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8月~2007年8月,本科对12例肝癌患者采用肝动脉造影及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联合治疗并配合精心地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1986年至1994年应用介入放射技术对40例颌面部血管性病变和肿瘤进行了颈外动脉造影并选择性栓塞治疗或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其临床价值得到肯定,兹作如下报道。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5~70岁。其中动静脉畸形15例,海绵状血管瘤1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2例,外伤性右齿槽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各类肿瘤8例。共进行了46人次颈外动脉造影;33人次颈外动脉分支选择性栓塞;12人次经导管选择性灌注化疗并栓塞治疗。1-2 栓塞材料(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THAE)的同时,行部分脾栓塞。术后在不同的时间点观察白细胞、血小板变化及脾脏大小变化。结果术后第1天白细胞显著上升,1周后降低,后趋于稳定,血小板于术后1周很快上升,2个月左右趋于稳定。脾脏于术后复查彩色B超或CT明显缩小。结论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的同时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可缓解脾亢,为肝癌的化疗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骨肉瘤与转移性骨肿瘤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肉瘤与转移性骨肿瘤介入治疗的靶动脉及化疗药物的选择。方法对15例骨肉瘤和转移性骨肿瘤病人进行动脉灌注化疗,其中2例进行栓塞治疗并手术,对不同性质来源的肿瘤采用不同的化疗药物。结果所有经介入治疗的病人疼痛症状均缓解或消失,并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块影缩小、肿瘤血管减少等表现,1例出现骨质增生修复。结论在骨肉瘤与转移性骨肿瘤介入治疗中联合用药疗效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5.
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不少肝癌患者确诊时肝脏肿大已相当明显或者并发其它疾病(肝硬变).以致不适宜手术治疗。通过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方法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是国内外目前普遍使用的首选方案,通常是按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插管,将导管置于肝固有动脉或肝总动脉,注入化疗药物和/或栓塞剂,使肿瘤细胞坏死,肿瘤缩小或消失。我院于1996年7月1日成立介入治疗病房以来,已收治了行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的原发性肝癌病人共20例,现将其护理特点总结如下。1心理护理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治疗后,疼痛、呕吐、发热等反应…  相似文献   

6.
介入治疗小肠急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介入治疗小肠急笥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23例经26次造影论断为小肠急性出血病人行导管内灌注和(或)栓塞(TAE)治疗,其中16例于靶动脉末级动脉弓或直动脉水平用明胶海绵(GF)颗粒栓塞,5例于弓动脉吻合上方主干水平用钢圈栓塞。结果 20例23次造影发现出血征象,病变发现率87%(20/23),定性率73.9%(17/23)。3例GF颗粒栓塞后再出血,其中2例分别用GF颗粒及钢圈再栓塞止血成功,单纯灌注后1例再出血,1例无效,1例空肠血管畸形灌注加钢圈栓塞发生肠坏死。故止血总有效率、成功率、复发率、肠坏死率分别为95.7%(22/23)、87%(20/23)、17%(4/23)、4%(1/23)。结论 于空回肠出血靶动脉末级动脉弓或直动脉水平栓塞是有效安全的,在有3级动脉分支或以上的条件下于弓动脉吻合上方主干用钢圈栓塞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并发症的易发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678例患者,肺癌灌注加栓塞化疗共584例,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术94例,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造影,明确供血血管,在支气管动脉干或支气管动脉分支内超选择插管下灌注化疗或栓塞。化疗药物:5-FU、丝裂霉素、顺铂、阿霉素。栓塞物质:无水酒精、明胶海绵、丝线。结果单纯化疗组脊髓损伤0.3%。化疗加酒精栓塞组,肺动脉栓塞及脊髓损伤均为10%,肋间动脉缺血30%。明胶海绵加丝线栓塞组,脊髓损伤及肺动脉栓塞1.1%,异位栓塞及肋间动脉缺血均为3.2%。结论无水酒精支气管动脉栓塞应慎用,明胶海绵、丝线是相对安全的栓塞物质,同轴微导管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插管技术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ContourSe微球联合碘油栓塞治疗大肝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ntourSe微球联合碘油动脉栓塞治疗大肝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大肝癌,其中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碘油廓清快的病例13例,初次治疗6例。