室医院感染控制的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期国内外公开报道的医学期刊进行检索,查找出与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有关文献,包括临床分析、研究原著、经验总结、真实案例等,了解到引起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因素主要有:进入手术区的人员、进入和存放于手术室内的物品、手术室手术区及办公区环境因素、侵袭性诊疗手段的使用、手术操作技术、技巧及手术时间、手术室院内感染的控制管理等。通过分析原因,找出防范手术室医院感染的对策,并进行综述。明确了控制医院感染率、减低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性,查找出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和降低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夏洁 《大家健康》2016,(10):261-262
目的:探讨影响骨科手术安全的手术室护理隐患及对策。方法:将该院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365例骨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3年来骨科手术的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隐患,并制定相应的措施防止各类隐患的发生。结果:通过完善相关的手术室护理的规范后,骨科手术室的护理效果明显得到完善,而且不安全因素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P<0.05)。结论:强化骨科手术室的护理管理,可以防止各类感染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9.
医院感染在当今临床上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尤其是重要科室的护理管理对整个医院的管理有着主导作用。从手术部抓起,提高整体无菌观念。目的:通过对临床路径护理管理在手术室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对手术部感染控制工作与护理工作的关系。方法:调查与手术室内感染有关的各种护理管理因素。实行全员规划,制定各项标准,建立分级管理责任制度。结果:控制手术室感染最佳方法是抓好护理管理每个细节。结论:加强护理管理能够有效控制手术室感染的发生,对全院控制感染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探讨其对应的护理对策。方法:从我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20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统计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并对其手术室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实施对应的护理对策。结果:①本组患者共有9例出现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50%。②经比较,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参院人员和接台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感染,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参院人员和接台手术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诊手术、手术时间、参院人员和接台手术是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通过实施对应的护理策略是降低感染率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因素,探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患者900例患者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患者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因素,并针对性实施护理措施。结果 900例手术患者中4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67%。单因素分析得出是否为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手术性质、参观人员、接台手术与患者切口发生感染密切相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非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急诊手术、参观人员及接台手术为影响手术患者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引起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有非层流手术室、手术时间、急诊手术、参观人员及接台手术。临床中实施针对性护理方法可降低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高危因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50例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切口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选择单因素比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探讨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高危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全部950例患者共47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4.95%(47/950);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发现,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高危因素主要为接台手术、术中操作时有参观人员、非层流手术室、急诊手术、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等。结论导致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手术室高危因素较多,临床中应针对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而来对切口感染进行有效预防,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相关危险因素,并探寻护理对策,旨在为手术患者依据切口感染因素而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策,希望能够对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具有积极作用,继而提高手术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究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和相应防范策略,以提高手术室护理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并进行总结和归纳,找到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比实施策略后手术室护理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是技术因素、管理因素以及感染因素等,采取防范对策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发现和分析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可以显著降低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事件发生的概率,确保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5.
曹广菊 《大家健康》2016,(6):281-281
目的:探究普通外科患者手术院内感染发生率和手术室护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该院接受普通外科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并给予这80例患者有效的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基本的外科手术护理;干预组40例,给予严格的手术室护理管理,对这两组的院内感染率以及可能引起感染的护理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院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且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与手术时间、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以及有无参观人员等护理因素密切相关(P <0.05)。结论:对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给予科学的手术室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提升护理质量。可以在临床医学中得以广泛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方法:选取570例手术治疗的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预防护理对策。结果:共29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发生率为5.09%,单因素分析显示,手术切口感染发生与急诊手术、有无参观人员、手术地点、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接台手术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急诊手术、有无参观人员、手术地点、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接台手术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手术、有无参观人员、手术地点、手术时间过长以及接台手术是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在该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35例,对患者病史资料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手术切口感染情况,并分析相关原因和制定相关对策。结果:635例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出现43例切口感染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77%,根据统计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长度、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为接台手术、是否有参观人员以及手术的部位等都是发生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因素(P <0.05)。结论:针对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使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引起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手术室预防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68例行手术的患者,对其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几率以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根据调查结果探讨手术室预防和护理对策。结果:切口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是否放置引流管以及住院时间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切口长度等无关。结论:加强对切口情况的护理和密切观察,加强对切口的保护,减少没有必要的创伤,对年龄较大的患者提供相应的抗生素和营养支持,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引流管的放置数量及放置时间,对于降低手术室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乳腺外科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易感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20例乳腺外科手术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导致乳腺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结果:120例乳腺外科手术患者中15倒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为12.5%,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手术室环境与设备等是导致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导致乳腺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年龄、合并糖尿病、抗生素使用不合理、手术时间过长、手术室环境与设备等几种,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降低乳腺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研究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室收治的23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136)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n=100)患者接受风险评估管理护理模式,分析评估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结果手术室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为器械因素、技术因素、手术室感染因素、院内感染、管理因素,实施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危险因素(器械因素1例,管理因素2例,院内感染1例)显著少于对照组(器械因素14例,技术因素2例,手术室感染因素4例,院内感染5例,管理因素1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护理水平的培训,减少护理差错发生,可显著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