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严红 《内科》2007,2(3):432-433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是冠心病(cor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主要发病原因,血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50%的人存在血脂增高。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CHD)的病变特征是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后,血液中脂质在动脉内膜沉积,引起内膜灶性纤维性增厚及其深部成分的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但在发展成为CHD的病人中,只有1/2的人表现为血脂增高。因此,Ross提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了这种假设,冠状动脉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所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重要作用,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炎症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目益引起重视,而炎性因子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和感染过程参与了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炎性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炎性因子介导的系统或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钟丽华  赵环宇  崔艳 《心脏杂志》2007,19(1):111-1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在全世界及我国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已成为发达国家人口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对CHD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研究成为各国学者瞩目的课题。近年的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几乎贯穿整个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以至斑块破裂的全过程。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是近年来克隆的一种多效能前炎性细胞因子,可以影响斑块纤维帽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本文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水平,以探讨炎症反应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病变活动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炎症在冠心病(C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日益引起重视.而炎性因子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量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症和感染过程参与了AS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而炎性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炎性因子介导的系统或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AS斑块的形成.近年来促炎与抗炎之间的平衡失调导致粥样斑块病变的假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白细胞介素-6(IL-6)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是炎症免疫反应的重要介质,其与疾病的活动性相关,是冠心病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白细胞介素-10(IL-10)是近年来研究的最为广泛的一种抗炎因子之一,其有抑制粥样斑块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本文就与冠心病关系较为密切的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冠心病与血清白细胞介素-18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研究发现炎症反应的激活可能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有多种炎性细胞和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AS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过程,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8(IL-18)、白细胞介素-6(IL-6)与抗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是促使AS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IL-18的水平可一定程度的反映AS炎症的强弱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本文通过检测冠心病患者血清IL-18的水平,旨在探讨其与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稳定型性心绞痛(UAP)是急性冠脉综合症(ACS)的一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ACS的病理生理基础,炎症贯穿于AS病变发生、发展和恶化的全过程。炎症细胞大量激活、炎症介质释放及水平的增加、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因素共同参与ACS的发生和发展。心血管疾病标志物种类繁多,C-反应蛋白(CPR)、白细胞介素6(IL-6)和纤维蛋白原(Fib)检测在ACS患者中应用的报道较多,  相似文献   

8.
韦福起  陶贵周 《心脏杂志》2007,19(3):361-36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心源性猝死,约占冠心病总数的30%。其发病机制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导致斑块不稳定、破裂、血管收缩和局部血栓形成,导致部分或全部血管阻塞。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的进展过程中有许多炎性细胞的参与,可以产生和释放细胞因子,促使肝细胞产生急性时相反应物,如C反应蛋白(CRP)。  相似文献   

9.
某些炎症因子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炎症因子在AS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作者旨在综述某些炎症因子的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CHD)的病理基础。AS斑块处存在着慢性炎症过程,这一过程的急剧变化,可导致内皮损伤、斑块不稳定破裂、血栓形成,促使稳定型心绞痛(SA)向ACS发展。本研究检测了多种炎性标志物,旨在进一步探讨急性炎症反应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器质性疾病。炎症反应是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展的重要因素,使动脉粥样斑块易于破裂、出血,形成血栓,诱发急性心血管事件。研究发现,易损斑块的存在是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主要原因[1]。血管内超声(IVUS)能对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性分析,从而判断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血清C反应蛋白与冠心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迅速进展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血栓形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冠心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过程,局部及全身的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与冠状动脉内膜炎症的发展高度相关,斑块内的炎症反应可能是造成斑块不稳定和破裂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细胞因子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病理演进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为前期基础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S)的严重并发症 ,它是以冠状动脉内皮下不稳定AS斑块突然破裂、出血及血栓迅速形成 ,导致冠状动脉不同程度急性狭窄及血流下降为基本病理特征的急性冠状动脉事件。包括冠状动脉完全阻塞造成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 (AMI)、冠状动脉不完全阻塞造成的非ST段抬高AM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 ,AS斑块中炎症细胞的浸润及其分泌的炎性细胞递质 ,特别是一些细胞因子在ACS的病理演进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细胞因子在ACS的发生、发展、治疗以及…  相似文献   

14.
白三烯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炎症反应促进粥样斑块进展和不稳定斑块的形成与破裂,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白三烯(LTs)作为一类炎症介质来参与动脉粥样硬化(AS)日益受到重视。积极寻找和应用阻断LTs通路的药物以防治AS,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本文就LTs在AS中的作用和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炎性细胞、炎性因子介导的系统或局部的炎症反应导致AS斑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基本病理机制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急性狭窄或闭塞.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炎性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破裂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冠心病的危险因子,参与ACS的炎症反应过程[2],白细胞介素-18(IL-18)作为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发生发展及粥样斑块破裂的过程中也起重要作用[3].而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作用外,还具有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细胞功能、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稳定斑块、防止或延缓斑块破裂等多效性机制[4].本文拟观察瑞舒伐他汀对ACS患者hs-CRP、IL-18等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AS)。AS不稳定斑块的破裂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急性缺血性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 ,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 (AS)斑块的发生、演变及破裂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炎症反应在AS的触发因素、可能的调控机制及血清学标志物、抗炎治疗等方面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33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按照病变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和重度狭窄组;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按照SYNTAX积分,分为0~22分组、23~32分组和≥33分组。超声检测入选患者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及其分叉处有无斑块形成并进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AS积分),分析各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632、0.751);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597、0.655);与SYNTAX积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643、0.597)。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与中度及重度狭窄组比较,单支病变组与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冠状动脉SYNTAX积分0~22分组与23~32分组及≥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冠状动脉中度与重度狭窄组比较,双支及三支病变组比较,SYNTAX积分23~32分组比较与≥33分组比较,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例数及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查能够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的情况,适合临床冠心病的普查及随访。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CRP)是各种炎症的中间产物,其升高与冠心病(C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CRP被认为是CHD的独立危险因子之一。1 炎症与CHD的关系 CRP是反映机体急、慢性炎症的蛋白指标,是炎症活动中由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6等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产生的急性期反应蛋白。研究表明,在排除其它引起CRP增高因素的情况下,CRP水平可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炎症反应的强弱。尸检发现,CHD患者的粥样斑块中有大量炎症细胞聚集。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斑块破裂常见部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