常规动脉造影后行化疗栓塞。根据所用栓塞剂的不同分为2组,即(1)常规栓塞组(10例):在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后,注入超液化碘油和表柔比星制成的乳剂,然后用明胶海绵条栓塞供血动脉;(2)微球碘油栓塞组(9例):微球作为辅助栓塞剂,超选择插管灌注化疗后,注入超液化碘油与ContourSe微球及表柔比星混合制成的混悬剂,供血动脉近端用明胶海绵栓塞。CT随访肿瘤大小变化,肿瘤坏死程度,碘油沉积情况;对比不同栓塞方法对肝功能的影响;栓塞前后AFP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栓塞组术后肿瘤缩小3例,无变化5例,增大2例;微球碘油栓塞组术后肿瘤缩小6例,无变化1例,增大2例,其中2例部分坏死,3例近完全坏死。微球碘油栓塞治疗与常规栓塞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无显著差别;微球碘油栓塞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肝功能无显著差别;微球碘油栓塞组术后AFP下降5例,发生肝脓肿1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应用ContourSe微球作为辅助栓塞剂对大肝癌进行化疗栓塞安全可行,近期效果良好,尤其适用于大肝癌的首次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方法,以提高肿瘤(靶区)治疗剂量,减少周围及全身组织损伤。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根据造影剂染色区域作肝动脉灌注化疗加动脉栓塞,利用TPS治疗计划系统和三维重复定位对肿瘤(靶区)进行定向立体放射(X刀)治疗。结果:8例患者中,CR2例,PR4例,NC2例。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加X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周围组织及全身反应轻,肝脏损害小,副作用少,近期疗效肯定,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效果已被国内外公认。我院自1995年11月至1996年6月对不能手术的23例中晚期肝癌、(原发性肝癌19例,继发性肝癌4例)施行了55次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栓塞(TAE)或单纯灌注化疗(TAI),同时配合免疫制剂治疗收到良好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并复习文献,对有关问题进行探讨。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住19例,女性《例,年龄26岁至72岁,平均49.7岁。术前主要症状:肝区疼痛8例;腹部包块3例;低热5例;消瘦、消化不良6例;肝功异常13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5例;合并肝硬化13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术在防治肝癌切除术后残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的2mo,对6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其中根治性性手术51例、姑息性手术18例)进行肝动脉造影和肝动脉栓塞化疗,比较了肝动脉造影和B超在诊断术后残端的敏感性,观察了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残癌的临床效果。结果:69例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患者中发现残癌26例,其中姑息性手术者残癌的发生率为100%(18/18)  相似文献   

12.
将57例不能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患者分为2组。1组26例,行肝动脉结扎加化疗栓塞。2组31例,在肝动脉结扎加化疗栓塞的同时经门静脉置入全埋入式药物输注装置(简称化疗泵),术后行门静脉灌注化疗。全部病例均随访1a以上。2组的肿瘤部分缓解率显著高于1组(P<0.025);2组的1a生存率也高于1组,接近显著水平(x2=3.37,x20.05(1)=3.84)。提示肝动脉结扎加化疗栓塞和门静脉灌注化疗是治疗不能切除肝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3.
1997年1月-2006年12月,我们对95例肝癌患者实施肝动脉灌注化疗术(TAI)和化疗栓塞术(TAE),对部分脾大及脾功能亢进行脾动脉栓塞术,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恶性肿瘤动脉灌注化疗前后的X线征象和血管造影的对比,掌握化疗效果的表现,了解肿瘤对治疗的反应,从而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方法 76例骨肿瘤治疗前后均摄病变部位平片并进行动脉血管造影,分析其前后X线征象和血管造影变化。结果 灌注化疗后从X线平片上可发现首先出现的变化是软组织肿块影缩小或消失,平片第二个改变是肿瘤破坏停止,出现肿瘤钙化。动脉灌注化疗后出现的第三个变化,也是主要变化,即血管的变化:68.4%的肿瘤血湖减小或消失;66.7%的肿瘤染色减小或消失;48.0%的肿瘤性血管和35.0%的血管网减少;肿瘤供血动脉变化的幅度一般较小。结论 血管造影是评估化疗后肿瘤发生反应的最可靠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5.
