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金荣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1,(5):16-17
近年来各国职业医学专家对苯中毒机制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苯是环境诱变剂,能引起染色体的异常;苯及其代谢产物对造血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苯—DNA 加合物的生成;参与苯代谢的几种毒物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苯的毒性不是由于本身,而是由苯的代谢产物醌类和酚类化合物产生的。这就提示,毒物代谢酶在苯中毒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3.
慢性重度苯中毒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是一种芳香族烃类化合物,其对机体的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慢性重度苯中毒易致再生障碍性贫血和苯白血病,如不及时诊治,患者可死于严重感染和出血。我院自1997年至今共收治慢性重度苯中毒病人12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2人,男6人,女6人,年龄20~47岁;其中全血细胞减少1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9例,苯白血病2例。病人均有严重贫血、出血征象及不同程度的感染。血象为三系减少,骨髓象为增生不良或白血病表现。经积极抢救治疗和精心护理,病情缓解并稳定者6例,病情好转者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环境暴露因素与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多态性对慢性苯中毒发生危险性的影响。方法以152例慢性苯中毒工人为研究对象,应用单纯病例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接触组慢性苯中毒病人XPDc.312位点Asp/Asn+Asn/Asn基因型的携带率显著高于低接触组(44.7%vs12.2%,ORadj=7.14,95%CI:1.26~40.0,P=0.03);慢性苯中毒病人XPDc.751位点Lys/Gln基因型的携带率在吸烟*低接触组高于非吸烟*低接触组(60%vs12.8%,P<0.05),但在调整性别、工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XPDc.312位点的基因多态与高强度苯接触存在交互作用,影响到慢性苯中毒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5.
回顾分析1994-2014年泉州市164例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其中男性81例(49.4%)、女性83例(50.6%),中毒程度为重度者居多(132例80.5%),1994-2004年苯中毒例数为88.4% (145/164) ,2005年后发病例数明显下降,苯中毒高发的年龄段为15-30岁,接毒工龄<12个月的病例数最多。 相似文献
6.
慢性苯中毒病人的护理体会广西壮族自治区职业病防治研究所附院(南宁市河堤路,530021)高戈慢性苯中毒是以造血系统损害为主的常见职业病。本文主要介绍二例慢性苯中毒患者的护理体会。病例介绍例l黄××,男,64岁,系某电站修理工。接触苯及其化合物7年,防... 相似文献
7.
杨李勇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0,(4)
按照《河南省乡镇工业职业危害试点调查工作方案》的要求 ,对全区乡镇工业的基本卫生状况及有害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其中 ,在青华乡牛岗化工厂现场调查时 ,结果发现该厂苯浓度超出国家卫生标准 ,并发现有慢性轻度苯中毒患者。现将本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概况牛岗化工厂位于青华乡牛岗村东南端 ,设有厂房四间 ,占地 40 0m2 ,与村一河沟之隔。该厂属私营企业 ,建厂 10月有余 ,以生产橡胶水为主 ,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为苯、甲苯、二甲苯。两台设备均为“二手货” ,成品罐锈迹斑斑 ,露天放置 ,厂房内无通风排毒装置。该厂建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我市职业卫生现况,控制职业危害,对15例苯中毒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一、材料来源 1.个案资料 由泉州市卫生防疫站和当地防疫站专业人员组成调查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9.
1995~2009年青岛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青岛市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特点,为制定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95~2009年职业性慢性苯中毒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学处理用SPSS 17.0统计软件。[结果]1995~2009年共诊断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病例115例,其中女性94例,占81.74%,男性21例,男女比例为1∶4.5。中毒程度为重度者最多,64例(占55.65%),其次轻度33例(占28.69%),中度18例(占15.65%),15年间每年均有发病,发病高峰在2002年,于2006年以后呈现下降态势,不同中毒程度与年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接苯重点人群的职业防护知识的宣传以及职业健康监护力度,是降低职业性慢性苯中毒发病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选择慢性苯中毒者48例,平均年龄42.3±7.8岁,平均接苯工龄16.0±6.4岁;对照组26例,平均年龄42.5±84岁,进行细胞遗传学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研究。采用培养法观察到本中毒组与对照组相比,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微核率升高,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升高(均P≤0.01);脂质过氧化水平测定本中毒组GSH-PX降低(P<0.05),MDA升高(P<0.05)。结果表明:苯中毒者细胞遗传学及脂质过氧化水平均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慢性苯中毒早期生物监测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苯接触对某些生化指标的影响及其在苯中毒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以某厂喷漆工人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临床症状、血清丙二酰二醛 (MDA)、维生素E(VitE)、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肿瘤坏死因子 (TNF)和白介素 -6(IL -6)的浓度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进行检测与统计。结果 苯作业工人临床症状检出率及血清MDA、Epo、TNF、IL -6浓度及SOD的活力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而维生素E浓度低于或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上述指标的改变早于白细胞降低 ,在慢性苯中毒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王金富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6,19(4):238-239
调查分析1996~2004年台州地区职业性慢性苯中毒的发病情况及行业、地区分布,指出制鞋、工艺品行业是苯中毒防治的重点,并提出具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慢性苯中毒的研究进展哈尔滨市职业病防治院(150080)左立云,张晓勤,吴素云黑龙江中医学院于慧敏苯是一种具有全身毒性作用的毒物,可侵犯一系列器官和系统,尤其是造血和神经系统[1];其治疗目前仍在探讨阶段,主要是对症和支持疗法[2]。中医药... 相似文献
14.