陈夏  刘壮丽 《全科护理》2016,(27):2912-2913
尿潴留是膀胱癌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术后残留物质堵塞尿道、术后膀胱收缩无力,膀胱痉挛所致。尿潴留加重病人的痛苦及家属的心理负担。2015年11月本科收治1例膀胱癌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栓塞术后尿潴留的病人,经过积极的治疗,病人尿潴留的问题得以解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卵巢动脉参与宫颈癌供血的发生率,初步分析卵巢动脉参与宫颈癌供血的相关因素,评价经导管栓塞卵巢动脉治疗宫颈癌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52例宫颈癌介入治疗的资料进行分析,对参与宫颈癌供血的卵巢动脉进行了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化疗,然后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供应肿瘤的血管。用统计方法分析卵巢动脉参与宫颈癌供血的发生率、影响因素,评价栓塞卵巢动脉的安全性和临床意义。结果:52例宫颈癌患者中,选择性血管造影发现至少有一侧卵巢动脉参与病变供血者14例(26.9%),统计分析显示,卵巢动脉参与盆腔疾病供血的相关因素有:既往有盆腔手术史(P<0.01);既往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P<0.01);存在一侧或两侧子宫动脉发育不良。对14例参与宫颈癌供血的卵巢动脉进行了栓塞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无重要并发症,其中4例出现一过性卵巢功能减退症状,但均为可逆性,无严重后果。结论:卵巢动脉可参与宫颈癌供血,发生率达26.9%。在做髂内-子宫动脉栓塞或化疗栓塞术时,如发现卵巢动脉参与供血,补充做卵巢动脉栓塞术是安全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肺癌并肝转移联合介入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和(或)栓塞治疗恶性肿瘤(如肺癌、肝癌)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对原发性肺癌并肝转移的患者临床一般采用全身化疗,疗效较差。我们分别对34例原发性肺癌并肝转移的患者进行联合介入治疗和静脉全身化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癌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院2003年4月-2006年8月收治了Ⅰb2期~Ⅱb期宫颈癌患者23例,对其行术前超选择动脉灌注化疗栓塞(以下简称动脉化疗栓塞),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总结双侧超选择性化疗栓塞对中晚期宫颈癌的疗效。方法:经右侧股动脉行Seldinger技术插管,在血管造影下对12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进行双侧髂内动脉及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术。对于侵犯直肠的患者加肠系膜下动脉灌注。结果:全部病例经随访均达到临床有效,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4例。治疗后出现的副反应主要是发热、恶心、呕吐及白细胞减少症等,还有1例出现臀部皮肤组织溃疡,坏死。结论:中晚期癌颈癌经超选择性灌注化疗及栓塞术从而获得根治手术的机会明显增加,且明显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命质量。超选择性灌注化疗及栓塞术为一种微创、可重复进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肝动脉变异型肝癌介入治疗中的超选择插管、栓塞和再治疗的问题。方法分析了1998—2001年收治的28例肝动脉变异肠系膜上动脉供血型肝癌的造影诊断、超选择插管、灌注栓塞和再治疗方面的资料。结果插管后于腹腔干手推造影观察或造影片分析,发现可疑肝动脉变异者37例,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证实28例。超选择插管22例,成功率75.7%;行碘油栓塞14例,碘油加明胶海绵近侧段栓塞8例。再次治疗时明胶海绵栓塞后3例再通;11例肝内供血动脉增粗或出现新的侧支供血,分别给予灌注或栓塞。结论插管后于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是发现肝动脉变异的有效方法;根据造影所提供的血管分支走行情况,选择适当形状的细、软导管,利用硬导丝支撑引导,再配合以正确的操作技巧和袢技术,是变异血管超选择成功的手段。初次治疗作到病灶内碘油充填完全,以及再治疗时对侧支的灌注与栓塞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