2001年9月至10月富阳市某皮具公司有5名接触苯作业工人被杭州市职业病诊断小组确诊为“慢性重度苯中毒”(4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例全血细胞减少症)。为了解该公司接触苯作业危害程度及工人健康状况,以便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防止职业中毒的发生,我们对该公司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慢性职业性苯中毒患者的健康教育,向病人传授与疾病相关的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调动病人积极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提高病人的自我保健能力,达到减轻病痛,促进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 90年代重度苯中毒致再生障碍性贫血与白血病者较80年代发病呈增高趋势[1~ 3 ] 。本文报道 3例慢性重度苯中毒 ,是因发现周围血象异常后 ,没有及时调离苯作业 ,最终导致了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的发生1 临床资料例 1女 ,44岁 ,某厂油漆车间油漆工 ,专业工龄 2 0年 ,每天工作约 5小时 ,车间空气测定苯平均浓度 2 96mg/m3 ( 15 .9~2 0 0 0mg/m3 )。患者感头昏、乏力、四肢酸软、夜眠不安、多梦 10余年。近3年来 ,上述症状较前明显 ,并常有自发性牙龈出血、月经量增多、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1996年体检无异常发现。 1997年体检结… 相似文献
18.
临床应用西药治疗慢性苯中毒白细胞减少的疗效 ,目前不能令人满意。本院自 1995年以来 ,对收治的 38例患者给予中药治疗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一般情况 :38例慢性苯中毒患者都有苯的职业接触史 ,其中男 11例、女 2 7例 ,平均年龄 38(2 0~ 46 )岁 ,平均工龄 12 .8(2 .9~ 2 5 .0 )年。生产环境喷漆工作间有机械通风排毒设施 ,也有的在露天下操作。刷漆、浸漆等作业在车间墙的上方安装排风扇 ,个人防护较差 ,仅戴纱布口罩 ,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均超过国家标准 (4 0mg/m3 ) ,见表 1。表 1 车间空气中苯浓度测定结果及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DNA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的关系。方法以γ射线作为诱变剂造成淋巴细胞DNA损伤,应用彗星试验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胞质分裂阻滞微核检测法,评价63名慢性苯中毒工人和45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对照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链断裂和染色体损伤微核形成的修复能力。结果苯中毒组的彗星尾长差[(4·64±1·57)μm]显著高于对照组[(3·77±1·30)μm](P=0·0029)。3AB指数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彗星尾长差>3·81μm的研究对象发生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性显著增高(OR=2·490,95%CI1·068~5·806,P=0·0346),而且,慢性苯中毒危险性与彗星尾长差之间存在显著性的趋势关系(P=0·0024)。3AB指数<0·20的研究对象发生慢性苯中毒的相对危险性与3AB指数≥0·20的研究对象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NA链水平的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的发生关系密切,修复能力越差,发生慢性苯中毒的危险性越高。本研究未证明染色体水平的修复能力与慢性苯中毒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NQO1基因多态性与慢性苯中毒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00名慢性苯中毒工人为病例组及90名同期接苯但无苯中毒表现的同工种工人为对照组,应用PCR-RFLP方法判定NQ01基因型。结果携带NQ01 C609TT/T基因型(纯合突变型)个体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是具有C/T基因型(杂合型)和C/C基因型(野生型)个体的2.82倍(95% CI:1.42~5.58),是具有C/C基因型(野生型)个体的2.94倍(95% CI:1.25-6.90);并存在携带NQO1 C609T T/T基因型(纯合突变型)个体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高于携带NQ01 C609T C/T基因型(杂合型)个体、更高于C/C基因型(野生型)个体的趋势(X^uend=6.01,P=0.014)。结论 携带NQ01 C609T纯合突变基因型(T/T)个体接苯时发生苯中毒的危险性增高,考虑此基因可作为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用于苯作业工人上岗前的筛检。 相似文献